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戚夫人变成人彘前,有没有自尽的机会?

戚夫人变成人彘前,有没有自尽的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52 更新时间:2024/1/14 12:05:03

戚夫人变成了人彘,这一点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一味的去指责吕雉却也是不合理的,毕竟吕雉也不是见人就杀,薄姬她就没动,因为薄姬势力小,根本对吕雉构不成威胁。戚夫人的下场也是真的很惨的,但前提是戚夫人在受刑之前还活着,如果死了不就没有这些痛苦了?那么,在戚夫人受刑之前,她是否有机会自杀呢?

戚夫人被铁圈套脖子,像牲口一样看管着,哪里的机会自杀?再说戚夫人要是有这个勇气和脑子想到自杀,也就不会混这么惨了!

戚夫人根本没有机会自杀。

“人彘事件”是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雉和宠妾戚夫人之间的后宫争斗,戚夫人没有斗过功于心计的吕雉,被做成了“腌肉”放到罐子里展览。

“人彘之祸”是两千多年来惨了的后宫相斗的产物之一,戚夫人的美人心计换来了自己的痛苦不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不是毁灭别人,就是被别人所毁灭。

在大家眼里,自杀是戚夫人当时最好的选择,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吕后的智商。吕后焉能不知自杀简直是便宜了戚夫人?因此戚夫人根本没有机会自杀。另外从戚夫人性格来看,她也不会选择自杀。

首先,汉高祖死后,戚夫人作为宫斗里落败的那一方,被吕雉囚禁在了永巷,把她剃光了头发不说,还用“钳”,也就是铁圈束住了脖子。

戚夫人想自杀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咬舌自尽,但用这种方式是不可能的,吕雉派人把她看管的牢牢的,哪能让她这么轻易死去?要知道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后,整天叫嚷痛哀嚎,吕雉就把她的舌头割了,充分说明咬舌自尽并不靠谱。

另外,戚夫人有个儿子叫刘如意,才十五岁,被封赵王,虽然留在封地没法救她,但毕竟是个念想。

吕雉和刘邦是患难夫妻,苦难的生涯让她迅速成长。

两千多年了,好像人们对汉代“人彘”事件两个女主角态度很鲜明,对戚夫人表示同情和怜惜;对吕后的残忍感到深恶痛绝。

吕雉,也就是后来的吕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家境是相当不错的,配小混混刘邦是绰绰有余。父亲做主把她许配给刘邦后,吕雉吃尽了苦头,和刘邦算是一对患难夫妻。

在婚后数年,吕雉亲自下田耕作,任劳任怨,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承担了一家老小的经济重担。为刘邦生下了一儿一女,却从未嫌弃过这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老公,简直是“模范”老婆。

刘邦经常惹是生非,常常触犯法律,一次被他羁押的犯人逃跑了,导致刘邦不得已躲到了芒、砀山的岩石之间,这段时间里,吕雉毫无怨言,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寻找这个不省心的丈夫,还给他带去吃的穿的。

刘邦率众起义后,吕雉被刘邦连累进了大牢,期间的磨难和羞辱可想而知了。出狱后,又跟随刘邦南征北战,一直颠沛流离,吕雉啥话也没说,对刘邦那是铁了心的支持。

可以想象,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苦难生涯,让吕雉迅速成长。

心狠手辣是生活磨炼出来的。

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的斗争到达了白热化,刘邦在彭城败北后,项羽“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把刘邦的父母、老婆、孩子都擒来当了人质,吕雉和刘邦父母这个人质一做就是两年。

后来项羽把吕雉等人押到两军阵前,阵前支了口大锅,恐吓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老婆、孩子都煮了啊!

“大丈夫”果然是“大丈夫”,想刘邦是何许人也,人家面不改色心不跳,镇定自若地说:项羽啊,你爱煮便煮吧,煮好后别忘分我一点肉吃,“幸分我一杯羹”啊!

吕雉跟着刘邦,早已磨炼出坚忍、阴险的心性,成王败寇的道理她岂能不知。

另一方面,吕雉和刘邦在精神上是势均力敌,这是戚夫人无法做到的,吕雉对稳固刘氏江山起到莫大的推动作用。刘邦称帝后,封的这些个异姓诸侯是很大的隐患。陈豨(xi)谋反,刘邦去平叛,吕雉就留守长安,和萧何商量把阴谋策应陈豨的韩信给骗到了宫中,并将韩信处死,诛灭三族。

刘邦出兵打陈豨,向大将军彭越征兵,谁知道彭越却称病不去,刘邦只是把他贬作庶人,而吕雉觉得处理得太轻了,为防患未然,夷其宗族。

通过这些手法,可以看出吕雉简直不要太狠,但是吕雉的这些做法确实稳固了刘氏江山。

也正是因为吕雉的狠,让刘邦对戚夫人有深深的担忧,反而做了激怒吕雉的重大错误。

实践证明,在政治场上仅仅能取悦老公是远远不够的。

对比下吕雉的人生经验、手段、心性,戚夫人简直逊色太多,她的地位完全是靠老公靠孩子。戚夫人是怎么认识刘邦的呢?

康熙57年的《睢宁县志》记载,刘邦在彭城兵败了以后,被项羽追得走投无路,慌乱间逃到一个口枯井里躲过了一劫,之后被戚氏妇女给救了,才捡了一条小命。

落难的刘邦自然是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愿以身相报,其实不过是看重戚氏的美貌,白捡了个大便宜。谁知戚夫人出身不凡啊,是西汉初年的歌舞名家,擅长唱歌、跳舞,是个妥妥的艺术系高材生。

戚夫人尤其擅长汉初流行的楚歌巫舞,在紧张的战争间隙,她是刘邦的温柔乡,可以缓解刘邦的紧张情绪。最重要的是戚夫人不懂政治,不会像吕雉似的经常和刘邦讨论军国大事,让刘邦感到身心愉悦,给刘邦带来完全不同于吕雉这个强悍妻子的情感体验。

自此,刘邦宠幸戚夫人直到死去,恰是刘邦的宠幸给戚夫人埋下悲惨的结局。

宫斗失败,靠老公的戚夫人如何搞得定实力派吕雉?

刘邦和戚夫人成亲的时候,正是吕后颠沛流离之际,在情感上一落千丈,内心极度的不平衡。相比依靠刘邦这棵大树的戚夫人,吕雉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上位。

如果说在吕雉和戚夫人之间早期是夺夫之恨的话,那么之后就变成了权力之争。戚夫人自知自己是斗不过吕雉的,只能靠儿子刘如意当上太子,换取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刘如意也是十分疼爱,常有想废了她和吕后的儿子刘盈太子的心思。戚夫人似乎是得到了暗示,常常在刘邦跟前哭诉,让刘邦当机立断赶紧立自己儿子为储君。

其实刘邦也完全知道一旦自己撒手人寰,凭吕后的心狠手辣一定不会放过戚姬母子的,刘邦这时心一软决定废掉刘盈改立三子刘如意为天子。

也正是这么一波操作,彻底激怒了吕雉,决定想尽一切办法保住儿子太子身份,并在站稳脚跟后,对戚夫人母子进行残酷迫害。

动了吕雉的奶酪,让你有今生无来世。

为了稳固太子地位,吕后凭借自己的人脉和威望,打通关节,笼络一批大臣,并游说开国大臣张良给自己亲自谋划。听过一番劝说,刘邦也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在政治当前,所谓戚夫人、所谓爱情都成了可有可无之物。

刘邦死后,刘盈做了皇帝,吕后也变成了吕太后,吕雉开始释放所有愤怒。不仅囚禁了戚夫人,还剃光了她的头发,给她戴上铁圈,穿着一身囚衣,派她日夜舂米劳作。

当年那个青丝飘逸、彩袖殷勤、体态婀娜的舞者已经不复存在。

只会唱歌跳舞、安于享乐、头脑简单的戚夫人哪受过这等折磨,于是悲伤之余,随口唱了首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春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就是这首歌传遍宫廷,传到了吕后耳中,吕后勃然大怒,欲将戚夫人母子斩草除根。断了戚夫人手足,挖去她的双眼,把她丢到一个坛子里,扔到厕所,并让自己儿子去参观。

这种变态行径,简直是宫斗中的极品案例,绝对比现在的清宫大戏惨烈多了啊!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什么又把陈圆圆抛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人们都说“冲冠一怒为红颜”,对于这种为了心爱的女子不惜代价的作为,有赞叹,也有不值,但是试问这个世上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这一点?不过,虽然说吴三桂那个时候为了陈圆圆也是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的地步,但是到了后来,为什么吴三桂依旧还是抛弃了陈圆圆?难道真的是因为红颜易

  • 项羽封了很多诸侯王,为什么最后一战没有一个人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项羽当年也曾经分封过很多诸侯,天下都被分了出去,不过项羽自己得到的自然还是最大的一块地,另外的诸侯就是六国原本的王室后人,还有其他的像刘邦这样的起义军。不过,虽然说大家都是因为项羽的分封才坐上了诸侯王的位置,为什么最终,项羽和刘邦在进行人生中最后一战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出面帮他呢?项羽头上的王中王

  • 诸葛亮和姜维是什么关系?姜维并非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马稷死后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姜维身上,或许是想让姜维顶替马稷的位置。不过从姜维的战绩来看,他的能力是要远胜马稷的,他们二人并不具备可比性。姜维算是诸葛亮从魏军手上挖来的人才,而姜维也十分感恩诸葛亮之后对他做的一切,可以说姜维很好的继承了诸葛亮想要匡扶汉室的意志,直到最后都还在寻找机会复国

  • 光绪帝和慈禧的死有没有关系?慈禧人生最后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光绪帝驾崩于1908年11月14日,而仅仅过了十几个小时后慈溪太后也寿终正寝,这两人的死亡时间相隔如此之近,会不会隐藏着怎样的关联呢?其实很多人都对这样一件事感到好奇,未免有些太巧合了,而且慈禧本身就跟光绪帝不和。不过想要寻找其中的真相恐怕已经很难了,慈禧在她的人生最后时刻也做了很多准备,如果光绪帝

  • 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为什么都不登基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夺了曹魏家的江山,曹操辛苦了一辈子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到了司马家的手里,不过司马懿最终并没有称帝。而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同样也没有称帝,当时曹魏名义上还是曹家人当皇帝,但是却也已经是相当于傀儡了,毕竟大权都在司马家手里。但是为什么司马懿和他的儿子都没有称帝,最后反而是司马懿的孙

  • 赵高为什么要逼死秦二世?赵高是想自己称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成为秦朝第二位皇帝,也就是秦二世。不过秦二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最高实权却掌握在赵高手中,随着赵高滥用职权导致在民间爆发了起义。六国复国运动也接连爆发,眼看秦朝政权不稳,赵高竟然带着手下逼死了秦二世。赵高究竟为何要这样做呢?有人觉得赵高是想自立为帝,不过赵高并没有这样做,他立

  • 春秋时期楚国最早称王,此后还有哪些诸侯国也跟着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楚国是最早称王的诸侯国,在春秋年间,楚武王熊通建议周天子提升楚君的封号,却被拒绝。此后熊通大怒,自封王号“楚武王”,当时楚国国力强盛,周室也无可奈何。等楚国开了这样一个先河以后,其他诸侯国也跟着蠢蠢欲动,想要寻找一个好的时机称王。整个春秋时期,不是只有楚国国君称王,还有几个诸

  • 刘备打仗为何不喜欢带上诸葛亮?两人性格差异所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总有人说刘备打仗不喜欢带上诸葛亮,其实也就只有夷陵之战诸葛亮有缺席。对于伐吴一事,诸葛亮和刘备的确有争执,诸葛亮不希望刘备贸然行事,而刘备气攻心头已无人能劝阻,最后才义无反顾的踏上伐吴之路。当时蜀汉国力正值鼎盛,和东吴并没有太大差距,可能谁也没想到最后的结局会是刘备惨败。如果诸葛亮在刘备身边或许还能

  • 刘伯温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躺在地上,为什么能预测他会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喜欢把刘伯温和诸葛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为刘伯温其实比诸葛亮还要更厉害一些,也有人认为刘伯温还是比诸葛亮差一截。但是不管怎么说,刘伯温“神机妙算”的名号是比较出名的。相传刘伯温早年的时候,曾经遇到还在放牛的刘伯温,见他躺在地上,便预测他日后能当上皇帝,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 鼎盛时期的匈奴有多强大?匈奴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匈奴是古代起源于内蒙古阴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在秦末汉初年间,匈奴称霸了中原以北的地区,所以此后也成为汉朝最强大的外族对手。匈奴在战国末期的实力还很弱,当时李牧曾率军大破匈奴十万兵马,导致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直到秦末匈奴才慢慢崛起,冒顿单于对外扩张将匈奴建立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此后便迎来了匈奴的鼎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