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北伐主要事件有哪些?为何姜维北伐不可能成功?

姜维北伐主要事件有哪些?为何姜维北伐不可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82 更新时间:2024/2/2 21:47:53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选择继续率军北伐。虽然互有胜负,但一直没办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对于姜维来说,他算是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所以一直不肯放弃。但也有人说姜维这样做是为了自保,因为诸葛亮不在后他的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其实无论蜀国是由谁来主导北伐,都很难获得成功,这是双方国力决心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姜维北伐的事件经过,看看和诸葛亮北伐究竟有何不同。

在文学形象中,姜维是一个得到诸葛亮真传的接班人,蜀国在诸葛亮后时代能够支撑到最后全凭姜维操持,很多历史学者则不这样认为,大部分人都认为实际上是姜维穷兵黩武,屡屡北伐最终导致蜀国灭亡。

蜀国的巅峰时期是在刘备夺取关中,关羽还未失去荆州,如果蜀国能够把握住当时的机会,日后完成诸葛亮所谓隆中对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关羽失去荆州后,刘备在夷陵败给东吴,经过这两下重锤,蜀汉可以说是元气大伤。

如果不试图改变这种政治格局的话,蜀国一定没有未来,然而诸葛亮多次北伐,并未取得大的成功,只有第一次北伐给了曹魏政权很大的震慑,却因为用人问题,最终导致该次北伐作战的失败。

诸葛亮北伐多年,完全将蜀国的国力掏空,等到诸葛亮死后,姜维率先主持了两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38年,姜维“ 率偏师西取陇右” ,与魏国大将郭淮激战,结果是“维与魏将相拒南安”,这一仗算是打平;

第二次北伐是公元244年,姜维部将王平袭击曹爽,姜维驰援王平,大败曹爽,取得胜利。

蒋琬费祎都主张休养生息,只有姜维主战,此时应该是曹魏政权不稳之时,也是蜀国最好的机会,但是由于蒋琬和费祎的阻扰,北伐的规模有限,只有一次取得了稍微胜一点的成绩,其他战绩基本都是与魏国打个平手。

第三次北伐是公元248年,姜维率军出陇西、安南、金城与魏国郭淮、夏侯霸大战,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结果;

第四次北伐是在公元前249年,姜维派遣廖化作为前锋,攻打洮城,遇到魏国大将邓艾后,不克而还。

第五次,公元254年,姜维复出西平,又和郭淮相遇洮西,依然是不克而还。

等到蒋琬和费祎死后,姜维以诸葛亮的亲传弟子身份逐渐执掌蜀汉政权,先后主持六次北伐,打得是昏天暗地,在这一阶段,曹魏政权已经平稳,不是那么好打的了。

第六次北伐,公元254年,这次北伐规模很大,率领数万蜀军北伐,结果粮尽后而退。

第七次北伐,公元255年,姜维从陇西狄道出发,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 ,乘胜又“ 拨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 。

第八次北伐,公元256年,姜维依然是出狄道,在洮西再次打败魏将,最后还是退回。

第九次北伐,公元257年,姜维与邓艾大战于段谷,结果因为援军未赶到,姜维被邓艾击败,蜀国伤亡很大。

第十次北伐,公元258年,魏将诸葛涎反魏,姜维随即率兵接应,结果诸葛涎兵败,姜维只能退兵。

第十一次北伐是公元262年,姜维进去秦川,被邓艾打败。

在前前后后姜维主持或者参与的十一次北伐中,姜维胜三场,败两场,打平六场,总体来说还算可以。然而这个战绩却是胜绩大多都是在前面,败绩都是在后面,也就是说,前期战役规模不是很大,能够取得的战国也是有限,而第九次和第十一次被邓艾打败可以说是让邓艾打出了感觉。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战争对于蜀国的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在两汉三国时期西南地区经济并不发达,无论是地盘还是人口,蜀汉都没有跟魏国耗下去的资历,最终结果就是蜀国越打越贫。

在对姜维北伐总体上有了一个了解后,再来看姜维北伐最远打到哪里。

在北伐过程当中,最远的地方也就是狄道、临洮附近,大概是现在甘肃兰州附近。

如果只是看平面地图的话,大家可能会有点纳闷,蜀国北伐不往东北方向打,反而从西北方向打呢?这就是地理位置决定,蜀国想要北伐必须取得关中,然而从秦岭打过去的面很小,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是想要穿过秦岭,直取关中,由于危险系数太高。

所以,从诸葛亮时期就开辟了迂道西北,然后进取关中的北伐策略,这条路线地势相对平缓,还很有可能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给予曹魏政权很大程度上的震慑,然而此后曹魏就将这条线作为防备蜀汉的重要路线。

这条北伐路线因为道远需要的粮食就多,无论诸葛亮的北伐还是姜维的北伐,往往是仗没打怎么样,粮食先没有了。

从姜维能够打到最远的地方,可以看出,姜维的北伐策略其实并没有突破诸葛亮北伐的核心问题,最终结果也差不多。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日本斩明朝使者,为何朱元璋却放弃攻打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后,原本也想效仿唐朝,让周边国家对明进贡。此后朱元璋派出使者到日本说明此事,日本却把明朝使者给斩了。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准备出兵攻打日本,但最后却作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唐朝时期,虽然和日本交往密切,但交通十分不便,能不能安全抵达他国有时候还要看运气。但明朝的水上交通工具已经有了很大

  • 郑国在春秋时期是如何立足的?曾靠行贿兼并两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郑国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声不大,但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诸侯国。因为郑国被认为是法家思想和古代法制的发源地,当时郑国就以民主和兴盛的诗乐文化而闻名。不过郑国早期并不是一个强国,但它却是春秋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郑国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这其中的功劳离不开郑氏三公,郑国就是在郑氏三公的带领下逐渐走向强盛,

  • 唐高宗妃嫔萧淑妃怎么被害?萧淑妃为何失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萧淑妃是齐梁皇室后裔,唐高宗李治的嫔妃,为李治生下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但萧淑妃的结局却十分惨烈,原本唐高宗非常宠爱萧淑妃,她也有了和武则天争宠的资本。只可惜最后败于武则天,导致她被贬为庶人,而且武则天更是用尽残忍手段将萧淑妃折磨致死。武则天采取的手法和当年吕后折磨戚夫人并无二致,不过萧淑妃被害唐高宗为

  • 秦穆公是如何挖到由余的?由余帮秦穆公列入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由余是春秋名将,周武王少子唐叔虞的十五世孙。此后因为曲沃武王伐晋导致流落戎地,但深得戎王重用。有一次戎王派由余到秦国考察,秦穆公在接触由余后,将他拜为上卿。不过由余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刚开始并不想为秦穆公做事,但秦穆公用了一招使得由余被戎国弃用,最后由余无奈只能替秦穆公出谋划策。秦穆公能入列五霸之一

  •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从三方面分析唐朝衰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安史之乱被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面临三方面的严重困扰,只要有一方处理不好,便会转换成危机。总说唐朝相对其他朝代更加开放,除了对百姓各方面的思想约束减少以外,还对其他民族十分包容,但这也有利有弊。藩镇才是安史之乱的根源,没能处理好藩镇问题是唐朝犯下的最大失误。下面就为大家

  • 唐玄宗跟杨贵妃洗澡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杨贵妃,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唐玄宗的宠妃。古代时期的华清宫有着很多提供沐浴的温泉,作为宠妃的杨玉环肯定也是在里面沐浴过的。在古代,关于描述杨贵妃的诗词有很多,甚至有些还专门描述她洗澡的样子。其中,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中有一名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

  • 胡惟庸为什么要毒死刘伯温?是朱元璋给了胡惟庸这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胡惟庸是明朝开国功臣,也是明朝最后一位丞相。不过朱元璋为了废除丞相之位还有中书省,给胡惟庸定下了诛九族的罪名,连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开国功臣也被一并处死。胡惟庸被处理之前,反倒把刘伯温给害死,据说刘伯温就是被胡惟庸给毒死的。那胡惟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他们二人一直有着不小的矛盾,而且胡惟庸

  • 曹真如果没有病逝,诸葛亮北伐能否取得成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曹真曾多次率领魏军抵御诸葛亮的进攻,只是后来因病才返回洛阳,曹睿便派司马懿接替曹真的位置。但司马懿在战场上的经验根本不能和曹真相提并论,所以他面对诸葛亮选择了一套最稳妥的方式迎战,就是闭门不出,这反而是让诸葛亮无计可施。如果还是由曹真出战,他肯定不会当缩头乌龟,说不定这对诸葛亮来说会是一位更好的对手

  • 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真的吃亏了吗?澶渊之盟真相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宋真宗时期,北宋和辽国战事不断,1004年澶州之战爆发,宋真宗在寇准的力劝下选择亲自督战。而辽国也是由萧太后亲征南下,双方士兵伤亡惨重,此时辽国有议和的想法,王继忠通报宋真宗,宋真宗也决定赞同议和。不过双方签订条约的条件却是,北宋每年要送给辽国岁币10万两、绢20万匹,对于北宋来说明显不平等。不过此

  • 历史上贞观之治的内容是什么?给唐朝带来了哪些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所开创的盛世,使得唐朝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繁荣的局面。所以李世民也被称为是“千古一帝”,虽然他上位的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确是将唐朝发展的越来越强盛。其实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贞观之治的内容究竟是有哪些,或者说李世民究竟通过怎样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