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为何无视秦国崛起,而把矛头直接对准齐国?

魏国为何无视秦国崛起,而把矛头直接对准齐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30 更新时间:2024/3/7 4:09:34

战国初期,魏国率先称霸成为七雄之首。此后魏国想尽各种办法,限制其他诸侯国的发展,但秦国还是凭借商鞅变法逐渐提升国力。而且东边,齐国也有崛起的迹象,魏国作为领头羊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秦国、齐国变强,虽然秦国距离魏国更近,但魏王还是选择先把矛头对准齐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魏国的选择,看看魏王究竟如何做出这番考量的。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是最先崛起的诸侯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这两位君主的努力,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并且实现了对秦国、齐国这两个大国的压制。不过,到了魏惠王在位时,也即战国中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而崛起,而齐国也在邹忌变法后实力增强。在此背景下,秦国和齐国,开始同时挑战魏国的霸主地位。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同时崛起的秦国、齐国,魏国为何主攻齐国,而不是秦国呢?

首先,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即位后的第九年。齐国对淮泗间的小诸侯国,开始收取一些贡物,表明齐国对魏国的霸业发起了竞争,也即淮泗间的小诸侯国,之前主要是将贡物交给魏国,而不是齐国的。与此同时,秦国也在河西之地反攻魏国,意图从魏国手中夺回该地区。在秦国和齐国的共同压力,魏惠王采取了三项措施来应对:一是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二是重新与韩国、赵国和好结成联盟;三是施惠于国内百姓。其中,魏国将都城从今西边的安邑迁到东边的大梁,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东方诸侯的控制,以抵消齐国在淮、泗诸侯中的影响。

在魏惠王时期,魏国是把齐国当作主要的对手的,于是采取团结赵国、韩国,缓和与秦国对立的策略。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魏惠王相继和赵国、韩国、秦国的君主会盟,却唯独不和齐国君主会盟,这表明魏惠王的一系列努力,都是为了针对齐国了。那么,问题来了,秦国和齐国都是强敌,二者的崛起都对魏国造成直接的威胁,为什么魏惠王这位君主忽视秦国,而主要和齐国争霸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魏国将中原之地看得更加重要。对于魏惠王这位君主来说,虽然生于战国时期,却试图成为一位类似于春秋时期的霸主。

在此基础上,想要成为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霸主,自然需要威服当时中原之地的诸侯国,也即宋国、鲁国等战国时期依然存在的诸侯国。而对于这些诸侯国来说,基本上都位于今河南、山东、安徽一带,而这些地区,正好处在齐国和魏国的交界地带。所以,为了重新掌握淮泗间的小诸侯国,魏国必须集中火力来进攻齐国。当然,对于齐国来说,想要称霸中原,魏国自然也是“眼中钉和肉中刺”,所以,齐国和魏国爆发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多次大战。至于当时的秦国,依然处在西北边陲之地,所以在地理位置上不属于中原之地。

最后,魏惠王采取团结赵国、韩国,缓和与秦国对立的策略,也即联合赵国、韩国、秦国来对抗齐国,也是因为齐国当时的实力要强于齐国。虽然经过了田氏代齐,但是,齐国的地理优势没有改变,在山海鱼盐之利下,齐国可谓战国七雄中最富庶的一个诸侯国。至于当时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前后都还是比较弱小的,也即秦国因为底子较薄,所以即便处在崛起的过程中,依然不能和齐国相提并论。在此基础上,魏国将自己的都城从山西一带的安邑迁到河南一带的大梁,也是这一情况的体现。对于魏国来说,特别是在魏惠王心目中,迁都大梁,将重心东移,远比继续定都安邑,和秦国较量更加具有意义。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他混的比范进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范进中举”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这只是一个写在小说里面的故事,这部小说写了很多具有讽刺意义的故事,其中或许就数范进中举最为出名了。不过,你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其实,这部小说的作者,他的一生比范进更惨,他就是吴敬梓。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他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呢?吴

  • 明朝将领盛庸有多厉害?曾多次击败朱棣最后却被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盛庸是明朝将领,也是靖难之役朱允炆一方的主要指挥之一。盛庸曾多次率军击败朱棣,并且斩杀他好几位手下,使得朱棣前期战事非常不顺。不过此后中央军逐渐走衰,盛庸见胜利无望变向朱棣投降,此后继续被任用。但盛庸和王钦不和,虽然盛庸已经主动辞官,但王钦还是抓住机会向朝廷揭露盛庸的罪行,导致盛庸被活活逼死。盛庸的

  • 元朝灭亡之后为什么很多文人念念不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元朝作为历史上一个非汉人建立的统一政权,却只有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之后建立起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现代人眼中看明朝,很多人都是非常佩服的,朱元璋看多了元朝统治者欺压百姓的事情,所以对待自己朝代的官员非常严苛。但是,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有很多文人却在怀念已经灭亡的元朝呢?“崖山

  • 南唐末代皇帝李煜是怎么死的?李煜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在位一共15年。李煜一生主要成就体现在了他的诗词、书法上,李煜词的成就颇高,其语言明快、情感真挚、题材广阔,影响了此后一大批的词人。只不过李煜没办法阻止南唐被灭亡的事实,成了一位亡国皇帝,不过李煜的死因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个谜。他本可以免去一死,最后却是喝毒酒身亡,当时李煜并没有

  • 唐代诗人李贺为何英年早逝?李贺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贺是唐朝著名诗人,和杜甫、李白、王维齐名,有着“诗鬼”之称。李贺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后裔,所以李贺也算是唐室宗亲,他年少出名,并且开创了“长吉体诗歌”。李贺作诗的风格和李白相近,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只不过李贺的作品会更具有想象力一些。令人遗憾的是,

  • 朱由榔和崇祯朱由检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单从名字上来看,朱由榔和朱由检之间,应该是平辈人的关系。朱由检,即崇祯帝,是明朝时期最后一位皇帝,而朱由榔,他虽然也是明朝皇帝,但却一直得不到承认,因为按照正统历史来算,明朝到崇祯死的时候就已经灭亡了,而且朱由榔也是“南明”的皇帝。那么照这样说,朱由榔到底还算不算是真正的

  • 诸葛亮掌权期间陨落了多少人才?导致蜀汉国力持续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虽然任命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等刘备去世后,蜀汉朝内基本还是由诸葛亮一人掌控。而在这段时期内,诸葛亮把重心放在了北伐事业上,诸葛亮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只不过这个过程让蜀国损失了太多人才,导致此后国力逐渐走衰。诸葛亮也并非完人,他也有缺点,在用人方面诸葛亮明显不如刘备。当然站在诸葛亮的角度思

  • 郑袖为什么被称为南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提起郑袖,很多人都能想起屈原,郑袖在楚国历史上的地位,有人认为甚至可以和商朝的妲己同级,可见郑袖并不是什么好人。郑袖曾经诬陷屈原,以至于楚王疏远屈原,最终屈原投江而死。而历史上的郑袖被称为南后,这个南后又是什么意思?郑袖做了这么多恶事,她最终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郑袖(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

  • 毛遂三年未能出头,最后自荐出使楚国一举成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大家在上学时应该都有学过。毛遂是战国时期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当时各国公子为了网罗人才,常常会通过“养士”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毛遂便是其中一位。毛遂在当时是一名说客,但在平原君门下三年都未展露锋芒。此后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平原君要到楚国去说服楚王求救,此时毛遂主动请求

  • 13岁的金城公主为何嫁给7岁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古代人结婚很早,而且对于皇室来说,婚姻更多的就像是一场政治合作,为的是皇室的稳固和权力,而对于和亲公主们来说就更惨了,为了国家不仅要牺牲自己的幸福,更要去接受一些落后很多的文化,唐朝时期的金城公主,作为一个和亲公主,年仅13岁就出嫁,但是丈夫竟然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这到底怎么回事?大唐宗室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