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杀尽蒙古人的原因是什么?

朱棣杀尽蒙古人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23 更新时间:2024/1/21 11:12:25

我国历史上明朝时期,鞑靼不断袭扰北部边疆,朱棣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一下子就震怒了,于永乐七年七月份派出了大将军丘福率领10万大军北征。朱棣希望一很会打仗的丘福能够扭转战局,能让明政府从此以后扬威漠北。朱棣为丘福配备的阵容相当强大,任命丘福为大将军,聪为左副将军,火真为右副将军,王忠、远为左右参将。临行前,朱棣秘授丘福计策,因为朱棣曾长期与蒙古人交战,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

尽管做了这么多准备,朱棣还不放心,他专门交代丘福:“你这次前去,千万要记住,蒙古人狡猾多变,不可丧失良机,但你也不可轻敌,不要陷入他们的圈套中。从开平往北,即使看不见敌人,也要时时当做面对敌人一样。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偶尔一仗没有胜利不可怕,可以再寻找时机,但要千万谨慎。”

丘福拍着胸脯给朱棣保证:“皇上请放宽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可是,这次丘福却真的让朱棣失望了。

朱棣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丘福是跟随自己一路从北京杀出来的将军,作战虽然勇敢,但计谋不足。尤其是这次出兵漠北,他生怕丘福犯轻敌的病。

精通游击战术的朱棣非常熟悉蒙古人的作战风格。等丘福大军出发后,朱棣依旧放心不下,于是派人紧急传送诏书,再次交代丘福:“如果军队中有人说敌军容易击败,千万不要相信。”几次三番交代,可见朱棣是对丘福不放心的,因为他深知,蒙古人多是骑兵,擅长偷袭,怕一直惯于正面作战的丘福吃亏。

八月,丘福率领的明朝大军到达胪朐河南,击溃了敌军一些散兵,丘福乘胜渡河,俘获敌军尚书一人。

丘福大喜,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殊不知这个人正是奸细。丘福单独与这个尚书喝酒,席间,丘福问:“本雅失里现在在哪里?”尚书答道:“听说天朝大军来,他早已惊慌失措。距离这里还没有多远,大约三十里。”

丘福大喜,当时就表态:“我们现在用精锐骑兵擒拿他。”当时,大部队还没有完成集结,丘福率领的只是先头部队,所以诸将纷纷请求丘福等一等大部队。

李远说:“将军不能轻信俘虏的话,如果这样追击的话,我们就会孤军深入。前进必定对我方不利,万一到时后退,敌人也会乘机进攻。现在最好是我们白天摇旗呐喊,扰乱迷惑敌人,然后出奇兵与他们交战。夜晚燃放鞭炮虚张声势,让敌人摸不透我们的底细。等我们大部队集结完毕,再全力攻击,一定能取得胜利。”

丘福不这么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一旦失去,我们将后悔莫及。”

李远哭着劝说:“将军啊,您难道忘记了皇上临行时的交代了吗?不能前进啊……”

丘福却恼了,认为李远是拿皇上的话威胁自己。

王聪等人见李远劝说无效,也都纷纷请求丘福再考虑。但丘福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大声地喊:“违令者斩!”让投降的尚书带路,向着北方步步紧逼。

好像运气还不错。两天时间里,丘福率领的部队连连胜利,敌人一战击溃,丘福更加得意,认为擒拿“本雅失里”已经在望。

众将虽然心里都明白,这样很容易被敌人包围,但碍于军法,只好随丘福一路同行。好多骑兵偷偷掉眼泪,明知前去送死,却不得不继续前行。自负的领导,最擅长上演“不见棺材不掉泪”。

事情果真如李远等人预料到的那样,丘福军队很快就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李远、王聪率五百骑兵冒死突围,王聪战死,丘福和火真、王忠、李远等将领也未能逃脱噩运。丘福战死,时年六十七岁。

一个骄傲的将领,终于死在了轻敌上,这是很多经验丰富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战场如此,职场也是如此。

听到这个消息后,朱棣大发雷霆。明明多次告诫你不要轻敌,最后还是犯了轻敌的错误。这样的人死有辜。朱棣一怒之下,剥夺了丘福的所有封爵,将他全家迁往海南。

一个“本雅失里”胆敢斩杀明朝使者,派兵本来是要镇压他们,现在却被糊涂的丘福将事情弄得一塌糊涂。明朝的面子丢尽了,朱棣的面子也丢尽了。

想到这里,朱棣给太子发出一道手谕:“我派丘福北征,本以为他长期用兵,应该能担当重任。谁知道他违背朕的叮嘱,孤军深入,不听李远等人的泣泪劝谏,全军覆没。如果不趁早将他们灭掉,边关忧患永存。现在我们就选将练兵,来年春天朕决意亲征。”

丘福留下了后遗症并没有因为他的死而结束。北伐的失败,在朱棣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堂堂大明王朝竟然被鞑靼战败,惯于行军打仗的朱棣咽不下这口恶气,怒而发声:满朝将士随朕出征,血债还有血偿!不拿下鞑靼,誓不罢兵!

北伐失败,但越南战争中张辅却一胜再胜。朱棣觉得,只有自己亲征北伐,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于是他从越南前线调回张辅配合自己,决意亲自北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桓帝为什么被称为小偷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知道,明朝时期的奇葩皇帝一大堆,但其实在历朝历代,基本上都会出现几个奇葩皇帝,他们总是会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知道他们为何要这样做,比如汉朝时期的汉桓帝刘志。汉桓帝被人们称为小偷皇帝,顾名思义,他就算是皇帝,却十分喜欢偷东西,这可就真的是很奇怪了,作为皇帝怎么有这样的爱好呢,他究竟是一个

  • 楚成王临死前为何请求吃熊掌?其实是为了拖延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楚成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47年。不过楚成王并非通过正常手段继位,而是弑兄夺位,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差不多。而楚成王晚年也遭到了报应,而且更加夸张,他是被自己的儿子商臣给活活逼死。当时商臣率兵将楚成王包围,逼楚成王自尽,楚成王却说希望自己能吃完熊掌后再死。当然楚成王这时候肯定没什么心情吃熊掌,

  • 苏武的妻子是死了还是改嫁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苏武出使匈奴,结果却被扣押十几年,甚至汉朝很多人都以为苏武已经死在匈奴了,他能够在有生之年再回到汉朝,可以说真的是非常幸运了。而苏武在去匈奴之前,就已经成家了,然而他离开十几年,他的妻子最后是怎么样了?史书上说是改嫁,但是却有人认为是已经死了,只是写成了改嫁,这是为何?她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呢?苏武在匈

  • 中山国为什么也能称王?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但是可能很少有人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因为这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而且战国基本上都是战国七雄的天下,其他小国基本上没有登场的机会,即便是有也都属于陪衬,所以少有人知道。不过,尽管中山国这个国家很小,但却也是一个能够称王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山国拥有这样的底气呢?中山国又是

  • 李世民开国功劳大于李建成,为何李渊坚持立李建成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和李建成会拔刀相向,以至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李渊是要付上责任的。虽然李建成是长子,但大唐开国功劳李世民远大于李建成,加上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也不是李建成能比的。发动玄武门之变,很多将领都选择站在李世民这边,难道这样的局面李渊都没有想到吗?只能说李渊在管理自己儿子方面太过疏忽,或者把事情想的太简

  • 陶谦三次让徐州于刘备,为什么刘备都没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当时的刘备,手里面也没有什么东西,他的势力还是太弱了,所以徐州对于刘备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就如同现在人们创业,首要就是需要一个能够落脚的地方,才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壮大,而徐州也不是刘备要过来的,而是陶谦要让位给刘备的,可是几次三番下来,刘备都没有接受,这是为何?刘备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才始终都

  • 安乐公主怎么死的?相当武则天亲手毒死父亲李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第七位女儿,据说安乐公主长相十分貌美,有着“大唐第一美人”之称。安乐公主不仅人漂亮,还有着十足的野心,以及残酷无情的手段。他在唐中宗时期想要效仿武则天当女皇帝,逼迫唐中宗封她为“皇太女”,被拒绝后安乐公主竟然亲手毒死了自己的父亲。看

  • 西汉酷吏郅都怎么死的?窦太后为何处死郅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郅都是汉景帝时期酷吏,他是西汉最早用严刑峻法维护秩序的人。不过要对付这些豪强必须要拿出强有力的手段,不然根本毫无效果。可能后人对郅都的评价褒贬不一,但郅都的确为汉景帝做了不少事,或者说背了不少锅,但景帝最后却没能保住郅都。郅都因为得罪窦太后遭到罢免,然后以汉朝法律将他处死,其实郅都死的挺冤的,还让后

  • 秦国原本是春秋四强国之一,为何会在战国初期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在战国初期并非一个强国,魏国、齐国、楚国国力都在秦国之上。不过秦国在春秋中期算是四大强国之一,秦穆公更是春秋五霸,那秦国到底是如何走衰的呢?其实纵看秦国的历史还是挺励志的,虽也出现亡国危机,但最后都是有惊无险,顺利挺过来了。经过商鞅变法以及六代国君的努力,成功让秦国一统六国,完成这番伟大的事业。

  •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为何很多魏晋名士都喜欢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魏晋时期的历史的话,一定会知道“五石散”这种东西,这个听上去其实是有些像是某种中药的名字,但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魏晋时期有很多名士都喜欢吃这种东西,而且一吃就会上瘾,这样看来,这五石散似乎和现代的一些东西有点类似。但是,魏晋时期的五石散究竟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为什么会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