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孝争死是什么样的故事?兄肥弟瘦

赵孝争死是什么样的故事?兄肥弟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40 更新时间:2023/12/27 12:52:33

史料中关于兄弟情深的记载颇多,前面我们陆续介绍了春秋时期的伍尚武员兄弟一死一报、姬汲姬寿兄弟共赴死难、孔融孔褒一门争义的感人事迹,无不是以悲剧收尾。

今天我们谈谈汉代的几则兄弟争死的故事,然而和春秋时期略有不同,这几则故事里,因为兄弟情深而争相赴死,结果感动了盗贼,最后得以生还。在《后汉书列传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中记载了这几则事迹,其中最著名的当以“赵孝争死”的故事为人熟知。

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今安徽宿州人),父亲赵普王莽时期为田禾将军,赵孝被任命为郎官,每次回乡探亲,从不招摇过市,总是身着白衣(百姓打扮)。有一次从长安回乡,路上有个邮亭亭长听说后,想巴结款待赵孝,结果因为赵孝衣服是平民身份就不让他停留,并且问他“听说田禾将军的儿子从长安过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赵晓回答:“就快到了”,然后就走了。由此可见赵孝为人正派,为官清廉。

王莽末期,天下大乱,盗贼并起,天灾人祸,饥荒连连,经常发生人吃人的事件。赵孝的弟弟赵礼被饥饿的盗贼抓获,赵孝听说后,把自己绑起来来到贼窝,说“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要求换弟弟一条命,盗贼大惊,便把他们一起放了,并交代让他们再带米来补偿,赵孝没有找到更多的米,本来可以不去,然而赵孝依然回复盗贼,愿意以身代米,于是盗贼们非常震惊佩服,并未加害。

在这个事件当中,可以看出,赵孝以敦厚孝悌感动了盗贼,再加上盗贼并未泯灭良知,从而得以感化,使得乡间民风为之改观。随之, “兄肥弟瘦” 赵孝争死的故事得以历代传扬,成为兄友弟恭的优良典范。

其实,在这个列传系列当中,同样是王莽时期,还有几则兄弟争死的记载。一则是汝南人(今河南汝南)有个叫王琳(字巨尉)的十余岁少年,父母双亡,兄弟至孝,兄友弟恭,一天弟弟王季被赤眉军捕获,准备烹煮而食,王琳便把自己绑起来,请求先死,结果兄弟两人被赤眉军一起放还。

一则是琅琊人(今山东临沂)有个叫魏谭(字少闲)也被饥饿的盗寇所获,同时有数十人,按次序被烹吃。盗贼看到魏谭相貌忠厚,便令他烧火,其中有个姓夷的头子哀怜魏谭,便要放他,他说:“我因为烧火幸免于难,众人不吃我就得吃杂草,还不如吃我。”,盗贼认为魏谭很讲义气,于是便把他放了。还有另外两则也是兄长以身代弟,结果被赤眉军放还。

而关于淳于恭的故事,则是以弟代兄赴死的事迹。《淳于恭列传》记载:淳于恭,字孟孙,北海淳于人(今山东安丘),善说《老子》,清静不慕荣名。王莽末,岁饥兵起,恭兄崇将为盗所亨,恭请代,得俱免。

以上几个故事,都是发生在王莽末期,当时天下大乱,盗贼并起,再加上遭遇灾荒,连年歉收,天灾人祸,饿殍遍地,饥肠辘辘,使得不少百姓不得不落草为寇,以至于发生人人相食的惨剧。这些,都不是稗官野史的零星传说,而是正统史书的详细记载,据统计,从公元前205年到1930年,中国历史上共有118个时期发生过人人相食的记载,不能不说是人间悲剧,而这些,往往发生在朝代交替的时候最为居多。

然而,即便是在人人相食的混乱时期,大部分人的人性并没有被泯灭,即便是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良知未泯的人存在,因而在兄友弟恭、以身相代、舍身赴死的正义感召下,也会幡然悔悟。究其根源,一是因为落草为寇并为自身所愿,而是形势使然;再则是被兄弟情深、真情流露而感动,盗亦有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本文这几则载,虽然最后都是兄弟以身相代得以免除祸患,然而再联想到有多少人在灾难时期惨遭杀害,甚至被烹食,如此禽兽行径令人发指,因而心情极为低落,甚至感到一丝悲哀!人世间的争斗往往是上层在争权夺利,结果遭受祸患的,却是底层的老百姓来承受!有时候在想,难道真如元代词人张养浩所咏叹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吗?

从而想到,我们要珍惜和平生活,享受平安幸福,希望我们的善良淳朴的老百姓,从此永远不要遭受如此惨痛的经历和身心的折磨!因而我们要大力颂扬传统文化的优良品德,激发人们内心的良知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样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标签: 赵孝争死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的谋士一般都是满腹经纶知晓天下事 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谋士,历史解密

    古代的谋士为什么都年轻有才华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人物有很多,他们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功成名就了。尤其是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青年才俊就更多了。他们一般都是满腹经纶,足不出户就能够知晓天下事,比如著名的诸葛亮。那么

  • 她是富察皇后唯一的孩子,丈夫犯了死罪乾隆却赦免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固伦和敬公主,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代的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较为励精图治的君王,自然而然乾隆后宫中的妃子数量也绝对不在少数。不过乾隆却是历史上较为罕见的深情的君王,此生最爱的还是自己的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富察氏是满足乾隆对女子所有的向往和憧憬,不仅仅出生高贵,谈吐不凡,还是难得有大气量的一个女子。不过可惜的是这个皇后却是红

  • 上古神话故事——后羿射日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后羿射日,历史解密

    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

  • 马超曾打败曹操,可惜英年早逝留下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刘备,曹操,曹操,历史解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一样的三国,有的喜欢曹操,觉得他雄才伟略而且果敢狠辣,不论对面什么样的敌人都毫不气馁,最终击败一个又一个军阀后成为天下霸主;有的人喜欢刘备,觉得他能在那个年代白手起家,而且周边汇集那么多人才帮他做事,非常的不容易,但却在准备功成身就的情况下病逝白帝城,非常可惜。但三国时还有这么一位

  • 春秋时期被灭的第一个小国,郐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郐国,春秋,历史解密

    周宣王时期,王室成员姬友,意识到周王室的衰衰败之象,便在外面为自己的子孙谋取退路。这本是生于忧患的传统,却不想为自己的子孙赢得数代强盛。姬友历经宣、幽王,以两朝元老的身份,抢占河洛之东的郐、虢二国共十邑之地,建立郑国,是为郑桓公。此时的郑国王城大约在华县附近。而郑国的建立,便注定郐国的灭亡。郐国是一

  • 密折制度的创始人:康熙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密折制度,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是清朝入关以来文治武功都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他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讨伐准格尔,为治理黄河,他曾六次南巡,对民生民情的了解远远胜过清朝历代皇帝。历史上有名的密奏制度,就是出自他手。密奏制度的起源正是出自他的六次南巡。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勘察整治黄河的工程进度,但是在南巡途中却发现,驻外大臣所

  • 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权力巅峰的女人吕后,为何要诛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后,汉朝,吕后,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权力巅峰的女人,是众人皆知的吕后,自古以来,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多面化的。吕后为人刚毅有谋略,她在丈夫刘邦死后主持朝政的近20年,辅佐几代君王,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吕后在关键时刻处理与功臣侯者的关系时,过于心狠手辣,吕氏家族最终也被满门

  • 吴国和越国发生过哪些趣事?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吴国,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诸侯争霸是主旋律,就好像一个杂乱的社会,怎么着也得分出老大来,方便统一管理,当时的霸主就是诸侯老大,不过因为争霸这个时期需要的成本比较高(需要很强的国力),风险比较大(几乎是战争不断),利润期比较少(基本这个君主驾崩就意味着霸业的结束),而且还有不少反面教材(宋国的宋襄公)。但有着这么多的

  •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养精蓄锐,二十年后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刘备病死在白帝城后,诸葛亮挑起了蜀汉的大梁,说是辅佐幼主,实质上却是直接掌握大权。不过,他并不像其他朝代的权臣那样,把朝庭搞得乌烟瘴气,而是背上了沉重的大锅。他掌权后所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北伐,可惜没有成功,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对于他五次北伐,有很多人都认为是操之过急,直接导致蜀国的实力再次倒退,直至

  • 清朝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疆域 清朝是如何管理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疆域,历史解密

    在领土疆域方面,清朝是有很大贡献的,其鼎盛时期有效控制的领土面积为1316万平方公里,比我们现在要大很多。虽然晚清时期割让了不少领土,但其灭亡时其手里还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而清朝能拥有如此庞大的疆域,一是能打下来,二是能管得住。清朝的领土肯定不是充话费送的,而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明清鼎革时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