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皇五帝都有谁?他们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三皇五帝都有谁?他们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6 更新时间:2024/1/19 22:03:19

我们经常说三皇五帝,而“皇帝”这个称呼也是从此而来,秦始皇自认功劳高过三皇五帝,所以要取一个前无古人的称谓,这才有了皇帝。不过三皇五帝到底分别都是谁,他们在历史上是不是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还是说他们只是神话传说中才存在的人物,历史上其实并没有?那就一起来看看,究竟历史上有没有三皇五帝?

我们经常能在书本上看到这样的句子:“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用斧头开天辟地的盘古,无疑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是谁?他们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真有其人呢?

史料记载中,有些说“三皇”是燧人、伏羲和神农氏,“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舜。总之,众说不一。大部分的意见是“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

此外,“三皇五帝”是人是神,也没有明确的论断。比如,“三皇”中的太吴伏羲氏,史料记载他为古代东夷的部落首领,根据阴阳的变化创制了八卦,还模仿蜘蛛结网发明了渔网,并创制了乐器“瑟”,这很明显属于人类的行为。可是,他却是人头蛇身,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恐怕只能排人妖怪的行列。

又如,神农氏。相传他用树木制作了耒、耜等农具,并发明了草药,为人治病。他虽然有着人身,却是牛头。

和人最相近的要算燧人氏。传说他发明钻木取火,以在森林中捕食野兽为生。

到了“五帝”时期,这些古代的英雄们已经没有牛头或蛇身的怪异长相了。他们不仅和人类一样吃肉食,吃水果,而且更热衷搞发明。比如,仅黄帝就发明了养蚕、缫丝、舟车、文字、音律、算术、历法、棺椁、器皿等。

这些仅属于传说,因为没有确切的年代,也没有相关的资料来证明。我们也可以说,“三皇五帝”是先夏文化时期神话传说和历史考古资料参半的人物。也可把他们看作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

三皇五帝和后来的“皇帝”有什么渊源呢?

“皇”本来的意思是“大”和“美”,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到了战国末期,由于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比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

“帝”原指天帝,是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五帝”时期,“帝”指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在秦王赢政即位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或称“皇”,或称“帝”,或称“王”,唯独没有“皇帝”一称。古代,由于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因此人们将“国家”作为国的通称。

东汉时期,人们称皇帝为“国家”,因为皇帝是国的化身。唐朝人认为皇帝“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所以,代称皇帝为“圣人”和“宅家”,后者为皇宫里面的皇帝称谓。宋代,取“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之意,故以“庙”、“祖”、“官家”和“官里”称皇帝。

除了上面的称谓,皇帝的别称还有许多,比如陛下、天子、皇上、上、飞龙、乘舆、车驾、驾、万岁、万岁爷、至尊、人主、圣等。另外,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的。

在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之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战国时期早有把三皇五帝之说载入史册。“皇”的原义还有“大”和“美”一说,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三皇”之名不见于经,组成亦有不同说法,但《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风俗通引》、《白虎通义》、《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说。“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道教文化来说也是: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但由最多人民接受并熟知的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黄帝(人皇)

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至于神话中的天神,《山海经》中皆称帝,其后亦有“五帝”之称,如《楚辞·惜诵》有“令五帝”句,与“指苍天”、“戒六神”并举,是皆指神。又《晏子春秋》有“楚巫请致五帝以明君德”句,显然皆指天帝。故《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刘邦说:“吾闻天有五帝”。即述战国末流行之说。同时有五色帝之说,奏设祭祀白、青、黄、亦四上帝祠,汉高增祀黑帝之祠。至《春秋纬·文耀钩》,五色帝始有名字:“苍帝曰灵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郑玄注《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诸名为“太微五帝”,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说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说,王肃已斥其谬。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燧人、包羲(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君王或军事首长人物。

三皇五帝时代,很多学者忽视其中内含的史实素地,觉得神话时代虚无缥缈甚至胡编乱造,因而难以言说,顾先生就是其中极端者的代表。对古代之帝,近代史学界在解释上有一个悖论,既要打破一元的体系,又非要将所有典籍中的帝排成一个系列,而从文献中排不出来后,就硬说这些帝是编造出来,然后得出五帝就是挑选出来的。

可以想见的是,现在可见的文献是华夏成长过程的记录,主要以华夏为主,兼及东夷等族群,对各族之酋领或其神灵以帝称之,在黄帝之前,各族之帝不知凡几,一统之后,华夷两大族群对此名号未必如秦始皇般加以限制,非一统之酋领仍有以帝称之者。犹如今日俄罗斯联邦的最高元首以总统称之,而其下的联邦组成单位如自治共和国等也有称总统的,我们当然不能将他们排成一条线,排不出就说这些人物是编造的。大禹之后,一统之首脑虽改以夏后、商王称之,但仍有一些族群或以帝称其酋领,华夏等在祭祀及谈论历史仍以帝称之。轻易否定我们偶见的帝是不应该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丕是如何取得士族信任,从而顺利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曹丕唯一超越曹操的地方,恐怕就是曹丕当上了魏国皇帝,终结了汉朝百年的统治。其实曹操在世时肯定也有称帝的想法,但一路上的阻碍太多,最终都没能如愿,其中士族力量逐渐壮大,使得曹操难以坐上皇帝的宝座。那曹丕继位后,什么他就能获取士族的信任,从而顺利登基呢?这是很多人感到好奇的一点。那曹丕到底是如何计划

  •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什么不敢杀一个厨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的确是杀了不少功臣,也不只是功臣,还有其他臣子,因为各种原因,单单是洪武四大案就杀了十多万,说起来的确是让人不寒而栗。不过,朱元璋尽管杀了不少人,但是却有一些人是他一直都不敢动的,其中就有一个厨子。为什么朱元璋杀了那么多人,却偏偏不敢动这个厨子呢?大家都知道中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

  • 卫青霍去病霍光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卫青、霍去病、霍光这三个人,都是西汉时期很有名的人物,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大将,霍光是大权臣,而他们三个人之间还都是一家人,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而霍光和霍去病又是亲兄弟。看起来一家人应该是其乐融融的,又都是汉朝的栋梁,但是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关系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美好,这是怎么一回事?大家都知道卫青是霍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何频繁举行戚城会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戚城是卫国的都城,戚城会盟是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相互结盟的一种方式。随着汉室权威每况愈下,各个强大的诸侯国开始相继称霸,不过各国为了统一战线往往会拉拢其他国家结成联盟,这样就能使己方更加强大,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会盟事件,其中戚城会盟的次数是最多的。那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到戚城去结盟呢

  • 刘备为什么知道马稷不可重用?他看人比诸葛亮更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马稷一直是被诸葛亮寄予厚望,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就派马稷担任统领驻守街亭。但马稷却刚愎自用,擅自违抗诸葛亮的指令,导致蜀军惨败,街亭失守。实际上刘备曾对诸葛亮说过,不可重用马稷,为什么刘备早早就看出马稷不适合予以重任呢?其实这便是刘备看人的能力要比诸葛亮更客观一些。诸葛亮认为自己已经十分了解马稷,

  • 李斯为什么要与赵高合谋,害死女婿扶苏帮胡亥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身为秦朝丞相,可以说一生中做的那么多事情中,只有一件对他来说是一个错误,那就是帮助赵高,杀了扶苏让胡亥上位,他在被赵高害死之前,可以说是很后悔的了,但是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他的命也无法挽回。只是,聪明一世的李斯,为什么会在这件事情上糊涂一时?他放着自己的女婿不帮,却要帮赵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金朝皇帝介绍在位时间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金朝其实严格来说并不是历史上一个朝代,因为它并非是统一的朝代,当时南宋与金朝对抗,又联合蒙古灭掉了金,之后就是蒙古和南宋的战争了。金朝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灭亡的呢?金朝有几位皇帝,这些皇帝分别是谁,他们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今天一起来看看吧。金朝,又称大金、金国,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

  • 唐太宗为人有何特别之处?竟能说服功臣和他一起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虽有“千古一帝”之称,但他为了继承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大义灭亲一事也颇受争议。要不是此后李世民带领唐朝发展强盛,恐怕后人对他的评价就要完全颠倒过来了。实际上唐太宗应该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不然也不可能说服那些功臣和他一起造反,中途一旦出现差错,或者李渊心狠一点,

  • 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有没有运气成分?官渡之战细节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官渡之战是曹操能否一统北方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当时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根本没人相信曹操能够完成这场逆袭。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曹操以少胜多,打赢了这场奇迹之战。不过就从双方的兵力来看,袁绍兵力是曹操的五倍之多,特别还是在冷兵器时期,人多的一方肯定占据绝对的优势。虽然曹操在计谋方面领先了一步,但最终能够赢下

  • 清朝叫魂案是什么?为什么会波及上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古人相信人是有魂魄的,就算是死了之后,也是肉身的毁灭,但是魂魄依旧存在,很多神魔仙侠剧中都有这种设定。这当然是不存在的,只是古人对于人死之后的一种想象。而与此相关的有一些巫术,被认为可以接触到人的魂魄,而在清朝时期出的一起“叫魂案”,竟然牵扯了上万人,更是惊动了乾隆,这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