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有清朝,中国现在国土是不是会很小?

没有清朝,中国现在国土是不是会很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07 更新时间:2024/1/23 12:30:23

说到清朝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吧,那就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想把慈禧这些人给往死里打,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也不能穿越回去,所以很多事情说起来也没有意义,但是最近一直有人争论,话说如果没有清朝的话,是不是我们的国土面积会和明末一样,无法扩展到草原这些地方呢?下面可以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人都在骂满清王朝丧权辱国,但是,如果没有清朝,恐怕今日中国,也就只会有明末的那些国土。我说这话,可能有些明粉会不爱听。但是,请您先放下对清朝的偏见,听我尝试着分析下其中的缘由。

明朝没有开疆拓土的能力

朱元璋驱逐蒙元建立明朝后,并没有能力统治蒙古人之前的草原地区。后来永乐大帝朱棣意图恢复元朝边界,南征安南,北进草原,统治也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对于农耕文明帝国来说,草原的统治成本太高。

自秦汉起,中原王朝就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缠斗,贯穿了中国的古代历史。长城,自出现以来,就成为了抗击草原民族入侵的第一线。我们翻开古代历史,能够长期统治长城南北的王朝有几个?屈指可数。

熟悉地理的同学应该知道,世界上的农耕文明有一个共同点,都处于400毫米等降雨线附近。因为,农耕文明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如果一个地方的年降雨量少于400毫米,那么,靠种地是活不下去的。中国的400毫米等降雨线,恰好就在长城附近,所以,长城不是一拍脑袋选的位置,如果你去过北方就会看到,过了长城不远,就是草原了,气候和生态差异明显。

农耕帝国征服草原后,如果想维持统治,就必须大量驻军。但是,草原上不适合就地耕种,大量的军队吃饭很是问题。从长城以南补给?铁路出现以前,只能通过牲口运送粮食,军粮还得有军队押送。几百公里,人吃马喂,可能还没到呢,粮食先吃完了。所以,汉人的军队在草原要想不饿肚子,只能游牧化。

那么问题来了,军队一旦游牧化后,组织结构、人际关系都会变成游牧民族的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汉人胡化”。长此以往,汉人就变成蒙古人、突厥人了。因为,儒家文化是从中原农耕文明孵化出来的,它只能在长城以南的农耕地区开花结果,无法越过长城以北,嘉峪关以西,去改造游牧民族的社会。

所以,受古代陆地物流运输效率和文化差异的限制,明朝作为纯汉人王朝,是无法长期稳定地统治长城以北、嘉峪关以西,雪域高原等地区,对开疆拓土无能为力。

清朝为何有能力对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维持稳定的统治?

首先,我们先翻开中国古代的历史,看看能够长期(百年以上)统治长城南北的朝代有几个,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中国历史上,能够长期统治长城南北的朝代,有唐朝、辽、金、元、清。你可能要说汉朝,汉朝是曾经开疆拓土,但他们在草原没有维持过长期的统治,基本上是为其他草原部落做了嫁衣。

那么,对这些朝代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同时兼容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二元王朝。唐朝皇族有胡人血统(李渊母亲是鲜卑人,和隋朝独孤皇后是亲姐妹,都是北周军事贵族独孤信的女儿),唐太宗李世民在草原,甚至被奉为“天可汗”。辽和金虽然一个是契丹王朝,一个是女真人王朝,保留民族传统的同时,他们都奉行汉文化,甚至和大宋(北宋和南宋)争夺文化上的正统。蒙元定都大都(北京)后,草原地区实行草原文化,长城以南的统治奉行汉文化。清朝更不用说,入关之后,奉汉文化为正统,到清朝末年,大部分满人已经彻底汉化。

可以说,清朝是历史上对周边少数民族统治上最成功的朝代。这得益于清帝国基因中高超的政治整合能力。

满人的大本营在东北,东北是草原和中原的过渡地带,北有呼伦贝尔和科尔沁草原,南面是大明中原王朝。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个部落后,知道会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注意,为了避免明朝的打击,他不得不考虑,如何跟周围的蒙古部落搞好关系。

女真人长期跟蒙古部落是邻居,文化习俗有相似之处,于是,努尔哈赤通过联姻方式,将科尔沁部牢牢团结在自己周围。满蒙联盟就是这么来的。努尔哈赤取了蒙古女人之后,他的儿子们也纷纷效仿,皇太极一人就娶了6位蒙古后妃,其中最有名的孝庄文皇后,就来自科尔沁大草原。皇子取蒙古媳妇儿的同时,清朝的公主,也嫁给蒙古王子。清王朝的统治稳固之后,为了维护草原的稳定,满蒙联姻更成为所谓“北不断亲”的大清国策。

通过联姻,内蒙地区的部落基本上都成为满清的家人了,清朝皇帝被草原部落尊为大汗。但外蒙古和西北草原的部落还没得到有效控制。蒙古铁骑的厉害之处不在于人多,而在于其灵活的机动性。所以,只要能够将那些蒙古部落圈住,就能够控制他们骑兵的机动性。于是,满清统治者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鼓励藏传佛教。“修一座庙,胜十万兵”,游牧民族一旦信了藏传佛教,就不能远离寺庙,这样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除了修庙外,满清皇帝还取得了一个“文殊菩萨转世”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皇帝不仅巩固了自己在信奉藏传佛教的草原部落中的权威,更是为清帝国在雪域高原地区的统治,提供精神秩序。

中国的西南地区,虽然在汉朝就被征服,但因为其地势险峻,少数民族部落混杂,直到明朝也没有完全汉化。那里的秩序,一直是苗族势力和土司主导。雍正帝用鄂尔泰的计划,改土归流的政策,鼓励汉人迁往西南边陲,鼓励苗人汉化,减少土司的势力。这样,云贵地区才算真正融入汉文化。

在西北的穆斯林地区,满清允许他们保留原有的着装和习俗,不用剃头。对大清有卓越贡献的伯克,朝廷会赐予他们剃头的恩典。清朝用穆斯林自治的方针,在西北维持统治。

就这样,清朝以奉汉文化为正统文化的方式,统治汉人;以联姻的方式,团结了蒙古人;又以宗教的意识形态,控制雪域高原;在苗疆推行汉化;穆斯林推行自治,成功的将汉、满、蒙、回、藏整合在一起,为边疆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

民国的法统从何而来

辛亥革命后,国民革命军推翻了帝制,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3月11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内容注明,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新疆在22行省之列)。宪法里特别注释了,国民全体包括了汉、满、蒙、回、藏的所有人。这就是著名的“五族共和”法统的来历。

如果按照国民革命起义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说法,“中华”只包括奉行汉文化的地区。那么,一旦革命后,蒙、满、回、藏马上就会被列强瓜分,或者独立。那么,清朝留下的领土就剩不下什么了,弄不好,革命也得失去意义。所以革命成功后,革命者很快在南京组织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临时约法》,“五族共和”确保了完整的继承清朝的领土,为中华民国提供了重要的法统。

满、蒙、回、藏的人其实并没有代表参加宪法的修订,他们不认《临时约法》怎么办?这时候,满清的《清帝退位诏书》就为中华民国提供了又一个法统的正当性。

《清帝退位诏书》说的很明白了,满、蒙、回、藏如果坚持认为自己效忠大清,那么就要势必服从皇帝的诏书。因此,有了《清帝退位诏书》,满、蒙、回、藏即便不认南京政府的账,也必须要承认中华民国。

没有清朝对满、蒙、回、藏的整合,就没有“五族共和”,也就没有我们现在中国的大部分领土。没有东北、新疆,内蒙、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我们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不可想象。所以,清朝对现在的中国,有如此辽阔的国土面积和多元的民族文化,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了中华民国的法统,用更高的格局,即梁超提出的“中华民族”的概念,团结了我们目前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中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廉颇是赵国的悍将,为何最后客死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廉颇,相信大家也不会觉得很陌生了,出生于赵国的中山苦陉,亡于楚国的寿春。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成为“战国四大名将”。在史记当中有记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这

  • 高贵妃是乾隆皇帝的第一宠妃,为何死后全家都被乾隆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位即博爱又多情的皇帝,他的一生当中共有嫔妃42人,这些女子的出生家世都各不相同。在这些人当中,有着这么一位妃子,本是高官女,却给皇子做了十年无名分的通房侍女,之后一跃成为了乾隆皇帝的贵妃,这位女子就是高贵妃。都说富察皇后是乾隆的一生所爱,但是高氏跟富察皇后相比也丝毫不逊

  • 诸葛亮将李严贬为平民以是仁慈之举,本应按照军法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李严是刘备任命的托孤大臣之一,但他却在诸葛亮北伐之路上故意设置阻拦,还假传刘禅口谕。导致诸葛亮在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只能无奈退兵,此后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平民,最后郁郁而终。实际上诸葛亮将李严贬为庶民已经是格外开恩,正常来说李严应该是被按照军法处置。很多人还怀疑诸葛亮此举是另有目的,就算两人有私仇,但也

  • 杨贵妃真的很胖吗?真实的体重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倾国倾城的美女,杨玉环杨贵妃就是其中的一个。杨贵妃拥有着非常美丽的容貌,而在唐朝的时候,审美是以胖为美,那么杨贵妃肯定也不会例外了。一般情况下,各朝各代都是比较喜欢偏清瘦一些的美女,但是唐朝却是个例外。在唐朝时候大家更倾向于丰腴之美。那么能够成为贵妃的杨玉环到底是有多么胖呢?关于

  • 弘昼是谁的儿子?弘昼是如何从夺嫡之争中全身而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弘昼是雍正皇帝第五个儿子,也是乾隆皇帝的弟弟。雍正晚年也对立嗣之事犯了难,他一共有10个孩子,虽然只有几位参与立嗣之争,但依然会在朝中刮起一阵腥风血雨。要说雍正孩子中最特别的一位,那就是弘昼了。弘昼靠着装糊涂从残酷的夺嫡之争中全身而退,最后还保住了后代的荣华富贵。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弘昼,这次就为大

  • 江南第一美人宣华夫人到底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宣华夫人,这是南北朝时期江南出名的美人,号称“江南第一美人”。在隋朝灭掉了陈国之后,宣华夫人就与其他陈国皇室都被送到了隋朝后宫。之后隋文帝垂涎宣华夫人的美貌,想要将宣华夫人那位嫔妃,在饱受丧国之痛后,宣华夫人成为了仇人的妃子。隋文帝的皇后是当年与其一起举兵的独孤皇后,独孤

  • 朱元璋曾经想要迁都西安,最后为何要改变主意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从明朝永乐大帝朱棣开始,北京始终作为中国的都城而延续至今,然而若不是一位皇帝的意外死亡,明朝的都城可能就是西安了。而西安的著名的古迹钟鼓楼就是正式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接下来小编来给大家讲讲为何西安差点成为明朝古都的事情吧,希望大家喜欢。钟鼓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属于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

  • 北宋仁宗皇后为何被废?这背后有着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在封建社会的皇室宫廷之中,皇后的地位是仅次于皇帝的,一人之天下,万人之上,所以说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非常注重皇后的选立。同样废除皇后也是国家的大事。虽然封建帝王权力至上,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废立皇后,但因为随意废立皇后、引发政局动荡的事例并不鲜见。今天的故事就与废立皇后有关,

  • 玉真公主究竟和李白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李白作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人,一提到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作,李白的诗的确是独一无二,但其实李白还有一段情感故事鲜有人知,而且这段故事还是和唐玄宗的一个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究竟和李白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而在这段故事当中,还有另外一个主角,同样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在很多人的印象里

  • 隋炀帝为什么三次下江都?只是为了玩乐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一说起隋炀帝,一定有很多人都对他咬牙切齿,认为他一生荒淫无度,只会贪图享受,开凿大运河也只是为了他自己出游更方便,总之就是历史上又一个暴君。但是,当天下大乱的时候,隋炀帝还要三次下江都,真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游玩的目的吗?如果真的了解隋炀帝做事情的目的之后,或许就会改变这种看法了。大业十二年(公元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