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武灵王怎么死的?为何他能看透赵国急需改革?

赵武灵王怎么死的?为何他能看透赵国急需改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78 更新时间:2024/2/3 22:41:07

赵武灵王是胡服骑射的推动者,也正是因为他带领赵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才使得赵国迎来一段强盛期。但赵武灵王最后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他遭遇沙丘之路,被活活幽禁而死。赵武灵王明白赵国目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改革,不然只有被吞并的份,而胡服骑射想要坚定实行,早期也并非易事,那赵武灵王究竟是如何改变赵国命运的呢?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得到旧晋国的北部和东部,西北部与戎狄相接,土地面积是三家中最大的。《史记》记载赵烈侯在牛畜、荀欣、徐越等人的辅佐下,倡仁义、行王道、选用良才、任官举贤、勤俭节约、明察功德。

到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的外部情况极其险恶:秦国崛起并且向东方吞并,赵国与秦国国境相连,成为其征伐的目标;中山国在齐国的支持下屡次侵犯赵国;西北方的戎狄侵扰更是不曾间断。

赵武灵王八年,五国相王,赵王认为“无其实,敢处其名乎?”,因此仍然令国人称其为君,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务实的人,也隐含了他想要努力奋发的决心。但是赵国在赵武灵王九年、十年、十三年的对外战争中,都遭遇了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赵武灵王意识到如果赵国再不改革,充实国家实力和军事力量,那么赵国终究会走向灭亡之路。

赵武灵王亲自到代地等地考察,认为华夏民族宽衣大袖的服饰风格不利于作战,应该改为游牧民族的短衣、窄袖、小裤的服装风格;华夏民族车战步卒的作战方式,不如胡人骑马射箭来得机动性高,也不适合赵国多山地的地形。

因此在赵武灵王十九年,他发起了“胡服骑射”的军制改革。赵国士卒经过胡服骑射的训练,战斗力大增,成为秦国最大的敌人,“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赵武灵王借着与大臣肥义的对话,点出自己的企图心在“继襄主之业,胡、翟之乡”。

我们都知道,赵襄子在赵简子刚去世的守丧期间,邀请其姐夫代王登上夏屋山饮酒,趁酒醉杀害了代王,再攻灭了代戎。另外,赵襄子和韩氏、魏氏灭了知氏,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在灭了知氏之后,他又攻打中山,攻取左人和中人二地。中山原是春秋时期北方的鲜虞族——白狄,所建立的国家。

由此可知,赵武灵王改胡服骑射就是为了与胡人交战。

赵国北方广大的土地都是胡族的,例如中山、楼烦、林胡等,胡人又不断干扰边境,可以说,他们早已经是赵国的心头大患了。赵武灵王主张改革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敌弱者,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无尽百姓之劳,而享往古之勋”。但是总不能被动地等待敌人变弱,而是应该主动增强自己国家的战力,自己强、彼就弱,彼弱则所用力气不多,便能成就大功。

赵武灵王深知改革必然会遇到阻碍,必然会受到天下人的讥笑,但即便如此,“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他以此坚定的语气词,表现出自己的决心。

守旧派的观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士兵已经熟悉了原本的作战方式,改变会带来混乱,国家实力会因此而削弱;另一方面是改变如果不能带来极大的利益,就算有一点小利益,也不值得改。

三晋是法家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魏国大治;韩昭侯也任用申不害变法,却使韩国经历一段混乱时期。由此可知,事实上守旧派并不是全然反对改革,而是担心改革带来的混乱会大过利益。

赵武灵王当然也重视利益,增加国家的利益是他时时挂念的,他认为“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就是因为过重的战甲兵器不利于险要的地形,才要加以改革,他顺便讽刺了仁义道德无用。

从客观情况来看,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对边境人民和农业生产都是非常有害的。他们精于骑射,战争的运动性较大,传统的车战在和游牧民族对战时,是屈居下风的。

赵武灵王就最大利益考量,“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这些兵器或者兵制不当,致使赵武灵王坚持自己必须革新的想法。

这当然不是赵武灵王独创的。

早在晋文公执政的时期,他就曾“作三行”以御敌,也是因为山地不便于车战,而改用步兵制胜。赵国有二分之一的边境与胡人交接,胡人都能骑马射箭、骁勇善战,赵武灵王认为如果能变更作战的方式,效仿胡人的战术,那么便能大大地提升战力。

历史证明了赵武灵王的决定是睿智的,改革是全面的。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的车战转变为骑战的一个重要开端。自此以后,赵国获得一连串的胜利:

赵武灵王十九年,北伐中山,至于房子,又至代北、无穷;赵武灵王二十年,伐中山,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再伐中山,中山献上四邑请和;赵武灵王二十三年,再败中山;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再伐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由此可见,胡服骑射的改革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力量,扩大了领土,并且收编了林胡、楼烦的骑兵,使赵国与齐国、秦国三强鼎立,这便是最大的利益。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西洲城在如今的哪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攻进了长安城,唐玄宗逃难到了蜀地。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紧急组织了15000人的勤王兵马奔赴中原地带。由于边关的兵力因此变得空虚。于是吐蕃就趁乱大肆入侵,于公元763年将安西都护府、北亭都护府与中原的联系给切断了。两地的唐朝守军孤悬绝域,泣血相守几十年。最终,北庭都护

  •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背后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前段时间《长安十二时辰》引发了一阵唐朝历史的热潮,随后又紧接着一部广告短片《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又再一次的唤醒了人们对于唐朝时期的那段记忆。该短片虽然仅仅只有16分钟的时间,是却以独特的角度再现了唐朝西域守军与唐朝中央政权失联的情况下坚守了数十年的悲壮史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秦时明月汉时关

  • 武则天男宠薛怀义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武则天的男宠,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有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吧,其实除了这两个人之外,武则天还有一些男宠,而要说她的第一个男宠,就是一个叫做薛怀义的人,也叫冯小宝。不过这个薛怀义,在历史上却并没有什么好结局,这是一个有些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孰不知在武则天的眼里,他算不上什么,那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薛怀

  • 鬼谷子有四大徒弟,张仪为什么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鬼谷子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历史上最为神奇的一个人了,民间也一直都流传着不少有关鬼谷子的传言,鬼谷子也可以说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毕竟各种有关他的传说都太多了。而鬼谷子的弟子其中有四个人是非常厉害的,然而他们四个里面又有张仪是排名第一,张仪为何能够有这样的地位?其他三位弟子是谁,他们难道都不如张仪吗?鬼

  • 唐代宰相李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人如何评价李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李绅是唐朝宰相,诗人,他的作品《悯农》相信大家都会背诵。李绅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参加科举中进士,招官翰林学士,开启了仕途之路。有一次李绅走访亲友,来到观稼台,当他遥望远方时,看到田野里正在劳作的农夫,内心潮涌澎湃,便随口作出了《悯农》这首诗。李绅和白居易、元稹等人都是好友,不过后人对于李绅的评价却是褒

  • 公孙衍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纷争,基本上都是在“合纵连横”当中发展的,各国合纵对抗秦国,或者瓦解掉合纵的连横,而在这其中,各个有名的纵横家,就显得非常的引人注意了,而且可以说是瞩目。在这中间,有一个名为公孙衍,他与秦国之前有很多的故事。他是合纵的支持者,但是在此之前他在秦国担任官职,

  • 刘邦那么多夫人,为何吕雉只针对戚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刘邦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他这个人别看是草根出生,当了皇帝之后也是膨胀了不少啊,但是这也是正常的现象,那位古代皇帝不是后宫三千的,今天我们来说说刘邦众多夫人中的另外两位,那就是这个吕雉非常的针对戚夫人,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下面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这是一个吊足读者胃口的话题,混

  • 三国时期内侯,亭侯,汉寿亭侯这些官职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张辽关内侯,张郃都亭侯,关羽汉寿亭侯,在两汉以来的传统是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不过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就打破了这一传统,自己麾下的将士们大多数都有这自己的爵位。当然公爵肯定是不可能的了,自王莽之后也就只有曹操一人被册封为了魏公。所以曹魏封爵者基本上都是侯爵,那么张辽关内侯,张郃都亭侯,关羽汉寿亭侯

  • 清朝末年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清朝的气数已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朝灭亡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在社会当中发生的事情已经预示着大清的气数已尽。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大清国在灭亡之前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四件怪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一、戏子只知唱戏,不知屠杀将至,宛如行尸走肉这件事发生在旅顺,1894年11月甲午战争爆发,日军攻进了这座城

  • 年羹尧评判为何要放走罗布藏丹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朝雍正皇帝登基之后,作为他门人的年羹尧也是一起跟着水涨船高,从陕甘总督的职位上一跃而起成为了满清王朝的大将军。他这位大将军可是真正拥有着实际权利的大将军,手里至少掌管着十万平叛大军,另外还有陕甘地区的旧部,也都会听年羹尧的调遣。若是年羹尧不对雍正百分百忠心的话,那么年羹尧绝对是雍正皇帝生涯中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