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蠡最后为什么要选择归隐?他才是拥有大智慧之人

范蠡最后为什么要选择归隐?他才是拥有大智慧之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08 更新时间:2024/1/27 12:34:26

范蠡被称为商圣,但范蠡还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勾践复国,立下汗马功劳。不过范蠡晚年却主动选择隐退,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范蠡是一位很有眼界的人,他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能找准自己的目标,拥有常人所不及的大智慧。相比多数人根本不可能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选择急流勇退,但范蠡就敢这样做,而且此后还成为了一名商人,范蠡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转变的?

年轻时看远

公元前526年,在春秋战国的楚国宛地,一个男婴呱呱落地,出生没多久范蠡父母就相继离世,由哥哥和嫂子抚养成人。

虽然青年时期的范蠡是一位学富五车、远近闻名的饱学之士。但他的行为举止怪异,常常佯装痴狂,“疯疯颠颠”,独来独往。被乡人称之为“疯子”。

范蠡特立独行的名号很快传到了县令文种的耳朵里,于是他诚心相邀,以礼相待,打动了范蠡,两个人相谈甚欢,相恨见晚。

范蠡最初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目标是吴国,他很早就预测到位于东南的吴、越两国将有强盛崛起之势,但吴国已有孙武伍子胥两位大能人,故又改变主意和文种一块去了越国。

越国有一位叫石买的大臣妒贤嫉能,他向越王进谏:“一个拿自己的美色到处招摇的女人可不是一个好女人,一个拿自己的知识到处宣扬的文人也不可靠。”

越王于是便命范蠡对越国各地进行考察,熟悉国情,了解民意。

范蠡的离开其实也不是真的离开,只是为他以后的辅佐国君积聚力量。

公元前496年,勾践继位,在文种的努力下,范蠡重回诸暨,而勾践也很赏识范蠡的才华,先是用范蠡做大夫,后又被擢升为上将军。

从范蠡的种种举动来说,他是一个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的人。

他不按常理出牌,在所有人看来,吴国似乎是越国永远不可能超越的对手,但他却选择了处于劣势的越国,也说明他更喜欢有挑战性的人生。

或许年轻的时候,很低的天空让我们不能展翅翱翔,但我们也可以把目光投向远方,去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纵然身处泥泞,也依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样就能在一次次飞翔中不断打牢自己的根基。

中年时看透

公元前494年,勾践不听范蠡的劝告,与吴军决战,被围困后,勾践面前只剩下两条出路:一是死战,二是请降。

在当时,能把危机变成转机,只有范蠡能做到。

在第一次求和失败后,范蠡提议可以行贿伯嚭,因为吴国伍子胥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忠臣,而太宰伯嚭贪财好色,把他作为突破口,或许还能寻求最后一线生机。

会稽之围解开后,他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难关,勾践要入吴为奴,侍奉夫差

在入吴为奴的日子里,范蠡三施苦肉计,其中最经典的当属勾践尝夫差的粪便这一出。

吴王夫差久卧病榻,一直没见好,勾践担心吴王病死,自己也会性命不保。

于是范蠡给勾践出主意,大王你可以去尝他的大便,以表自己的忠心。因为我已经推算过了,他的病能够痊愈。于是第二日,勾践果真按照范蠡说的去做了。

这让吴王夫差很感动,没多久,吴王的病得以痊愈,特地大宴宾客,而此时的越王主仆由奴隶直接摇身一变成了吴王的座上宾。不久后他们苦尽甘来,得以回国。

回国后的勾践卧薪尝胆,时时不忘为奴之耻,屡次想攻打吴国,但都被范蠡以时机还不成熟进行劝阻。

之后趁吴国虚弱,越王终于发动了战争,把吴王围在了姑苏山上,面对吴王的讲和,勾践几欲和解,却被范蠡拦下。

他对勾践说:“如今越国灭吴,是老天爷给的机会,难道您真的忘了会稽山之辱了吗?”

经此一役,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勾践也实现了自己一代霸主的梦想。

此时的范蠡在越国已是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他深知 “福之祸所兮”的道理,当权力达到顶峰时,只有及早抽身,才能避免灾祸。

在临行前他给好朋友文种留了一封信,大意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劝他离开越国。

比较看重功名的文种,他想着这么些年自己为越国所做的贡献,料想越王不会拿自己怎么样,结局却是被越王逼迫自杀。

范蠡由一个放荡不羁的名士变成谋臣。虽然性格怪异,但他的思想总是贯穿一种顺应社会、顺应自然、外道内儒的思想,这让他对事对人能保持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

这种体察人情练达、通透的姿态,让他懂得在人生巅峰之时能全身已退,在进退之间把握住自己人生的张力和尺度,不为名利所累,从而拥有自在而逍遥的一生。

老年时看淡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行至暮年,当所有的豪情和光芒都已随风而逝,功名利禄也将成为过眼云烟,这个世界上所能衡量的东西,此时都成了身外之物。这个时候反倒是那些无形的东西,更易勾起我们缅怀、记忆和珍藏。

深以为然。

当你看淡万般风景时,你也顿悟了生命的意义。

对范蠡而言,他更愿意毫无限制地顺应自己的性情,去尝试一切新的冒险活动。

功成身退后的范蠡,已经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他经商的第一站是齐国。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智慧过人的范蠡,虽然做生意对他而言还是头一遭,但他的“鴟夷子皮”名号还是很快就打响了。

齐王在听说了他的事情后,慕名而来,请他出任齐国丞相,但却被范蠡拒绝,他散尽家财,分给当地百姓,然后带着家人悄悄迁徙到了离齐国首都临淄较远的陶地重起炉灶。

在陶山脚下,范蠡有了另一个名字“陶朱公”,他尽情施展着自己的经商才华,把自己过去治国治军的谋略,都用在了商道上。

他在拥有财富的同时,更拥有一份清淡的智慧,19年内他曾经三次获致千万巨金,不过,他又将之全部回馈给了乡亲们。

他的经商之道也给后人也留下了一些有益的道理:见好就收,不要贪婪,否则不仅不能赚到,反而会失去。

人这一生,名利是我们的必遇关口,肆意追逐者多,淡薄待之者少。

范蠡用自己的自在和洒脱告诉我们,当我们智慧地看待财富时,便可收获一份生命的宽度。

人生不易,匆匆几十载

观范蠡这一生,无论是从政还是从商,他都能干得风生水起。

人生的大智慧,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他的一生让我们明白:

年轻时看远,不急功近利,才能活得自在广博;

中年之时,懂得顺势而为,温良恭谦,才能拥有通达的人生;

人至暮年,甘于寂寞、不求闻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被浮躁纷扰所诱惑,才能得一份清明的心境,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

成功的人生需要经营,范蠡成功人生的三重境界,愿你我都能拥有。

文 | 姚瑾 · 主播 | 常浩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吴道子为何被称为画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有非常多出名的画家,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厉害人物,而在所有的画家当中,又有一位被人们称为“画圣”的,足可见他在画画上的成就和功底,那都是相当深厚的。他就是画圣吴道子。但是你知道,吴道子是哪朝人物吗?吴道子为什么被称为画圣,他有哪些代表作品?吴道子有哪些名画传世呢?吴道子(

  • 安史之乱持续了几年?原本可以提前四年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安史之乱是从155年12月至763年2月,一共持续了7年多的时间才被平定下来。实际上安史之乱本可以提早结束,却被拖延了好几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759年发生了一件比较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从史书上的描述来看也十分诡异。当时安庆绪已经被打的节节败退,就快有破城的风险,但最后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导

  • 桃花夫人简介桃花夫人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非常多有名的女子,她们之所以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自然都是与她们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桃花夫人”,她虽然生活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而且女性地位很低,但是桃花夫人却并没有看轻自己,相反,桃花夫人所做的事情,却彰显了一名女性不畏强权,敢于倡导女性自立的特点,究竟

  • 三国演义为什么有很多和“三”有关的典故?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也发现了,这本书中很多典故故事都和“三”这个数字有关,例如三顾茅庐、三让徐州、三气周瑜,为什么罗贯中这么喜欢把这些故事和“三”联系起来呢?实际上这还跟“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有关,其实在其他名著的身上也能

  • 朱三太子案是怎么回事朱慈焕为何假冒崇祯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年间曾经发生过一起“朱三太子案”,朱三太子这个称呼一听,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崇祯皇帝,这起案件的主人公,也的确是一位自称是崇祯帝之子的人所做的。只不过,这个所谓的朱三太子,其实是一个假冒的,所谓朱慈焕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崇祯之子。究竟为什么这个人要假冒崇祯后人?朱慈焕最终又

  • 张若虚为什么只留下了两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很多的诗人,一生中流传下来的佳作并不在少数,很多也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不过有时候看数量其实也不代表这个人的水平,比如说乾隆皇帝,一生中有几万首诗,但是最终入选课本的就只有一首,而且还写的极其普通,不足为道。而相比之下,唐朝诗人张若虚就很不一样了,他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诗,而且其中一首还是孤篇压倒

  • 鉴真东渡是谁在位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玄奘和鉴真,都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的高僧,尤其是玄奘,很多人知道他,都是从《西游记》中得知的,不过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西行,可远比小说里面的更艰苦,因为他本身就是“偷渡”出去的。不过唐朝时期其实还有另外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师,鉴真大师,他的东渡日本是光明正大的,那鉴真东渡又是从什么时候

  • 白起为什么叫杀神?白起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将领,有着“杀神”之称,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很多人不明白白起为什么会被叫做“杀神”,那是因为他在长平之战上带领秦军击败赵军,并且斩首坑杀赵国45万兵力,从此一战封神。白起担任秦国主将30余年,期间攻破城池70余座,立下战功无数。相信

  • 孙权大女儿孙鲁班真的和堂侄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一共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孙鲁班,小女儿孙鲁育,虽然说史书上对这两位女性没有太多的记载,尽管她们都是孙权的女儿,但是在历史上的存在度却也不高,不过据说孙鲁育最终是被亲姐姐害死的,而且孙鲁班和堂侄竟然私通,之后杀掉了孙鲁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孙鲁班要杀了孙鲁育呢?孙峻诛杀诸葛恪后,如尝以愿地升

  • 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室其实很难拥有真情,基本上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算计别人,就算是不算计,也难保自己不被别人算计,哪怕是父子兄弟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乾陵的附近,发现了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就是武则天的一个孙女,只是她的死据说却是因为武则天造成的,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武则天要杀掉自己的孙女呢?乾陵附近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