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飞的燕云十八骑都有谁?燕云十八骑下落如何?

张飞的燕云十八骑都有谁?燕云十八骑下落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68 更新时间:2024/2/5 4:51:42

《三国演义》中,曾记载张飞有一支亲兵部队名为燕云十八骑。不过燕云十八骑总共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吕布偷袭徐州时,他们及时保护了张飞。第二是在长坂坡之战,正是燕云十八骑利用树木刮起尘土,才让敌方以为有伏军,使得张飞能够全身而退。不过小说中并没有仔细说明燕云十八骑都是谁,有人推测这燕云十八骑只是号称十八骑,实际上根本不止这么点人。还有一个最大的疑问,这燕云十八骑最后的下落究竟怎样了呢?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明争暗夺。在那样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是个人物都会有些保命的底牌,譬如亲兵。像是曹操的虎卫营、孙权的车下虎士、刘备的白毦近卫都属于亲兵的一种。而其他的一些统兵的将领也有类似的亲兵,比如关羽的五百校刀手、高顺的陷阵营等等。张飞也有一支这样的亲兵部队,这支部队战斗力彪悍,堪称古代的特种部队。他们就是燕云十八骑,又称十八骑燕将。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志中并没有关于张飞麾下那十八个精锐骑兵的信息,这支与隋唐时期声名大噪的燕云十八骑同名的部队,只存在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及后来毛家父子编辑整理的《三国演义》当中。所以本文也将从三国演义的剧情中,对这十八个人后来不再出现的原因进行剖析。

我们要知道这支神秘的队伍第一次出现在何时何地,最后一次又在哪显露踪影。根据三国演义里的描述,这支部队第一次出现是在吕布夜袭徐州的时候。那时吕温侯趁着张飞醉酒而偷袭徐州,慌乱无措的张飞在燕云十八骑的掩护下冲出东门,逃出生天。最后一次出现,则是在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之战。当时张飞虎目圆睁,雄踞当阳桥,以一人之力吼退百万曹军,曹操则疑惧桥后树林里的四起烟尘而退兵,在树林后面飞土扬尘虚张声势的就是燕云十八骑,只不过当时已经增加到二十多骑了。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以下信息:

从剧情来看,燕云十八骑人数最少但是战斗力极强;对张飞无条件的忠诚与信任,并且是张飞最得力的部下;十八骑只是个部队名称,人数并不是恒定十八。那么既然这支神秘部队的战斗力和忠诚度都很高,为什么长坂坡一战后就再没有出现了呢?

这其中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这支部队消失了。首先,这种特种部队性质的亲卫一般都是干些最危险的活,职业风险极高,在漫长的南征北战中,他们可能相继战死沙场了。其次,张飞的脾气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他的二哥-关羽死后,张飞的暴躁脾气达到了一个顶峰。无故鞭打手下不说,还经常设置一些根本完不成的任务。这种煎熬下,有些人选择了抗争,比方说捅死了张飞的张达范疆。燕云十八骑不太可能造反,但是辞职还是可以的。所以十八骑就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散的散……

第二种可能就是这支部队解散了。这不同于第一个原因中燕云十八骑因为对张飞的恐惧或者是自身伤亡得不到补充等原因,解散可能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比如张飞的思想发生转变,他认为战争形式的变化让亲卫的存在形同虚设。也可能是张飞的年岁渐渐增长,他没有了太多的精力去单独操心一支小部队,张飞年轻时可能敢闯敢拼精力充沛,这样的他有余力顾及一支亲卫部队。但是这种部队之所以战斗力强悍就是训练辛苦。所以张飞年老之后,也就没有力气再操心一支独特的亲卫部队了。

第三个可能,这支部队没有消失,但是之后的剧情不需要他们出现了。这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原因。因为第一次出现是要给张飞逃出吕布的攻势找一个原因,一支近乎无敌的亲卫保护就是个很好的理由。最后一次的长坂坡之战是为了凸显张飞的勇猛,而燕云十八骑也配合演出了一下。在这之后,无论是张飞大破张郃也好,还是张飞折兵武都也罢,张飞都既没有危在旦夕,也不需要相关情节塑造形象。之后张达、范疆刺杀张飞更不需要燕云十八骑的出场了,因为这时候张飞必须死。而且亲卫也不是时时刻刻陪在主将身边,主将睡觉时亲卫也是无法立即出现的。

由于燕云十八骑在三国志并不记载,只是存在于三国演义中,所以我们也只能从三国演义的剧情中分析这支部队为何后来消失了。从相应的剧情我们可以得出以上三种情况,最客观也是有可能就是第三种了,因为作为一本小说,作者意愿是很重要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伐蜀有什么顾忌?他有比伐蜀更重要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明明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每每面对诸葛亮都要当缩头乌龟,无论用什么激将法都拒兵不出。诸葛亮病逝后,理论上来说司马懿已经消除了最大的心病,为何他还是不敢伐蜀呢?其实司马懿的才能从来就不在战场上,何况当时他还有比伐蜀更加重要的事情。司马懿自保的警觉性要比常人多出数倍,凡是需要冒险的事,

  • 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国君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线,在此之前的春秋时期,大家虽然相互之间也有打架,但是打架却还会给对方一线生机,让它重新复国,但是战国时期的打架就是要把对方打得再也起不来,以灭国为最终目标。而晋国作为被韩赵魏分割的一个大国,在国家灭亡之后,晋国的国君又去了什么地方呢?魏、赵、韩三

  • 萧何是如何让刘邦对自己放心?揭秘萧何的自保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萧何是初汉三杰之一,也是三人中最早跟随刘邦的成员,只是萧何最后却依然没能逃脱刘邦的猜忌。其实萧何早期是刘邦的上司,此后却成了刘邦的下属,依照刘邦多疑的性格他应该很难跟萧何相处,为什么萧何却能安然无事的跟随刘邦这么多年呢?这就要夸夸萧何的高情商和他的自保之道了,萧何并没有变现出太强烈的功利心,这为他赢

  • 为什么刘备每次都能跑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刘备,那也算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了,他从一个已经与平民无异的小人物,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一点点成长起来,最终建立起了蜀汉,尽管最后还是没能够完成自己平生所愿,但是也很了不起了。而刘备经常打仗,也经常输,输了以后刘备会逃跑,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刘备每次逃跑都是能够顺利跑掉的,这

  • 春秋蔡国被谁所灭?蔡国国力属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蔡国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首位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叔度。不过此后叔度反叛,导致被周公放逐,还是蔡仲重建了蔡国。蔡国并不算一个强国,历史上曾两次被楚国所灭。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31年,只是后来蔡平侯艰难复国,但依然活在楚国的逼迫之下,第二次则是永久的被灭亡了。不过蔡国也曾攻入楚国都城,对楚国造成了不小的

  • 秦国一统六国后反而变的不堪一击?秦国是如何快速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从巅峰到灭亡只有短短14年时间,虽然它是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时间确实太短了。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强大的秦国在一统六国后反而变弱了呢?最后可以说是被打的节节败退,似乎毫无还手之力。秦国的快速衰落恐怕无人能预料到,很多人都把这一切归结于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嘱,让秦二世上位。这当然是原因之一

  • 赵匡胤为何没早点发现赵光义的野心?弃用符彦卿才后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赵光义能继承赵匡胤坐上皇位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赵匡胤突然驾崩,而赵光义拿出金匮之盟,说赵匡胤生前曾答应把皇位传给自己,但后人似乎不怎么相信这个说法。反正可以确定的是,赵光义是有想当皇帝的野心的。既然如此,难道赵匡胤此前从来都没察觉到赵光义的目的吗?实际上赵匡胤是有所意识的,特别是在弃用符

  • 庞统临终前道出蜀汉必亡?只有诸葛亮悟出其中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是刘备身边十分重要的谋士,三国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凤雏卧龙得其一便可安天下”而刘备正好拥有“凤雏”庞统和“卧龙”诸葛亮。但刘备的一统之路却异常艰难,其实刘备能从白手起家做到三国鼎立之一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想要达成匡扶汉室的理

  • 宁远大捷两边伤亡如何?袁崇焕斩了多少后金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将领,曾指挥明军在宁远首次打败后金军,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宁远大捷。当时明朝内忧外患,面对强大的后金军并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袁崇焕组织大量军民,利用大炮和火攻协力防守,这才击败了努尔哈赤的进攻,不然山海关就要危险了。也正是因为宁远大捷,让明军重新拾回对后金的自信,不然明朝可能会陷入更加危

  • 真实的晋惠帝到底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晋惠帝,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个实打实的白痴,当听闻百姓遭遇饥荒的时候,竟然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足以见得他是真的不懂得体察民情,并且没有任何脑子的。只不过,孔子还曾经因为看见学生“偷吃饭”而冤枉他呢,其实他只是看见饭里面有不干净的东西自己把它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