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也用文字狱杀过人?

曹操也用文字狱杀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00 更新时间:2023/12/11 7:10:07

虽然说文字狱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比较多,而且尤其是清朝,因为文字狱而死的人多如牛毛,但其实“文字狱”这个概念,却并不是只有清朝特有的,历史上有很多因为一些言论被处死的人,就连曹操也用这个办法杀过不少人。那么,曹操时期的“文字狱”是什么样的,他杀了哪些人?这些人是因为说了什么而死的呢?

曹操有一句遗臭万年的格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不让人负自己,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先下手除去,但是做为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当然不能没理由的乱杀人,于是便有了曹操用

文字狱杀人的故事。据《曹瞒传》,曹操杀人之前,常常还会演出一幕"流涕行诛"的小活剧,待戮之士倘以为曹操这把眼泪乃反悔之兆,事到临头只会更加泄气。

曹操先杀祢衡,继杀孔融,后杀许攸,又杀崔琰。杀杨修,是比较晚的,好几次要除掉他,没有下手,或许嫉才的同时,也爱才吧,最后曹操还是将他枭首示众了。泄密,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是因为他卷入宫廷继承的漩涡中。那是一种最危险的游戏,他下错了赌注,押在赌台上的,却是他的生命,对不起,上绞刑架吧!

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自以为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聪明人。同样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骚,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意思了。《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智慧过人,颖悟超群,看似绝顶聪明,其实却是个糊涂笨伯。他的聪明,不过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只是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罢了。

杨修听到曹操发布的行军口令“鸡肋”,便回营房打背包,同僚问其缘故,他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漫说是一个统治者,即使普通人,也并不愿意让人揭开内心隐秘,触到痛处。杨修的这种轻薄行为,落在了刚吃了败仗,而且一直要收拾他的曹操手里,当然是找死了!最后,就被曹操借口这次泄露军事机密,杀了。

我们当然可以假设,若曹操没有改变早先对曹植的偏爱,决意立曹植为太子,遭殃的恐怕就是曹丕的智囊团了。为儿子的利益杀人,曹操也不是第一回了,其实有个叫周不疑的孩子,他的死比杨修更值得同情,也更能说明曹操无可救药的猜忌。那孩子太聪明了,也许只有曹操早夭的神童儿子曹冲(字仓舒)可以和他匹敌(按:"曹冲称象"故事,大似有佛门智,故陈寅恪先生断定属陈寿附会佛典)。在曹冲还活着时,曹操对周不疑大有好感,一度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但遭到周不疑婉拒。曹冲既夭,曹操担心曹丕等人没能力控勒周不疑,遂果断派出刺客,将年仅17岁的周不疑杀死在某个谁也不知道的荒伧所在。

崔琰,一位非常值得爱戴的名士,事实上也曾得到曹操的敬重。当年曹操初得冀州,将崔琰救出袁绍大牢时,曹操兴致勃勃地对崔琰说:"昨天我查阅了一下户籍,发现贵州竟有三十万百姓可供补充兵员,实在是一个大州呀!"崔琰勃然变色:"鄙州饱受战争创伤,生灵涂炭,你不想着安抚百姓,却先计点甲兵,这难道竟是鄙州人寄望于你的事情吗?"在座的全都吓出一声冷汗,好个曹操,不仅全无怒意,反而堆下笑脸,当面向崔琰赔礼道歉。出于对崔琰道德力量的敬仰,曹操甚至将太子曹丕的教育之职也托付给他。崔琰不辱使命,把个曹丕调教得唯唯诺诺。崔琰有两个理由使曹操提高警惕:曹操曾因衣着花哨而"赐死"曹植的妻子,而这位薄命女正是崔琰的亲侄女;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太子时,知道崔琰平素更喜欢曹植,他担心崔琰从中起不良作用,尽管崔琰的表现无可挑剔,他当时就明确表示:自己坚决站在曹丕一边,并认为只有立曹丕为太子,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崔琰的死,缘于一封信,缘于曹操本人对文字狱的兴趣。崔琰信中有"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之句,生性猜忌的曹操立刻将此理解成变天的征兆,把崔琰投入死牢。

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许攸的来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他告诉曹操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使曹操得以率兵烧尽乌巢之粮,一举左右了战局。许攸本就是一个贪脏枉法的小人,他离开袁绍的原因,亦在荀文若的算度之中,属"家人犯法"。许攸自到曹营,手足更加轻狂,对曹操全无敬意,乃至在宴会上大呼小叫:"阿瞒,若不是我,你根本得不到冀州。"曹操无奈之下只得嘿嘿干笑,"那是那是。"也许曹操能够容忍许攸当着自己面无礼,却不能容忍他当着别人面张狂。许攸步出原属袁绍治下的邺城东门时,对随从人员咋呼道:"这户人家(指曹操)若没有我的帮助,根本别想从这道门里进出。"话音落后三小时,许攸即被收入大牢处死。

还有一人名叫娄圭,字子伯。他和崔琰一样,其实是死于一种比"文字狱"更可怕的"腹诽心谤",这也是曹操猜忌心重使然。这位娄圭当年帮助曹操击败马超时,颇立功勋,他提议的抟沙为城法(利用奇寒的西北风,使掺水的沙子一夜间成为坚不可摧的防护墙)曾使曹操感叹:"子伯之计,我不及也。"有一天,娄圭与友人习授同坐一辆马车,正碰上曹氏父子外出,习授感叹道:"为人父子而有如此排场,那才叫痛快。"娄圭脱口应道:"人生在世,不能像看客那样光瞧着别人痛快,得自己痛快才是。"阴险的习授当晚就把娄圭的私房秘语密告曹操。不消说,娄圭人头立刻落地。

还有毛玠,这位当年曾向曹操建议屯田的大功臣,感于崔琰无端被诛,唏嘘不已,牢骚满腹。一次在路上见到黥面囚犯,为一时义愤所激,吐出这样一句咒语:"路有黥面者,正是亢旱三年的征兆。"曹操同样没有犹疑,他手下"首席大法官"钟繇迅速行动,将这位大功臣收入了死牢。区别仅是:后因有人出面求情,也许还想到了毛玠当年的好处,曹操特别允许毛玠死在家里,并负责提供上好棺木,确保毛玠家人不受任何株连……

稍稍总结一下,我们发现,当感觉某人有颠覆政权的行为或哪怕仅仅是一丝意念,曹操杀人总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所以,当董承等人与献帝合谋欲掀倒曹操时,后来伏皇后与父亲伏完暗中的联络"露泄"时,曹操都不曾有过片刻的犹豫,严格按照"罚不逾时"的古令,在第一时间先下手为强。此外,为了自家性命的安全,他常常也会或事急从权,或巧生变诈,杀人于无形之中。前者如借粮官之头安抚兵士,后者如为防备刺客而在梦中斩杀近侍。"丞相非在梦中,倒是阁下死在梦中啊!"杨修后来在该近侍入敛仪式上的这声嘀咕,确实会让曹操毛骨悚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赛儿起义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唐赛儿起义是发生在朱棣成为皇帝之后的事情,唐赛儿起义作为历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之所以会爆发,无非也就是当时的他们快要没有活路了,所以聚集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反抗,朱棣即位之后迁都,重新修建宫殿,再加上此前的靖难之役,很多人被逼的走投无路了,唐赛儿就是如此。但是一个女性称为农民起义的领袖还是很少见的,唐赛

  • 汉武帝不喜欢宠妃李夫人的儿子刘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人们常说,爱屋及乌,古代有很多皇帝也都是如此,因为宠爱自己的某一个妃子,所以也会连带着很喜欢她所生的孩子,刘邦对刘如意就是这样,甚至威胁到了刘盈的太子之位。然而汉武帝却并非如此,汉武帝有很多宠妃,其中有一位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汉武帝虽然宠爱李夫人,可是对她所生的儿子刘髆却一直很不喜欢,这是为什么呢?昌

  • 丹书铁券是什么?古代丹书铁券作用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发给功臣的一种凭证,就像是现代的荣誉证书,功勋的证明。在某些朝代丹书铁券还附加了一些特权,例如可以免于一死,和免死金牌的作用相当。据说丹书铁券最早是由刘邦颁授,为了防止假冒会把铁卷从中间一分为二,自己一半朝廷一半,如果此后用的上的话就能当做证明。不过也有皇帝根本无视丹书铁券的作用,

  • 康熙和福全关系如何?福全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爱新觉罗·福全是顺治皇帝次子,康熙的异母兄弟。康熙登基后,福全被封为裕亲王,属议政大臣。当时清军还在讨伐噶尔丹,福全则被授以抚远大将军,配合常宁共同出兵噶尔丹,攻打乌兰布通。不过有一次福全打了败仗,回来后被康熙处罚。福全算是康熙的哥哥,虽然康熙是皇帝,但这样的举动难免会让他们兄弟之间产生不好的想法,

  • 秦国崛起并非全靠商鞅变法,秦献公改革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秦献公是秦国第30位国君,在为一共22年时间。很多人都把秦国的崛起归结为秦孝公采用了商鞅变法,实际上秦国有能力推行变法全是秦献公的功劳。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当时魏国十分强大,等他回国继位后,便准备推行一些列的改革,想要重振秦国。但最后却是受到各方阻力,改革进行的并不彻底。虽然秦献公的改革说不上成功,

  • 公孙衍得到秦王重用为什么又离开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一位纵横家,而他的主张主要就是联合其他国家合纵抗秦。不过在公孙衍前期,他也在秦国待过一段时间,而且还收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后来公孙衍又是为什么离开了秦国,去了其他的国家,而且还联合其他国家对抗秦国?公孙衍恨秦国吗,难道是他在秦国的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让他无法释怀的事情吗?公孙衍是战

  • 张辽威震逍遥津,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215年,东吴十万大军逼近合肥,张辽仅率领800士兵一路杀至孙权旗下,最后东吴军队望风而逃,孙权也只能暂且撤退。后来张辽乘胜追击,再次击败孙权、甘宁,成功守住合肥。张辽经此一役后名声大振,威震逍遥津的故事也是流传至今。张辽在三国时期算是一名悍将,而且他的实力绝对不输蜀汉五虎。此后张辽被选为武庙七十二

  • 张学良为何要杀掉杨宇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张学良为何要杀掉杨宇霆,那这就要从郭松龄为何要反奉开始说起了。1925年的11月份,原本奉系大将郭松龄正式通电开始起兵反奉。在反奉战争打响的头几天里,郭松龄的部队就成功的占领了山海关。之后郭松龄将自己的军服更名为“东北国民军”,自己则担任总司令。并且他将“不扰

  • 唐太宗打压尉迟敬德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了唐朝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尉迟敬德与程咬金都是唐初时期非常厉害的武将,早年期间,这两人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眼中地位是不分上下。不过到了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却有着非常明显的悬殊。因为尉迟敬德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失宠了,遭到了李世民的打压。那么这是为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程咬金其实比尉迟敬德要更早

  • 鲧禹治水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也都十分敬佩大禹的这种精神,不过治水这种事情,大禹并不是第一个做的,他其实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的。在大禹之前,有鲧治水,鲧读作滚,他是大禹的父亲,但是为什么少有人了解鲧治水的方法呢?鲧是如何治水的,他的办法和大禹有什么不同,又该怎样评价两人治水的办法呢?最早有文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