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半农: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刘半农: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96 更新时间:2023/12/27 8:40:14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城内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过人,6岁能作对联、咏诗。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成绩优异。

清宣统三年1911年应聘回母校翰墨林小学任教,并与吴研因等编辑《江阴杂志》。辛亥革命中,赴清江参加革命军,任文牍。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因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而返乡。同年3月,刘半农与其弟刘天华至上海谋生,在开明剧社任编辑。

民国二年(1913年)春,在中华书局任编译员。他勤奋写作,先后在《时事新报》、《小说界》等刊物发表40多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介绍安徒生、小仲马、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等著名作家的作品。

民国六年(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等文章,对文学革命从形式到内容都提出深刻见解。同年夏,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破格聘为北大预科国文教授。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3月,在《新青年》发表《复敬轩书》,对于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旧文学辩护的观点痛加批驳。

民国九年(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初入英国伦敦大学院,在语音实验室工作。

民国十年(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并在法兰西学院听讲,攻实验语音学。

民国十四年(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8月,刘半农在回国的海轮上,写下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同年秋,刘半农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与钱玄同等12人联名在报纸上发出为李大钊烈士举行公葬的募款书,并书写墓碑墓志。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冒着酷暑沿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回归热”病,7月14日在北平逝世,年仅44岁。

标签: 刘半农文学家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应国是怎么建立的?由来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应国,西周,历史解密

    应国是周武王儿子的封国,夏商时期,在今山西朔州应县一带有古应国,后来古应国的子民迁至今河南平顶山地区定居。西周初期,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应叔被封为应侯,因封地属应国故地,国名仍为应yīng国【西周初期应叔立国~东周早期灭国;历350余年历史】。《左传·二十四年》曰:“于、晋、应、韩,武之穆也”。有记应

  • 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曹操每读一次就哭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蒙恬,秦朝,曹操,历史解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这个可能就是蒙恬临死前的状态了,但是他说的话不是这句话。在秦始皇死后,赵高已经篡位了,辅佐秦二世当作真正的皇帝。蒙恬见此情况,想要去推翻秦二世,但是公子扶苏不愿意做一个乱臣贼子,最好选择服毒自杀。既然公子都已经死了,再加上自己是食君之禄这么多年,蒙氏家族一

  • 揭秘皇宫之中为何没有种树 此事和一个叫林清的百姓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嘉庆,历史解密

    皇宫为何不种树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伟大的皇家建筑紫禁城,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然而,奇怪的是,为何里面没有栽树呢?说起来,这事和一个老百姓有关。这个人叫林清,嘉庆年间浙江人,后随父亲林先本迁到北京大兴县。他的父亲是个小公务员,职务是巡检司

  • 刘秀想让宋弘给自己当姐夫,宋弘却一口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秀,汉朝,刘秀,历史解密

    在讲究礼义廉耻的古代,社会风气却不是这样。那时候有这么一句话: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话嘛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人啊!在富贵以后,不能忘记贫困时交的朋友,不要抛弃共患难的妻子。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很多男人都是一阔起来,就开始嫌弃糟糠之妻是黄脸婆,转身追求爱情去了。更有人在中进

  • 为什么司马昭手下杀了曹髦还能安然无事,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昭,三国,历史解密

    曹髦被杀,对于司马昭来说,是一件既高兴又棘手的事情。高兴的是,这个最大的威胁被剪除了,司马家族又朝皇位胜利挺进了一步。棘手的是,曹髦毕竟是皇帝,杀曹髦可是一件弑君的事情。处理不好,司马昭就成为乱臣贼子。虽说他那时候实际上已经是乱臣贼子,但毕竟还要维护自己忠臣的形象,还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是鞠躬尽瘁,同时

  • 在怛罗斯之战败后,唐朝为什么没有失去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盛唐时期,可以说是最为意气风发的一个时代。这是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唐朝的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这样的表现在于当时的农业、商业都达到了一个相当发达的程度。当然,唐朝的意气风发不仅体现在商业与农业的发展上,还在于唐朝疆域的辽阔上。当时,唐王朝的疆域完全占据了西域地区,其影响力更是辐射

  • 揭秘:历史上的鲁定公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鲁定公,春秋,历史解密

    尽管鲁昭公的身影已经从鲁国人的视野里消失很久,但骤然听到鲁昭公在异国他乡薨逝的消息,还是引起三桓家族的唏嘘。此时鲁国的执政者依然是季孙氏的季平子,不过这个时候的摄政大臣季平子已经衰老,季孙氏的权力棒更替到了季平子的儿子季桓子的手中。当鲁昭公的灵柩伴随着冬日的凌冽霜雪,从晋国回到鲁国的半途中,鲁昭公的

  • 古时候的鸳鸯不是代表夫妻 是什么时候开始被视为爱情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鸳鸯,历史解密

    鸳鸯是怎么时候被视为爱情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们对鸳鸯并不陌生,它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夫妻和睦相处、爱情永恒的美好象征。传说中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游则并肩、飞则比翼、睡则交颈。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

  • 雍正为了给三阿哥定罪,都列了哪些罪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雍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雍正皇帝在康熙末年的夺储斗争中胜出,顺利登基上位后,采取了许多手段,对过去与自己为敌的兄弟们进行了无情的打击报复。例如与雍正最为针锋相对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不仅在狱中被幽囚至死,还遭雍正冠

  • 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道安,东晋,历史解密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