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国有那么多名将,为什么要换成赵括?

长平之战赵国有那么多名将,为什么要换成赵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24 更新时间:2024/1/30 6:45:28

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面对来自秦国的危机,原本采取防守战术的廉颇,被赵王换成了从来没有打过仗的赵括,然而最终结果也没有让赵国转危为安,四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在战国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了。不过当时赵国名将众多,除了廉颇还有李牧乐毅等等,但是为什么偏偏就要换成赵括呢?赵王选中赵括又有什么理由吗?

赵国之所以选择赵括,而不是换成其他人,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原因就是秦国的离间计。离间赵王和廉颇之间的关系,把赵括推上来。他们散布谣言,给赵王营造出一种,廉颇坚守不出其实是想要自立为王,根本不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又说,秦军什么都不怕,但是就只害怕赵括,把赵括夸得天花乱坠,让赵王相信,赵括才是能够克敌制胜的那个人。

其实想让赵王上当,散布谣言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廉颇本身的确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人。廉颇与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从中看得出来,他本身就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而这样的人一旦有了权势,就容易遭到上司的怀疑,赵王也的确开始怀疑廉颇的目的,廉颇平时没什么能说得上话的人,所以谣言之下,没有人为他辩解,赵王自然就会在自己的怀疑中越走越远。

赵王急功近利,所以对于廉颇坚守不出非常不满,再加上谣言说秦军最怕赵括,那么自然就会用赵括换下廉颇。其实要说赵括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也不是那么准确,他的确年轻气盛,也有些急功近利,面对秦国偷偷换上来的主将白起,他还以为王龁的本事也不过如此,所以才会大意轻敌,谁也没想到,秦军早就换成了身经百战,素有战神之称的白起。

或许,赵括如果真的面对的是王龁,还会有一些胜算,但是很可惜,他的对手是白起,白起不会给他留一条生路,赵括最终也死于乱军之中,而赵军一旦群龙无首,情况自然就完全改变了,长平之战,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争之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为什么不把满文当做官方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属于非汉人统治的历史时期,自然各种语言习俗都是不一样的,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那么与众不同,清朝下令所有的汉人必须保持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发型,如果拒绝就会死,也因此死了很多人,到现在为止也还是很多人心中的伤痛。而除了这些,还有一点确很奇怪,满族自己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为什么在此期间没有把满文当做他们的

  • 秦穆公为什么要人殉葬?有多少人为秦穆公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秦穆公的名声,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好的,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时期,秦穆公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在他的治理之下,秦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秦穆公却有一个污点,那就是人殉。秦穆公死后,要求秦国那些人才们全部都要为自己殉葬,这简直与平常的秦穆公完全是两个人。为什么秦穆公要求人才殉葬?殉葬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呢?

  • 历史上商纣王真的是位暴君吗?纣王究竟有没有被抹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纣王帝辛,子姓名受,是商朝最后一位国君。可能多数人了解商纣王都是通过《封神演义》里面的故事,这里面的纣王是一位典型的暴君,整日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完全不顾百姓的生死。最后被姬发还有姜子牙灭商建周也看似合情合理,不过这毕竟是小说里的记载,我们不能当做正史来看,那在历史上纣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根据史学

  • 明朝南北差距多大?明末北方六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全国经济呈南移趋势,到了明末时期,南方各省几乎已经完全超越北方。明末的北方只有六个省,并不包含东北、内蒙古等地区,但之前一北方为中心的作用已经渐渐被取代。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就是陕西人,当时陕西严重缺水,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其他各地也因为粮食、战乱、天灾等问题导致民不聊生。下面就为大家

  • 包拯和王丞相分别是什么官职?王丞相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在看了老版的包青天后,对王丞相的身份很好奇,这位王丞相究竟是什么官职呢?实际上庞太师曾透露说王丞相是一品丞相。在小说、戏曲还有野史中,王丞相被认为是王延龄,他本人宽厚仁慈,清正廉明,是包拯的恩师。不过王延龄只是一位被虚构的人物,历史中并没有此人,当时姓王的丞相只有三位,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答的介

  • 董卓是被征召回京,为什么最后会引起众怒被天下诸侯讨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是东汉末年著名军阀,董卓掌管朝廷以后废少帝改立刘协为汉献帝,此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候的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天下迟早要进入被群雄割据的局面,看似造成这一切的人就是董卓,不过当年董卓可是深受信任被征召回京,为什么反而他成了毁掉东汉的导火索呢?董卓自幼在凉州长大,善于和羌人打交道,后来汉桓帝令董卓

  • 秦始皇的皇后可能是谁?为什么史书没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秦始皇的皇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是争论不休的,之所以会有争论,就是因为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秦始皇的皇后究竟是谁,或许是有,但是史书没有记载,或许是根本就没有,所以也没办法记载。那么,假设秦始皇有皇后,那么这个人最大的可能会是谁?秦始皇的皇后究竟谁最有可能?为什么史书上都没有对这个人进行记载呢?关于秦

  • 秦桧后人中状元,乾隆问他他的祖先是谁他怎么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秦桧这个名字,可以说已经成了很多人排斥厌恶的对象,那么连带着秦桧的后人,也一起跟着遭殃了。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秦桧的后人们什么也没做,即便是到了清朝时期,作为秦桧后人的秦大士,还被乾隆问到一个让很多人尴尬的问题,祖先是谁。乾隆这样问秦大士,但是秦大士也不是书呆子,他只回答了七个字,却化解了尴尬,究竟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设立东厂?东厂有何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和其他朝代有着一个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明朝皇帝特别喜欢设立一些特殊的秘密机构。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很多以明朝为背景的历史剧就喜欢把东、西厂的厂公当做反派来描述。其实东厂的确出现过干政的情况,也导致明朝逐渐走衰,但这还是因为当朝皇帝没能做好权利的分配。既然东厂都能替代皇权,当时明

  • 张居正和海瑞谁对明朝更重要?海瑞会支持张居正改革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和张居正,一位是明朝著名清官,他写的《治安疏》被张居正评为天下第一疏。张居正则是在万历时期担任内阁首辅,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改革家。张居正推出的改革,遭到了极大的阻力,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也是有利有弊。海瑞因为备受排挤,所以干脆因病隐退,正好错开了以张居正为首主持国政的那段时期。很多人期待海瑞和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