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将领卢象升是一个怎样的人?卢象升性格特点解析

明朝将领卢象升是一个怎样的人?卢象升性格特点解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66 更新时间:2023/12/27 3:11:57

卢象升是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早年镇压叛军有功,升至右副都御史,此后又率兵击败张献忠,而且还是抗清军的主力部队。因为卢象升捷报连连,导致遭受宦官高起潜的陷害,因此被夺去尚书一职。1639年,卢象升率军抵抗清军,最后被困在巨鹿贾庄,又得不到援军支援,最后战死沙场。一代名将就这样死了,可能还有不少朋友不太了解卢象升的为人,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卢象升是明末朝廷最了不起的军事指挥官之一。据《明史》记载,卢象升战死后,“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可见老百姓对他去世的惋惜。同时,作为总督天下兵马的卢象升去世,也是明朝的重大损失。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屡剿不绝,与明军失去卢象升的指挥,不无关系。

当然了,如果卢象升仅仅是因为战死沙场,虽然他的战死是明末的一个重要损失,但是,将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也没有什么可说的。问题是,卢象升其实是不应该战死的,他的死,主要还不是被敌人杀死的,而是被自己人搞死的。这也是“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的重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说卢象升的死,是被自己人搞死的呢?搞死他的人究竟是谁呢?

卢象升能够成为明末最重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完全是他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卢象升的身上,有一个优秀将军非常多的重要品质。

一是身先士卒

卢象升是个军事指挥官,不过每次参与作战,他总是不惧死亡,冲锋在前。就算是后来他当到高级将领了,在战场上依然亲自上阵冲杀,给士兵做表率。有一次,他的仆夫死于马下,他的马也被射死,同时,他的额头也已经中箭。但是,卢象升依然毫不畏惧,依然提刀下马步战。吓得敌人只得逃跑,还称呼卢象升为“卢阎”。

正因为卢象升勇猛不怕死,所以士兵才那么拥戴他,听从他的指挥。而他的军队也因此有极强的战斗能力。

二是正气满满

卢象升每次上战场,都会正气满满地对军队进行正面宣传,用忠君爱国、保家卫国这样的思想来激励将士们。在战场上,他也会慷慨激昂地将士们宣讲。因此他的军队总是激情澎湃、一往无前。有一次,他和他的军队被困三天,粮水断绝。但是卢象升依然坚持鼓励大家,卢象升与士兵同甘共苦,也是三天不喝一口水。凭着一股儿,他们最终挺了过来,实现了突围。

三是道德高尚

卢象升虽然身为朝廷高官,拥有无边的权力,但是,他从来不贪恋权贵。他的父亲去世,他就坚决要求回家丁忧。这在当时的明朝,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包括杨嗣昌等人,都以工作繁忙,皇帝离不开他,需要“夺情起复”为由,不愿意回去丁忧。实际上是贪恋权贵,同时不想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而卢象升却多次要求回去。在皇帝拒绝他的要求后,他依然把孝服穿在身上。后来又觉得穿在身上在战场上不太像样,于是又把孝服穿在里面。直到他战死,那孝服还在他身上。

四是顾全大局

卢象升知道,明朝军队之所以经常打败仗,就是因为党争太厉害,大家互相扯皮,不能协调配合。因此,他多次呼吁官员们要捐弃前嫌,协调配合。同时,还向皇帝多次上奏,要防患于未然,在粮草、军队等方面,预先筹划,免得临时出现敌情,手忙脚乱。

卢象升的英勇善战、正气凛然及顾全大局,让他得到了崇祯皇帝的高度肯定。因此,崇祯皇帝多次提拔他,最后把他提拔为兵部尚书,在战场上总领天下兵马。同时,还连续三次赐给卢象升尚方宝剑(有一种说法是四次)。

而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也引起了杨嗣昌以及太监高起潜等人的嫉妒不满,因此,他们无论在战场调度,还是在粮草调拨上,都对卢象升多方掣肘。致使卢象升虽然名义上总领天下兵马,实际上,他能调动的兵力,不足两万人。

崇祯皇帝也明白这一点,但是,出于他多疑的性格,害怕卢象升势力做大,威胁到他的统治,因此,一方面嘉奖卢象升,另一方面又默许杨嗣昌、高起潜的掣肘行为。

最终,卢象升在缺乏援军的情况下,战死沙场。

卢象升的死,也正是明朝末年政治生态及战场态势的一个浓重缩影,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大将不能珍惜,明朝走向灭亡,也是必然之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安庆绪为什么要杀安禄山?只是为了权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安史之乱,让原本盛极一时的唐朝走上了一条下坡路,差一点亡国不说,从此之后再也恢复不到以前的境况了。不过安禄山最终还是被安庆绪,也就是他自己的儿子给杀掉了。安庆绪为什么要杀自己老爹,如果安禄山成功了,自己难道不会成为太子吗?还是说安庆绪只是想自己当皇帝,不想让安禄山当皇帝吗?其实亲手杀

  • 若魏延不死,对战司马懿有多大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魏延在长沙投奔刘备之后屡立战功,尤其是在五虎上将亡故之后,魏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一些了,当年诸葛亮每战必将魏延作为先锋军。公元249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了五丈原。蜀军中发生了内讧,长史杨仪与魏延火拼,结果杨仪得胜了,魏延被夷三族。若是魏延在与杨仪的对抗中胜出,接替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蜀汉会怎样

  • 夏侯惇经常打败仗,为什么还是曹魏第一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名将,自然是需要靠自己的战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白起、王翦、项羽、韩信等等,他们的战绩都非常辉煌,随便说出来一个大都是大名鼎鼎的所以他们被称为名将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在三国时期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打仗经常失败,但是却依旧稳坐第一大将的位子,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既然打不了胜仗,为什么还能有这样高的地位

  • 楚共王五个儿子四个称王,为什么唯独公子皙不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楚共王是春秋末期楚国国君,在位一共30年时间,楚共王一生中的大事记之一便是诸子争位。楚共王一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称王,分别是楚康王、楚灵王、楚初王和楚平王,唯独四儿子公子皙没能称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储位之争的事件在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了,为了皇位兄弟可以反目,甚至大义灭亲。那楚共王的这几个儿子

  • 历史上真正的吕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所了解的吕布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在书中描写的吕布勇猛无敌,被冠以“人中吕布”的称号,但是又被张飞称之为“三姓家奴”。所以在我们很多人的主管印象当中,吕布就是一个勇猛且容易善变的武将。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吕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

  • 崇祯死后葬在哪里?是谁把他葬入皇陵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也是一个挺悲情的皇帝了,明朝的烂摊子到了他的手上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没救了,偌大一个国家,他根本解救不了,到最后只能选择把自己吊在树上,算是给这个朝代陪葬了。而崇祯皇帝死后,明朝也就不存在了,清朝取而代之,那又是谁将崇祯埋葬了呢?崇祯死后被葬在明十三陵,哪座陵墓是他的?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欲挽大明王

  • 燕王哙为什么要给国相禅位?此举差点导致燕国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燕王哙是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燕王哙在位期间曾发生了一件颇具戏剧化的事情,而这件事差点导致燕国亡国。那就是燕王哙主动给国相子之禅位,君王给大臣让位?这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了,那燕王哙究竟为什么要给子之禅位呢?实际上这跟燕王哙的为人有关,他亲信鹿毛寿的劝说,认为此举既不会失去天下还能获

  • 魏忠贤到底算不算奸臣?魏忠贤的恶行更多是因皇帝不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明熹宗时期,他极其重用客氏还有宦官魏忠贤,而明熹宗又是一位出名的木匠皇帝,对于木匠活极其痴迷,导致根本无心处理朝政。此后魏忠贤一步步扩张自己的势力,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魏忠贤的确是一位祸国殃民的奸臣,但他的恶行多半还是因为皇帝不作为。实际上魏忠贤权利再大,只要皇帝一句话他

  • 清政府饱受欺凌,为什么还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列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末年的时候,清政府一直都是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的,我们知道那段时期签订了太多的不平等条约,作为战败国,却要向战胜过进行无数的赔偿、割地,实在是让人不能接受,也正是因此才有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觉悟。但是有一点或许让人想不明白,清政府明明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什么在国际社会中还被

  • 蜀汉五虎将的封号各有什么含义?谁才是五虎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无论大家看没看过三国,肯定都听说过蜀汉五虎将的存在,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要说知名度和对后世的影响力,肯定还是关羽最高,关羽不仅是被称为“武圣”,从北宋以后几乎各个朝代都会对关羽进行追封,民间百姓也以各种方式祭拜关羽。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五虎将的封号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