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无视传位的哥哥孙策,是忘恩负义吗?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无视传位的哥哥孙策,是忘恩负义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96 更新时间:2023/12/14 12:48:04

常言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一定是那些懂得感恩、为人忠厚、诚善、心地善良的人。古人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生动感人的故事。

当然,历史从来不缺少“例外”。孙权,就因为在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帝,而“无视”让位给自己的兄长孙策,常常为人诟病。

孙权真的无视孙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吗?

东汉末年,朝政飘摇跌宕,起义大火蔓延。各路豪杰纷纷崭露头角,赤膊上阵。陷入泥潭的东汉政局更是失序混乱。

在茫茫的起义横流中,人才辈出的江东涌现出一支气势不凡的队伍。它的首领不是朝廷命官,也不是名门贵族。作为渔夫的后代,他让历史为之一振。

他就是孙坚,孙策和孙权的父亲。

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已近而立之年的孙坚,在各地起义的火光中热血沸腾。惨淡的生活与辉煌的人生,往往差的就是一把烈火。孙坚辞别桑梓,放下年幼的孙策和孙权,率领千余人起兵。

当时,孙策九岁,孙权两岁。两个少不经事的孩子眼巴巴看着父亲远走他乡。

有什么样的老爸,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子。虽然父亲不在身边,但十多岁的孙策就开始结交当地豪杰,行侠仗义,很有男子汉的剑胆雄心。同龄人周瑜就被孙策的少年意气所折服,两人成为好朋友。当地不少能人志士也对孙策竖起拇指。

中平六年(189),孙坚讨伐背叛东汉朝廷的董卓,成败难料。这时候周瑜劝说孙策要保证安全,以防不测。孙策带着母亲、弟弟等搬迁到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孙策这么一走,江淮一带的不少名士也跟随孙策同行。

初平二年(191),孙坚在荆州遭到刘表部下的伏击,中箭而亡。

此时,孙策十七岁,孙权刚刚十岁。

没有了父亲的日子,对一个家庭而言,犹如屋顶倒塌。然而,孙策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他有了自己的势力,还将弟弟孙权教得不错。

为父亲守孝结束后,孙策举家迁居江都。

尽管历史不会把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放在眼里。而在江都,孙策鼓足勇气再出发。

他找到袁术索要父亲的旧部(作为曾经的盟友,孙坚死后,袁术兼并了他的部队)。对待昔日盟友的儿子,袁术并没有三国豪杰的侠骨义胆。他与孙策分分合合,火花不断。

用心干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六七年之后,孙策在江东已经成为一颗参天大树。

打虎亲兄弟,在孙策的教育扶持下,孙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帮手。

这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这是一股可以搅动三国气候的力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建安五年(200),孙策在丹徒山遇刺,生命垂危。

那年,孙策二十六岁,孙权十九岁,而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当时正在蹒跚学步。

儿子太小,无论如何都立不起来。

孙策只有把未竟的事业交给弟弟孙权。好在有头脑、有胆识,也有民心。

历史横流,浩浩汤汤。

不久,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江东彻底成为孙权的主阵地。

孙权称帝以后,追封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追封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并为他立庙供奉;封侄子孙绍为上虞侯。

但对于孙权的这个追封,历史有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孙权不给哥哥孙策封帝、不给侄子孙绍封王,这是典型的不仁不义,因为,孙权的地位事业来源于哥哥孙策。

如果说孙权忘恩负义,寡情薄意,那他不可能封哥哥为王、封侄子为侯。

他未封孙策为皇帝,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维护当下的统治,毕竟已经封父亲为帝,若再封兄长为帝,封侄子孙绍为王,不但礼仪上也讲不通,还会给日后造成混乱。

孙权有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亮等七个儿子,有人多次提议他册立亲儿子为王,孙权全部拒绝。

对自己的亲生儿如此,自然不能说孙权不封侄子就是忘恩负义。

成长离不开骨肉相亲。孙坚早年离家,孙策犹如父亲一般呵护弟弟。

创业少不了兄弟打拼。孙策征战杀伐,孙权犹如影子一般跟随哥哥。

成就帝业,孙权站在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的肩膀上。正如辛弃疾说的那样“生子如当孙仲谋。”

标签: 三国孙策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闯王李自成攻下北京后,宫中嫔妃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明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乱世造英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就是因为这样,农民起义军发起了反抗,正所谓,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那么,小编今天讲的是,闯王李自成在攻下北京城后,宫中嫔妃的下场如何,想想都可恨。明朝统治三百余年,期间国威还是非常稳定的,没有出现和

  • 刘半农: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半农,文学家,历史解密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

  • 应国是怎么建立的?由来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应国,西周,历史解密

    应国是周武王儿子的封国,夏商时期,在今山西朔州应县一带有古应国,后来古应国的子民迁至今河南平顶山地区定居。西周初期,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应叔被封为应侯,因封地属应国故地,国名仍为应yīng国【西周初期应叔立国~东周早期灭国;历350余年历史】。《左传·二十四年》曰:“于、晋、应、韩,武之穆也”。有记应

  • 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曹操每读一次就哭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蒙恬,秦朝,曹操,历史解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这个可能就是蒙恬临死前的状态了,但是他说的话不是这句话。在秦始皇死后,赵高已经篡位了,辅佐秦二世当作真正的皇帝。蒙恬见此情况,想要去推翻秦二世,但是公子扶苏不愿意做一个乱臣贼子,最好选择服毒自杀。既然公子都已经死了,再加上自己是食君之禄这么多年,蒙氏家族一

  • 揭秘皇宫之中为何没有种树 此事和一个叫林清的百姓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嘉庆,历史解密

    皇宫为何不种树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伟大的皇家建筑紫禁城,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然而,奇怪的是,为何里面没有栽树呢?说起来,这事和一个老百姓有关。这个人叫林清,嘉庆年间浙江人,后随父亲林先本迁到北京大兴县。他的父亲是个小公务员,职务是巡检司

  • 刘秀想让宋弘给自己当姐夫,宋弘却一口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秀,汉朝,刘秀,历史解密

    在讲究礼义廉耻的古代,社会风气却不是这样。那时候有这么一句话: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话嘛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人啊!在富贵以后,不能忘记贫困时交的朋友,不要抛弃共患难的妻子。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很多男人都是一阔起来,就开始嫌弃糟糠之妻是黄脸婆,转身追求爱情去了。更有人在中进

  • 为什么司马昭手下杀了曹髦还能安然无事,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昭,三国,历史解密

    曹髦被杀,对于司马昭来说,是一件既高兴又棘手的事情。高兴的是,这个最大的威胁被剪除了,司马家族又朝皇位胜利挺进了一步。棘手的是,曹髦毕竟是皇帝,杀曹髦可是一件弑君的事情。处理不好,司马昭就成为乱臣贼子。虽说他那时候实际上已经是乱臣贼子,但毕竟还要维护自己忠臣的形象,还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是鞠躬尽瘁,同时

  • 在怛罗斯之战败后,唐朝为什么没有失去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盛唐时期,可以说是最为意气风发的一个时代。这是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唐朝的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这样的表现在于当时的农业、商业都达到了一个相当发达的程度。当然,唐朝的意气风发不仅体现在商业与农业的发展上,还在于唐朝疆域的辽阔上。当时,唐王朝的疆域完全占据了西域地区,其影响力更是辐射

  • 揭秘:历史上的鲁定公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鲁定公,春秋,历史解密

    尽管鲁昭公的身影已经从鲁国人的视野里消失很久,但骤然听到鲁昭公在异国他乡薨逝的消息,还是引起三桓家族的唏嘘。此时鲁国的执政者依然是季孙氏的季平子,不过这个时候的摄政大臣季平子已经衰老,季孙氏的权力棒更替到了季平子的儿子季桓子的手中。当鲁昭公的灵柩伴随着冬日的凌冽霜雪,从晋国回到鲁国的半途中,鲁昭公的

  • 古时候的鸳鸯不是代表夫妻 是什么时候开始被视为爱情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鸳鸯,历史解密

    鸳鸯是怎么时候被视为爱情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们对鸳鸯并不陌生,它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夫妻和睦相处、爱情永恒的美好象征。传说中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游则并肩、飞则比翼、睡则交颈。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