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为什么还有高低贵贱?

清朝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为什么还有高低贵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16 更新时间:2024/1/25 23:51:35

清朝时期的六部尚书的官职制度,是从隋唐时期就延续下来的三省六部制,其中有六部尚书,很多影视剧里都有提到过这六部,所以不少人也有一定的了解。不过,这六部尚书从官职等级上来说,应该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从一品,可是很明显却能看得出来,并非六位尚书都是同一个层次,也就是说,他们的官职是一样大小,可是身份地位却有高有低,这是为什么呢?

清朝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为何还分贵贱高低?六部中谁最憋屈?清官退休怕人笑话,装十多箱烂砖充门面,乾隆:给他换成真金白银。

常看清宫剧的朋友,对于孙嘉淦的名字并不陌生。这位孙老师是个有趣的人,他是康熙五十二年的进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谏而出名。雍正帝曾评价说:“朕自从继位以来,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并且,孙嘉淦还非常清廉,是个两袖清风的雅士。孙嘉淦一生历任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干遍清廷的大部分单位,但是,到退休时却身无余财。为了不丢面儿,他让仆人连夜买来十几口厚重木箱,并亲自动手装满了砖头,木箱装了几大车后,便浩荡程回家了。

让孙老师没想到的是,临别时,他平时得罪的那些人,还趁机向乾隆告了一状,说他平常只是装清廉,实际也是个大贪官。于是,乾隆下旨让人拦住孙嘉淦,对他的行李突出检查,结果,发现箱子里装的都是烂砖头。乾隆听完汇报后,很是感动,便命令沿途官府以真金实银换下了孙嘉淦箱子里的砖头。

孙嘉淦在雍正朝曾担任过工部侍郎、顺天府尹、国子监祭酒等职务。雍正帝驾崩后,乾隆帝对孙老师颇为重用,官职一路上升——先是由工部侍郎调任其为吏部侍郎,两月后又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任吏部侍郎。因为孙老师直言敢谏,乾隆帝对他十分赞赏,不久,孙嘉淦升任刑部尚书。在刑部尚书任上,孙嘉淦能够做到秉公断案,乾隆三年(1738年)四月,孙嘉淦很快又升任吏部尚书,但仍兼任刑部尚书。

从孙嘉淦的升迁履历来看,他由工部侍郎调任吏部侍郎、由刑部尚书调任吏部尚书,都是获重用升迁。其实,在清朝中早期,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六部左右侍郎都为从二品,同为尚书与侍郎为何还会分有三六九等呢?

原来,六部虽然同为直接对皇上负责的从一品机构,由于其职守不同,各部职官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略有不同。各部按职责轻重,其高低排名依次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简称为吏、户、礼,兵、刑、工)。

最初,六部与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到唐代才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至此,六部与尚书才有了直接交际。

吏部又称天官,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户部又称地官,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兵部又称夏官,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务;刑部又称秋官,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工部又称冬官,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各部的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唐宋以前,六部官员是对尚书省、中书省及门下省的三省长官负责的,三省省的老大,就是人们常说的宰相或丞相。明代朱元璋废中书省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明代六部尚书的官阶比清朝要低,为正二品。

清代于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设六部。清初六部,最初是以贝勒(亲、郡王)分别总理各部部务,雍正元年(1723)以后,改由大学士兼管各部。

由于吏部职掌官吏的考核任免,所以,自隋唐开始,吏部尚书一直是六部尚书之首,因而,吏部尚书曾经改称为吏部天官。户部是管民户钱财的,所以,位列第二。礼部之所以能排名第三,是因为封建帝王都自称以“礼”治国御民,虽然他们主管、教科考及外交,但是,实际权力并不大的。

兵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关禁、军械、驿站等兵务,不涉兵权。清朝的兵部应该是最憋屈的兵部了,表面上来看兵部是掌管天下兵马的,但清朝先是有内阁还有南书房集权,最后是军机处。所以清朝兵部并没有兵权,只有涉及兵务之事的处理。

刑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天下的法律刑狱。不过清朝是三法司制,刑部并非一家独大,还有都察院管稽察和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因此刑部权力并没有那么大。

工部顾名思义主要功能也就是掌管全国的工程事务。负责兴修水利和重要的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相当于现代的水利部和建筑工程部。工部的实际权力和地位是最小最低的,所以工部尚书是垫底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初四僧名字都怎么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的四僧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无非就是这几个人不算出名罢了,但是其实这几个人又非常非常厉害,真正了解的人会知道他们还是很给力的,最近也有不少人问了,想知道这个清初四僧到底是谁,还有他们的名字都怎么念,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清初四僧分别是:“原济、朱耷、髡残

  • 鬼谷子究竟有多厉害?他真的有那么多徒弟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鬼谷子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牛人了,他简直是通天彻地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的,博学多才,虽然说是与孔子孟子庄子等人齐名,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其实是超越了这些人的。后世人提到鬼谷子的时候,必然会提起他的一众徒弟,比如庞涓、孙膑、苏秦、张仪等等,但是如果看看他这些弟子们的生卒年就会发

  • 赵高是太监吗?真正的太监诞生于东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赵高究竟是不是太监?很多人受到《神话》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可能都以为历史上的赵高就是一个太监,的确,很多古籍当中也记载了,赵高身为一名宦官的事实,可是,宦官就完全等同于太监吗?我们现代意义理解上的太监,其实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也就是说,真正被阉割成为太监的,至少也要在东汉时期才出现,而赵高是秦朝人,他

  • 清初四王怎么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初四王其实知道的网友也应该知道了,这里面的四个人到底是谁,虽然知道是谁,但是这四个人的名字却不好读,所以大家要问了,这个清初四王的读音到底是什么呢?字虽然不好读,但是认真的查查资料就能解决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王时敏、王鉴还是比较好认的,那么这个“王翚”该怎么读呢?其实

  • 清初四王分别是谁各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初四王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这四个人还是非常的厉害的,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个清初四王厉害是厉害,但是总只是听说啊,有没有比较实质性的资料出来,所以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清初四王分别是谁这个问题了,还有他们都分别是什么特点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清初四王其实就是指的:&ldq

  • 刘彻只是汉景帝第十子,为什么最后却能成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刘彻能成为太子,可以说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当时汉景帝已经立长子刘荣为太子,而刘彻只是汉景帝第十子,要是按正常辈分来看,也很难排到他。不过当时刘彻的母亲王娡深受汉景帝的宠爱,加上此后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汉景帝决定更换太子人选。景帝的姐姐刘嫖便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刘嫖,可惜栗姬知道的太晚,导致

  • 北宋灭亡到底是什么原因?在开国之初就已经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北宋为什么会灭亡,很多时候人们会从北宋灭亡的时间附近去找答案,北宋经历了靖康之耻,皇室与大臣们都沦落成了俘虏,如果不是赵构当时并不在都城,恐怕连南宋都很难继续存在了。然而关于为什么北宋会灭亡,其实早在宋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出现了问题了,为什么这么说?宋朝开国的时候,是什么制度导致了后来国家的灭亡,朝代

  • 刘备有没有小看陆逊?夷陵之战惨败于陆逊改变蜀国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刘备会在夷陵之战上惨败吴军,是先前很多人都没有意料到的。当时蜀国国力正值鼎盛期,而且双方兵力相差不多,因为关羽的死蜀军气势也更胜一筹。但吴军将领陆逊,却硬生生差点把刘备大军给团灭,这也是刘备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惨败。首先必须承认陆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不过刘备是不是也有一些轻敌呢?就算打不赢,也不

  • 嫪毐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只因他面对的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嫪毐巅峰期曾有门客千人,他的势力已经和吕不韦不相上下。再加上嫪毐和赵姬之间的关系,让吕不韦倍感威胁,此后吕不韦选择告发他们二人,嫪毐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便打算背水一战发动叛变。但最后还是败在了嬴政手上,处以车裂而死。嫪毐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奇人,早年是被吕不韦假扮成宦官带进宫,后来却发展为一方不可小看的势力

  • 清朝时期的养马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清朝的统治者来说,骑射这种兵种向来是立国的根本大计,所以当年军队对于军马的管理向来都是给予相当高度重视的。江南地区的气候非常的湿热,人多繁杂,不适合驯养马匹,每年都会有大批大批的军马死亡,导致采购马匹所需要花费的银钱额度一直都很高。江南本地无良马,一般都从外地采购,因此运输成本又成为额外的军费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