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直道是什么?一条2200年前的高速公路

秦直道是什么?一条2200年前的高速公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37 更新时间:2024/2/5 5:44:11

在我国沟壑满布的黄土高坡以及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上,600公里的秦直道备800里加急行军所需,其标准相当于如今的二级高速公路了,可以说秦直道是能够堪比长城的世界级工程史上的奇迹了。那么秦直道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速公路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早习以为常,甚至F1的超高规格路面也并不稀奇。但是如果时间倒退两千多年,回到定鼎初期的秦朝,高速公路无异于痴人说梦。不过,在历史上,确实有这样一条堪比肩长城的工程奇迹。这就是被誉为“古代的高速公路”的秦直道。

通向塞外的利剑

如果说长城是一面阻挡匈奴进攻的盾牌,那么秦直道就是插入匈奴腹地的利剑。

公元前214年的一天,一封来自边塞、含有“西北斥逐匈奴”字样的加急战报被送进了秦宫始皇帝的案头——负责抵御匈奴的大将蒙恬大获全胜。

这是始皇帝33年,距他统一六国已经过去了7年之久。在这一年,秦始皇颁布了包括发配奴隶攻取陆梁,设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等许多政令,但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像这封战报一样让他“龙颜大悦”。于是,他连夜又向蒙恬下了一道命令:将收复的河套地区,从榆中黄河以东,设置四十四个县。

胜利并没有冲昏秦始皇的头脑,他很清楚当时已经“扣弦甲士四十万”的匈奴骑兵的威力——即使在吞并六国期间,他也从来没有忽视过西北的边防。于是,他补充了一道命令:“使蒙恬渡河取高阕、阳山、北假中,筑亭隘以逐戎人。”蒙恬就此领取了修筑长城的任务,也就是这个时候,蒙恬修建了九原城(今包头市麻池古城)。

公元前212年,长城修筑到了尾声。但仅有长城是不够的。当时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秦始皇曾征用30万大军戍边,而如此规模的军队驻扎其粮草消耗是惊人的。有人统计,仅粮草一项每月就需12000斤以上,这还不包括军械、甲胄等其他军用物资的运输。

于是,秦始皇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一旦来自北边求粮的告急信抵达咸阳,他可以用三天的时间筹集物资,然后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将这些物资直接送到边防,这就需要在咸阳与九原之间,修建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在当时,就连修建一条普通的乡间公路都可谓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但这条路竟然修在沟壑满布的黄土高原和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上,备八百里加急的行军所需,其标准相当于一条现在的二级公路!

不过,秦始皇的强权最终实现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世界物流史上的奇迹由此诞生。现代人也许无法想象当时的艰辛,其修建竟要耗费30万人力,并由秦朝大将蒙恬亲自率领耗时两年半才告完成。

建成后的秦直道成为打通中原和塞北的一条大动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历次与匈奴的激烈战争中,中央王朝的后勤保障都是重中之重,成千上万吨的军需物资都要靠这条大动脉的运输才能完成,从而保障战争的胜利和中央王朝的巩固。可以说秦直道不仅是世界上公路建筑工程领域的奇迹,也是物流发展史上的奇迹。

秦直道的建成,彻底解决了令秦始皇头痛的后勤保障问题。但是真正让直道大显神威的却是在汉代和唐代。

西汉元封元年10月,汉武帝曾亲率18万骑兵浩浩荡荡沿直道北上,出击卷土重来的匈奴;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率十万唐军北征,沿直道北上抗击突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秦直道对维护中原王朝的安全,曾经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

而在更多的动乱年月里,阻挡北方骑兵的长城却一次次地被游牧骑兵越过,直道也成了南下的游牧骑兵的进攻通道。直道途经的鄂尔多斯高原以及河套地区千百年来都是民族对峙、战争搏杀的场所,长城沿线、直道南北,留下了多少民族战争的人文悲剧和历史创伤!

物流史上的奇迹

能够在军情紧急之时,运送大批的物资到前线从而保证前线士兵的需要,这当然是一个奇迹。但是奇迹不只这些,在和平时期,直道的运输潜力又有了更大的发挥。

汉宣帝时,匈奴势力逐渐减弱,遂有与汉朝讲和的想法。于是昭君出塞的悲壮一幕便在历史上上演。据史载,昭君出塞时走的就是这条秦直道。与汉武帝浩浩荡荡的征西大军不同,这次秦直道主要发挥了和平的使命。然而这次的运输任务也并不轻省,而且它还标志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历史就是这样,当军用设施一旦转为民用,其潜能将会以更大的限度发挥出来,并惠及后代子孙。随着王昭君出使塞外,秦直道也开始由最初的军事要道转变为民用商道。北方的牛羊和中原的器物、丝绸往来其间,不但促进了南北的贸易往来,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密切了各个民族间的情感。此后秦直道沿线成为商贾云集,贸易往来不断的繁华会所,这样的繁荣一直延续到唐代。

王昭君出塞之时,除却大批的护送人员和宫女随从,为匈奴贵族准备的各类奢侈用品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这就对道路的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修筑秦直道时开挖的土方量上,还是从路面夯实的厚度上来说,秦直道也都是一个奇迹。

王子今在《秦直道的历史文化观照》中对秦直道的土方量算了笔帐:“据最保守的数字估算,秦直道大略长度600 公里,平均宽度50 米,夯土路基厚50厘米,秦直道的夯土土方量大约1500 万立方米,按照汉代算术书《九章算术》中的比率,取土工程量大约2000万立方米。就是说,秦直道工程取用和移动的土方,如果堆筑成高1 米、宽1 米的土墙,可以绕地球半圈。”

把夯土量换算成取土量的方法有必要交代一下。王子今用的是《九章算术-商功》里的算法:“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为墟四。”这话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挖四立方的坑,可出五立方的土,能夯三立方的墙或路基。王子今算的不是取出的虚土,而是挖掉的方量,即挖四立方土可筑三立方路基,四分之三的比例,那么夯1500万立方路基就需要挖掉2000万立方的土。

这算法只是大概其,没有人实测过道路长度和平均夯土厚度,他在谈历史文化的文章里算土方量,只不过是个过场,烘托一下秦直道的工程浩大。事实上,秦直道的长度不止600公里,有人用GPS测过,直线距离632公里,所以很多人认为秦直道全长700多公里是差不多的。平均宽度50米,这有些宽了,甘泉山主峰往东的梁上,二十多米就算宽的了,富县张家湾乡葫芦河南岸山上保存最好,也不过三四十米,内蒙东胜城梁段,直道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修起来不费事,宽度也没超过50米。王子今的算法,长度不够,宽度增加,姑且相信它差不多吧。

修筑奇迹的背后是秦直道那巨大的运输潜力。王昭君后,随着汉和匈奴长时期和平相处的到来,运输在秦直道上的物资成倍的增长。秦直道也理所当然地成,沿线人民与外界往来和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历史萧条的背后

然而,随着北方局势的稳定,秦直道也走进了其萧条时期。清代,北方的蒙古部落完全归附,塞北已无兵可用。再加上清王朝前期,清朝曾对直道沿线人民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致使沿线人丁逐渐稀少。气候的变化和传染病的流行随即爆发,剩下的人也都纷纷逃离,曾经人声鼎沸的闹市,如今变得是“千里无鸡鸣。”

卸下历史的铅华,秦直道已不复当年的风采,从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到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在绵延700公里的沿线上,至今已没有一处完整的遗迹。所到之处人烟稀少、尽是荒芜。

在这萧条景象的背后,我想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历史沧桑背后的精神。是那种克服困难、创造奇迹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修建秦直道的子孙们。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隋炀帝名声是怎么臭掉的?杨广的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现在提起隋炀帝,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而且隋朝正是亡在了隋炀帝手里,只能说隋文帝没能选好继承人。不过隋炀帝真有这么不堪吗?他的名声究竟是怎么臭掉的?想要客观的了解隋炀帝,就要知道他在位期间的那段真实历史。其实杨广本有机会改变局势,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但他还是过于心急,又没能及时体恤民心

  • 宋高宗用金牌召回岳飞的时候,岳飞就没有反抗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岳飞当年是被宋高宗用十二道金令紧急召回的,如果没有召回,当时的岳飞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胜局,如果继续打下去,很有可能真的能完成他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心愿。但是随着金令的颁布,岳飞也不得不回到南宋。而岳飞其实很有可能察觉得到皇帝让他回去不会有什么好事,明明都快要胜利的却让他回去,一定有什么阴谋,那岳飞难道就

  • 燕国国力如何?燕昭王为什么说燕国是蛮夷之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燕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存在感似乎是最低的一个。燕国总共有822年的历史,当年周武王是将自己的弟弟姬奭封于燕地,也就是燕召公。燕国的地理位置不算太好,燕昭王甚至是把燕国称为蛮夷之国,但燕国还是有过一段称霸的时光,最后位列七雄之一。其实燕国也有很多丰富的天然资源,其中矿产就非常充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 郑灵公怎么死的?郑灵公请大臣吃甲鱼自己反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郑国也曾称霸一时,但郑庄公以后郑国国力开始逐渐走衰,不仅对外实力大不如前,内部也是各种动乱。郑灵公是郑国第10位君主,他当国君原本好好的,有一天心情好请大臣们吃甲鱼,结果因为自己和一个叫公子宋的大臣开了一个玩笑,导致自己被杀。这件事就非常蹊跷了,郑灵公怎么会栽在一位大臣手上呢?公子宋又是什

  • 安西都护府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期间疆域十分广阔,最大管辖范围曾经一度完全包括了天山南北,并至葱岭,西方可达到波斯。为了能够维护边疆地区的安稳,唐朝政府便在碛西专门设了了“安西都护府”来统辖安西四镇。在唐朝时期,吐蕃经常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为了镇守边疆,唐朝政府曾多次派兵

  • 曹腾为什么收养曹嵩?曹腾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曹腾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是谁,曹腾是曹嵩的父亲,也就是曹操的爷爷。不过曹腾是宦官,曹嵩并非是他亲生,而是领养的孩子。曹腾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人,汉桓帝能顺利登基曹腾功不可没,此后被封为费亭侯,加位特进。曹腾为官30多年,名声还算是不错,曹睿继位后还将曹腾追封为高皇帝。那曹腾当年为什么要收养曹嵩呢?

  • 十三棍僧救唐王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少林寺,一直都是一个很多人心中的武学圣地,少林功夫的确是非常厉害的,而在民间也流传有不少有关少林的传说,比如说“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故事里的唐王就是李世民,不过这段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实发生过的?李世民和少林寺之间有过这样的故事吗?这一点其实来看一看李世民的经历就知道了。十三

  • 王后雅鱼与勾践共患难为什么回到越国后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关注的都是勾践卧薪尝胆,在吴国当俘虏,给夫差当牛做马,但是回到越国之后发愤图强,从来不敢忘记从前的伤痛,最终复国的故事,而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注意到,勾践在吴国为俘虏的时候,他的王后也和他一起。两人在吴国受尽磨难,但是没想到终于回到越国复国之后之后,王后却选择了自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飞鸟尽,良弓

  • 周朝灭亡的时候最后一个周天子是谁?有可能力挽狂澜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周王朝虽然号称有八百年的历史,但是实际上从东周时期开始,周天子就已经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了,而且大家的关注点基本上也都不在周天子的身上,或许你知道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比如刘协、崇祯等等,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周朝的最后一位周天子是谁了。那么这位周天子究竟是什么人呢,他当时的情况下,有可能力挽狂澜重新振兴周

  • 李渊退位之后过得怎样?他真的被李世民羞辱软禁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渊可以说是在李世民的重压之下,不得不选择退位的,退位之后的李渊自然就当起了太上皇。只不过,李渊的太上皇和乾隆可不一样,毕竟乾隆还是大权在握,但是李渊就算还是皇帝的时候,都被一场玄武门之变弄得没有办法,那李渊退位之后的生活又过的是怎样的呢?到底是逍遥自在,还是真的被李世民软禁起来了?公元62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