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吗?历史真相究竟是如何?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真的吗?历史真相究竟是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17 更新时间:2024/1/19 11:18:50

王玄策是唐朝时期的一名官员,但是他并非是一员大将,也就是说,王玄策应该只是一位文官,而不是武将。然而历史上却一直流传着,王玄策一个人灭掉一个国家的故事,所以可能很多人都把他想象成了一名战神级别的武将。事实上,王玄策并非是在战场上拼杀的大将,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他一个人灭掉一国的故事呢?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话说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天竺统一了北印度,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唐太宗派遣王玄策出使天竺五国,蒋师仁为副使。当时天竺分为中天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五国。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刚死,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为王发动政变,目中无人,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王玄策仅带三十从骑,虽奋力苦战无奈双拳难敌四手,终因兵少王玄策从骑多死难,玄策被擒扣押,各国的贡物也被阿罗那顺掠夺。

王玄策和蒋师仁乘夜色越狱而出,并在戒日王之妹的帮助下,要血洗此仇。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王国。在这里,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迎娶文成公主而与唐具友好关系的吐蕃的王中之王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七千骑兵。

又继续檄召临近唐各部军府节度使及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又集兵马万余,自为总管,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天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闻悉后也发兵一千二百人助玄策。在北天竺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率领这两国的八千余人,兵不卸甲,马不离鞍,直奔中天竺茶馎和罗城,与阿祖那的数万大军展开激战,大战三天三夜,王玄策利用地势布下背水一战的阵势,杀死敌军数千、溺毙万余、俘虏1万多人,又巧布“火牛阵”,一举摧毁阿祖那亲自统率的7万战象部队,斩首了三千余级,逃兵在河中又淹死了上万人。

王玄策一仗击溃天竺数万象军。天竺王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伎俩,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天竺兵将三千,天竺兵将落水溺毙者万余,被俘万余,阿罗顺那逃回中天竺。

阿罗那顺见兵败城破,遂弃城而逃,却不知死活,收拾散兵游勇妄图再战。蒋师仁率兵再战,乘势攻入中天竺,发誓要尽灭天竺。而天竺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仗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天竺,求助东天竺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收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玄策,师仁欺天竺人不通兵法,只知蛮斗,设分兵伏杀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天竺灭亡。

由于东天竺援兵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天竺,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以示臣服大唐,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658年,王玄策再次出使印度,行程主要是去各大寺庙参拜,礼佛而归,中华的谦让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佩服。之后,王玄策押着阿罗那顺回到了长安。唐太宗欣喜过望,拜王玄策为朝散大夫,献俘于宗庙。太宗死后,刻了阿罗那顺的石像,列于玄阙之下。由于在中国境内他并没有做过什么,因此也没有什么特别提拔和任命。再加上当时大唐开边将星如云,玄策“不务正业”的功绩(尤是对唐本无意征伐的国家)也不那么显眼。在从印度回来后,也只是辛苦了就结束,算是有点可怜。玄策晚年写过回忆录《中天竺行记》,但不为世人重视,后来也失传了。

大唐的一个使节,单人匹马,手无寸兵,竟然能在万里之遥以书征邻国之兵,灭强国于域外,由此可见大唐的强盛,唐人的气节啊。

可能大多数人知道薛仁贵都是通过小说来了解的,从前听着单老那“啊呀呀”酣畅淋漓的评书,薛仁贵被描写成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后来在描写他儿子薛丁山,儿媳妇樊梨花的时候,又把他弱化了,用来衬托他儿子的能力,其实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薛丁山,樊梨花,薛刚等人。

可能大多数人知道薛仁贵都是通过《薛仁贵征东》等小说来了解的,从前听着单老那“啊呀呀”酣畅淋漓的评书,薛仁贵被描写成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后来在描写他儿子薛丁山,儿媳妇樊梨花的时候,又把他弱化了,用来衬托他儿子的能力,其实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薛丁山,樊梨花,薛刚等人,他倒是有个儿子叫薛讷是唐朝的羽林大将军,同样是战功显赫.很多人是不了解历史上的薛仁贵的,当面对当下的批判《三国演义》等小说虚假的流行风来说,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薛仁贵又是位被神话的人物,但是如果看过薛仁贵的历史资料以后,你会发现这是少有的真实实力能小说相媲美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战绩就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给大家讲下薛仁贵的出身,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614年出生,是南北朝时期天下无敌的撼将薛安都的后代,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

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注:历史上张士贵的事情都是虚构,纯属诬陷,他并没有和薛仁贵发生过太多的接触)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刚当成小兵不久,薛仁贵就凭借自己的勇猛立功了,公元645年2月12日贞观19年,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高句丽。公元645年3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人观之胆寒,遂退,刘君邛被救。想一想他只是唐军的一个小兵,此役过后,薛礼名扬军中。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酷吏郅都为什么会让匈奴忌惮?后人如何评价郅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郅都是西汉著名酷吏,在汉景帝时期以严刑峻法出名。郅都原本是汉文帝的侍从,但他为人刚直不阿,敢于在朝堂之上当面指出他人过错。后来郅都升为中尉,为皇亲国戚面前依然不畏权贵,并且施行十分严酷的刑罚,这也让朝中之人对他产生一定畏惧之心。不过郅都因为得罪窦太后被免官,后来汉景帝派郅都镇守雁门,此后匈奴再也没敢

  • 吴应熊怎么死的?孝庄皇后曾为他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朋友都是通过《鹿鼎记》了解的吴应熊,小说对于吴应熊的描述是,相貌英俊,步履矫健,一出场便有着将门风范。历史上吴应熊在孝庄皇太后的主持下娶了建宁公主,实际上这只是一起政治婚姻。但吴三桂反清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康熙耳中,最后吴应熊和吴世琳都被康熙所杀。据说孝庄皇后还曾替吴应熊求过情,但并没有奏效

  • 孙皎和甘宁有什么恩怨?孙皎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孙皎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中郎将孙静第三子。在演义中,孙权准备派出吕蒙对荆州发起突袭,当时吕蒙还缺一位副将,孙权提议让孙皎担任,却被吕蒙拒绝,称这样可能会造成行军不睦。那孙皎和甘宁到底有什么恩怨呢?孙皎在东吴也属于一名悍将,但他曾因为一些小事和甘宁发生争吵。不过历史上两人最后化解了矛盾,而且结下深厚友

  • 尧舜禹禅让是虚构的吗?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对上古时期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又非常高的评价,这种将自己首领位置让给有才能的人,而不是给自己的后代的做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而且很多人也对此深信不疑。只不过,如果真的认真较真的分析的话,或许尧舜禹之间所谓的“禅让”,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真的有过禅让吗,真实情况

  • 桓玄之乱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晋朝时期,虽然也算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但其实实质上是非常乱的,各种势力纷纷出现,依然是动乱不堪,其中就有一次很有名的桓玄之乱。桓玄乃是桓温的儿子,桓玄作为东晋将领,结果却起兵叛变。不过,每一次的叛乱必然是有原因的,不知道桓玄为什么要叛变呢?桓玄之乱的最终结局是什么,桓玄又是什么结局?桓玄(369年—4

  • 秦淮八艳之一马湘兰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马湘兰是秦淮八艳之一,秦淮八艳肯定很多人都知道吧,这些女子们虽然身处风尘之中,但是她们本身的性格、特性却非常令人敬佩,她们的才情也不是常人能比,如果身为男子,必然会有一些报效国家的人才,只可惜在古代,身为女子,纵然有再多的才华,想要为国效力却也没有办法。马湘兰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 秦始皇曾经想过禅让?为何后来没有实施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和禅让这两个词,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不沾边的,历史上或者传说中的禅让,是尧舜禹时期的事情,据说他们考察了继承人,将自己首领的地位让给了并不是自己后代的继承人,被后人所称赞,但是秦始皇怎么也会想到要禅让呢?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秦朝,难道也要让给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吗?这件事情史书上又是怎么记载的?

  • 秦穆公并没有称霸中原,为什么却被列入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史记索隐》中将秦穆公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但秦穆公并没有称霸过中原,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称霸西戎,这样的功绩为何也能入选五霸之一呢?实际上《史记索隐》对于五霸的评选并非全看战功,还有为人的考量,秦穆公在仁义二字上可以说是被人敬仰的典范人物。秦穆公帮助晋文公夺取国君之位,两国实现交好,但晋文公死后两国联

  • 西施本名施夷光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施夷光,肯定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如果说西施,就一定是无人不知的了吧?其实,施夷光就是西施,这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因为我们叫了很多年的西施,所以一定都以为西施就是她的本名了吧?那么,施夷光到底是不是西施的本名呢?既然有本名为什么又被叫做西施呢?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

  • 为什么说李林甫口蜜腹剑?如何公正评价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堂弟的曾孙,属唐室宗亲,也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不过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的差评。李林甫身上最明显的一个标签就是“口蜜腹剑”,这个成语也是因他而生。李林甫独揽大权后开始排斥贤才,而且重用胡将,安禄山便是其中一位。所以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