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来俊臣诬陷狄仁杰谋反,为什么狄仁杰承认了?

来俊臣诬陷狄仁杰谋反,为什么狄仁杰承认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64 更新时间:2024/1/19 11:15:20

如果被人诬陷,你会怎么办?第一反应肯定是要反驳了,自己明明没做过的事情,却被人诬陷,肯定要搜集对方诬陷自己的证据,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毕竟在封建社会,谋反这样的罪是一定会被杀掉的。但是历史上,当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说谋反的时候,他居然没有否认,而是直接就承认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狄仁杰要承认是自己做的呢?

在公元684年,武则天从唐中宗李显手中篡夺王位引发朝野不安。民间的文人纷纷议论,对武则天地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而各地的武将更是用实际行动对这位女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其中扬州的徐敬业最先发起兵变,并且以燎原之势发展壮大。幸好镇压及时,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次兵变让武则天成了惊弓之鸟,总是觉得自己地位不稳,怀疑身边的异己势力正在对她虎视眈眈。

为了解除这种焦虑,她建立了自己的特务组织,通过培养亲信来组建她的情报网。对立场不明确的大臣和皇族宗室开展血腥屠杀,通过高压威慑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以来俊臣为首的四大酷吏作为武氏特务机构的核心人物,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和倚重,把他们当作最大的忠臣。来俊臣也趁机扩大自己的权势,不再把其他朝中大臣放在眼里,最后发展到一品大员都敢抓,而且不用向武则天申请汇报。

狄仁杰就在这个时候倒了大霉,当时狄仁杰已经官至宰相,重权在握,但是在来俊臣的诬告陷害下,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的风暴眼中,以谋反罪被逮捕关进了天牢。

狄仁杰可是出了名的大忠臣大清官,也很看重自己的名声和气节,可是他在被抓进大牢后很快就承认了自己谋反。他为什么要承认一件自己没有做过的事,给自己背上千秋骂名,留下历史污点?

这就不得不佩服狄仁杰的智慧了。无缘无故被人扣上一顶谋反的屎盆子,一般人早就出离愤怒了,而狄仁杰却淡然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像案板上的鱼肉一样任人宰割,事实上在他之前和之后那些宁死不屈的同僚,也确实都被酷刑折磨而死。

唐朝史书中记载,狄仁杰当时说,现在是大周的天下,而我是大唐的旧臣,说我谋反我也就认了。

来俊臣见狄仁杰那么配合也就没有为难他,拿着口供高高兴兴的去和武则天交差了。狄仁杰趁他放松警惕的时候,就从被子上撕下来一块布匹陈述自己的冤屈,并托人带给了自己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拿到父亲的陈词以后,急忙上朝向武则天喊冤。

武则天一直非常器重狄仁杰,得知他的冤情以后急忙召见来俊臣,质问他为什么冤枉狄仁杰。来俊臣就说,他是乱臣贼子,他都已经承认自己谋反了。并且把狄仁杰的供词递给武则天看。武则天看后就说,狄仁杰另写了一份陈词,因为不招供的人都被你打死了,他才承认的。

最后武则天赦免了狄仁杰的死罪,但对他自认大唐的旧臣还是很不满,就把他贬为彭泽县令。不管怎么说,狄仁杰的命总算是保住了。狄仁杰审时度势、权衡变通的生存智慧,令他在如此凶险的权力环境中得以保全自己,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是很少见的。

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武则天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人不断打压宗室和大臣,而来俊臣等人也是心领神会,不断制造冤狱,清洗大唐旧臣。

公元692年,已升任左台右丞的来俊臣经过精心策划,指控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农卿裴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谋反。

这些人要么是宰相重臣,要么是名门望族,都以忠诚正直著称,是大唐仅存的一点精英。来俊臣的目的很明确,只有除掉它们,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在此之前,来俊臣曾奏请武则天下令:一经审问就承认谋反的可以免除死罪。现在,来俊臣便用这道命令诱使狄仁杰等人招供。

轮到审问狄仁杰时,他痛痛快快的承认道:“大周改朝换代,万象更新,唐朝旧臣,甘愿听任诛戮。我确实谋反了!”来俊臣非常满意,不再严刑拷打狄仁杰。

狄仁杰既然承认谋反,有关部门只是等待判决执行刑罚,不再对他严加防备。狄仁杰便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到绵衣里,对看守监狱的王德寿说:“天气热了,请将绵衣交给我家人撤去丝绵。”王德寿同意了。

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到藏在绵衣里的帛书后,赶紧拿去报告武则天。武则天看了帛书后,质问来俊臣,来俊臣答道:“狄仁杰入狱后,我并没有动刑,如果没有谋反的事实,他怎么肯承认?”武则天一时犹豫不决。

这时,事情又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先前被诛杀的鸾台侍郎、同平章事乐思晦不满十岁的儿子,被籍没入司农寺为奴,出于义愤,他请求面见武则天,呈奏紧急情况。

武则天很好奇的接见了他,问他什么情况,他回答说:“我父亲已死,家已破,只可惜陛下的刑法被来俊臣所玩弄。如果陛下不相信我的话,可以找一个陛下最为信任、忠诚清廉的大臣让来俊臣去审讯,肯定能审出谋反大罪。”

武则天很佩服这个孩子的胆识,也有所醒悟,当即召见狄仁杰,问道:“你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仁杰答道:“臣要是不承认,已经死于严刑拷打了。”

最终,武则天选择信任狄仁杰等人,将任知古降为江夏令,狄仁杰为彭泽令,裴宣礼为夷陵令,魏元忠为涪陵令,卢献为西乡令,裴行本和李嗣真比较倒霉,被流放于岭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娄师德一生有哪些成就?如何评价娄师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娄师德是唐朝宰相,他和狄仁杰之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了解。娄师德虽然两次拜相,但和狄仁杰比起来存在感,以及知名度都不算很高。其实娄师德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文官出身,却自愿应募从军,率军征伐吐蕃立有战功,此后又负责管理屯田事务。对于娄师德的评价,他其实是一位文武双全之人,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了解娄师德,这

  • 给刘邦生下大儿子刘肥的曹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虽然皇后是吕雉,他还有一些妃子,其中有名的就是被吕雉折磨死的戚夫人,还有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但刘邦的长子却并不是正妻吕雉所生。刘邦的长子并不是刘盈,而是刘肥,刘肥的母亲是曹氏,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夫妻,而是在刘邦娶吕雉之前生活在一起。不过这个曹氏,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刘邦一共育有八个儿子,吕后给

  • 匈奴对汉朝威胁有多大?为何汉武帝要不惜一切将其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不理解,汉武帝时期为何要对匈奴多次展开交战。其实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役并非从汉武帝时期才开始,汉匈之战足足持续了130年左右,可以说这场百年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损失巨大,只不过匈奴人口以及经济不如汉朝,所以他们遭受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匈奴对汉朝究竟有多大威胁?为何双方要如此频繁的对抗?下面就为大家分

  • 李世民处理贪腐有哪些绝招?让官员们苦不可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继位后,沿用了三省六部制,并且设立政事堂,进一步完善了隋制,使得三省相互之间能起到制约的效果。经济方面李世民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且减轻农民赋税,其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给商业发展创造了利好。当然李世民的为政举措不仅体现在民生上,处理内部的贪污腐败李世民也很有一手。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李世民对贪

  • 人生若只如初见什么意思?纳兰容若说的是自己表妹还是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女孩子在年纪不大,十五六岁的时候,对于一些唯美的画面,或者唯美的诗词,总是有很深的喜爱,比如像是人生若只如初见,总能有很多种想象的画面。而这句诗的作者纳兰性德,也就是纳兰容若,或许也曾经是很多人喜欢的一位词人。不过,诗人写诗总是会有一些事实根据,那么纳兰容若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他所说的初见,指的

  • 李玄霸为什么改名李元霸?是为了避讳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李元霸还是李玄霸?很多人受到小说的影响,一直认为历史上真的有李元霸这个人,但是后来得知,并没有李元霸,而李元霸本名叫做李玄霸,就以为历史上那个人物叫做李玄霸。事实上,历史上没有什么李元霸,也没有李玄霸,这本身就是一个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人物。不过,既然是虚构的人,为什么还有两个名字?他究竟是叫李元霸还是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谁才是最强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李靖,可能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哪吒的父亲托塔李天王。实际上李靖在历史上是唐朝著名军事家,曾立下灭萧梁、破辅公祏、击灭东突厥等战功,李世民继位后曾命人在凌烟阁描绘出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李靖便是这二十四位功臣之一。而且要说这些功臣中谁是最强将领,恐怕还是李靖拔得头筹。李靖究竟有多厉害?不仅在神话中

  • 朱元璋月饼起义是怎么回事?和中秋节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当年带领的起义叫做斩白蛇起义,而历史上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个普通百姓出身,最终成为一个大统一王朝的皇帝的人,朱元璋也是通过起义才最终成为皇帝的,那你知道朱元璋领到过的一场起义叫什么吗?就是朱元璋月饼起义,月饼是中秋节的美食,难道说朱元璋月饼起义和中秋节有什么关系吗?关于元朝的谣言特

  • 战国时期拜六国之相的是谁?他如何说服六国合纵抗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后期,有一人曾用合纵之策联合六国对抗秦国,其人也是第一位兼佩六国相印的人,最后逼迫秦国军队15年内不敢踏出函谷关一步。这位拜六国之相的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苏秦。苏秦是鬼谷子门徒,专攻纵横之术,学成后游历各国多年,最后提出要想制衡秦国的发展,其余六国必须结成联盟。苏秦能说服

  • 鲁迅林徽因张爱玲为何都瞧不起冰心?她为什么成了民国文人最不喜欢的对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现代人来说,民国时期是有非常多的文学大家,他们的很多作品流传于世,也一直都在教育后世人。但是,即便是我们眼中地位非常高的文学大家,他们之间也有一个“鄙视圈”,而在这里面,冰心是遭到了很多人的鄙视的,有很多人都不怎么看得起她,这究竟怎么回事?冰心到底为何让这些人那么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