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什么又把陈圆圆抛弃了?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什么又把陈圆圆抛弃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85 更新时间:2024/2/3 22:07:55

长久以来,人们都说“冲冠一怒为红颜”,对于这种为了心爱的女子不惜代价的作为,有赞叹,也有不值,但是试问这个世上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这一点?不过,虽然说吴三桂那个时候为了陈圆圆也是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的地步,但是到了后来,为什么吴三桂依旧还是抛弃了陈圆圆?难道真的是因为红颜易老,而吴三桂也嫌弃陈圆圆了吗?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什么意思?

“恸哭三军皆缟素”意思是:痛哭流涕,让军队的战士们都披麻戴孝。缟素,就是指白色的孝服。“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是:非常生气,怒发冲冠,原来是因为一个红颜女子。

陈圆圆,自幼冰雪聪明,色艺双绝,是吴中名优,明朝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

吴三桂是明朝的将领,因“才武可用”当指命其守山海关。但是不久,李自成便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吴三桂之父受到严刑拷索,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手下掠夺,于是吴三桂决定与农民军暂死为敌。

李自成又是谁?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不久便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当时吴三桂兵单势薄,难以和大顺军相抗衡。于是致书清摄政王多尔衮曰:“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合作的条件是,酬以金银和部分的土地。

四月,清吴联军在山海关大败农民军,李自成仓猝西奔。这时候吴三桂准备立崇祯太子继位,重新组建明朝政府,并要求清军退出关外。但此时,主客之势迅速易位,清兵大量进入中原,吴三桂再难左右局势。“三桂请护太子入都,帅不许”,为避免太子遇害,吴三桂于是连夜送太子到一个很隐蔽的地方。从此受到清朝更多的监视与控制,吴三桂光伏明朝的志向也因此被压制了,吴三桂明白要想推翻清王朝,并必须蓄积力量,强盛自己的藩镇,于是开始休养生息。

吴三桂被封为平西亲王后,需要大批资金解决军费、恢复地方经济。当时吴三桂曾上疏康熙帝请求就地铸钱,但清政府不许,而是以宝泉、江宁所铸铜钱供给云南。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为了解决军费开支,发展地方经济,吴三桂开始利用辖区内的旧有的钱座、设备及工匠铸行“利用通宝”铜钱。通过货币流通扩大自己在中国南方的政治影响力,同时也对清政府宣布了独立。

吴三桂势力稍微强大,便遭遇了削藩,削藩是什么东西?

削藩是削减诸侯封地和权力的一个措施。通过抽解大诸侯王的势力,消除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因为清兵的入关,得益于明朝的降将,于是封明朝三降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为三藩,屏卫西南、华南以及东南地区。但是至康熙朝时,三藩势力渐大,隐隐有割据之意。康熙帝决意削藩。

1673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的口号,将矛头指向朝廷。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等地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耿精忠、尚可喜两藩势力,也都起来反抗清朝统治。这场与清王朝的抗争,历时8年才被平定,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

吴三桂在与清兵联手推翻李自成之后,找到了陈圆圆,从此陈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但后来因陈圆圆因年老色衰,而且与吴三桂正妻不谐,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

备受吐槽的“吴三桂”若真有光复明朝的志向,为何杀了南明永乐帝朱由榔,又为了后来自己周王?

是因为南明朝廷政治昏暗,朝廷中人各怀异心,无心杀敌,只谋自身福利吗?还是吴三桂本身就心怀鬼胎?你怎样看吴三桂?快来吐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项羽封了很多诸侯王,为什么最后一战没有一个人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项羽当年也曾经分封过很多诸侯,天下都被分了出去,不过项羽自己得到的自然还是最大的一块地,另外的诸侯就是六国原本的王室后人,还有其他的像刘邦这样的起义军。不过,虽然说大家都是因为项羽的分封才坐上了诸侯王的位置,为什么最终,项羽和刘邦在进行人生中最后一战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出面帮他呢?项羽头上的王中王

  • 诸葛亮和姜维是什么关系?姜维并非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马稷死后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姜维身上,或许是想让姜维顶替马稷的位置。不过从姜维的战绩来看,他的能力是要远胜马稷的,他们二人并不具备可比性。姜维算是诸葛亮从魏军手上挖来的人才,而姜维也十分感恩诸葛亮之后对他做的一切,可以说姜维很好的继承了诸葛亮想要匡扶汉室的意志,直到最后都还在寻找机会复国

  • 光绪帝和慈禧的死有没有关系?慈禧人生最后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光绪帝驾崩于1908年11月14日,而仅仅过了十几个小时后慈溪太后也寿终正寝,这两人的死亡时间相隔如此之近,会不会隐藏着怎样的关联呢?其实很多人都对这样一件事感到好奇,未免有些太巧合了,而且慈禧本身就跟光绪帝不和。不过想要寻找其中的真相恐怕已经很难了,慈禧在她的人生最后时刻也做了很多准备,如果光绪帝

  • 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为什么都不登基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夺了曹魏家的江山,曹操辛苦了一辈子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到了司马家的手里,不过司马懿最终并没有称帝。而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同样也没有称帝,当时曹魏名义上还是曹家人当皇帝,但是却也已经是相当于傀儡了,毕竟大权都在司马家手里。但是为什么司马懿和他的儿子都没有称帝,最后反而是司马懿的孙

  • 赵高为什么要逼死秦二世?赵高是想自己称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成为秦朝第二位皇帝,也就是秦二世。不过秦二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最高实权却掌握在赵高手中,随着赵高滥用职权导致在民间爆发了起义。六国复国运动也接连爆发,眼看秦朝政权不稳,赵高竟然带着手下逼死了秦二世。赵高究竟为何要这样做呢?有人觉得赵高是想自立为帝,不过赵高并没有这样做,他立

  • 春秋时期楚国最早称王,此后还有哪些诸侯国也跟着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楚国是最早称王的诸侯国,在春秋年间,楚武王熊通建议周天子提升楚君的封号,却被拒绝。此后熊通大怒,自封王号“楚武王”,当时楚国国力强盛,周室也无可奈何。等楚国开了这样一个先河以后,其他诸侯国也跟着蠢蠢欲动,想要寻找一个好的时机称王。整个春秋时期,不是只有楚国国君称王,还有几个诸

  • 刘备打仗为何不喜欢带上诸葛亮?两人性格差异所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总有人说刘备打仗不喜欢带上诸葛亮,其实也就只有夷陵之战诸葛亮有缺席。对于伐吴一事,诸葛亮和刘备的确有争执,诸葛亮不希望刘备贸然行事,而刘备气攻心头已无人能劝阻,最后才义无反顾的踏上伐吴之路。当时蜀汉国力正值鼎盛,和东吴并没有太大差距,可能谁也没想到最后的结局会是刘备惨败。如果诸葛亮在刘备身边或许还能

  • 刘伯温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躺在地上,为什么能预测他会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喜欢把刘伯温和诸葛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为刘伯温其实比诸葛亮还要更厉害一些,也有人认为刘伯温还是比诸葛亮差一截。但是不管怎么说,刘伯温“神机妙算”的名号是比较出名的。相传刘伯温早年的时候,曾经遇到还在放牛的刘伯温,见他躺在地上,便预测他日后能当上皇帝,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 鼎盛时期的匈奴有多强大?匈奴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匈奴是古代起源于内蒙古阴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在秦末汉初年间,匈奴称霸了中原以北的地区,所以此后也成为汉朝最强大的外族对手。匈奴在战国末期的实力还很弱,当时李牧曾率军大破匈奴十万兵马,导致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直到秦末匈奴才慢慢崛起,冒顿单于对外扩张将匈奴建立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此后便迎来了匈奴的鼎盛期。

  • 楚国被灭楚王负刍为何能活下来?楚王负刍最后下场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楚幽王去世后,楚哀王继位,不过仅仅两个月后楚哀王就被杀害,负刍被拥立为新王,便是楚王负刍。当时秦国一统六国已经势在必得,接连拿下楚国十余座城池,楚王负刍打算割地求和,但秦军根本不买账,执意要灭楚。公元前223年,楚国都城被攻破,楚王负刍被俘,楚国正式宣告灭亡。不过楚王负刍最后好像并没有被处死,也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