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为什么喜欢法正?法正比诸葛亮强在哪?

刘备为什么喜欢法正?法正比诸葛亮强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53 更新时间:2024/1/19 6:57:33

法正和诸葛亮,同样都是刘备的谋士,虽然说很多人对于诸葛亮更熟悉也更喜爱一些,但是其实真实情况下,反而是法正更得刘备的信任和宠信。两个人都是谋士,可为什么法正在刘备心里的地位还是要比诸葛亮更高一些?法正为刘备做过些什么事,出过什么谋划,还是说他的为人处世要比诸葛亮更好一些吗?

众所周知,法正原本不是刘备下属,而且属于益州的刘璋,只是在刘备西征时加入蜀汉阵营。令人诧异的是,作为新投谋士,却相当受刘备的喜欢,其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老臣,比如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感慨,“如果法正还在世,必不会如此”。那么,刘备为什么会那么喜欢法正?原因可归纳为十六字。

1.个人爱好

《三国志·先主传》有记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可见,刘备年少时喜欢结交江湖上的豪侠,而不是读书人,法正恰好是这类人,他刚烈、狠辣、现实,而且睚眦必报,并非正人君子,却有豪侠风范。起初法正还不愿来荆州,结果两人相见恨晚,像诸侯亮喜欢用的蒋琬马谡等读书人,刘备根本就不待见。

2.确有能力

刘备之所以喜欢法正,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有能力。刘备西征益州,法正作蜀汉内应,拉拢本土士族,快速帮助刘备稳定益州局面。庞统去世后,法正劝谏刘备进攻汉中,并献计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刘备才占据汉中,由此三分天下。刘备的人才库中,有诸葛亮这样的天下大局策划者,却缺乏郭嘉一类的谋主,法正恰好填补这个空缺。

3.政治需要

占据汉中后,刘备掌控了荆州和益州,蜀汉政权就有数个利益集团,一是刘备早期势力,比如关羽张飞等人;二是荆州派势力,比如诸葛亮黄忠等人;三是益州本土势力,比如法正等人。法正作为益州派代表,为了稳定人心,自然需要重点提拔一些益州官员,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法正被封为尚书令,可见喜欢之重。

4.性格缺陷

与诸葛亮的正气和威严相比,法正的性格缺陷相当严重。《三国志·法正传》有记载,“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面对如此情况,连诸葛亮都没办法阻拦。也正因为这些缺陷,也表明了法正没有野心,这是统治者最喜欢的一类人,既有才能又没野心。

因此,法正颇受刘备的喜欢,但是喜欢与信任又不同。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刘备看上去并非很喜欢诸葛亮,否则夷陵之战后诸葛亮也不会发出感慨。但是诸葛亮却最受刘备信任,暂不说刘备去世后掌握蜀汉朝政,单说诸葛亮坐镇荆州时便有了官员举用和任免权,荆州派系由此而来,而法正在这方面却差多了。

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战事之初,蜀军一路攻城略地,形势一片大好,只可惜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八月,在夷陵一带打败了蜀军。事后,刘备身边倚重的军师,当时的丞相诸葛亮无奈的说道:“如果法正还在就好了,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

从诸葛亮的话中不难看出,法正可以劝得住刘备,然而诸葛亮却劝不住。要知道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曾对众人表示他刘备得了诸葛亮,就犹如鱼得到了水一般。而当时作为刘备军师的诸葛亮也确实得到了刘备极力的推崇与尊重,甚至于诸葛亮让刘备亲自领军作为疑兵,刘备都深信不疑。然而在后来法正加入蜀汉,并成为刘备身边的另一位军师后,刘备反而更信任法正,而不是诸葛亮,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当时诸葛亮之所以在夷陵之战后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是要推卸责任,而是感慨在带兵征战上,当时的自己不如法正。正如《三国志》之中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一般,诸葛亮的内政能力很强,但军事能力并不见长,虽说诸葛亮后来也曾带兵平定南蛮,更先后多次带兵北伐,但实际上,在刘备生前,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展现,因此在刘备心目中,诸葛亮的带兵征战能力是不如法正的。

而法正不同,虽说在内政方面,法正差诸葛亮很多,但在征战谋略方面,法正要强过诸葛亮。当年汉中之战,正是由于善奇谋的法正向刘备进言,这才让刘备下定决定夺汉中。而在蜀军与曹军相持不下时,也是法正出谋划策,最终让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一战定下了汉中之战的胜势。也是因为法正对于战争的把握和战役之中的谋划极强,因此在战事上,刘备自然对法正更为信任。而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更为擅长奇谋的法正自然要比诸葛亮有发言权,因此仅战事而言,同为军师的法正,自然要更得刘备信任一些。

笔者认为,诸葛亮有大才,但他的才学更多的是在内政上,是谋一国的军师;而法正善奇谋,才学更多的在军事上,是谋一战,谋一地的军师。只可惜法正英年早逝,否则内有诸葛亮,外有法正,蜀汉同样有称霸天下的可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玄宗为什么要赐死宋之问?宋之问死的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宋之问是唐初著名诗人,七言律诗新体的创始人,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不过唐玄宗李隆基上位后,便下令赐死宋之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宋之问虽然在诗歌方面有着过人的成就,但他的人品却遭人唾弃。宋之问曾因诗杀人,还谄媚武则天的宠臣导致获罪,此后宋之问逐渐被逼入绝境,最终被赐死。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关于宋之

  • 假如扶苏能够顺利继位,秦朝有望成为一个伟大的朝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扶苏是秦始皇长子,为人以仁慈见长,还会经常劝谏秦始皇。不过扶苏却因为坑杀术士一事直言不讳,彻底激怒了秦始皇。此后秦始皇将扶苏发配到蒙恬的军队中,让他修建长城并且抵御匈奴的入侵。210年,秦始皇病危,临死前下诏让扶苏继承其位。但赵高却擅自篡改诏书,扶持胡亥上位,还将扶苏赐死。胡亥登基以后秦朝迅速走向败

  • 比干挖心是真的么?历史上比干究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比干是纣王的叔叔,帝乙的弟弟。作为商朝王室重臣,比干20岁便开始辅佐帝乙,后来又成为托孤大臣辅佐纣王。在《封神演义》中,比干挖心的故事着实看得让人心疼,比干明明就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良臣,却被纣王无情害死,不过正史中比干真的是因挖心而死吗?实际上,比干真正的死因并非如此,挖心一说只是在《殷本纪》、《烈女

  • 蜀汉三杰四相五虎将是谁?你只知道五虎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蜀汉五虎将”,大概是最为人所熟悉的蜀汉众多人物其中的几位将领了吧,他们虽然不是正史中的名号,但是陈寿在《三国志》当中,把这五位将领放在一起叙述,后世便把他们演变成了著名的“蜀汉五虎将”。不过,除了五虎将,蜀汉还有“三杰”&ld

  • 唐朝酒令游戏是什么?酒令就是猜拳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酒令是古代在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玩法是由一人来当令官,其余人轮流听令说诗词,违令者就要罚酒。这在唐宋时期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民间风俗,不过酒令的诞生最早是在西周,但在隋唐才慢慢发展起来。在西周酒席上,如果自己杯子里的酒没有喝完,便会受到惩罚,但酒席毕竟不是一个严肃的场合,所以就有人发明了射礼,通过射箭

  • 三国四大谋士都是谁?诸葛亮只排在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因为各方势力都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各位老大手里都有很多人才,有大将,也有谋士。而说到谋士,很多人都是非常感兴趣的,谋士是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那种人,非常令人佩服和羡慕,他们的聪明才智是很了不起的。那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几位谋士,他们分别是

  • 清朝时期,如何区分官员官职的高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历朝历代,官员们都是会有官职高低的划分的,有些朝代是通过官服的颜色来区分官职的高低,但是有些朝代官府外表上一眼看过去都是一个样子,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区别,比如说清朝,我们看到一些电视剧里,官员们的官服基本上都差不多,那又该如何去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别呢?清朝官员官职的高低,可以通过什么来区分?每当我们看清

  • 武则天都八十多岁了,为什么还要养男宠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养男宠,其实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很多朝代中那些很出名的有权势的女子,会养一些男宠,鹅这些女子大多数都是年纪不是很大,有需求的女子。不过武则天算是一个例外了,因为当她都已经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养了几个男宠,这很明显可能与别人的原因不一样,那武则天这么老的年纪养男宠又是做什么用的呢?众所周知,武

  • 长平之战赵国有那么多名将,为什么要换成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面对来自秦国的危机,原本采取防守战术的廉颇,被赵王换成了从来没有打过仗的赵括,然而最终结果也没有让赵国转危为安,四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在战国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了。不过当时赵国名将众多,除了廉颇还有李牧、乐毅等等,但是为什么偏偏就要换成赵括呢?赵王选中赵括又有什么理由吗?赵

  • 清朝时期,为什么不把满文当做官方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属于非汉人统治的历史时期,自然各种语言习俗都是不一样的,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那么与众不同,清朝下令所有的汉人必须保持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发型,如果拒绝就会死,也因此死了很多人,到现在为止也还是很多人心中的伤痛。而除了这些,还有一点确很奇怪,满族自己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为什么在此期间没有把满文当做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