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城不能完全抵御匈奴进攻,为何各个朝代还要坚持修长城?

长城不能完全抵御匈奴进攻,为何各个朝代还要坚持修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01 更新时间:2024/1/25 1:29:02

长城并不是只有秦始皇修建过,但历史上最有名的还是秦长城。长城这项工程放在秦朝基本就是个奇迹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才有了这么一条贯穿东西的巨龙盘桓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过长城并不能完全阻止匈奴的进攻,为什么秦始皇还有此后各个朝代依然要坚持修建长城呢?实际上,长城的意义已经不是简单的防御性建筑了,他还有更加深层的含义包含其中,并且影响着每一个人。

如今,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但关于物理上的长城是否有用,却有过很多争议,比如著名皇帝康熙就认为长城是劳民伤财、毫无作用。

客观的说,长城绵延万里,修建成本极高,但想要处处防住敌人渗透,根本就不可能。既然不可能防住匈奴入侵,为何秦始皇还要修建长城?总不至于秦始皇“钱多、人傻”吧!其实,不是秦始皇眼光不行,而是后世大谈“长城无用论”之人眼高手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于北方的战略安排,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命令蒙恬率军30万北逐匈奴,二是修长城。

根据《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西起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尽管秦长城是在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但最终形成的秦长城依然工程量浩大,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修长城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然而,拥有了长城的中国,却并不能防住匈奴入侵,这一点在汉朝文献资料上得到充分体现。汉朝建立之后,除了少量的大规模入侵之外,匈奴还日常性的穿过长城“打草谷”,几乎每天都有这一类劫掠事件,飞将军李广就是对付这种小规模入侵的专家(李广难封与不善于大规模作战有关)。

因此,从匈奴突破长城入侵汉朝来看,长城好像的确用处不大,随随便便就被突破了,秦始皇真是在做一件无用功?

其实,我们误解了长城的作用,更误解了秦始皇穿越千年的战略眼光。

一,长城不是追求100%的防御匈奴,而是减少入侵的几率。当一条有着完备工事和防御力量的长城,横亘在匈奴铁骑面前,肯定要比没有更好。而且,适合大规模骑兵的通道,就那么几个,却又往往会驻扎重兵,自然减少了被“蹂躏”的次数。当然,位于交通不便的荒山野岭长城,肯定能轻易被匈奴渗透,但规模却往往比较小,对秦朝伤害不会太大。

二,长城具有强大的战略阻击能力。除了利用长城工事的阻敌之外,即便匈奴大军穿过长城也不怕。试想一下,一支匈奴大军穿过长城入侵,但只能速战速决,难以对秦朝造成根本性的伤害,因为一旦让秦朝有了准备时间,那么因为长城存在,匈奴就会面临“关门打狗”的局面,这对匈奴非常不利。

三,长城不是只能呆板的防御,而是一个前线作战基地。长城处于最前线,又有完备工事,自然可以作为进攻基地。历史上汉武帝反击匈奴时,卫青霍去病等人就以秦长城为据点,进可攻、退可守,著名的漠北之战,大量作战物资、兵员集中就在长城据点。因此,长城不是单纯防御性工事,更是一个进攻型基地。

长城到底有没有用,还可以从汉朝和明朝遭遇来说明。

程不识是驻守长城的名将,治军严厉,为何只要他戍边,匈奴就不敢来犯?可见,只要利用好长城,匈奴也畏而远之。历史上长城之所以被突破,不是长城不行,而是有着很复杂的原因,既与长城守将有关,也与王朝兴衰有关。

清军一共有六次入关,为何前五次入关劫掠后很快就退回去,为何只在1644年控制了山海关之后,才真正待在关内不走了?原因很简单,长城让清军畏惧。如果清军真的无敌,那么前五次完全可以不退兵,说到底没有掌握长城通道,最终怕被长城“关门打狗”。

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朱元璋等都修长城,总不至于这些皇帝都是“钱多、人傻”吧。实际上,秦皇汉武等都清楚的知道游牧民族特性,才做了修长城这一极具战略眼光的选择。

与任何一个文明相比,自古以来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最为严峻,受到的威胁最大,北方大草原上的匈奴、突厥、沙陀、柔然、蒙古等,任何一个这么出现在欧洲,可能就没有欧洲文明了。然而,面对这么多强大敌人,拥有数万里漫长边境线的中国(边境线越长,防御难度越大),却成为唯一流传下来的文明古国,这其中长城功勋卓著。

可以说,长城就犹如父亲的膀臂一般,护佑着中华文明,尽管不能完全护佑,却减少了中华文明受到伤害的次数。这里有一个反面典型印度,向北的边境线远不如中国长,而且几乎只有一个喀布尔河谷入口,外敌却屡次从这一山口入侵,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印度不修长城。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环肥燕瘦杨玉环有多肥?历史上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人们经常会说“环肥燕瘦”,本意是说,女孩子的美各不相同,有的就是瘦一些好看,有一些反而胖胖的才有美感,而这里面提到的两位美女,就是杨玉环和赵飞燕。赵飞燕瘦的美现代人很容易理解,但是对杨玉环的“肥”却没有一个相同的概念,究竟杨玉环是有多肥,历史上真实的杨

  • 朱允炆削藩为什么会失败?朱棣吸取教训顺利解除藩王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朱允炆削藩失败,但他这个举动是没有错的。朱棣上位后同样要想办法如何限制各个藩王的权利,只能说朱允炆有些操之过急,又缺乏技巧,才会引来藩王的不满,最后连皇位都给丢了。所以朱棣登基后,他吸取了朱允炆的教训,采用了另一个办法这才顺利解除藩王危机。毕竟朱棣肯定不想重蹈覆辙,那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为

  • 太史敫女儿嫁给齐襄王,为何太史敫却要断绝父女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齐国一度强盛,但因为杀害了燕昭王导致被记仇。此后,乐毅率领五国军队伐齐,接连拿下齐国70座城池,齐太子法章为了避难逃到了莒城,随后在太史敫家当起了家奴。法章刚开始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后来他和太史敫的女儿渐渐产生感情,等齐国击败燕国复国后,法章则被拥立为齐国国君,也就是齐襄王。法章顺利

  • 唐玄宗为什么要赐死李瑛?李隆基冤杀亲生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瑛是唐玄宗次子,李瑛母亲赵氏曾十分受到唐玄宗的宠爱,此后李瑛先是被封为郡王,五年后正式立为太子。但李瑛最后却被李隆基坐罪赐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李瑛的死完全是因为遭到了武惠妃的陷害,当时李隆基有了武惠妃这个新欢,就渐渐冷落了赵妃、皇甫德仪等妃子,而武惠妃又是一位心机颇深的人,这才害死了李瑛还

  • 何昌言为什么被宋高宗当做叛臣?何昌言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何昌言是北宋宋哲宗时期状元,在参加殿试以后深的哲宗的赏识,还专门赐了一首诗给他。据说何昌言从小勤奋好学,而且志向远大,首次参加科举就高中状元。何昌言为人正直,深受最尊,但宋高宗却把何昌言称为“叛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这对于何昌言来说,是一件子虚乌有,而且很不公平的

  • 刘备占据荆州、益州,为以后蜀汉提供大量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蜀汉后期的人才储备不如曹魏和孙吴,但在刘备时期,蜀汉有很多将领都算是名震天下。除了最早一批跟随刘备的人,刘备此后还在荆州、益州招揽了不少人才,这也为刘备发展自己的势力提供了基础。南阳郡和巴西郡都可以算是出产人才的宝地,后期蜀汉能够长期屹立不倒,也要多亏这几个地方的人才。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当

  • 汉朝骑兵为何那么厉害?与匈奴骑兵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汉朝击败了强大的匈奴,而且还是以匈奴见长的骑兵阵容。实际上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汉朝骑兵究竟有多厉害,和匈奴骑兵又有哪些区别。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基本都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和匈奴维系关系,因为当时双方交战,汉军还不能占据绝对上风。直到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优秀将领的崛起,也让汉朝骑兵有了快速的提升,在和匈

  • 李渊这一举动为玄武门之变埋下种子,李世民或必有一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把李世民逼入非要通过大义灭亲的方式来取得皇位呢?而且李世民的这番举动实乃九死一生,如果中间出现一点差池,他就会成为国家罪人。实际上,李世民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法,也是因为他看透了朝局的走向,以及当年李渊的所作所为。虽然大唐是李渊和李世民共同打下的,但在当时李世民也有可能会被当成李渊的牺

  • 魏忠贤为什么斗不过年仅16的朱由检?魏忠贤究竟有多大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乃明朝末年著名宦官,在明熹宗时期十分受宠,这也给了魏忠贤独断国政的机会,在朝内更是被称为“九千岁”。按道理来说,魏忠贤已经掌握了朝中的绝对权力,为什么年仅16岁的朱由检即位后,竟然还能轻易的除掉魏忠贤呢?实际上魏忠贤身为宦官他并没有多大权力,只能说因为上任皇帝的过度放纵

  • 唐朝人怎么看李隆基和杨玉环?他们难道不反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李隆基娶了自己的儿媳杨玉环为杨贵妃,这件事情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白居易还写下一首《长恨歌》,只是将其中的皇帝写成“汉皇”,并没有直接写成李隆基。只不过,因为杨玉环和李隆基的身份,这样的关系在现在看来其实就是违背了伦理的,会被很多人唾弃,可是为什么当时却似乎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呢?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