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飞将军李广为何一生都没能封侯?其实只差一点点运气

飞将军李广为何一生都没能封侯?其实只差一点点运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53 更新时间:2024/2/4 0:28:28

飞将军李广是西汉名将,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都深受重用,也是抗击匈奴的一代大将。但对于李广来说,可能他一生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没能封侯,虽然他的功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但李广的名声也是让匈奴畏服,所以才有“飞将军”之称。那李广为什么到死没未能封侯呢?感觉李广真的差那么一点点运气,历史上有太多机遇无法预知,如果李广能够在一两场大战中运气好上那么一点,可能结局就完全不同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飞将军,李广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却为何始终无法封侯?考古发现的汉代竹简,从侧面揭开这一千古之谜,颠覆了传统认知。

关于李广难封,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李广缺乏机会,汉武帝认为李广运道不好,所以不让李广参与大战。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跨越大漠远征匈奴,原本不让李广参加,但李广三番五次申请,无奈之下汉武帝就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然而,根据史书记载,卫青却受汉武帝指使,不让李广直面匈奴单于,就因为李广运道不好!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于是,卫青率公孙敖等直扑匈奴单于驻地,让李广从东路出兵合击,但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最终,李广迷路,错失了一次立功封侯机会,因为迷路导致没能按时合击匈奴,李广不想被刀笔吏询问,所以就拔刀自刎了。

传统观点认为,以李广之勇武,汉武帝如果给予机会,那么李广封侯指日可待,绝非后世文人所想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情。然而,考古发现的很多汉代竹简,却从侧面揭开李广难以封侯的真正原因!

虏可七九骑入卅井辟非燧。虏可八十余骑从塞外驰来。胡虏卅余骑犯塞。见虏三四百骑。虏四骑,止都仓西放马,六十余骑,止金关西。虏可廿余骑,萃出块沙中,略(掠)得日迹卒赵盖众。虏可九十骑如甲渠止北,略得卒一人,盗取官三石,弩一稾,矢十二,牛一,衣物无数,司马宜昌将骑百八十二人从都尉追。

与此同时,汉代竹简中的匈奴入侵,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即传统观点中的“秋季劫掠粮草过冬”,而几乎是每一个月都会发生。

因此,从汉代竹简中不难看到,匈奴小规模的入侵数不胜数,属于日常性的侵略战争,就比如后来辽夏对宋朝的“打草谷”一样,匈奴人把汉人当成肥羊,哪天心血来潮,一些匈奴人就会前往抢劫一番,这种侵略抢劫可能是上层组织,也可能是牧民自发行为。

那么,这与飞将军李广有何关系呢?

其实,由于汉匈之间最常见的战争,就是竹简中记载的这一类小规模劫掠,作为边郡太守40余年的李广,一生“大小七十馀战”,多数应该就是应对匈奴劫掠的反击战。需要说明的是,李广身为边郡太守,自然不会参与每一次反击,所以70余次不算少了。

关于李广边郡生涯,史书上还有一奇怪记载:李广仿佛是救火队长一般,在北方边郡来回转。结合匈奴害怕他而称他为“汉之飞将军”,和以上竹简中的内容,不难有这么一个推测,即李广极其擅长小规模反击战,一旦到了某个地区做太守,那么匈奴就不敢来劫掠,而会去其他地方,于是过一阵子,汉武帝就将他“调往重灾区灭火”,由此才会在北方边郡来回转。

如果这一推论正确,就说明李广擅长应对小规模战争,而不擅长大规模作战,自然军功有限,而汉承秦制以军功封爵,那么李广难封就不是汉武帝的问题了,而是自身缺乏足够能力。

对于这个推测,史书记载也佐证了这一点。

公元前129年,李广以卫尉作为将军,第一次率领万人骑兵进击匈奴,最终却战败被俘。虽说有客观原因,遭遇的是匈奴优势兵力,但身为主将却被俘,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公元前123年,李广又调任为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很多将军杀敌俘敌都达到封侯标准,唯独李广部队却没什么功劳。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张骞率1万骑兵,兵分两路。随即,李广遭遇匈奴左贤王4万人,而张骞迟到一天,最终李广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此战李广军功和罪责相当,没有封赏。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最终李广“军亡导,或失道”,没能及时与卫青合击匈奴单于。

由此可见,不是汉武帝没给他机会,而是李广在大规模作战指挥能力上,还是存在不少欠缺。当然,李广运道也的确不太好,总是遇到优势敌军,这就不好解释了。毕竟,有时候运气就是运气,但有时候能力决定运气(比如迷道这件事,为何卫青霍去病等人从未迷道?)。正因如此,不少学者指出“李广难封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客观事实。

总得来说,从李广出道之日起,几乎就是一个“斗将”,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勇武出众,而非“帅将”或“大将”。冲锋陷阵,李广可以;指挥大军,李广不行。

程不识和李广一样,都是汉朝边郡名将,但程不识评价李广是虽然士兵甘心为他拼命,但“李广治军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就无法阻挡了”。显然,李广这种治军,更适合率领小规模作战,大规模作战不严格规定怎行?

其实,明朝戚继光对此看的很透彻,所谓“偷马打帐房得功,视此为备边之长策,及至大举而入,便谓此必不可交锋,必不可堂堂相对”,李广经常打小规模反击战,习惯与此,久而久之,就不会“堂堂相对”。然而,没有堂堂相对的大仗,李广又何来封侯战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名将徐世绩是一个怎样的人?徐世绩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徐世绩是唐朝初期名将,早年投身瓦岗军,后来跟随李密投靠大唐,一生经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并且深受重用。李世民在位期间,也是将徐世绩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可见他的太宗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徐世绩一生立下过诸多战功,但在李世民病逝前却将他贬官,这样做到底是有何用意呢?实际上李世民也是为了李治

  • 巫蛊之祸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案件?难道是汉武帝故意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巫蛊之祸可以说对汉朝的打击是巨大的,损失的不仅是皇后、太子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一众人等,还有汉武帝未来的继承人,太子一死,江山怎么办?当时汉武帝根本找不到任何一个自己的合适的子孙来继承皇位,如果不是当年皇孙被人救下来,恐怕江山也会不稳。但是,这样的案件,怎么可能是一个官员做得起的?难道是汉武帝自导自演的

  • 夷陵之战刘备不是输给了陆逊,而是败给了没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一生中,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或许就是夷陵之战了,关羽被孙权所杀,刘备失去了一大助力,而张飞又被手下人杀掉,这人还跑到东吴去了,原本的蜀吴联盟一点点破裂,尽管孙权尽力修复,可是刘备却不领情,他坚持要发动伐吴之战,可最终还是败给了陆逊。但其实,刘备并不是败给陆逊,之所以打败仗,其实是因为没钱。刘备北伐

  • 五代十国最厉害的国家后唐,为什么只存在了14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分裂的国家之间战争不断,这才真的是应了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是兴盛还是灭亡,不管是分裂还是融合,最苦的永远都是史书上记载不到的普通百姓。而在五代十国当中,有一个最厉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后唐,它究竟厉害在什么地方?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又只存在了14年的

  • 崇祯皇帝十七年勤政能力又强,为什么挽救不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皇帝的能力,其实一点也不差,如果不是生在一个已经完全没救的明朝时代,或许真的可以有一番很大的作为,也不至于成为亡国之君。纵观崇祯执政的十七年时间,他一直都很勤政,能力也非常厉害,可是为什么到头来还是没有办法挽救明王朝?明朝究竟败坏到了什么程度,崇祯做的又有什么问题呢?实际上,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时

  • 明朝重臣杨士奇是一个怎样的人?一生历经五朝为官四十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杨士奇是明朝初年重臣,他在建文帝时期展开了自己的仕途之路,此后历经五朝,任内阁首辅21年。杨士奇少年时游学四方,1404年杨士奇选拔宫僚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度升为左谕德。不过杨士奇的为官之路却毁在了他的儿子手上,杨士奇因其子横暴杀人而归隐回乡,最后郁郁而终。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了解这位明朝的大学者,这次

  • 霍光为汉武帝钦点托孤大臣,为何最后落得一个全族诛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霍光是西汉著名权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汉武帝临终前,曾钦定霍光为托孤大臣,拜大将军,大司马,封博陆侯。不过汉昭帝即位时只有八岁,仅在位13年便病逝,后来霍光废刘贺拥立刘询即位,此后手握大权,权倾朝野。虽然霍光位极人臣,但霍家最后却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霍光

  • 如果日本人没有炸死张作霖,那么东北地区的局势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当中,由于清政府的盲目自大,西方列强们肆意侵占中国的领土。在经过了多次改良改革之后,最终国人才意识到是清政府阻碍了中国人的进步。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正统王朝覆灭,并建立起了中华民国。国人们本以为中国会因此而强大起来,可有谁曾想到军阀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发动内战。军阀的

  • 许负一生有多传奇?被称为“古代第一女神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许负有着“古代第一女神相”之称,她出生于西汉初年,是许望和赵氏之女,因为精通相术曾帮多位王公贵族相面,而且每次都十分灵验,久而久之许负的名字便传到了高祖皇帝耳中。古代相士是指以谈命相为职业的人,也就是算命之人,可能是因为许负的职业关系,她的一生也被赋予了很多传奇色彩。相信很多

  • 《夏小正》可以作为夏朝存在的证据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夏小正是一部书,而且还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现存最早的,专门用于记录传统农事的历书,但是这部书的作者是谁我们并不清楚,只能推测他或者他们生活的年代是在战国或两汉之间。而根据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很多人都在推测,这部书与夏朝之间是不是也有什么联系,《夏小正》是否可以作为证明夏朝存在的历史证据呢?《夏小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