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明知李世民功劳大于李建成,为何就是不愿封李世民为太子?

李渊明知李世民功劳大于李建成,为何就是不愿封李世民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86 更新时间:2024/1/23 4:16:26

李渊能够开国立唐,李世民同样功不可没,可以说大唐是李渊和李世民共同打下的。李渊也深知李世民的功绩要大于李建成,但他还是选择把太子位封给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虽然立长子是传统,但李世民在军中的声望根本不是李建成能比的,而且李世民肯定也不服李建成。实际上李渊这样做也有他的理由,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竟敢大义灭亲,强行夺走继承之位。

历史上能被称作千古一帝的皇帝屈指可数,唐太宗李世民便是其一,李世民的能力自然不可忽视的,在当时李渊不可能不知道李世民的能力,但为什么李渊却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呢?

首先从周朝开始,中国的皇权一直秉持着,要立嫡长子为储君的规定,几乎唐朝之前,所有的废长立幼,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三国时期的袁绍刘表,隋朝的皇帝废了太子杨勇。

这些都是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所以李渊,也不得不忌讳着点。

其次,就是因为李渊自身,李世民玄武门政变之后,没几年,李渊就宣布要让位给李世民,后来李渊又当了八年太上皇,才病逝的,他退位的时候,并没有老的不能动,所以说他的退位,也有被逼无奈的原因。

李世民在开拓大唐的时候,手下已经有了很多人才,后来李渊登基,给了李世民很多的便利,甚至大唐的一半权利,是在李世民手里,甚至李渊允许李世民,可以自己制造货币,就连当时太子李建成,都没有这个权利。

李世民的上位已经成了必然的,如果他不政变,他的权利这么大,迟早会被新帝清理,而且李渊当时,也没有能力阻止李世民。

李渊不把太子给了李世民,也是为了自保,问题他是这事确实是做错了,既然任命了太子,还任由李世民发展,甚至提供了一些便利,所以导致了玄武门事变的发生,所以李渊自己,也有一些问题。

其实无非以下几点因素:

一、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的固有思想下。而且李建成也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陈寅恪评价李建成: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

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足可见李建成并不是历史中记录的草包形象,李世民在登上皇位之后修改历史,极力抹黑他的大哥李建成,所以后代人们都以为李建成不如李世民。事实上他仁德宽厚,跟李渊等长辈关系比李世民亲近,李世民更喜欢花时间和文臣武将研究兵法谋略等治国策略。

二、李世民军功盖世,可以说李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可皇权毕竟是自私的,李渊没有能力把控朝堂的局面,他选择了最保守的一种方法尽量去挽回自己作为皇帝的颜面。李渊清楚的认识到,无论立谁为太子,都会引起党争。如果立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联手也会反抗;如果过度的贬斥李世民,他也必然会反抗。

在双方的混战中,最后处于不利地位的当然是李渊自己,他甚至有可能因此丧命。当时唐朝已经没有外患,兄弟必然不同心,李渊明白自己当时的处境,所以干脆置之不管。历史上太多老子为了皇权杀儿子的,汉武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世民威望日增,逐渐成为了那个李渊容不下的人了,甚至有借李建成的手除掉李世民的想法,只是李建成没有那么狠罢了。

三、其实,当年李渊对于造反是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的,最后也是被李世民设计逼迫才正式起兵,所以心里难免对李世民有一些意见和防范。

四、隋朝的前车之鉴,令李渊有所忌讳。废长立幼乃皇家大忌,李渊亲眼见证了前隋杨勇、杨广之间的斗争,他不希望悲剧再次发生!

五、武德末年,唐朝已大致完成了统一,在李渊看来,李世民以战功著称,李建成则以守成为绩,统一后的国家应以文治为主,所以李建成更为合适。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伍子胥为什么鞭尸鞭的是谁的尸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鞭尸这种事情,基本上都是和人有深仇大恨才会做得出来的,古人向来死者为大,人都死了,所以他生前所做的事情也都算是一笔勾销了,自己就算是满腔愤怒,也不应该朝着一个死人发火。不过却一直流传着一件事情,伍子胥鞭尸,但是在死者为大的古代,这件事情是真是假还是应该仔细考证,如果是真的,那伍子胥鞭的又是谁的尸体呢

  • 关羽只需要五百校刀手,他们真的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一个将军有自己能够调遣的士兵,这也是很正常的,古代打仗非常频繁,即便是一个朝代繁盛的时候,也可能在与外族侵略者做斗争,更不要说战国三国这种时期了。关羽作为一员大将,同样也有自己统帅的精锐士兵,而他动不动就说自己只需要“五百校刀手”,这五百校刀手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关羽只需要他

  • 汉武帝泰山封禅的时候,为什么带霍去病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泰山封禅,这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历史上也没有几个皇帝能够封禅,而汉武帝就做到了,他也的确做得起。不过,封禅带上哪些人,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按理说,汉武帝应该带上自己最中意的儿子,但是他自己的儿子一个也没带,反而带上了后霍去病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要带上霍去病的儿子?泰山封禅

  • 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为何李严只能当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他任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共同辅佐刘禅,而且刘备还特意将兵权交给了李严。不过此后李严在朝中的声望根本不能和诸葛亮相比,李严虽有兵权但如何使用只能听从诸葛亮差遣。为何两人同为托孤大臣,李严却只能给诸葛亮当下手呢?其实刘备早就想到了这点,所以才将兵权转给李严,想以此限制诸葛亮,但从

  • 武则天是如何对待情敌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即便是强悍入武则天这样的人,在感情上也难免有几个情敌,王皇后萧淑妃自然不用多说,她们最终的下场也是非常惨的了,但是武则天的情敌却不止这两个,甚至还有她的亲姐姐和外甥女。面对这么多的情敌,武则天又是如何对待她们的呢?这些情敌们的最终下场分别是什么,这样看来,李治也并不是只喜欢武则天一个人啊。武则

  • 皇太极为什么能接班努尔哈赤?皇太极靠什么上的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他统一女真建立后金,这才让皇太极有开国的机会。不过努尔哈赤一共有16个儿子,皇太极也并非长子,为什么最后却是皇太极成为努尔哈赤的接班人呢?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8个儿子,他能上位也是因为得到了岳托和萨哈廉的拥簇。当然皇太极有着过人的谋略和胆识才使他得到了他人的认可,这次就为大家

  • 李隆基如何引爆安史之乱?他本有机会扭转乾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文:我见青山多妩媚(读史专栏作者)唐天宝十二载壬辰。左武卫大将军何复光击南诏,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击吐蕃,悉收九曲部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前锋屡捷。大唐国运昌隆,武功之盛,世所罕见。如果有人说仅仅一年以后整个大唐将陷入战乱之中,祸乱继起,兵革不息,二百余年,你一定以为他疯了。但天宝十四载,&ld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什么意思?曹操说的“杜康”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诗词。很多人不理解曹操所说的“杜康”到底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杜康被称为酒圣,因为传说杜康是酿酒的鼻祖人物。《说文解字》有记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此后杜康也有

  • 西汉酷吏郅都生平简介,郅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郅都是汉景帝时期最为出名的酷吏,酷吏的意思是专指那些使用残酷方法审讯的官吏,以毫无人道可言的手段来维护封建秩序。郅都在汉文帝时期任郎官,到了汉景帝升为中郎将。当时郅都在朝中以敢于谏言出名,不过对象不是皇帝而是官员。不过郅都执起法来倒是不畏权贵,连皇亲国戚都一视同仁,所以得来“苍鹰&rdq

  •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何独宠郑贵妃?郑贵妃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郑贵妃虽然没能当上皇后,但她却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甚至朱翊钧的遗诏就是要册封郑贵妃为皇后,因遭到大臣反对才作罢。实际上郑贵妃相貌并不出众,但她却能得到朱翊钧的宠信,那郑贵妃究竟是有何特别之处呢?万历皇帝娶郑贵妃时只有14岁,可能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喜欢的概念还很模糊。而郑贵妃出嫁时也只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