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真如果没有病逝,诸葛亮北伐能否取得成效?

曹真如果没有病逝,诸葛亮北伐能否取得成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30 更新时间:2024/1/21 2:15:43

曹真曾多次率领魏军抵御诸葛亮的进攻,只是后来因病才返回洛阳,曹睿便派司马懿接替曹真的位置。但司马懿在战场上的经验根本不能和曹真相提并论,所以他面对诸葛亮选择了一套最稳妥的方式迎战,就是闭门不出,这反而是让诸葛亮无计可施。如果还是由曹真出战,他肯定不会当缩头乌龟,说不定这对诸葛亮来说会是一位更好的对手。诸葛亮和曹真的军师才能,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很多人第一次了解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前期辅佐刘备先后夺取荆州、益州,可谓百战百胜。后来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要么是因为粮草不足退兵,要么是因为后方奸臣捣乱退兵,要么是刘禅中离间计退兵,要么是诸葛亮本人身体问题退兵,反正总能找到退兵的理由。

在战场上,诸葛亮可谓运筹帷幄,多次将司马懿打得丢盔卸甲,最后一次北伐更是将司马懿围困在上方谷,若非天降大雨,司马懿休矣,只是依据《三国演义》来吹捧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是一种极端。渐渐的,人们开始陷入另一个极端,某些网文作者,自诩为所谓的正史党,开始散步另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诸葛亮军事能力特别差,正史郭淮、曹真、司马懿随便拿出一个人都能够吊打诸葛亮,很多网友又被这类网文带偏,开始陷入另一个极端。不管他们是否真的看过《三国志》等史书,稍微有人去反驳那些亮黑的言论,为诸葛亮正名,就会被扣上:《三国演义》看多了的帽子。

然而可笑的是,部分亮黑居然不知道诸葛亮到底几出祁山?死诸葛走生仲达是历史还是演义?更有甚者,直接指出空城计中,司马懿放过诸葛亮是因为要养寇自重,相信看过《三国志》的小伙伴们都应该知道这个言论有多可笑,其实亮黑的“诸葛军事三流”论,和亮吹的“诸葛军事无敌”论,都是两种极端。本着不吹不黑的原则,为大家分析一下,在正史中,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水平。

诸葛亮前三次北伐乃至自卫反击战的主要对手并非司马懿,而是魏国的大将军——曹真。在亮黑眼里,曹真可是一位厉害角色:屡次挫败诸葛亮的北伐,军事能力甩诸葛亮几条街,然而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么?诸葛亮北伐经过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派遣赵云作为疑兵以诱惑曹真,结果曹真果然中计,进驻郿县,与赵云对峙于箕谷,诸葛亮则突袭祁山,几乎兵不血刃夺取陇西三郡,魏国震动,魏明帝曹睿为此亲自坐镇长安,又从荆州临时抽调张郃率军与马谡战于街亭,最终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被张郃打败。这次北伐,自从曹真进驻郿县以后,就没他什么事情了,最终魏国能够反败为胜,靠的是魏明帝亲自调遣的张郃,与曹真何干?甚至司马懿的贡献还有大于曹真,因为张郃当时在荆州,而司马懿奉命镇守荆州前线负责防御孙权,张郃应该算是司马懿的手下。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虽然受阻陈仓,但是反杀了曹真派遣追击诸葛亮的大将王双,实际上陈仓之战,诸葛亮早已经提前写信给诸葛瑾告诉了他的目的,这为了侧应东吴发动的战争,当时东吴在石亭大破魏国大司马曹休,魏军增兵东线,为了减轻东吴压力,诸葛亮出兵陈仓,成功将曹真的关中军吸引到西线,周瑜在关羽绝北道、张飞助战的情况下,夺取孤城江陵用了接近2年时间,钟会直到邓艾偷渡阴平,后主投降,都没能攻克被重重围困的汉、乐二城,诸葛亮攻陈仓,只不过是攻了不到一个月,攻不下来不是很正常么?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轻而易举的夺取了魏国的武都、阴平两个郡,并且迫使郭淮仓皇逃窜,这时候,曹真在哪呢?自卫反击战,曹真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汉中,却无法突破汉中防线,虎头蛇尾的退军。假如陈仓之战算诸葛亮败,那么汉中之战,曹真岂不是败的更惨?而且诸葛亮还派遣魏延偏师西入,在阳溪把郭淮打得丢盔卸甲诸葛亮与曹真的这四次对决,只有第一次北伐勉强算是失败(这功劳还得算在张郃头上),其他三次对决都是占据优势,不知道亮黑们说;:曹真屡次挫败诸葛亮北伐,吊打诸葛亮的结论从何而来?

实际上,无论正史还是演义,诸葛亮的军事能力都是不容小窥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真的吃亏了吗?澶渊之盟真相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宋真宗时期,北宋和辽国战事不断,1004年澶州之战爆发,宋真宗在寇准的力劝下选择亲自督战。而辽国也是由萧太后亲征南下,双方士兵伤亡惨重,此时辽国有议和的想法,王继忠通报宋真宗,宋真宗也决定赞同议和。不过双方签订条约的条件却是,北宋每年要送给辽国岁币10万两、绢20万匹,对于北宋来说明显不平等。不过此

  • 历史上贞观之治的内容是什么?给唐朝带来了哪些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所开创的盛世,使得唐朝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繁荣的局面。所以李世民也被称为是“千古一帝”,虽然他上位的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确是将唐朝发展的越来越强盛。其实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贞观之治的内容究竟是有哪些,或者说李世民究竟通过怎样的措施

  • 梁武帝萧衍身为萧氏后人,为何称帝后还要更换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梁武帝萧衍是梁朝开国国君,不过萧衍身为萧氏后人,为什么他称帝后还要更换国号呢?历史上汉朝、宋朝也有出现过断层,但刘秀上位后也没选择更换国号,那萧衍为什么要改齐为梁?其实萧衍这样做可能也是无奈之举,他虽然身为萧氏后人,但和萧氏宗亲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如果他继续沿用之前的国号,担心会名不正言不顺。下面就

  • 董卓进京并没有太多兵马,为何却能控制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汉末京城动乱,董卓奉命进京讨伐十常侍,并且立下救驾大功。此后董卓顺势接手朝政大权,废少帝扶持傀儡皇帝汉献帝上位,并且很快吞并了周边两大军阀。此后便还是了自己的专政之路。当时董卓入京并没有多少兵力,为何他却能掌管朝廷呢?为何当时就没人出来制止董卓。实际上,董卓一早并没有暴露自己的野心,而是选择笼络各方

  • 明朝末年有多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左后一个汉人王朝的覆灭,而随之而来的便是长达300多年的满清王朝的统治。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明朝不该灭,明朝灭亡的愿望,而且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十七年来如一日,兢兢业业,算的上是个好皇帝了。在明朝灭亡前夕,兵力其实还是非常充足的,仅江南地区就有百万的军队,而却在几

  • 刘邦一生写过多少诗?《大风歌》和《鸿鹄歌》分别写给谁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刘邦一生也就写过两首诗,分别是《大风歌》和《鸿鹄歌》,但这两首诗的风格却是大相径庭。《大风歌》只有短短三句,前两句豪放雄迈,踌躇满志,最后一句则回归现实,表现出他对未来的焦虑。刘邦的确是有一匡天下的志向,所以才在短短三句话中包含了两种感情。而《鸿鹄歌》是和刘邦立嗣有关。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本打算

  • 历史上咸阳宫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秦三世为何要主动迎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秦孝公迁都咸阳,此后开始修建皇宫,直到秦昭襄王继位后咸阳宫才修建完成。历史上也存在很多关于咸阳宫的传说,直到秦始皇在位,才动用大量人力和财力修建新宫阿方宫。秦国历代君王都是在咸阳宫举办国宴,招待各国贵宾、使臣,而且商讨大事也一律在咸阳宫进行。此后项羽攻入咸阳,把大半咸阳宫变为废墟。很多人不解秦三世为

  • 嘉庆继位之后,面对康熙是什么感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太上皇”听起来虽然是很威风,但是历史上太上皇也并不多,而且做得真的威风的太上皇,就更少了,很多都是被迫的。不过乾隆这个太上皇却过得很舒服,虽然退位但是依旧大权在握,尤其是还活得长。不过,乾隆是舒服了,那继位之后的嘉庆帝又是什么感受?面对如此强大的太上皇,皇帝的心里又会怎么办

  • 晋国四卿分别是谁?晋国六卿并为四卿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晋国原本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但晋国内部六卿争权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六卿并为四卿,也为此后晋国分裂埋下隐患。晋国六卿全部是世袭制,但各卿逐渐对现状感到不满,从而发生不可避免的斗争,以至于互相兼并。当时晋国对外已经获得一番成就,但内部的十多个卿逐渐只剩下韩、魏、赵、智、中行、范六大宗族。此后范族和中行

  • 宋朝看起来窝囊,为什么美国认为它是中国最伟大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宋朝就是“弱宋”,重文轻武带来的结果就是,军事力量很薄弱,所以面对辽和西夏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的无能为力,打也打不过,只能依靠源源不断的给别人送钱来平息战火,这听起来的确是挺窝囊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我们眼中的窝囊的王朝,在美国人眼中却是一个非常厉害非常了不起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