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末帝孙皓是个怎样的人?吴国为何会亡在孙皓手上?

吴末帝孙皓是个怎样的人?吴国为何会亡在孙皓手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65 更新时间:2024/2/5 6:02:06

孙皓是三国时期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继位时22岁,在位一共16年。虽然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良政,但孙皓并没有从一始终,此后慢慢沉迷酒色,而且变得昏庸暴虐。孙皓即位后曾大力封赏功臣,而且还发粮救济国内的穷人,但此后孙皓却开始骄傲自满,而且设立酷刑,并且连自己的宗亲也不放过。孙皓的所作所为曾震动华夏,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孙皓的为人,以及他心态的转变,一起来了解下吧。

吴末帝孙皓有多残暴?相信不少读者都有所了解。东吴名将辈出,有陆逊陆抗父子先后拯救吴国于危难之中。可惜因为孙权晚年的昏聩和末代皇帝孙皓的残忍暴虐,最终致使吴国在孙权死后,迅速变得衰微下去,最终沦为了晋国的待宰羔羊。

在孙皓继位以后,他滥杀无辜,穷兵黩武,不少颇有才能的忠义之臣,也纷纷被他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而这些人里,就有两个悲催至极的大学者,最终因为酒量这个荒谬的理由,惨遭孙皓毒手。其中一位因为酒量不好,打算以茶代酒,被孙皓下狱诛杀;而另外一位却因为酒醉得罪孙皓,亦被当朝斩杀。

前面这位酒量不好的人,正是吴国著名的史学家韦曜。即便在中国古代史上,韦曜也是从事史书编纂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史学家。他的作品有《吴书》(合著)、《国语注》、《三吴郡国志》等。也正是因为韦曜的史学工作,陈寿才得以顺利的搜集到很多史料。

韦曜在少年时期,便因为文采出名,曾担任过前太子孙和的近臣。孙和被废以后,韦曜由诸葛恪举荐为太史令,开始进行《吴书》的编纂工作。一般史官的性格,都比较的耿直,韦曜也不曾例外。后来孙休为帝之时,因为沉迷读书无法自拔,遂将朝中大权托付给了宠臣张布、濮阳兴两人。而生性正直的韦曜却看不下去,他借着与孙休探讨古籍的机会,直接了当提出了孙休的不对。

据《三国志孙休传》记载:“休欲与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讲论道艺,曜、冲素皆切直,布恐入侍,发其阴失,令己不得专,因妄饰说以拒遏之。”孙休在听到他的劝诫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便不再沉迷百家典籍,将心思重新投入到了朝堂之中。

在孙皓继位之后,韦曜继续耿直的性子,也暗中得罪了前者。据《三国志韦曜传》记载:“时所在承指数言瑞应。皓以问曜,曜答曰:‘此人家筐箧中物耳。’又皓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可以看到,韦曜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哪怕他当年与孙和关系很好,他也不愿违背规矩替孙和做纪(帝王本传称之为纪)。面对韦曜的不识抬举,孙皓也暗中记恨上了他。

孙皓喜欢享乐,经常在朝中设宴请百官饮酒作乐。“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至於宠衰,更见偪强,辄以为罪。”不过孙皓对于大臣们,也都有着统一标准,必须要饮酒七升。当时韦曜已经年过七十,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无奈之下,他只好以茶代酒。不料孙皓却突然发难,认为韦曜是对自己心有不满,遂命人将其下狱处死。

接下来,再看看因为酒醉被杀的倒霉鬼。此人也是东吴颇有名气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名叫王蕃。据《三国志王蕃传》记载:“王蕃字永元,庐江人也。博览多闻,兼通术艺。”可以看到,王蕃是个很博学的人,而且他在职期间,还曾经出使过蜀国,得到蜀地官员的赞美。“遣使至蜀,蜀人称焉,还为夏口监军。”

王蕃一心钻研学术,并不热衷于官场之间的尔虞我诈。也正是因为这份专注,让他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上,都有不小的建树。根据东汉张衡的理论,王蕃成功复原的浑天仪不仅灵活简便易于操作,而且也十分的实用。为了提到测量黄赤道交角的精确性,王蕃又利用勾股定理将圆周率精确到了3.155左右。这无疑为圆周率的推算,增添了不小的贡献。

可现实有时候,总让人这么无奈。尽管王蕃从不主动得罪别人,但他却因为性情耿直,受到了孙皓宠臣万彧、陈声等人的构陷。据《三国志王蕃传》记载:“彧与皓有旧,俗士挟侵,谓蕃自轻。又中书丞陈声,皓之嬖臣,数谮毁蕃。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时或迕意,积以见责。”不幸的是,王蕃终究因为不肯阿谀奉承,从而得罪了暴君孙皓。

“甘露二年,丁忠使晋还,皓大会群臣,蕃沈醉顿伏,皓疑而不悦,轝蕃出外。顷之请还,酒亦不解。蕃性有威严,行止自若,皓大怒,呵左右於殿下斩之。”在丁忠出使晋国回来之后,孙皓随即宴请百官。王蕃的酒量一向挺好,再加上孙皓立下的变态规矩,他难免多喝了两杯。孙皓在察觉到他的醉态之后,勃然大怒,随即当庭处死了王蕃。韦曜、王蕃两人的悲剧,其实不过是孙皓暴虐之下的牺牲品罢了。吴末帝孙皓期间,诸如自二人下场的官员,也是比比皆是。试问东吴有这样的国君在,又哪能不败亡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司马昭是一个怎样的人?司马昭之心为何是贬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歇后语表达的含义更多的是一种贬义,那也是因为司马昭想要夺权的野心实在太明显。其实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就已经成为了曹魏的实际掌权人,只不过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没能称帝,但魏国皇帝已经沦为傀儡。司马昭心狠手辣,他发现曹髦有反抗之心后,

  • 曹操的身世是怎样的?曹操祖宗是曹氏还是夏侯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要想知道曹操的身世,就要从他父亲曹嵩下手。曹嵩一般被认为是曹参的后人,但《三国志》中又记载曹嵩原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后来曹嵩被曹腾收养以后,才改为“曹”姓。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曹参和曹嵩并没有基因关系,所以曹嵩并不是曹参的后人,而且和夏侯氏的基因也不同,所以曹嵩原本也

  • 司马炎在刘禅棺材里放的三样东西,为什么让后人感到羞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的确算是一个悲情的人物了,后世人都认为他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不能改变他傻的事实,很多人怀疑会不会是小时候被刘备摔了一下,把他给摔傻了。也有人认为这是大智若愚,如果不是这样,恐怕最终连善终都得不到。不过在刘禅死后,司马炎在他的棺材里面放了三样东西,究竟放了什么,竟然让后人感到无比的

  • 刘焉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刘焉提出“废史立牧”却为刘备做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刘焉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也是汉室宗亲。刘焉是刘璋的父亲,但他和刘备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过刘焉提出的“废史立牧”却在此后为刘备做了嫁衣。面对汉室权利每况愈下的窘境,刘焉大胆提出让宗室还有朝廷重臣分别担任州牧,其权利比刺史、太守还高,这样便能保证天下还在汉室的掌控之中。不过理想

  • 没有清朝,中国现在国土是不是会很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吧,那就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想把慈禧这些人给往死里打,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也不能穿越回去,所以很多事情说起来也没有意义,但是最近一直有人争论,话说如果没有清朝的话,是不是我们的国土面积会和明末一样,无法扩展到草原这些地方呢?下面可以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 廉颇是赵国的悍将,为何最后客死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廉颇,相信大家也不会觉得很陌生了,出生于赵国的中山苦陉,亡于楚国的寿春。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成为“战国四大名将”。在史记当中有记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这

  • 高贵妃是乾隆皇帝的第一宠妃,为何死后全家都被乾隆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位即博爱又多情的皇帝,他的一生当中共有嫔妃42人,这些女子的出生家世都各不相同。在这些人当中,有着这么一位妃子,本是高官女,却给皇子做了十年无名分的通房侍女,之后一跃成为了乾隆皇帝的贵妃,这位女子就是高贵妃。都说富察皇后是乾隆的一生所爱,但是高氏跟富察皇后相比也丝毫不逊

  • 诸葛亮将李严贬为平民以是仁慈之举,本应按照军法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李严是刘备任命的托孤大臣之一,但他却在诸葛亮北伐之路上故意设置阻拦,还假传刘禅口谕。导致诸葛亮在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只能无奈退兵,此后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平民,最后郁郁而终。实际上诸葛亮将李严贬为庶民已经是格外开恩,正常来说李严应该是被按照军法处置。很多人还怀疑诸葛亮此举是另有目的,就算两人有私仇,但也

  • 杨贵妃真的很胖吗?真实的体重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倾国倾城的美女,杨玉环杨贵妃就是其中的一个。杨贵妃拥有着非常美丽的容貌,而在唐朝的时候,审美是以胖为美,那么杨贵妃肯定也不会例外了。一般情况下,各朝各代都是比较喜欢偏清瘦一些的美女,但是唐朝却是个例外。在唐朝时候大家更倾向于丰腴之美。那么能够成为贵妃的杨玉环到底是有多么胖呢?关于

  • 弘昼是谁的儿子?弘昼是如何从夺嫡之争中全身而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弘昼是雍正皇帝第五个儿子,也是乾隆皇帝的弟弟。雍正晚年也对立嗣之事犯了难,他一共有10个孩子,虽然只有几位参与立嗣之争,但依然会在朝中刮起一阵腥风血雨。要说雍正孩子中最特别的一位,那就是弘昼了。弘昼靠着装糊涂从残酷的夺嫡之争中全身而退,最后还保住了后代的荣华富贵。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弘昼,这次就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