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错为何坚持让秦惠文王伐蜀?司马错认为得蜀即得楚

司马错为何坚持让秦惠文王伐蜀?司马错认为得蜀即得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38 更新时间:2024/3/4 2:25:52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他主张伐蜀,还因此和张仪有过争论。不过以当时秦国的国力来看,进攻蜀地的确风险比较高,但司马错依然坚持自己“得蜀即得楚”的战略思想。最后从结果来看,司马错的确说对了这点,只要能占据巴蜀之地便能俯缈楚国,从而获得重要战略位置以及主动权。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司马错坚持让秦惠文伐蜀的原因,一起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可谓是秦国重臣,其一生征战沙场:伐魏,夺取魏国六十一城;伐楚,夺取楚国黔中郡。然而其一生领军的高光便是劝秦王伐蜀,亲自率军占领巴蜀全境,并多次平定蜀地叛乱。然而在秦伐蜀之前,时任秦相的张仪却不同意,力主伐韩以图东出,两人在秦惠文王面前争吵不休,相持不下,最终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在秦国危机的情况下,司马错为什么还要劝秦王伐蜀呢?

一、巴蜀地理位置特殊,取之可富国强兵

巴蜀就是我国现在的四川,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的美称,四川首府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同样四川也是地势险要,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虽然在那时还没有这些美誉,但对于当时的秦国,有这么一块盛产粮食,又易守难攻的地盘,有了保障,自然就有了傲视群雄的底气与实力。

二、巴蜀相争,秦可借机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这里形容秦得巴蜀也同样适用,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8),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也就是自己的弟弟嬴疾,破魏、赵、韩三国军于修鱼,斩首八万,暂时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但西方的义渠又发兵袭破秦军于李帛。在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时改变战略,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前316),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

巴蜀相争,两败俱伤,但又都不想认输,就同时向秦国寻求援助。秦惠文王也有意伐之,不过考虑到路途险峻,而韩又来攻秦,但也正是司马错看准了巴蜀的重要性,力主攻蜀,在秦军班师回国的路上顺手灭了巴国。巴蜀相争而引狼入室,这么好的机会这位名将当然不会放过,而之后秦灭六国之战中,巴蜀的贡献可谓是极大的。

三、攻韩可图霸业,伐蜀未尝不是远谋

张仪以雄辩著称,司马错也善用奇谋,前者建议秦惠文王不顾巴蜀求救,而是攻韩,利用魏、楚一起出兵韩国,“临二周之郊”,借此“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由此可见张仪的“胃口”何其之大,不仅想要诸侯国的城池,还想直接绑了周天子“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然而此计过于凶险,表面是秦国挟持周天子,风光无限,但司马错认为:“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且你张仪能带着秦军各个击破,但“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而且其他诸侯国也不会坐由秦国灭亡周朝。相比之下,伐蜀却有诸多便利,“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

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意思大致是说不仅灭蜀后得到的土地、钱财可以扩充秦国的实力,而且我们是消灭“暴政”,还不会被天下人说我们贪婪强暴,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秦国以“虎狼之国”闻名,秦国百姓皆可披甲上阵,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军更是以一当十,锐不可挡。司马错知道秦军强大在于“军功爵制”,但在作战中不仅需要高昂的士气、英明的领导,还要有充足的粮食支撑。相国张仪的计谋虽然诱人,但仔细思考下来,难度却极大,韩国虽然不敌秦国,但却是三晋之一,又与其他国家有着合纵之约,距离上次五国攻秦才短短两三年,以秦国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抵挡又一次五国合纵。秦国历经多代,秦惠文王也知大局不能一蹴而就,索性稳扎稳打,徐徐东出,就结果来看,秦惠文王的伐蜀决策也是相当正确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为什么没有后宫干政?为何会有宦官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后宫干政和宦官专权,都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非常严重的两种事情,一般而言,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当时的社会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对于后宫和宦官这两种人群来说,他们考虑的大多数其实都是自己个人家族的利益,而很少会顾虑到整个国家,或者说对于国家的注意力不够。而历史上大多数朝代都有后宫干政,为什么明朝却始终都

  • 上官婉儿与李贤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贤,即历史上很有名的章怀太子,他虽然是武则天的儿子,但是最终却被自己的母亲所杀,其实,如果不是有武则天这样一个母亲,李贤可能也会是一个很优秀的皇帝,但是却一直遭到自己母亲的猜忌。而李贤与上官婉儿之间,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来往?他们俩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是不是情人?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公元6

  • 山顶洞人的服装是怎样的?有区分男女装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从最初出现文字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关于服饰的记载,有关服装的发明者却与其他的远古事物发明一样,都要归功于三皇五帝。若是以此将服装确定为三皇五帝所发明的,于认同真正的服装诞生于一万到五千年前。这不禁让人觉得好奇,距离今天几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及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们会穿衣服吗?

  • 上官婉儿为什么和太平公主的女儿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而上官婉儿则是武则天身边的女官,她们同样生活在唐宫,相互之间肯定会有来往,但是不知道她们俩之间的感情是如何呢?上官婉儿被李隆基赐死之后,太平公主十分伤心,只是为什么上官婉儿会与太平公主的女儿葬在一起?太平公主最终也被李隆基所杀,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之间还有什么别的关系吗?201

  • 靖难之役第一功臣是谁?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朱棣击败朱允炆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那谁才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呢?这个人就是靖难名将丘福。丘福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担任先锋,立下显赫战功,虽然他的谋略不如张玉,但计谋再出色还是需要有将领将其完成,丘福在战场上的气势无人能及。此后朱棣就把丘福钦定的靖难第一功臣,此后丘福还成为皇太孙的导师。下面就为

  • 李元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或许有不少人在一些小说、影视剧当中,知道这个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而且受到这些作品的影响,认为李元昊真的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一表人才不说,还有雄才大略,人品自然也是好的没话说。但其实,史书上记载的李元昊,却根本不是这个样子,史书上的李元昊可以说把坏事做尽了,自己的母亲、妻子、儿子都是被他杀掉的,还

  • 华佗竟然是印度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华佗最有名的事情或许就是他的死了,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华佗就是被曹操因为疑心而斩杀的,还有就是华佗的刮骨疗毒,用刮骨的办法去除关羽中毒的胳膊上的毒性,但是却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华佗的“国籍”。然而近代一位学者大师却提出,华佗其实根本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印度人,这究竟

  • 曹操和袁绍如何决裂的?曹操为什么能成为北方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和袁绍是发小关系,两人早期互动密切,入仕后还成了同事。但两人后期的关系从朋友一步步变成了兵戎相见的敌人,他们二人究竟是如何走向决裂的呢?实际上还是因为各自的权利以及利益,曹操是不愿帮袁绍打下手的,袁绍更不可能替曹操做事。而袁绍却在兵力绝对占优的情况下输给了曹操,使得曹操成为北方霸主。袁绍和曹操注

  • 范蠡最后为什么要选择归隐?他才是拥有大智慧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范蠡被称为商圣,但范蠡还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勾践复国,立下汗马功劳。不过范蠡晚年却主动选择隐退,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范蠡是一位很有眼界的人,他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能找准自己的目标,拥有常人所不及的大智慧。相比多数人根本不可能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选择急流勇退,但范蠡

  • 吴道子为何被称为画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有非常多出名的画家,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厉害人物,而在所有的画家当中,又有一位被人们称为“画圣”的,足可见他在画画上的成就和功底,那都是相当深厚的。他就是画圣吴道子。但是你知道,吴道子是哪朝人物吗?吴道子为什么被称为画圣,他有哪些代表作品?吴道子有哪些名画传世呢?吴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