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国国力如何?燕昭王为什么说燕国是蛮夷之国?

燕国国力如何?燕昭王为什么说燕国是蛮夷之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06 更新时间:2024/1/30 6:20:22

燕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存在感似乎是最低的一个。燕国总共有822年的历史,当年周武是将自己的弟弟姬奭封于燕地,也就是燕召公。燕国的地理位置不算太好,燕昭王甚至是把燕国称为蛮夷之国,但燕国还是有过一段称霸的时光,最后位列七雄之一。其实燕国也有很多丰富的天然资源,其中矿产就非常充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燕国,看看燕国在当时究竟能不能算是蛮夷之国。

在东汉时代的燕国故地,曾经有位渔阳太守张堪。这位张堪是光武帝刘秀派驻到东北边陲之地驻守的重要将臣。渔阳驻地的作用与燕国的作用异曲同工,当年周人在此地建国,为的是屏藩北大门和削弱东夷部族,同时更是要加强对东北部族的进攻。而张堪作为渔阳太守,则是以此为基地伺机对匈奴展开攻战。张堪不辱使命,数年之间频繁出击,打得匈奴不敢南犯。同时,张堪在渔阳之地推行休养生息之策,燕国故地的经济社会得到了有效发展,史书称这段时期为“渔阳惠政”。

正是在这段时日里,渔阳地区流传着一首儿歌:“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可见当地百姓对张堪还是颇为感念的。这首儿歌中透露出某种可能,即是渔阳地区的桑蚕之业似乎颇为发达,燕国故地的百姓们也从桑蚕之业中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才会表现出“乐不可支”的心情。人们说燕国苦寒之地,可是就是如此苦寒之地,原来并非是草木不生之地,人们甚至还可能把桑蚕之业变成了当地的支柱性产业,这即说明燕国故地本身就拥有着桑蚕之业发展的土壤。不过,这就与所谓“苦寒之地”矛盾了!

著名的禅宗祖师马祖曾有诗云:“杏子金黄色,筠笼出蓟邱。味甘醒午寝,可是督诗邮”,说的是燕国之地盛产杏子。燕国地区除了出产杏子,还有金丝小枣和板栗。正是因为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很多燕国人就以农业为生,甚至还有因为经营枣栗生意而成为国家富豪的。《史记》载:“燕秦千树栗,其人与千户侯等”,足见当时种植规模之大。除此之外,燕国还是个桑蚕之地,晏子春秋有“丝蚕于燕,牧马于鲁”,可见燕国之地的丝织之业也是相当发达。《史记》载:“燕有鱼、盐、枣、栗之饶。”

《战国策》中有:“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而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能担当得起天府这个名称的,古今不多。这就与燕国在春秋战国以来众多的认识不同了,比如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燕国地处周人与戎狄蛮夷交界之地,更多沾染着蛮夷气息,更多流露出来的是粗野、原始甚至落后的国家形态,就是燕国国君燕昭王就还说过自己是蛮夷之国。那么,燕国故地到底是苦寒还是天府呢?

有趣的是,燕国不止盛产杏子,甚至矿产也尤其丰富。这似乎就很不符合燕国苦寒之地的定位。原来燕国所在的地区,恰恰是在燕山脚下,也就是今天华北平原的最北端,这里不仅有平原,还有山地、丘陵、陂塘。这种自然条件很适合多种经济的发展。而在山区之中,还蕴藏着诸如煤铁铜锌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也为当地发展矿采业提供了巨大便利,矿产资源被广泛运用到各种经济社会活动中。燕国人还修筑过一段大理石长城,即为今天的白羊峪长城,这也是万里长城中最独特的一段,是为燕国奇观。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郑灵公怎么死的?郑灵公请大臣吃甲鱼自己反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郑国也曾称霸一时,但郑庄公以后郑国国力开始逐渐走衰,不仅对外实力大不如前,内部也是各种动乱。郑灵公是郑国第10位君主,他当国君原本好好的,有一天心情好请大臣们吃甲鱼,结果因为自己和一个叫公子宋的大臣开了一个玩笑,导致自己被杀。这件事就非常蹊跷了,郑灵公怎么会栽在一位大臣手上呢?公子宋又是什

  • 安西都护府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期间疆域十分广阔,最大管辖范围曾经一度完全包括了天山南北,并至葱岭,西方可达到波斯。为了能够维护边疆地区的安稳,唐朝政府便在碛西专门设了了“安西都护府”来统辖安西四镇。在唐朝时期,吐蕃经常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为了镇守边疆,唐朝政府曾多次派兵

  • 曹腾为什么收养曹嵩?曹腾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曹腾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是谁,曹腾是曹嵩的父亲,也就是曹操的爷爷。不过曹腾是宦官,曹嵩并非是他亲生,而是领养的孩子。曹腾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人,汉桓帝能顺利登基曹腾功不可没,此后被封为费亭侯,加位特进。曹腾为官30多年,名声还算是不错,曹睿继位后还将曹腾追封为高皇帝。那曹腾当年为什么要收养曹嵩呢?

  • 十三棍僧救唐王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少林寺,一直都是一个很多人心中的武学圣地,少林功夫的确是非常厉害的,而在民间也流传有不少有关少林的传说,比如说“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故事里的唐王就是李世民,不过这段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实发生过的?李世民和少林寺之间有过这样的故事吗?这一点其实来看一看李世民的经历就知道了。十三

  • 王后雅鱼与勾践共患难为什么回到越国后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关注的都是勾践卧薪尝胆,在吴国当俘虏,给夫差当牛做马,但是回到越国之后发愤图强,从来不敢忘记从前的伤痛,最终复国的故事,而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注意到,勾践在吴国为俘虏的时候,他的王后也和他一起。两人在吴国受尽磨难,但是没想到终于回到越国复国之后之后,王后却选择了自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飞鸟尽,良弓

  • 周朝灭亡的时候最后一个周天子是谁?有可能力挽狂澜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周王朝虽然号称有八百年的历史,但是实际上从东周时期开始,周天子就已经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了,而且大家的关注点基本上也都不在周天子的身上,或许你知道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比如刘协、崇祯等等,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周朝的最后一位周天子是谁了。那么这位周天子究竟是什么人呢,他当时的情况下,有可能力挽狂澜重新振兴周

  • 李渊退位之后过得怎样?他真的被李世民羞辱软禁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渊可以说是在李世民的重压之下,不得不选择退位的,退位之后的李渊自然就当起了太上皇。只不过,李渊的太上皇和乾隆可不一样,毕竟乾隆还是大权在握,但是李渊就算还是皇帝的时候,都被一场玄武门之变弄得没有办法,那李渊退位之后的生活又过的是怎样的呢?到底是逍遥自在,还是真的被李世民软禁起来了?公元626年6月

  • 李斯为什么帮助赵高?秦二世继位对他有何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作为“千古第一相”,他为什么要协助赵高将扶苏逼死,扶持秦二世继位呢?恐怕其中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当时李斯是秦国丞相,秦始皇不在后理应他的权利最大,如果李斯能够坚持立场,阻止赵高的阴谋,或许此后千年的历史都将因此改写。那李斯最后为什么会同意赵高,并且加入他的阵营呢?这次就

  • 曹参有哪些功绩?曹参与刘邦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张良、萧何那么大,但也是刘邦身边十分重要的一位帮手。曹参是西汉第二位相国,他早年跟随刘邦在沛县反秦,立下无数战功。据说曹参曾攻下两国还有122个县,可见曹参的军事能力非同一般。不过曹参当了相国以后,却被后人称为“萧规曹随”,因为他的政策

  • 三皇五帝都有谁?他们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说三皇五帝,而“皇帝”这个称呼也是从此而来,秦始皇自认功劳高过三皇五帝,所以要取一个前无古人的称谓,这才有了皇帝。不过三皇五帝到底分别都是谁,他们在历史上是不是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还是说他们只是神话传说中才存在的人物,历史上其实并没有?那就一起来看看,究竟历史上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