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有没有小看陆逊?夷陵之战惨败于陆逊改变蜀国命运

刘备有没有小看陆逊?夷陵之战惨败于陆逊改变蜀国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354 更新时间:2024/3/1 9:59:03

其实刘备会在夷陵之战上惨败吴军,是先前很多人都没有意料到的。当时蜀国国力正值鼎盛期,而且双方兵力相差不多,因为关羽的死蜀军气势也更胜一筹。但吴军将领陆逊,却硬生生差点把刘备大军给团灭,这也是刘备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惨败。首先必须承认陆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不过刘备是不是也有一些轻敌呢?就算打不赢,也不应该是以完败的姿态结束这场战役。

吴蜀魏三国中刘备的立国最为艰辛,东汉天下十三州刘备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部分州才终于在荆州站稳脚跟,借着赤壁之战的东风拿下荆南四郡后又接着拿下益州和汉中,终于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业,那么刘备这一生谁才是他真正忌惮之人?不是曹操,也不是吕布张郃,而是夷陵之战让他大败而逃的陆逊。

曹操是刘备一生的对手,吕布则是从他手上抢走了徐州,刘备肯定对他们有所忌惮,至于张郃则是在汉中之战中的出色表现使得刘备对他有所忌惮,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黄忠斩杀了夏侯渊之后,刘备并不满足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意思就是杀夏侯渊不如杀张郃;不过真正让刘备忌惮的还是陆逊,为什么这么说?

一直在219年襄樊之战前,陆逊在江东其实声名不显,那是因为和江东诸将大部分人相比陆逊不仅加入孙氏较晚(203年),而且一开始是孙权的幕僚从事文秘工作,之后在地方屯田兼任县令;不过东吴境内此起彼伏的山越叛乱给了陆逊一展才华的机会,正是在剿灭山越叛乱的作战中,陆逊开始展示了他出色的军事能力最终慢慢脱颖而出。

216年对陆逊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因为协助贺齐平定贼帅尤突有功被封为定威校尉,陆逊也因此得以正式进入军中序列,217年孙权任命他为帐下右部督统领亲卫,219年吕蒙示敌以弱称病不出,孙权升陆逊为偏将军代替吕蒙驻守陆口直接面对荆州关羽。所以从陆逊的简历可以看出为何关羽会如此轻敌和轻视陆逊,实在是因为对关羽来说陆逊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

不光是关羽轻视陆逊,刘备同样是小觑了陆逊,想一想其实也不足为奇:刘备生于161年,陆逊生于183年,刘备伐吴时已年逾六十而陆逊还不到四十岁,刘备戎马一生征战无数岂会把陆逊放在眼中,刘备伐吴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吕蒙已死,他认为江东诸将无人是他对手。

事实上陆逊的资历确实不足,不要说刘备轻视他,就是在江东也有大把人对他不服气,比如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出兵迎战刘备时,因为陆逊诱敌深入、坚守不出,东吴诸将对他很不满,《三国志》记载:“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而且“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被关羽和刘备轻视的小字辈却让两人吃了大亏,先是襄樊之战关羽战败被杀导致荆州丢失,后是夷陵之战刘备大败逃回白帝城,《傅子》记载:“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

夷陵之战的大败使得刘备对陆逊极为忌惮,《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说:“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居然用了“一世所惮”来评价刘备对陆逊的忌惮之意。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看出刘备对陆逊是真有忌惮之心,夷陵之战刚刚结束曹丕发动三路伐吴之战,声势极为浩大,孙权几乎是倾举国之兵迎战,但是他对刘备也没掉以轻心,陆逊始终在夷陵防范刘备并未参与对曹丕的作战。

陆逊堪称刘备克星: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两次败于其手,不仅如此,《吴录》记载曹丕三路伐吴期间刘备想出兵曾写信试探陆逊:“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逊答曰:“但恐军新破,疮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在陆逊半是劝告半是威胁之下,刘备果然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到曹丕三路伐吴结束都没有出兵。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嫪毐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只因他面对的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嫪毐巅峰期曾有门客千人,他的势力已经和吕不韦不相上下。再加上嫪毐和赵姬之间的关系,让吕不韦倍感威胁,此后吕不韦选择告发他们二人,嫪毐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便打算背水一战发动叛变。但最后还是败在了嬴政手上,处以车裂而死。嫪毐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奇人,早年是被吕不韦假扮成宦官带进宫,后来却发展为一方不可小看的势力

  • 清朝时期的养马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清朝的统治者来说,骑射这种兵种向来是立国的根本大计,所以当年军队对于军马的管理向来都是给予相当高度重视的。江南地区的气候非常的湿热,人多繁杂,不适合驯养马匹,每年都会有大批大批的军马死亡,导致采购马匹所需要花费的银钱额度一直都很高。江南本地无良马,一般都从外地采购,因此运输成本又成为额外的军费负

  • 赵匡胤计划先南后北,为什么没有统一大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他在创立宋朝的时候,其实还并没有完全统一,后来我们看到的统一的宋朝,很大一部分是赵光义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南唐后主李煜被俘虏,而他的皇后小周后沦落到赵光义手里的原因。而在赵匡胤的计划里面,他是计划先统一南方再统一北方的,然后后来却一直没有统一大理,大理又在南方,也就是说赵匡胤的计划没有

  • 刘邦和吕雉当了26年夫妻,刘邦也没能看透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刘盈性格太过软弱,而她的母亲又是一位十分强硬之人,所以这权利自然就过度到了吕后手里。吕后也是一点不浪费这来之不易的大权,为了立威不惜杀害功臣,并且把自己的宗亲、心腹都安插在朝廷各个要职当中,引起了一片惊恐。刘邦死后竟然会让吕雉独掌大权,可能刘邦自己都没想到过。吕雉不到20岁

  • 鱼玄机真的杀了绿翘吗?最终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相传,绿翘是唐朝时期著名才女鱼玄机的侍女,或许很多人因为经常在电视剧里面,看到女主对待自己的侍女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大概也以为,鱼玄机这样的才女,对绿翘也亲如姐妹吧,那就想错了。据说,绿翘最终是死在了鱼玄机的手里的,而且还是被鱼玄机活活打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鱼玄机对待自己的侍女为什么都这样心狠手辣,

  • 废史立牧是什么意思?废史立牧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东汉末年,汉室权利每况愈下,刘焉向朝廷提议,分别派出刘氏宗亲还有朝廷重臣到各州担任州牧,其权利在刺史、太守之上,这样便能稳住天下大乱的局势。这便是当时著名的“废史立牧”,只不过立州牧这件事并没有朝刘焉说的方向发展,而是进一步形成天下被诸侯割据的局面。所以东汉末年之所以会被军阀

  • 孔子反对活人殉葬,为什么也不赞成人俑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活人殉葬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殉葬制度,也是一种非常落后的制度,古代那些贵族君主们死后,要用很多活人来为自己殉葬,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奴隶,毫无自由可言,就算是死也必须要由自己做主。这种制度当然是非常落后的,而孔子对人殉也是十分反对,孔子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不过在活人殉葬之外

  • 三国东吴大臣潘濬有多厉害?潘濬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潘濬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曾大破五溪蛮夷,掌管荆州。潘濬是蒋琬表弟,早年拜宋忠为师,后来被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等刘备占据荆州后,潘濬顺势转入刘备麾下,但据说他和关羽关系不太好,因此并没有得到重用。荆州重回孙权手中后,潘濬的才能也逐渐得到赏识,此后一路高升封刘阳侯,改太常。可能还有

  • 长城不能完全抵御匈奴进攻,为何各个朝代还要坚持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长城并不是只有秦始皇修建过,但历史上最有名的还是秦长城。长城这项工程放在秦朝基本就是个奇迹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才有了这么一条贯穿东西的巨龙盘桓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过长城并不能完全阻止匈奴的进攻,为什么秦始皇还有此后各个朝代依然要坚持修建长城呢?实际上,长城的意义已经不是简单的防御性建筑了,他

  • 环肥燕瘦杨玉环有多肥?历史上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人们经常会说“环肥燕瘦”,本意是说,女孩子的美各不相同,有的就是瘦一些好看,有一些反而胖胖的才有美感,而这里面提到的两位美女,就是杨玉环和赵飞燕。赵飞燕瘦的美现代人很容易理解,但是对杨玉环的“肥”却没有一个相同的概念,究竟杨玉环是有多肥,历史上真实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