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纪晓岚到底是百无一用还是铁齿铜牙?

古代纪晓岚到底是百无一用还是铁齿铜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61 更新时间:2024/1/21 2:15:45

说到纪晓岚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纪晓岚是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人,有很多人对纪晓岚还是比较了解的,纪晓岚是当时清朝一位的一位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形象非常像一位文弱书生,不过,有时纪晓岚又非常的犀利,有点铁齿铜牙的感觉。那么,纪晓岚到底到底是百无一用就是一个书生还是铁齿铜牙呢?具体的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自古以来,大才子们一旦当官,常见当出各种憋屈,不是像杜甫一样郁郁不得志,就是像李白一样干脆甩手而去。更还有苏东坡这类,几句首写错就多年死去活来。当然,也有惹人羡慕的类型:清朝大才子纪昀,也就是铁齿铜牙的纪晓岚。

提起纪昀,我们最熟悉不过了,当年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给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清官的形象:他风流倜傥,能言善辩,幽默风趣,嫉恶如仇,上敢顶乾隆和珅,下敢怼贪官污吏,看得人们十分解气。

而民间确实也流传着纪昀的许多趣事,素来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

纪昀的一生乍一看,基本上官职都是在往上走的,即便中间偶有变数,也大体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在这青云直上的表面之下,却隐藏了一位文人在清朝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一条尴尬无奈又心酸的为官之路。

一、纪昀与乾隆

纪昀,字晓岚,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的三代帝王的执政。

他出生于雍正时期,年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乾隆时期,他第一次童子试就夺得第一名。正因为才华突出,在以后数次的科考之中,他因为过于自满自负而被两次挡在功名的门槛之外。

由此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纪晓岚仍然有着文人身上独特的心高气傲的特点。

他在二十四岁那年参加乡试,成为第一名;三十一岁高中进士,廷试二甲第四名,进士出身,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从此,他便跃跃欲试地踏上了他那条漫长而曲折的文学侍臣之路。

乾隆皇帝面对祖辈们打下来的大好河山,生出一种文艺青年式的附庸风雅,他一生作诗四万多首,堪称中国诗人之最。在这一方面来说,纪昀的出现正对了乾隆的胃口。

从踏上官场的那一刻起,纪昀的主要任务就是伴驾,也就是写写诗,作作文章,讨乾隆的欢心。三个字,拍马屁,四个字,歌功颂德。

实权呢?

没有。

史料记载,有一次,内阁学士尹壮图直言觐见,惹怒了乾隆,拟处死尹壮图,纪昀便出面为尹壮图求情,乾隆勃然大怒,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畜之,尔何妄谈国事!

此时的纪昀已经是位老人了,不知是否还有年轻时的清高与不可一世,但是如此一席话,实在是伤人,足以浇灭任何报国之热忱。

在一个高度集权的皇权制度中,知识分子是没有尊严可讲的。

在乾隆的眼中,纪昀是如同他畜养的倡优,平时心情好的时候自可以拿来取乐,然而在国家政事之上,是没有丝毫发言权的。

这对于一位一门心思想通过一已这长而报国的知识分子来说,莫不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晚年的纪晓岚,官拜从一品,官职很高,然而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终是文学侍臣。并曾经斥他为“无用腐儒”。

如果说报国无门,那就安心做学问吧。

而此时,清朝实行的“文字狱”在乾隆时期到达顶峰。乾隆掌权六十四年间,制造大小规模的文字案共计一百三十多起。其间文人的生存环境,可见一斑。

而纪昀作为乾隆身侧的文臣,说话写作更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四库全书》成了纪昀唯一的寄托,他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去编修这样一本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也是现有最大的一部传统目录书。

在纂修过程中,好大喜功的乾隆对于此书的编修十分苛刻。纪昀,陆锡熊和总校陆费墀等人,常因一点差错就多次遭到处分。总纂陆锡熊死在前往东北校书的途中,陆费墀被革职,郁郁而终。同僚的遭遇给纪晓岚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并发出了“还是不认字的好”的感叹。

二、纪昀与和珅

受电视剧的影响,二人的关系一直让人十分好奇,毕竟,一个并不高明,丑态百出的贪官简直太能戳到大部分人的爽点了。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二人并没有这么多相处的机会。而纪昀对于乾隆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他对和珅的态度。

当纪昀在三十一岁那年踏入官场之时,这位历史上英俊潇洒,备受乾隆恩宠的和珅,此时只有四岁。

而当和珅踏入官场,刚要大展宏图之时,纪昀已过不惑之年,正在修书。

再者,正如上文所说,纪昀的一生,主要职责是陪乾隆作诗,修书,编纂的一生,与军国大事并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和珅就不同了,他确实是十分有才能的一个人,在外交,财政,人事,军事等方面均有涉足。而做为乾隆的钱袋子,一把理财好手,深得乾隆器重,官拜一品,比纪昀官职还要高。就连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也在回忆录中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可见和珅权势之大。

这种政治地位决定了二人并无多少交集,而纪昀谨小慎微的为官之道也决定了他即使看不惯和珅,也不会过于明显的与他作对。

乾隆晚期,纪晓岚好友曹锡宝想弹劾和珅,纪晓岚知道后,便用一首诗劝说他: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

他告诉曹锡宝现在弹劾和珅时机未到。然而曹锡宝却仍然上书参了和珅一本,结果乾隆将曹锡宝治罪,即使如此,乾隆皇帝仍然怀疑纪晓岚,认为他对和珅心怀不满,从而暗中唆使他人与和珅作对。纪昀心中之恐慌,可想而知。

和珅位高权重,有时私下会请纪昀为其作品润色,纪昀每每不敢拒绝,因此二人表面上关系还是不错的。但朝鲜使臣徐有闻说,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投靠,只有刘墉、纪晓岚、朱珪等人始终不依附。

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下,作为一名清高的文人,想在官场上生存下去,他最大的让步,就是不肯依附,不同流合污而已。

三、官场沉浮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这是纪昀生前为自己写的挽联。

他把自己比作官海之上的欧鸟,书海之中的蠹鱼,可以说把他一生做官的心境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当你翻开他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你会吃惊地发现,那个传说中口吐莲花,诙谐滑稽的纪昀,在他的书中充满了唠唠叨叨的说教和一股暗搓搓的较劲儿。那个表面上真性情的纪昀,实际上内心却充满了无处发泄的郁闷之情。

同时期的诗人袁枚,比之纪昀,同样少年成名,同样高中进士并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但却在仕途辗转十几年后归隐于山林,广收弟子,散尽藏书。

而纪昀却选择在官场上沉浮,一直到嘉庆一朝去世。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他幽默诙谐,也古板守旧,他追求政治清明,却也知道适时的明哲保身,他文采斐然,却“瑟缩不敢说一语”,他以一身之才气,为我们留下了《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为我们的文化留下了一笔光辉的遗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英法联军为什么火烧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背后有怎样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的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落后的一个国家,在当时的清朝,人们都不与外界进行沟通,综合国力也是越来越差。当时国外都开始制造大炮武器,而中国还是土炮。最后,中国的国门是被英法联军强行打开了,发起了鸦片战争。当时的英法联军在中国是无恶不作,烧杀抢掠。最让人不解的是当时的

  • 曹操为什么要杀掉帮他赢了官渡之战的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官渡之战还真的是曹操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战役,这个战役可以说是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大家也知道的这个战役,其实最大的功臣就是许攸,许攸把袁军的粮仓的事情透露给曹操的,所以才官渡之战的胜利,但是但是最后曹操还是把许攸杀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对于许攸这样的人,你

  • 西晋大富豪石崇是怎么死的?石崇为什么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石崇”这个名字,也许有人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可能听说过他与别人斗富的故事。石崇此人是个大富豪,曾经与当时同为富豪的王恺比富,不管王恺做什么,石崇都会跟着做,并且做得比他更奢侈,甚至直接敲碎晋武帝赏赐给王恺的珊瑚树,把自己更多更高的珊瑚树拿出来让他随便挑。然而这样一个人,

  • 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是什么?十大禁书都写的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刚刚看到有不少的网友在问小编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是什么?其实,在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是非常的封建的,有很多的事情不能做,很多的文化知识都是被认为违法的,不道德的,一些书籍也是被认作是伤风败俗的,那么,中国古代的十大禁书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内容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中

  • 秦始皇一统天下最开始打的是哪个国家?哪个国家最难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作为秦国的皇帝在位期间还是做了很多好事的,关于秦始皇的功绩无外乎就是兴修长城,抵御外敌,兴修灵渠,小编觉得秦始皇最重要的还是一统六国,是当时的中国成为一个整体。其实,秦始皇在一统六国的时候应该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的,不过好在当时的秦国有很多有用的大臣帮助秦始皇。那么,秦始皇最开始打的是哪个国家

  • 项羽火烧阿房宫真正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三国是古时候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传奇,现在影视业的发展也是将三国演义拍成了电视剧,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眼中。关于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桥段,最近,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项羽火烧阿房宫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烧阿房宫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具体的小

  • 庞统是怎么死的?庞统为什么会死在落凤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常说卧龙凤雏,指的就是三国时期两个智谋奇高的人才,据说这两个人才能不相上下,随便得到任何一个都能够安天下。这当然是一种戏剧性的说法,毕竟世事无常,就好比诸葛亮,谁也没想到刘备死后他遇到了一个不能让他只专心一件事情的君主,天下还是姓了曹。在关注诸葛亮的时候,很可能忽略了另一个与他齐名的凤雏。那么刘

  • 宋代增加科举考试录取人数是为什么?后来结果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选举人才的手段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就是一项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目前大多数也是这样的一种机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那么,小编刚刚也是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宋代的时候,是增加了录取人数,也就是说科举考试有更多的人可以当上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样样后来结果又是怎样的?貌似后来就出现

  •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无能朱允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是有了一点起色,当时的明朝开创者是朱元璋,朱元璋是当时很厉害的一位人物,小编也是看了一下朱元璋的家世。朱元璋可以算的上是所有皇帝中家世最为贫穷的一个了。朱元璋在位期间也是非常节约,不管是朝廷的上上下下都是被朱元璋整理的井井有条。朱元璋也是开创了军机处,跪受笔录。那么,这么优秀的

  • 三国演义中死得最惨的人是谁?典韦排在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厉害的人在其他人心中,总是闪着光,他们可以做到很多寻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些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们虽然站在不同的阵营,但是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去看,他们中有的人真的是做到了为国捐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死法,今天就来一起看看,三国演义中那些死得最惨的人都是怎样一种死法吧。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