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景帝明知杀了晁错七国不会退兵,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汉景帝明知杀了晁错七国不会退兵,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041 更新时间:2024/1/21 2:25:20

刘邦设立的各个诸侯国,在他后辈的时期,就想着要削掉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了,毕竟如果要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这么多诸侯并不是一件好事,会分散掉皇帝的权力。汉景帝时期,就因为这件事情爆发出了七国之乱,而一部分根源就是在于晁错提出的削藩这件事情。而七国之乱爆发之后,汉景帝明知道杀了晁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为什么还是要杀掉他?

汉景帝杀晁错依然不能够阻止七国的叛乱,这其实是当时众人的普遍看法。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呀,当时袁盎等人不是在积极怂恿汉景帝杀晁错吗?不是他们认为杀掉晁错就可以阻止七国之乱吗?

其实,袁盎等人之所以建议杀掉晁错,他们的目的是想上位。也就是说,是想取代晁错,成为朝廷中最有权势的人。

这一点,汉景帝也是心知肚明的。

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说汉景帝明白杀掉晁错也不能阻止七国之乱。

其一,任何情况下,吴王刘濞都不会停止造反。

吴王刘濞准备造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绝对不会无功而返,更不会束手就擒。

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打死了刘濞的儿子,从那一刻起,刘濞就有了造反之心。而且此后,他在国内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利用盐铁的便利,打造武器,屯集粮草,训练士卒。接着,他便会按照计划举事。

也就是说,不管汉景帝采不采纳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刘濞都是会造反的。只不过汉景帝的削藩,推了他一把而已。

而当他已经举事以后,他就不可能再停下来了。因为他已经做过“谋大逆”的事情,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死罪。如果停止造反,也许他暂时不会受到汉景帝的处罚,但是从此他会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担心某一天汉景帝就宣他去长安。如果他拒绝了汉景帝的召唤,那么这就是欺君之罪,是死罪;如果他听从了汉景帝的召唤,那么到了长安以后,可能汉景帝随便一碗毒酒,就把他给结果了。总之怎么都是死。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说的就是吴王刘濞的这种状态。

其二,任何情况下,汉景帝都不会停止削藩。

汉景帝不会停止削藩,是因为他明白,藩王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如果停止了削藩,那么这个国家就有可能重新陷入四分五裂。

削藩这样的工作,是从刘邦就开始做起来了。刘邦是不可能完全实现削藩,但是从刘邦到汉惠帝到汉文帝再到他,削藩这个工作是一步步做下来的,是不可能停止的。

再一点,汉景帝并不是打不赢吴王刘濞。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七个国家一起造反。但是除了刘濞以外,其他人都只能算是乌合之众。而且当时的中央政权其实是很强大的。当年刘邦面对那么强大的异姓王,都能够一个一个地剪灭他们,何况是到了汉景帝时期,中央政权已经十分强大,地方政权,早已不足为惧了。

再说了,这仗还没有打呢,汉景帝怎么可能就忙着认输了。

其三,汉景帝绝对不能容忍造反之事。

这在古代任何时候,都是君王们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如果谁要造反,皇帝立马就妥协,杀掉自己的人向造反者示好,那以后可能谁都敢举旗造反了。这样的话,国家还不乱套了?

汉景帝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不会带坏这个头。

那么,既然汉景帝在杀晁错之前,就已经明白,杀掉晁错也不能够阻止七国的叛乱,他为什么还要杀晁错了?

我认为,道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景帝杀晁错的目的,是把刘濞逼到绝路上去。

这话怎么理解呢?

很简单。你刘濞不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吗?你不是认为我的身边有晁错这样的奸臣吗?好呀,那我把奸臣晁错给杀掉,而且用“腰斩”这种严酷的刑罚来惩罚他。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如果我杀掉了晁错,你还要动兵,只能说明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清君侧”,而就是为了造反。这样一来,我要打你,也就理直气壮了。

而结果正如汉景帝判断的一样,当他杀掉晁错以后,吴王刘濞果然没有停顿下来。而汉景帝立刻让周亚夫主持军队进行讨伐,很快就平定了七国之乱。

由此可见,晁错不过就是汉景帝手中的一个棋子而已。汉景帝对待帮助过他的人,如此冷漠薄情而残忍,也可以看出古代帝王的心思有多么的可怕。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拜为丞相,丞相是当时最高的官职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在成都称帝后,诸葛亮直接升为丞相,负责主持朝政。蜀汉的官职也是承袭汉朝,不过东汉为了加强皇权不设丞相,只有西汉才有丞相。曹操当时担任丞相属于特例,一般太傅、三公最大,只不过三公虽然是最高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刘备称帝后还是决定采用丞相一职,所以诸葛亮当时已经达到了最高官位。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更是权

  • 盘点太平天国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太平天国运动,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我在读书的时候还有学过这段历史。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时候,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些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那些不为人知

  • 齐国率先称霸,为何没有提出一统天下的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齐国是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诸侯国,齐桓公更是春秋五霸之首,当时齐国国力要远胜其他诸侯国,为什么齐国内部却没人提出一统天下的战略呢?秦国能够一统六国,成为最后的赢家,也是因为秦国早早便有这样的计划,后来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完成了这个伟大的事业。如果齐国能早点有这样的想法,会不会使得东周提前结束?只可惜等待齐

  • 清朝长白山为什么封了?长白山藏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长白”二字寓意着长相守,对爱情美满的向往。早在4000多年前的书籍中就有对长白山的记载。在清朝时期,顺治皇帝下令封锁长白山,不允许外人进入山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和文化圣山,当时清军刚入关,他们认为自己的龙脉就在长白山,

  • 逍遥津之战后,为何孙权选择把矛头指向荆州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东吴和蜀汉原本一直是结盟关系,直到孙权私下联手曹操夺取荆州击杀关羽,盟友关系也随之破灭。不过孙权为什么突然把矛头指向了荆州关羽呢?实际上在逍遥津之战后,孙权便更改了对外策略。张辽仅以八百将士,两次大破吴军取得胜利,化解了合肥之围,也让张辽名震天下。但对于孙权来说,想要继续把曹操当成主要对手似乎过于吃

  • 李义府为什么支持武则天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武则天当年想要当皇帝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难的,有众多大臣都表示反对,毕竟对他们来说,皇帝怎么可以是一个女人?而且唐朝的江山,李姓的皇帝,换了一个外人不就像是改朝换代一样吗?然而在众多大臣中,却还是有一个李义府,他是支持武则天称帝的,这是为什么?李义府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样支持她?有史

  • 朱元璋称帝后如何对待他的乡亲?一首《凤阳歌》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朱元璋称帝后肯定忘不了自己的老家,一般开国皇帝也会对自己的乡亲有些特殊待遇,朱元璋也想了一个办法,却让凤阳百姓越过越差了。导致凤阳民间还流传过一首民谣,内容表达了对朱元璋称帝后的不满,十年有九年荒。朱元璋究竟是出了一个怎样的政策导致凤阳反而不如以前了呢?下面

  • 李祖娥身为北齐皇后,为何最终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皇后虽然看上去非常高贵,后宫之主,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皇后都能拥有“母仪天下”的威风,比如说生在北齐这样一个禽兽王朝的皇后李祖娥。北齐王朝在历史上一直都被看做是禽兽王朝,做出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禽兽不如,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李祖娥又是怎样的命运?为何她最终选择了要出家呢?

  • 杨四郎结局怎么样?杨四郎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杨四郎是杨业四子,天生俊朗,武艺高强,据说是当时京师众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杨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亲和母亲时常对他不认可,这也使得杨四郎有了忍辱负重的性格,而杨四郎也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不过杨四郎只是民间传说人物,他的真正原型是宋朝官员王继忠,如果了解王继忠一生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和杨四郎有很多相

  • 唐文尧是不是历史真人?唐文尧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唐文尧在《李卫当官》中是两江总督,但他却是一位贪官。李卫调查唐文尧时,在他家发现了千斤上等人参,而唐文尧只是把人参当柴火烧,后来雍正帝下令将唐文尧满门抄斩。两江总督在清朝已经算非常高的官职,是九位封疆大吏之一,唐文尧负责管辖江南和江西两省。不过历史上并没有唐文尧的记载,如果他真是清朝的总督之一,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