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门阀制度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门阀制度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48 更新时间:2024/1/14 11:08:55

“门阀”,其实古代的“官二代、官三代”的书面称呼。它又称之“门伐”,即门第阀阅。就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始于西汉中期,“任子制”是一大标志。所谓“任子制”,顾名思义,就是任用子弟为官的一种制度。据《汉官仪》所载:“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意思为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只要任满三年,就可以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官。东汉汉章帝时期,门阀特权制度化已经开始初具端倪了,表现的方式是选官先要以阀阅为前提。王符在《潜夫论·交际篇》中讲道:“贡荐则必以阀阅为前”。“门阀”真正的制度化应该是在魏晋时期,其标志是曹魏时期的九品官人法的颁布和西晋门阀政权的建立。《文献通考》中记载:“自魏晋以来,始以九品中正为取人之法,而九品所取,大概多以世家为主,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故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

曹魏时期推行的九品官人的制度,它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州郡大小中正都是由当地著名的世族或者大家族担任。九品的确定和评价,统统操纵与这帮人手中。于是官品的升迁或是降级,大都凭借“世资”,时间稍长,便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清朝史学家、诗人赵翼曾经在自己的史学著作《廿二史札记》中描述当时的情况:“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现在用来描述累世之交情的成语“纪群之交”,其中的“纪群”其实就历史上有名的豪门。他们祖上出自颍川陈氏,陈寔在汉朝时为太丘长,陈寔的儿子陈纪官至九卿,陈纪的儿子陈群后来在曹魏政权官至司空,在其后的子孙历经两晋南北朝都是处在高位。还有颍川荀氏,荀淑在汉朝为郎陵令,荀淑的儿子荀爽官至司空,荀淑的孙子荀彧更是曹操重要的谋臣,官至尚书令,荀氏家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世“冠冕”。除了这些,还有平原华氏,东海王氏,河东裴氏,扶风苏氏,京兆杜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等,都是当时有名的豪门望族。

这些“门阀”世族,除了出身于国家官僚机构中的官僚外,还有从商人转化来的。从汉武帝开始,由于朝廷将盐、铁等重要“关乎国计民生”的生产事业收归国有后,使得商人无从插手,于是商人通过土地的兼并把他们的财富最后集中于地权。这些商人在取得大量土地后,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人身份,而是变成影响国家的政策走向的大地主了。东汉末期,徐州的糜竺“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资产巨亿”。因为手中有钱,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后来发现刘备很有前途,就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并且资助刘备“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刘备后来取得荆州,进而占据蜀地,糜竺自然被刘备待为上客,这些身“不为编户一伍之掌,而有千室名邑之役”的富商大贾,至此已经部分转化为大地主、大官僚了。

同时,东汉末期,因为群雄割据,各自为了扩展自己的地盘,强大自己的势力,压制敌人,对于手中握有巨大财富,土地无数的世族大家,极尽拉拢之能事。从孙权拉拢鲁肃甘宁,曹操拉拢许诸、李典,刘备拉拢糜竺、霍峻等等事例来看,不仅各个割据的政治势力需要他们,而从世族大家方面来讲,由于有了割据政治势力的庇护,自己家族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所以也纷纷依附当时政权,有了地方名门望族的支持,三国的鼎力局面更加持久。

“门阀”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地域性与宗法性的结合,形成少数家族垄断最高权力的寡头政治。同时,由于“门阀”的排他性,使得“门阀”特权恶性膨胀,造成日益严重的“士庶天隔”。《晋书》中记述道:“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刑网峻急,风俗奢宕。”其中琅琊王氏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门阀”。

琅琊王氏如果上溯话,可以从西汉王吉算起。王吉当时任汉朝的谏议大夫,到了王祥出任魏晋,期间共历五代。到了王祥时期,因为在曹魏政权末期,“与定策功”,封为关内侯,并且拜光禄勋,转司隶校尉。晋武帝登基后,拜太保,进爵为公,进入门阀世族的圈子内。王祥的弟弟王览的孙子,也就是王祥的侄孙,王导,在政治上崛起后,王氏家族彻底达到政治顶峰。

在东晋门阀政治的历史中,王导是个关键人物。当时外部“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内部“天下凋敝,国用不足”,王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竭力推奉司马睿,“潜有兴复之志”。王导的“尊王”是在无秩序中建立秩序,“兴复”是想恢复被破坏的经济。他冷静的分析总结前朝的得失成败,提出来“务存大纲,不拒细目”的政策主张。协调南北门阀大族之间的利益,竭力维持稳定团结的大局,避免出现兵戎相见的情形。同时高举“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的大旗,虽然出现“王敦之乱”、“苏峻之乱”的内部纷争,但是东晋政权始终没能被颠覆。而且对于民间实行宽缓的“网漏”统治政策,少用严刑峻法。《世说新语》中引用顾和对王导施政方针的评价说道:“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可见东晋初期,王导领导下社会治理方面的宽松。

“门阀”制度下,虽然能够出现王导这类非常具有政治眼观的能人,但是始终无法克服自身的腐朽性,同时“门阀”观念形成的“士庶天隔”对于国家长远发展带来极大的坏处。阶级固化,社会一团死水,贫寒之士没有上升通道,社会矛盾必然加深。这些人凭着特权垄断土地所有权,占据山川林泽,形成自己的庄园经济,与普通小生产者矛盾重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政治上,门阀世族可以“平流进取,坐致公卿”,“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他们吃“特供”,穿绫罗,出则吆五喝六,目空一切,入则纸醉金迷,骄奢淫逸,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反对。随着东晋末年,农民起义不断,贫寒的军人家族在镇压起义中趁势崛起,他们除了镇压起义,还从门阀世族手中夺过权力,门阀制度正式开始走入了历史。

标签: 门阀制度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时期的羊肉有多贵?连官员都吃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有人喜欢火锅,因为围坐吃一锅麻辣的火锅不仅能带来快感,让人欲罢不能,还能给亲朋好友们创造一个共度时光的好氛围;有人喜欢精致的糕点,因为不仅能尝到富有层次的甜蜜,还有多变的口感;有人喜欢花生、瓜子和清茶,因为一碟瓜子一壶茶,就能陪伴自己度过一个闲适的午后。然而北宋人喜欢羊肉,却是因为稀少难得。今天一顿

  • 太子洗马是什么意思?这个官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子洗马,秦朝,历史解密

    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冼(xiǎn)马官官居三品秦汉起始,做先马,后人可能误写,做"洗马",从此留下千古悬念。正史王朝统一将官名做"洗马",而不用"冼马"。明朝就经常有人嘲笑"洗马"一职为洗马的官,可见,洗意和现在相同了。秦汉起始,做先马,后人可能误写,做"洗马",从而留下千古悬念。正

  • 司马懿“阴养死士三千”政变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混战,最后成了个三国鼎立的局面,没成想到了后期被司马家给摘了桃子。曹蕊临死前,是让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结果曹爽渐渐的架空了司马懿,夺了他大将军的权利,司马懿成为无权无势的太傅。司马懿当然不开心,但是老狐狸自然不会轻易的表露出来,反而是装病来麻痹曹爽,果然曹爽上当了,逐渐的放松了

  • 此人被罚诛九族,康熙得知其姓氏后把他免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尚礼,清朝,历史解密

    说起孔子,相信全世界人民都很熟悉,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时至今日都依然有极高的教育意义,孔子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先师”,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更是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自从稀罕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了思想大一统之后,历代帝王对孔子学说更是尊崇有加,对孔氏一

  • 朱元璋为何能打下天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十万大军军粮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朱元璋,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当年在打江山的时候从白手起家开始,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但是他竟然把江山打下来了,也没听他说军粮不够的问题,至少史料上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当时虽然遇到了双线作战,既要和清军对抗,也要和农民军死磕。但是,好歹整个大明江山都是他的,整个大明王朝的收入,都进了他的国库。可为

  • 前蜀:五代十国政权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前蜀,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蜀国(907年-925年),史称前蜀,五代十国政权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前蜀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后,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

  • 这个国君败坏人伦,死后被掘墓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楚平王,春秋,历史解密

    在中国,自古就有“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说法,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即便曾经和死者有很深的矛盾,也会在死者过世那一刻起冤仇一笔勾销。然而在中国春秋时期,一位国君因娶媳逐子的荒唐事,导致去世后被人掘墓鞭尸,不得安宁。究意是怎样的深仇大恨,以至于让人做出如此极端惨烈的报复行为?话题还要从春秋时期楚国楚平王

  • 北宋有百万大军,抵抗一年多就被全部灭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历史解密

    1125年10月,金太宗挑起战争,发兵十余万,兵分两路南下攻打北宋。按理说北宋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拥有八十多万禁军,以及数十多万厢军。可是北宋居然只抵抗了一年多的时间,都城开封就被金军攻破,宋徽宗、宋钦宗沦为阶下囚,酿成了“靖康之耻”。既然北宋有这么军队,为何会这么快就亡国了?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军队

  • 揭秘:宋代为什么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农民起义战争是封建社会政治 、经济基本矛盾的产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封建经济主体的土地制度,无疑又是这一矛盾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每个封建王朝发展阶段的土地制度,如何分配生产关系不仅仅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黎民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宋朝租佃制的实施正是对当时生产关系再分配,所以租

  • 张献忠和李自成为什么要同室操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自成,明朝,历史解密

    公元1643年,明朝灭亡的前一年,这一年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来说意义重大,他们从崇祯初年开始参加农民起义,到此时已经十几年了。经过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他们终于有所收获了,他们两人在这一年同时称王,这是他们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步。1643年春天,李自成攻克了湖广重镇——襄阳,而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意识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