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为什么死前给朱元璋留了一筐鱼?

刘伯温为什么死前给朱元璋留了一筐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81 更新时间:2024/2/18 7:55:46

人都说刘伯温是神机妙算,有很多与他有关的故事,都是在表现他的聪明智慧,只不过,因为在流传过程中,或许被很多人加入了一些元素,所以我们看到的刘伯温未必就是当年那个真实的刘伯温、而据说,刘伯温在自己临死之前,留给了朱元璋一筐鱼,但是朱元璋想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一直到17年之后,朱元璋才终于明白了。

俗话说得好,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从这话也能侧面反应出,刘伯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民间也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似乎他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说道他的预知能力,就不得不说他去世后,留给朱元璋的一样东西。

1375年正月,刘伯温就感染了风寒,一直反反复复的病情,直到四月十六,刘伯温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要说道刘伯温的死,朱元璋是有责任的,因为当时御医给他开的药,他吃过之后更加不适,但朱元璋只是简单的说道让他放宽心,一个开国功臣,最后也被皇上给猜疑,也是非常心寒了。

虽然朱元璋对刘伯温不仁,但是刘伯温作为臣子却不能不义,刘伯温去世之后,他的家人按照刘伯温的遗言,给朱元璋送了两样东西。第一样东西是一本书,叫做《时务十八策》,朱元璋看后,才知自己失去了一个怎样重要的人才,但已经后悔莫及了。第二样东西却让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就是一筐鱼,这些鱼在一个空间狭小的筐里面不停的挣扎,直到死去。

朱元璋不明白刘伯温的意思,询问了很多人都没有结果,于是朱元璋便将这筐鱼赏赐下去了,但是刘伯温是一个神机妙算之人,这筐鱼肯定会有他的含义,只不过朱元璋未能理解罢了,对于这一点,朱元璋一直到17年后才恍然大悟。

刘伯温死后的17年,也就是公元1392年,这一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突然暴毙,一时间朝廷震荡,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老年了,老年丧子,想要再重新挑选一个太子是何其难啊,我们也知道最终朱元璋将太子之位传给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在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朱元璋想起了刘伯温的那一筐鱼,对于刘伯温的深意也恍然大悟。

原来当时刘伯温送他这一筐鱼,就是想要告诉他,筐外面就是大明的江山,而筐里面这些大大小小的鱼则是朱元璋的所有儿子甚至是孙子们,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这些孩子势必是挣得你死我活,想要保护小鱼的话,就只有让大雨在筐外或者是将大鱼都处理掉。于是朱元璋为了保护朱允炆,将他所有儿子都放出就藩了,并且没有旨意不得擅自进京。

只可惜啊,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其中有一条大鱼,冲破了鱼筐,将小鱼吃掉了,坐上了皇位,他就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或许刘伯温的这一筐鱼只是为了告诉朱元璋明朝将会有一场内乱,朱元璋的曲解导致南京成了空城,终将抵不过朱棣的虎狼之师。

从古至今,智者无数,能人如云,但真正能称为神乎其神的,也只有两个人而已。一个是三国孔明:布衣为谋,一把羽扇,让汉家死灰复燃。再一个就是刘伯温,乱世纷纭,却能一眼识真龙,只身投奔朱元璋,成了开明勋臣。

虽然两个人都是大智之人,但境遇却不相同,刘备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无比的信任,诸葛亮出了茅庐,就如蛟龙入海,任凭遨游,没有任何的束缚,但是刘伯温却不同。

刘伯温竭尽心虑,替朱元璋谋划天下大业,到最后,称王封侯者林立如云,可是他却只得了个“诚意伯”的爵位。公侯伯子男,这个刘伯温到最后连个侯爷也没有混上,相比诸葛亮高居丞相之位,皇帝都要尊称相父,两相悬殊,不可同语。

但是刘伯温的厉害,就在他能知时命,这一点上,刘伯温比诸葛亮要强,诸葛亮最后劳民伤财,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北伐成功,却忘了自己早已勘破了三分大势。最后逆势而行,非但没有一蹴而就,反而让蜀国之业,也成了昙花一现。

反观刘伯温,在朱元璋成就帝业后,寡言少语,旁人只当他心中有怨气,却不知道,他已经看到,朱元璋的心里,藏着一把刀。战场上的刀马入了库,但是权力场上难免要有一番更为血腥的厮杀,历代君王,司空见惯的手法,刘伯温明明白白,他要退隐求安。

《明史》记载,从洪武三年末,刘伯温便上书请辞官,朱元璋不许,再辞,再不许,三辞,朱元璋准予洪武四年归还老家,刘伯温谢恩。刘伯回家四年,便在洪武八年一命呜呼,保住了一世善终。

据《刘伯温生平述略》,他在死前数月,烧毁了一大批文书,仅留下《时务十八策》一书,然后亲自去垂钓了一些鲤鱼,他吩咐家人,自己死后,鱼入筐,筐入缸,拉去南京,送给皇上。

刘伯温死后,家人按照刘伯温的嘱咐,把鲤鱼放到他亲手编织的筐里,然后置于水缸中,连同《时务十八策》,一并拉到南京。

洪武八年,《明史》是这样记载的:“上知诚意伯薨(hong),涕袍而悲,抚籍而叹,独不知鱼为何意,喟左右宫人:刘基善弄巧谋,影弓昭危,死亦为之,其性如此”

朱元璋虽然伤心刘伯温的死,但却只能看懂他留下的书,却不懂鱼的意思,只好吐槽刘伯温,说他就是一肚子玄机的人,死了也不消停。

虽然朱元璋嘴上吐槽,但他也知道,刘伯温一辈子都在“影弓昭危”,意思就是帮助别人化解危险,但是刘伯温想最后替朱元璋化解什么危险,朱元璋实在是想不出来。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太子病死。朱元璋顾不得失子之痛,因为大明江山的皇统传承有危险了。朱元璋深知皇家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夺位争储,前车之鉴,远的有李世民逼父杀兄,近的有赵光义烛光斧影,朱元璋不寒而栗,必须马上决断出一位新太子。

满朝推举朱棣为尊,朱元璋也比较合意,这个四儿子,他的性情举止,和自己不出左右,而且跟着自己南征北战那么多年,有历练,有城府,有人心,皇统交给他,朱元璋是满意的,可是就在权衡之际,朱元璋心中一个咯噔,他想起了刘伯温死前留下的一筐鱼。

那些鱼已经死了十七年,但朱元璋记忆犹新,那些鱼虽然放在大缸内,但因为鱼筐的网格太过密小,鱼和鱼都挤在一起,在宫内不出三天,就都死完了。

想到死,朱元璋脸色突变,他翻出刘伯温的《时务十八策》,只见终篇的话便是: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刘伯温的一筐鱼,是在告诫他,到了形势桎梏时,必须要变猛为柔,变密为疏,这样才能用小柔破大力,用小坚守大猛。

朱棣心性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大猛之人,而天下如同筐内之鱼,密而不疏,遭殃的是万民社稷,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靠着杀伐去治理天下,天下需要的是朱标太子这样的仁君柔心,如今朱标已死,所谓的小柔,自然也要给他的子孙,这才是皇统的自然延续。

朱元璋参悟明白后,马上宣布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统,朱棣驻守北京,无宣不得进京。后来朱棣夺取天下,果然是南北征战,连年狼烟,时有童谣:洪武之后又添武,天下黎民何处哭。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齐国大将田忌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以前应该都读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吧,对于孙膑给田忌出的主意,很多人一定都觉得非常厉害。历史上的田忌确实是齐国的一位名将,而且孙膑也是因为受到了田忌的赏识,才成为了田忌的门客,田忌本人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那你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对于田忌的生平你知道多少?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齐国大将田忌的生平简介。田忌是

  • 司马迁被阉冤不冤?其实只受宫刑没受死刑已是恩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任太史令,后来因为替李陵辩解遭到宫刑。说起来司马迁也是有点倒霉,他是因为相信李陵的人品,觉得他不会倒戈,所以才站出来帮他说法,没想到李陵却真的待在匈奴。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也就顺手拿司马迁出气,不过以汉武帝的脾气来说,他没赐死司马迁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说明他还没彻底失去理智,不然司马

  • 澶渊之盟到底屈辱不屈辱?为什么有人说很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澶渊之盟是宋朝与辽国订立的一项合约,相当于停战书,两国之间因为有澶渊之盟,所以后来的百年之间基本上没有过什么大的战争,而且还相互帮助,看上去一派祥和。但是,澶渊之盟背后的代价却是,宋朝每年都要给辽国非常多的钱。从这样两个角度来看,澶渊之盟到底应该算是耻辱,还是一种成功呢?在多数人看来,澶渊之盟确实是

  • 年羹尧被贬后有多惨?昔日大将军成落魄看门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年羹尧原本可以坐收无尽的名利,但他目中无人的态度却把他给害惨了。雍正即位后,急需年羹尧帮他打赢这场战役,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得知年羹尧的捷报后,雍正对他已经算是做出特殊的宠遇。年羹尧却得意忘形起来,不把皇权放在眼里,雍正是一忍再忍,最后见他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只能将年羹尧削官夺爵,最后赐他自

  • 宋仁宗为什么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立太子对于古代的一个王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有了太子,那么当皇帝死后,不管是寿终正寝还是意外死亡,整个国家也不会会陷入混乱,群龙无首,因为大家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做,就不会手忙脚乱。可是历史上也不是所有的皇帝,在当上皇帝之后,马上就立太子了,比如宋仁宗,他足足拖了四十年的时间才终于立下太子。为什么

  • 徐荣有多厉害?曾正面击败曹操和孙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徐荣是东汉末年将领,任中郎将,曾在汴水之战和梁东之战中分别击败过曹操还有孙坚。虽然当时曹操还不是鼎盛时期,但孙坚却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江东猛虎,徐荣能击败孙坚就证明他的实力非同小可。不过了解徐荣的人好像不多,他在演义和正史中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历史上真正的徐荣足以列入三国一线将领。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徐荣,

  • 廉颇不是赵国名将吗,为什么会死在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古人非常重视家乡,认为即便是死在了外地,也必须埋在故乡,称之为落叶归根,人生最后的时间如果能够一直在家乡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侍寝。然而战国时期的名将廉颇,他是赵国名将,也是赵国人,可最终却是死在了楚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廉颇为何会离开赵国去往楚国?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为什么没能回到赵国呢?公元前243年

  • 武惠妃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武惠妃作为唐玄宗的一个宠妃,生前也是一直受到唐玄宗的宠爱,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后来杨贵妃进宫,其实是因为她和武惠妃长得很像,唐玄宗想要借此来怀念武惠妃而已。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武惠妃这个人却并不简单,她姓武,与武则天还有点关系,而且她最后的死因还很奇怪,她是被吓死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能把一个

  • 元惠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元惠宗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元惠宗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他在位一共37年时间,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完善法制,严惩贪腐,大力选拔人才,想要挽救元朝持续衰落的危机。但元惠宗并没有将自己的这股决心保持到最后,到了执政后期,他开始沉迷享乐,逐渐怠慢政事,使得很多新政没能有效实行。最终,明军攻入大都,就这样推翻了元朝

  • 汉朝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有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纵观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汉朝的皇帝其实也有很多让人好奇的地方。如果说,只有一两个皇帝身边有一个关系特别亲近的男性,就算是男宠,也不会让人太过分的关心,但是为何有那么多汉朝的皇帝,身边都有一个这样的人?难道说汉朝皇帝都有这样的祖传基因?今天就一起来揭秘,看看为什么汉朝皇帝身边总是有男宠?在汉朝,皇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