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皇帝为何秉承以宽为本的管理学?他是如何处理贪腐的?

康熙皇帝为何秉承以宽为本的管理学?他是如何处理贪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83 更新时间:2024/1/21 6:31:01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登基时只有八岁,不过到了14岁就开始亲政。当时康熙为了夺回朝政大权,亲自除掉权臣鳌拜,对外局势康熙主张大规模用兵,以保证国土的完整。可以说康熙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的确是为康乾盛世起了一个好头。不过康熙帝虽然打仗在行,但对经济就没那么懂了,以至于国库一度处于亏空状态。或许这也和康熙帝秉承的以宽为本的管理学有关。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我们先来脑洞大开探讨一个问题:假如穿越回清朝当官,总体上来说,在哪个皇帝手下干活最幸福?

首先,如果在清中叶以后,清朝国力已经开始衰落时当官,肯定是不太幸福的。朝廷就好比一个超大型企业,如果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了,那里面员工的幸福感肯定不强,往往是工资福利不见涨,责任义务却在加重。如果遇上不靠谱的老板,还会遭到剥削压榨来满足老板私欲。比如清末时慈禧太后经常让官员给她进贡和捐款,便是明证。

乾隆盛世当官是否幸福呢?的确乾隆朝经济发展不错,乾隆皇帝对吏治也相对宽松,在那时候当官可以捞不少油水。可是乾隆自己也是个花钱大户,一会要打仗,一会要出巡。钱从哪里来?国库的钱花完以后,乾隆与和珅特设了“议罪银”制度,规定官员可以花钱赎罪。许多官员捞的钱大头都上供给了乾隆与和珅,被这对君臣割了韭菜。

雍正皇帝打工则更惨。雍正本身是个工作狂,对待群臣也是严厉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在雍正朝当官只能拼了命地干活,来完成雍正不停下达的考核指标。只有在康熙皇帝手下当官,才算是幸福感相对比较高的。

我们之前讲到,康熙庙号为“圣祖”,谥号为“仁皇帝”。其中庙号圣祖指的是康熙的功绩,有巩固大清基业的再造之功;而谥号仁则指的是康熙的性格,慈民爱物,驭下宽仁。

在这种性格影响下,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基本巩固了清朝统治后,没有继续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而是以民生为念,执行与民休息,滋养人丁的仁政,大力发展经济。除了对百姓以外,康熙对待手下的官员,也是格外的宽容。

比如有一次谈到地方治安问题,官员在康熙面前表决心一定会严肃治理,康熙却表示不用太过苛求:

“江苏巡抚郑端陛辞。上曰:江苏地方繁华,人心不古,乡绅不奉法者多。郑端奏曰:若乡绅肆行无忌,自犯科条,臣惟有执法而已。上曰:尔只须公尔忘私,亦不必吹毛求疵,在地方务以安静为善。”

康熙建议郑端不要吹毛求疵,一方面是尽量减少扰民,另一方面也是他所提倡的一种工作方法,只要大的方向正确,在细节上就不必过于求全责备,要给下边官员留有灵活开展工作的余地。如果凡事都用尽全力,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基层官员的反感,而且缺少转圜余地,工作效果不一定好,还有可能导致欺下瞒上的形式主义出现。

所以在康熙皇帝手下当官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领导的考核要求不高,工作压力不会太大。

除了不苛求下边官员的工作业绩外,康熙皇帝对官员们经济上的问题,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对贪腐行为采取默许态度。虽然这不符合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但对当时的官员而言,有如此宽松的政治环境,却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一项“福利”。

康熙对官员的贪腐行为放纵到什么地步呢?甚至有洁身自好的清官来觐见,康熙都劝他们不要太过死板,还“鼓励”他们适当贪污:

“朕昨召陈瑸入见,细察其举动言语,实系清官。……朕面谕陈瑸云:尔为巡抚,与为司道等官不同,若贪财好利,诚为非理;但应得之物,亦宜取为赏兵之需。身为封疆大吏,而室中萧然无一物可以与人,亦非大臣所宜。夫弟谓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岂真一无所取?不过不肯与人,到后日仍是自肥耳。”

康熙这番话表达了几层意思:

第一,巡抚是一省的首长、封疆大吏,不像司道这些基层地方官员,贪财好利是不对的。反过来说,如果是基层地方官员贪财好利,那就可以接受。

第二,封疆大吏虽然不能贪财好利,但也不能完全两袖清风,该贪的时候就得贪。完全不贪污纳贿的大臣,没东西拿来送人搞关系,也做不好这个位置,那也不算是个好官。

第三,康熙还有一种非常固执的偏见,认为绝对不贪污的人是不存在的,那种表面上分文不取的人,说不定背后偷偷贪了多少钱。假如让康熙来评判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也必然会认为他不算一个好的官员。

康熙对官员采取如此宽容的态度,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

客观来看,明清易代之际,百姓经历了太多的兵荒马乱,康熙早年又对三藩用兵,已经竭尽民力,此时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乃是休养生息。因此,康熙不希望地方官员们耗费民力财力,竞相去搞什么政绩工程,只有保持地方和平稳定,才是整个朝廷的工作重心。底下的官员有贪腐行为,康熙认为这是维持地方稳定所需付出的一点代价,是相对次要的。

另一方面,在康熙一朝,还没有像后来一样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宗室、旗主们仍拥有较大的议政权力,康熙需要对各方势力进行平衡。对官员宽容,事实上也是康熙对他们的一种拉拢策略。

而在主观上,康熙本人比较崇尚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也曾公开向群臣表示,“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此外,康熙还强调地方督抚办事,“当于大者体察,不可刻意苛求。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这既是康熙对地方大臣提出的工作要求,同时他自己也是秉承这一理念来治国、治民、治官。

康熙以宽为本的治国方略,的确为清朝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其对待官员的宽纵态度,实为用力过猛,到后面逐渐失控,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首先,康熙在位时经历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承平日久下,官员们的惰性越来越重,热衷于夤缘攀附,因循疲玩,行政效率也越来越低下。另外,康熙认为官员不贪污就办不好事的错误想法,以及多次公开“鼓励”官员贪污的举动,让当时的官场形成了非常不好的风气。上下官员明目张胆地贪腐,甚至肆意侵吞国家财产,导致康熙末年时一度形成了全国各地财政亏空的危机。

到后来雍正皇帝登基,一反康熙以宽仁治国的做法,上来便采取严厉手段整饬财政和吏治,一扫康熙末年迟暮腐败的官场风气,算是对康熙晚年犯下的这项失误进行了纠正。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国什么时候建立的?秦国发家史竟如此励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并非是由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秦国真正的建立时间一般被认为是公元前770年,和春秋的开始为同一年。秦非子是秦国开国国君,他是西周犬丘人,秦非子因为善于养马所以得到周孝王的赏识,因此获得封地。秦国初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而且地缘偏僻其他诸侯根本就看不上。但秦国此后却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更是完成了

  • 宋朝时期老百姓生活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社会福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时期,每一个朝代的老百姓生活都是有着很大差别的,生活条件也都是不一样的。多数情况下,老百姓的生活都是非常艰苦的,而且是没有最苦,只有更苦。不过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的是咱们古代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一个朝代—宋朝。看看宋朝的老百姓都是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社会福利。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

  • 姜维北伐主要事件有哪些?为何姜维北伐不可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选择继续率军北伐。虽然互有胜负,但一直没办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对于姜维来说,他算是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所以一直不肯放弃。但也有人说姜维这样做是为了自保,因为诸葛亮不在后他的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其实无论蜀国是由谁来主导北伐,都很难获得成功,这是双方国力决心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

  • 日本斩明朝使者,为何朱元璋却放弃攻打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后,原本也想效仿唐朝,让周边国家对明进贡。此后朱元璋派出使者到日本说明此事,日本却把明朝使者给斩了。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准备出兵攻打日本,但最后却作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唐朝时期,虽然和日本交往密切,但交通十分不便,能不能安全抵达他国有时候还要看运气。但明朝的水上交通工具已经有了很大

  • 郑国在春秋时期是如何立足的?曾靠行贿兼并两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郑国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声不大,但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诸侯国。因为郑国被认为是法家思想和古代法制的发源地,当时郑国就以民主和兴盛的诗乐文化而闻名。不过郑国早期并不是一个强国,但它却是春秋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郑国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这其中的功劳离不开郑氏三公,郑国就是在郑氏三公的带领下逐渐走向强盛,

  • 唐高宗妃嫔萧淑妃怎么被害?萧淑妃为何失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萧淑妃是齐梁皇室后裔,唐高宗李治的嫔妃,为李治生下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但萧淑妃的结局却十分惨烈,原本唐高宗非常宠爱萧淑妃,她也有了和武则天争宠的资本。只可惜最后败于武则天,导致她被贬为庶人,而且武则天更是用尽残忍手段将萧淑妃折磨致死。武则天采取的手法和当年吕后折磨戚夫人并无二致,不过萧淑妃被害唐高宗为

  • 秦穆公是如何挖到由余的?由余帮秦穆公列入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由余是春秋名将,周武王少子唐叔虞的十五世孙。此后因为曲沃武王伐晋导致流落戎地,但深得戎王重用。有一次戎王派由余到秦国考察,秦穆公在接触由余后,将他拜为上卿。不过由余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刚开始并不想为秦穆公做事,但秦穆公用了一招使得由余被戎国弃用,最后由余无奈只能替秦穆公出谋划策。秦穆公能入列五霸之一

  •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从三方面分析唐朝衰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安史之乱被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面临三方面的严重困扰,只要有一方处理不好,便会转换成危机。总说唐朝相对其他朝代更加开放,除了对百姓各方面的思想约束减少以外,还对其他民族十分包容,但这也有利有弊。藩镇才是安史之乱的根源,没能处理好藩镇问题是唐朝犯下的最大失误。下面就为大家

  • 唐玄宗跟杨贵妃洗澡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杨贵妃,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唐玄宗的宠妃。古代时期的华清宫有着很多提供沐浴的温泉,作为宠妃的杨玉环肯定也是在里面沐浴过的。在古代,关于描述杨贵妃的诗词有很多,甚至有些还专门描述她洗澡的样子。其中,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中有一名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

  • 胡惟庸为什么要毒死刘伯温?是朱元璋给了胡惟庸这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胡惟庸是明朝开国功臣,也是明朝最后一位丞相。不过朱元璋为了废除丞相之位还有中书省,给胡惟庸定下了诛九族的罪名,连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开国功臣也被一并处死。胡惟庸被处理之前,反倒把刘伯温给害死,据说刘伯温就是被胡惟庸给毒死的。那胡惟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他们二人一直有着不小的矛盾,而且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