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谁的谋士阵营最强大?各个谋士集团差距有多大?

三国谁的谋士阵营最强大?各个谋士集团差距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59 更新时间:2024/1/17 19:16:07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各国都有能力十分强大的武将和文臣,其中曹魏的综合实力是最强的。在三国中,最出名的谋士应该还是诸葛亮,但实际上诸葛亮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谋士角色,更是蜀汉重要的核心骨。如果拿三国集团的谋士做一个对比,分开来看大家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实操起来就会发现在见识上还是会有落差。那这种差距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三国是一个乱世,乱世出英雄,在出现一大批执锐攻坚光芒四射的武将的同时,还同样出现了一大批纵横捭阖光彩夺目的谋士。在这些谋士当中,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命的长短不同,尤其是所跟随的主公所作出的业绩不同,所以他们最终的名声大小不同,尤其是最终的官位更是高低大不相同。在近期历史话题的热潮当中,三国更是一个长说不衰的时段,因而就有了谁是三国第一谋士的说法。其实,很多谋士只能是和武将们一样,就是一件大事来临,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看主公是否采纳,像诸葛亮一样,主公有耐心坐下来听取你纵论天下形势的不多。有句话叫“文无第一”,那么,三国不同集团的谋士们,他们的智慧以及所献出的谋略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呢?

英雄所见略同,各个集团都有顶尖谋士,就看君主识不识才,能不能用。

人们说起三国谋士,一般会提到荀彧、郭嘉、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原因是这些人成就了帝王的一番事业,其实,在一些失败的诸侯中,也有一些谋士,他们也是当时天下顶尖的人才,如袁绍手下的沮授等。在当时天下的一些重大问题上,顶尖人才的看法应该说是差不多的。汉献帝想回到洛阳,结果却是在几个军阀之间被扔来倒去。要不要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地盘上呢?袁绍的谋士们说是应该迎接。有两种说法,一是袁绍派遣郭图出使去见汉献帝,回来后郭图劝袁绍把皇帝迎接而来,把首都放在自己地盘中的邺城;二是沮授对袁绍说,“宜迎大驾”,也是把都城放在邺城,还有那句“挟天子以令诸侯”原版本,叫做“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不管是谁,说明袁绍集团中是有这个见识的人才的,只是袁绍没有采纳而已。曹操的谋士荀彧也让曹操迎接皇帝,曹操不但马上采纳了,还迅速派出了军队前去迎接。还有在皇帝安置的问题上,不管是袁绍的谋士还是曹操的谋士,他们共同的看法是,要把都城放在自己的地盘上,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控制这个皇帝。

诸葛亮有个隆中对,大致是不能和曹操争锋,要先有荆州,再夺取益州,这样就可以图谋天下了。鲁肃有个榻上对,也是先不要对付曹操,而是在得到荆州以后,再去“竟长江所极”,目标也是刘璋。袁绍的谋士沮授有个“并河北四州”之计,袁绍认真的实行了,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

还有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双方的武将和智谋之士心态是差不多的,武将都主张战,而智谋之士都在等。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不战,但他数次上表朝廷要求出战,皇帝都不予批准,还派了一个卫尉辛毗持节制约全军。对于这种情况,诸葛亮非常清楚司马懿在干什么,那就是对司马懿来说,战场上并没有十分有利的情况出现。司马懿所以数次请战,不过是做个样子给武将看看而已,如果司马懿有获胜的战机,他会到千里之外去请示吗?在这里,诸葛亮把司马懿的心思猜得透透的,而司马懿也知道,只要他不出战,诸葛亮也不会大举进攻,这就是双方的智慧。

真正的杰出人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所建树。

三国各个集团都有很多谋士,能站得住脚的都是有所建树的。但是,什么样的谋士才是顶尖人才呢?那就是所言多中。争战年代,大浪淘沙,很多诸侯被淘汰出局,也就是整个集团整体消亡了。在这些出局的诸侯集团当中,不见得就没有顶尖的人才,只不过是他们早早的出局,不能够在后续的活动中再建言献策,所以这智慧也就无从展现罢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袁绍集团的谋士,典型的就是沮授和田丰。沮授是可以活命的,但他选择了从一而终,因而曹操不会让他成为自己的麻烦。田丰这个人有点儿复杂,他给袁绍出了个主意,曹操说如果按他说的做,他和袁绍谁胜谁败还很难说,可见这个人的确厉害。但是,这个人却缺乏灵活性,宁死也要阻止袁绍的军事行动,结果是先被关后被杀。

正是有了这个结果,所以说他虽然有名,却很难说他是三国早期顶尖谋士。像曹操阵营的几个最著名的谋士,无一不是在各个阶段,都能及时地提出合理建议之人,像二荀、郭嘉、贾诩等人。曹操集团还有一个人叫做钟繇,就是钟会的爹,这个人后来官职非常高,他也很有智慧,曹操早期的西北稳定全靠这个人。另外还有东吴的张昭,孙策打天下和孙权顺利接班全靠这个人。如果没有真本事,谁又能做到这个功绩!后来这两个人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这说明他们也是可以代替的。

谋士成就君主,君主也反过来成就谋士。

话说回来,说不说在于谋士,用不用在于君主,那些用了的主张不是都得君主同意,不用的计策有几样能够得到检验?刘表,这也是一个“有地千里,带甲十万”的主儿,但就是因为自身不行,所以有非常优秀的人才他也不知道用,像他手下的蒯良韩嵩以及在他地盘上的诸葛亮、庞统等人。说到诸葛亮就不能不说到刘备,凭什么谈上一两次话就对他言听计从,这就是君主的智慧识人之能。卧龙凤雏之名早已经传响荆州,刘表是没有听到还是听到了就根本不当回事儿?最明显的是贾诩,跟过好几个老板,都不行,最后跟着曹操成事了。不是贾诩不行,说到底就是老板不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谋士成就君主,君主也反过来成就谋士。

总起来说,三国顶尖谋士,其见识并不差多少,区别即在于自身,也在于君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君主和谋士就好比是一对创业的夫妻,一方再能干,另一方是一个败家的主儿,这日子也过不好。一个人家不大业不成,又怎样说他的智慧有多高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国商鞅变法的时候,其他国家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商鞅变法,作为春秋时期历史上改变秦国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热议,如果不是商鞅和秦孝公进行的这一次的变法,秦国的命运将会如何,还真的是不好说,或许永不了多久,就会被其他国家给干掉了吧。不过秦国在变法图强的时候,后来成为秦国攻击对象的山东六国,他们分别都在做些什么,有没有同样也在变法的

  • 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复辟李唐,最后却被夺去官职忧愤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张柬之作为复辟李唐的大功臣之一,最后却落得一个忧愤而终。705年,张柬之联合桓彦范等人在紫薇城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病重最后只能被迫答应,三天后禅让,太子李显正式复位。不过此后张柬之遭到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排挤,他拿韦后诬陷张柬之,导致李显下令免除张柬之的宰相之位。此后张柬之再遭重创,不仅被

  • 吕布有女儿吗?吕布死后他的女儿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吕布,不管是正史上的也好,还是《三国演义》当中的也好,吕布这个人的形象也是非常鲜明的。很多人比较关心,吕布死后貂蝉去哪了,但是貂蝉毕竟是虚构的,所以说她去哪了都是对的,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正史上的吕布却真的有一个女儿,只是没有留下名字,那么吕布死了之后,他的女儿去哪了呢?说起

  • 岳飞背上刺的并非是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英雄,也被认为是民族英雄。岳母给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就是以往岳飞能够好好的报效国家。而岳飞也是一名大孝子,一直记着母亲的忠告。不过岳母刺字这个典故虽然广为流传,但源头却是出自民间,宋朝历史和野史都没有记载过这件事的发生。所以也有一种说法是说,岳

  • 如果把和珅的财产放到今天,能排在世界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作为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大贪官,最后死的也是很惨的,也算是连累了自己的儿子丰绅殷德。虽然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其实长得很帅,但是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大贪官,抄家的时候连皇帝都震惊了,他的财富说是富可敌国毫不为过。那么,如果把和珅的财产放到今天来看,能够在世界上排名第几呢?和珅算是清朝中后期非常著名的人物,也

  • 靖难之役沐英的30万沐家军为何不救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靖难之役其实挺复杂的,我们今天不说他,我们来说当时的朱允炆和沐家军,其实沐英的沐家军可以说是朱允炆最忠实的拥护者,但是大家也知道的,话说在靖难之役的时候沐英的沐家军却没有出来帮忙,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其实这个还是挺有说法的,也有很多人都问了这件事情,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 韩信得不到项羽重用,为何刘邦却能信任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韩信早期投奔项羽,但是一直没能得到重用,于是转投刘邦结果成了名震天下的初汉三杰之一。不过项羽不重用的人,为什么刘邦就敢用呢,难道是项羽不识人才?其实韩信初来乍到也是被泼了一盆冷水,夏侯婴把韩信推荐给刘邦,但刘邦并没有在意。韩信此后心灰意冷,打算再次另寻明君,此时萧何急忙将韩信追回,这才有了&ldqu

  • 汤和作为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为何能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汤和是明朝著名将领,也是开国功臣之一。都说朱元璋登基以后处理了不少功臣,但汤和却能自保成功,最后还得以善终。汤和早年跟随郭子仪起义,后来转投朱元璋,此后汤和接连击破元军,立下显赫战功被升为元帅。为什么汤和最后就能自保成功呢?实际上这也跟汤和的为人有关,朱元璋十分熟悉汤和,虽然也有猜忌但最后还是放了他

  • 唐玄宗为什么要提前禅位?实际上李隆基也是被迫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一共在位44年。这44年也是唐朝最鼎盛的一段时期,因为此后爆发安史之乱,给唐朝的衰落埋下隐患。很多人不理解唐玄宗为什么要主动禅位,让李亨继位,虽然安史之乱是因他而起,但他还没有被逼上绝路。只能说唐朝皇帝的权威还并没有达到顶峰,当时唐玄宗已经很难稳坐皇位了,原因就是他处理安

  • 司马懿为什么要杀何宴?何宴这一举措惹怒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何宴父亲早逝,母亲被曹操纳为妻妾,何宴也就成了曹操养子。不过何宴长的好看,而且年少有才,所以深的曹操宠爱。曹丕登基后并没有给何宴一官半职,应该也是有一定的防备之心,而曹睿觉得何宴虚浮不实也没将他重用。此后何宴依附曹爽,在朝中慢慢积累起自己的势力。其实何宴才能或许被很多人低估,他是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