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生平简介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34 更新时间:2024/1/22 2:45:32

在竹林七贤之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也代表了一种对当时的朝局不满的态度。很多人知道嵇康,但其他人也都是一些厉害的人物,而对于阮籍有一句评价很奇怪,叫“阮籍猖狂”,猖狂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什么好词,不过很多词语都是古今异义的,那么这里的猖狂是什么意思?阮籍又为什么会“猖狂”呢?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是大才子王勃笔下的阮籍,也是世人眼中的阮籍。一个不遵礼法的狂士;一个嗜酒如命的酒痴;一个穷途而哭的怪人,这是阮籍留给世人的脸谱化形象。可世人的评说能代表阮籍的形象吗?当然不能。就好比刘禅,提起他,世人总会想起“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等典故,而他是三国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事,谁又会去了解呢?如果刘禅真那么无能,并不是只有一个儿子的刘皇叔会选他做太子吗?显而易见,刘禅远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无能。这也告诉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得结合史料来分析。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他的父亲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出身如此,阮籍的才华自不必说,他与嵇康、山涛等人被并称为“竹林七贤”,皆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按理说,阮籍如此才华横溢,他应该是仕途光明的,可为什么在史料上只留下了“猖狂”二字呢?主要原因在于他生不逢时,若他生活在曹操当权的时代,青史留名的应该是作为贤才的阮籍。为什么如此说?因为曹操本身是文人,也重视文人,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建安文学”的兴起,“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不是别人,恰恰就是曹氏父子。还有就是曹操主张唯才是举,不像曹丕为了赢得士族支持,采取所谓的“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最后使士族掌握了权柄,造成几百年“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当然,“九品官人法”的用人制度,其实也对阮籍并无坏处,毕竟人家也是士族。

可惜的是,这项制度最终使得大士族司马氏掌握了权柄,间接导致了悲剧的阮籍陷入了政权交替的风波,所以说他生不逢时啊。司马氏为了得到更多的人才辅助,盯上了素有名望的“竹林七贤”,多次想请“七贤”出山。但司马氏的野心,是路人皆知的,所以“七贤”并不都愿为其效力,其中嵇康便旗帜鲜明的反对司马氏,所以不久就被害,还在刑场上留下了千古绝唱——《广陵散》;又有如山涛等一些势利之徒,他们苟且偷生、卖命给司马氏;最后就是阮籍了,他既不愿为司马氏效力,又不愿枉送性命,只好装疯卖傻。

尽管如此,阮籍还是听到了一件件噩耗,尤其是好友嵇康的死讯,让他痛彻心扉之余,又不由产生兔死狐悲之感。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的阮籍,眼睁睁看着司马氏冷酷而血腥的镇压曹魏忠臣时,他的内心该是何其悲痛啊!不仅为国家前途而悲,也是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而悲。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政治黑暗的不满,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53岁的阮籍忧愤而亡,他郁郁不得志的人生也就此得到了解脱。

阮籍猖狂啊,可他活得比谁都明白,正是由于他善于隐藏内心想法,才能在这政治黑暗的时代善终。看似癫狂的阮籍,也许穷途之哭才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吧。在阮籍死后不久,司马氏便取代了曹氏。晋朝建立了,迎来的却不是盛世,而是数百年的黑暗时代。两晋时期先后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段令华夏族耻辱的历史,到现在也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提起的,晋朝也成为了最没有名气的大一统王朝。阮籍、嵇康都只不过是在这黑暗时代来临前死去的哀鸟罢了。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在阮籍的自述诗《咏怀诗》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可以看到这一点。另一方面也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自己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阮籍在社会政治观上主张“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君”的社会。在哲学观上,阮籍赞同老庄的“达”的观点,认为“达’‘的根本途径或基本方法即为“齐物”。

正始时期的阮籍强调天与人的统一,竹林时期的阮籍则以自然排斥名教。阮籍思想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对天人之“关系”的理解不同,而且也表现为对其本身“意蕴”的规定不同。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如果楚怀王重用屈原,楚国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楚怀王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但是有一件事情一直被人诟病,那就是屈原,话说楚怀王一直不重用屈原,也有人说楚国之所以灭亡很大程度就是没重用屈原,那么有的人问了,这话说得到底对不对呢?假如楚怀王重用屈原,最后楚国还会灭亡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即使楚怀王重用屈原,楚国

  • 明代的倭寇之患为何能为祸四十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代的倭寇大家还是知道的,其实明朝一直被倭寇祸乱,然后前前后后一直被祸害了有接近四十余年,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会这么长啊?难道明朝没有能力去治理吗?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明代自明成祖以后,即时有变乱,其中规模最大、旷日持久者是“倭寇&rdqu

  • 西汉学者刘歆为何改名刘秀?他和光武帝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实际上在此之前还有一位叫刘秀的人。这位刘秀是西汉著名学者,他开创了古文经学派,还是一名目录学家、天文历算家。不过这位刘秀本名叫刘歆,后来才把自己的名改成了秀,他是刘邦弟弟楚王刘交后人,也属于汉室宗亲。可能这位刘秀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他对于西汉做出的贡献不可埋没,而且他最后

  • 袁天罡和李世民关系如何?袁天罡曾劝谏李世民不要杀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著名玄学家、天文学家,民间也流传了很多有关袁天罡的传说典故。不过袁天罡在玄学方面的确有很高的成就,他著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袁天纲称骨歌》等书,其中《推背图》最为出名。不过这些主攻玄学的文人,在处理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时要特别小心,不然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下面就为大家讲

  • 明朝倭寇之患有多严重?倭寇进攻路线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在明朝初期,倭寇之患还不算太严重,因为当时明军十分重视海军建设。但到了嘉靖年间,官场腐败,海军战力急速衰退,导致沿海地区一些富商主动勾结倭寇劫掠,倭寇之患随之愈演愈烈。从1552年开始,明军对倭寇已经丧失主动权,加上装备经久不修,对于倭寇作乱也只能束手无策。这次就以地图的方式为大家讲讲,当时倭

  • 清朝太监为何要改姓秦、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时期,有一位皇帝下令所有的太监必须要改姓为秦、赵、高,从里面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姓,这几个姓联系起来,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了秦朝时期颠覆秦朝的宦官赵高,他篡改秦始皇遗诏,将一个帝国带向了灭亡。那为什么这位清朝皇帝要下令,命太监们都改成这三个姓?改姓之后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来看看吧。这个

  • 诸吕之乱让汉朝复出代价,此后皇帝如何防范外戚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死后传位汉惠帝,但汉惠帝太年轻,而且为人不够强硬,导致他的皇权全被吕后夺走。等汉惠帝驾崩后,吕后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干政之路,恐怕吕后的所作所为连刘邦也没想到,外戚干政也让此后的皇帝和朝中大臣十分忌惮。等诸吕之乱被平定后,大家肯定要想出一个办法阻止外戚进入到核心圈,但效果似乎一般。而且汉朝不仅陷入过

  • 董卓也是盗墓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知道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是盗墓贼,因为要供养军队,钱不够的话只有这种办法了,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实董卓也是一个盗墓贼。盗墓贼盗墓肯定会选择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墓葬,那董卓盗过谁的墓呢?董卓盗墓是为了什么,也像曹操一样养军队?董卓的为人大家也知道,或许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自己享受呢?董卓进京以后,不

  • 晋文公一生堪称传奇,61岁即位还能带领晋国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晋文公应该是春秋时期,一生经历最为传奇的一位霸主。晋文公在位只有短短8年时间,就凭借自己的文治武功带领晋国称霸,更令人敬佩的是晋文公即位时已经61岁高龄。61岁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长寿之人,这样的晋文公到底是如何制霸中原的呢?晋文公早年经历十分困苦,被迫在外流浪19年,经历千辛万险才重回晋国,并且成为

  • 赵云真的不是五虎上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再说五虎上将的时候,都会自动把赵云带入,但是关于赵云的身份,却还有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赵云其实本身能力也不怎么样,也没有过任何的战绩,所以他不能算是五虎上将。更有人认为,赵云本身就不是五虎上将,这种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如果赵云不是,那么谁又代替了他的位置?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