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三厂一卫有多神秘?能控制明朝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

明朝三厂一卫有多神秘?能控制明朝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32 更新时间:2024/2/3 22:02:06

三厂一卫是明朝独有的特务机构,分别是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和锦衣卫。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监视官员,可以说整个明朝官员的一举一动基本上都在他们的监控当中。其中锦衣卫专门负责官员,而东厂和西厂负责锦衣卫和官员,内厂则监视东西厂还有锦衣卫。这一套完整的侦查机构可以脱离明朝的司法制度,所以权力相当之大。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三厂一卫的存在,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据《明史·宋濂传》记载:曾任《元史》总裁官的宋濂,某天与几个朋友饮酒叙旧。第二天,朱元璋便问宋濂昨天饮酒没饮酒,客人是谁,上得些什么好菜?宋濂均据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诚实啊,卿不欺骗朕。”另有已是年迈老臣的国子监祭酒宋纳,一日独坐生闷气,次日朝见时,朱元璋问他昨天跟谁生气呢?宋纳大惊失色,谎称是因为一监生不慎打坏了茶具。朱元璋让人把偷偷画的宋纳面呈怒容的独坐肖像拿给他看,宋纳方才明白,连忙认错。

从发生在这两位宋姓朝官身上的事儿,我们不难看出,明朝的特务密探是无孔不入,而且是“全天候”的侦探。着实令人感到恐怖。

朱元璋夺取天下后,为随时掌握在京大小衙门官吏的所作所为,特设一批特务人员,称作检校,主要由他的亲信文官武将甚至和尚担任。当时,最著名的特务头目有高见贤、夏煜、凌锐、杨宪等人,和尚中的检校有吴印、华克勤等人。他们的影子无处不在,酒肆、青楼、私宅,遍布密探。街头巷尾的奇闻趣事,官吏嫖妓玩牌、吟诗作画、请客送礼,乃至夫妻间争吵,晚上发生的事,一大早皇帝便了如指掌。如此高效率,恐怕连前苏联的“克格勃”,美国的“中情局”,也只能望其项背。

据《水东日记摘抄》记载,当年,钱宰授皇命编写《孟子节文》一书,夜间在家中书斋内无意间吟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翌日上朝后,朱元璋就斥责他:“钱宰昨夜吟的好诗啊,不过,朕并未‘嫌’啊,改为‘忧’字如何?”钱宰听后吓得冷汗涔涔,手忙脚乱地叩头认罪。更有趣的是,当年京城各部皂隶都戴漆巾,惟礼部不戴;各个衙门都有门额,但兵部却没有。据传,是那些特务探子暗中侦察时,发现礼部皂隶偷睡午觉,就伺机取走漆巾;兵部值夜人不在位,干脆就抬走其门额。两个部发觉后,都不敢吱声。

明朝早期的特务检校,只是密探性质,并无捕讯之权。朱元璋为使侦探、拘捕、刑讯一体,于洪武十五年在拱卫司的基础上设立锦衣卫,赋予专门巡察缉捕审讯政治要犯之权,下设镇抚司,办案可越过司法部门。这锦衣卫,便是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一把“屠刀”。据明史记载,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等都包括其内。其中有一项刑罚叫做“杖刑”,特务对于“杖刑”的执行非常有讲究,对一般的犯人行刑官只说“打着问”,意思是不必太重;要求打重一些的,就说“好生打着问”;不论死活的就说“好生着实打着问”。一般来说,只要犯人被抓进来,十八种刑具都得过上一遍。

随着蓝玉案的告结,锦衣卫完成了镇压“异己”的使命,加之朝野上下对锦衣卫怨声载道,朱元璋即下令焚毁卫中刑具,内外治狱均交三法司审讯。锦衣卫一度衰落。但好景不长,朱棣篡位后,为镇压建文帝旧部,不仅恢复锦衣卫,又增设东厂,特命心腹太监提督。至成化年间,明宪宗为强化特务统治,又新设西厂,仍由太监提督。

明武宗正德元年,武宗不仅恢复曾一度废止的西厂,再建一个内行厂。至此,大明一朝的特务机构形成“三厂一卫”的格局,其组织之庞大达到顶峰,“三厂一卫”的特务人员遍布全国各地,无论何处何人,只要有“不轨妖言”或对厂卫头目不恭,便可能立即遭杀身之祸。

据记载,一日有四人在密室饮酒,一人醉后,大骂魏忠贤擅权“不忠不贤”,另三人吓得不敢出声,只得好言相劝之。那人骂声未止,厂卫密探即破门而入,将四人一并带走。魏忠贤凌迟处死骂人者,其余三个却给了赏银。厂卫特务们可任意缉拿刑讯,下至民间斗鸡骂狗之类琐事,上至朝廷要员、皇亲国戚,一旦落入厂卫手中,十之八九难以生还。在大明的边远地区,百姓凡见骑大马、着锦衣、说京腔之人,如见猛兽一般,纷纷躲避。地方官吏则用重金贿赂以免祸。京城的朝廷命官,惶惶不可终日,每天上朝走在路上,便担心着还能不能安然回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飞的燕云十八骑都有谁?燕云十八骑下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曾记载张飞有一支亲兵部队名为燕云十八骑。不过燕云十八骑总共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吕布偷袭徐州时,他们及时保护了张飞。第二是在长坂坡之战,正是燕云十八骑利用树木刮起尘土,才让敌方以为有伏军,使得张飞能够全身而退。不过小说中并没有仔细说明燕云十八骑都是谁,有人推测这燕云十八骑只是号称十八

  • 司马懿伐蜀有什么顾忌?他有比伐蜀更重要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明明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每每面对诸葛亮都要当缩头乌龟,无论用什么激将法都拒兵不出。诸葛亮病逝后,理论上来说司马懿已经消除了最大的心病,为何他还是不敢伐蜀呢?其实司马懿的才能从来就不在战场上,何况当时他还有比伐蜀更加重要的事情。司马懿自保的警觉性要比常人多出数倍,凡是需要冒险的事,

  • 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国君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线,在此之前的春秋时期,大家虽然相互之间也有打架,但是打架却还会给对方一线生机,让它重新复国,但是战国时期的打架就是要把对方打得再也起不来,以灭国为最终目标。而晋国作为被韩赵魏分割的一个大国,在国家灭亡之后,晋国的国君又去了什么地方呢?魏、赵、韩三

  • 萧何是如何让刘邦对自己放心?揭秘萧何的自保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萧何是初汉三杰之一,也是三人中最早跟随刘邦的成员,只是萧何最后却依然没能逃脱刘邦的猜忌。其实萧何早期是刘邦的上司,此后却成了刘邦的下属,依照刘邦多疑的性格他应该很难跟萧何相处,为什么萧何却能安然无事的跟随刘邦这么多年呢?这就要夸夸萧何的高情商和他的自保之道了,萧何并没有变现出太强烈的功利心,这为他赢

  • 为什么刘备每次都能跑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刘备,那也算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了,他从一个已经与平民无异的小人物,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一点点成长起来,最终建立起了蜀汉,尽管最后还是没能够完成自己平生所愿,但是也很了不起了。而刘备经常打仗,也经常输,输了以后刘备会逃跑,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刘备每次逃跑都是能够顺利跑掉的,这

  • 春秋蔡国被谁所灭?蔡国国力属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蔡国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首位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叔度。不过此后叔度反叛,导致被周公放逐,还是蔡仲重建了蔡国。蔡国并不算一个强国,历史上曾两次被楚国所灭。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31年,只是后来蔡平侯艰难复国,但依然活在楚国的逼迫之下,第二次则是永久的被灭亡了。不过蔡国也曾攻入楚国都城,对楚国造成了不小的

  • 秦国一统六国后反而变的不堪一击?秦国是如何快速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从巅峰到灭亡只有短短14年时间,虽然它是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时间确实太短了。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强大的秦国在一统六国后反而变弱了呢?最后可以说是被打的节节败退,似乎毫无还手之力。秦国的快速衰落恐怕无人能预料到,很多人都把这一切归结于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嘱,让秦二世上位。这当然是原因之一

  • 赵匡胤为何没早点发现赵光义的野心?弃用符彦卿才后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赵光义能继承赵匡胤坐上皇位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赵匡胤突然驾崩,而赵光义拿出金匮之盟,说赵匡胤生前曾答应把皇位传给自己,但后人似乎不怎么相信这个说法。反正可以确定的是,赵光义是有想当皇帝的野心的。既然如此,难道赵匡胤此前从来都没察觉到赵光义的目的吗?实际上赵匡胤是有所意识的,特别是在弃用符

  • 庞统临终前道出蜀汉必亡?只有诸葛亮悟出其中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是刘备身边十分重要的谋士,三国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凤雏卧龙得其一便可安天下”而刘备正好拥有“凤雏”庞统和“卧龙”诸葛亮。但刘备的一统之路却异常艰难,其实刘备能从白手起家做到三国鼎立之一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想要达成匡扶汉室的理

  • 宁远大捷两边伤亡如何?袁崇焕斩了多少后金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将领,曾指挥明军在宁远首次打败后金军,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宁远大捷。当时明朝内忧外患,面对强大的后金军并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袁崇焕组织大量军民,利用大炮和火攻协力防守,这才击败了努尔哈赤的进攻,不然山海关就要危险了。也正是因为宁远大捷,让明军重新拾回对后金的自信,不然明朝可能会陷入更加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