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为何不如曹操?他和曹操有着本质的区别

董卓为何不如曹操?他和曹操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49 更新时间:2024/2/3 21:55:35

董卓占据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东汉政权就此名存实亡。其实董卓和曹操都做过相同的事情,但董卓却没能达到曹操这样的成就。董卓生于凉州,和羌人交好,但他也讨伐过羌人。此后受袁绍所召,进京讨伐十常侍,这才让董卓有了把持朝政的机会。但董卓的行为却惹来天下诸侯共怒,这次又是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讨伐董卓,最后董卓被孙坚击败,死在了吕布刀下。董卓为人还是和曹操有着本质区别的。

《三国演义》里,“董卓乱政”可以说是群雄割据的开端。而在演义里,董卓被刻画成贪财好色,残酷暴戾的形象,十足的大反派,可以说是“万恶之源”。那么,真实的董卓是这样吗?在本篇文章里,将结合史料记载,来为大家还原一个最真实的董卓。

陇上豪侠

时间回到东汉末年,桓帝时期,在陇西这片土地上,一个比较富有的小地主家庭,诞生了一个名叫董卓的小孩,他从小就显示出同龄人与众不同。要知道陇西这片地方,是一个胡汉杂居的地方,在这里除了汉人,也有大量的羌人,而羌人是令东汉最为头疼的东西,从东汉立国以来,羌人叛乱就没有停歇过,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因此被称为“百年羌乱”。自然而然,这片地区羌汉矛盾十分严重,汉人既恐惧,又仇恨羌人,然而董卓作为陇西地区土生土长的汉人,从小却没有别人那样对羌人的畏惧,反而和羌人来往,甚至到羌人生活的地方去游历,结交了一帮羌人的酋帅,不得不让人感叹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后汉书.董卓传》载:“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

董卓得到这一帮酋帅的友谊后,就回家去耕田了,东汉时期没有科举,想做官,只有靠上级领导赏识,董卓虽然勇猛,奈何还没遇到伯乐,于是只有回家种田。那些酋帅就去探望他,董卓二话不说,把自己家里的耕牛杀了招待诸位酋帅大哥,要知道,在生产力低下的东汉时期,耕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法律更是严厉禁止私杀耕牛,但是董卓偏偏就这么做了。而他的做法也让酋帅们觉得,这个人豪爽仗义,值得结交,于是把自己家牧养的牲畜赶来,送给了董卓一千多头牲畜。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董卓懂得适时放弃微小的利益来换取更大的利益,并不只是那一千多头牲畜,而是和酋帅们更加深厚的友谊,足以看出董卓人际交往的智慧,而结交羌人,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果不其然,经过这件事以后,董卓就以“健侠”闻名于陇西,他的表现被地方官看中,招募他做了州兵马掾,守备边塞。

军中骁将

董卓终于得到了能够尽情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他勇猛的表现被羌胡深深的惧怕,别人马背上只有一副弓箭,而董卓马背上有两副弓箭,在马上他能够同时左右开弓,如此的与众不同的他,得到领导赏识,被推举为羽林郎,跟随中郎将张奂打击叛乱的羌人,因此作战有功,被封为郎中,赐给了他九千匹缣。一般人可能就拿着这些财富想着买田做土豪了,而董卓此时又表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他把这九千匹缣全部分给了手下的士兵,自己一点都不要。当一个人有着更远大的目标和理想的时候,他必然不会只在乎眼前,懂得分享利益给其他人的人,他也会被其他人推向成功。《后汉书.董卓传》载:“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

作为一个又有能力,又得到部下爱戴,又得到上级领导赏识的人才,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提拔,此后董卓的官职就跟坐了火箭似的,蹭蹭蹭的往上冲,从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到东中郎将,持节。在中平元年,影响了大汉四百年历史的大事发生,在这一年黄巾起义,大汉朝廷再无力集结大军征讨,从而恢复了州牧制度,允许各地自筹军队粮饷消灭叛军,拉开了汉末军阀割据的序幕。董卓因为代替卢植讨伐张角战败被处罚,但在那一年的冬天,羌人再次叛乱,以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为首领,北宫伯玉又劫持了边章,韩遂二人给自己做大将,假托诛除宦官为名劫掠雍凉,董卓素有健侠之名,在羌胡之中名气很大,朝廷自然也就想依靠董卓平定叛乱,并以平定黄巾之乱的皇甫嵩为主将,董卓为副将。

“光环附体”

但皇甫嵩讨伐不利,于是朝廷改派司空张温去带兵,希望能够打开局面,羌胡素来骁勇,所以汉军征讨一直不利。此时的董卓仗着自己劳苦功高,不把总指挥张温放在眼里,但是让董卓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此时的狂傲,让他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当时孙坚也作为将领跟随张温讨伐羌胡,孙坚竟然直接建议张温以董卓目无主将为罪斩杀董卓,不知是孙坚看出来这个人以后定将祸乱天下,还是说单纯的执行军法,董卓后来也是吓出一身冷汗。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温以诏书召卓,卓良久乃诣温。温责让卓,卓应对不顺。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曰:“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次讨伐要无功而返的时候,万万没想到十一月份深夜流星落下,照亮叛军大营,战马嘶鸣,让边章,韩遂以为是不祥之兆,于是匆忙决定撤兵,董卓探听得知,大喜过望,趁机带兵追击,大破叛军。

董卓率兵追击与羌胡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多次仗,结果不小心追击的太过深入陷入了羌胡的包围圈,粮草断绝,粗猛有谋的健侠董卓毫不慌乱,在河床上修建堤坝假装蓄水捕鱼,暗地里却指使军队偷偷从堤坝下逃走,然后挖开大坝放水,羌胡反应过来想追的时候,河水漫溢,根本无法渡河。董卓从而全身而退,当时一起去打羌胡的一共有六支军队,其他五支都吃了败仗,只有董卓一个人安全的把部队带回来了,可以看出董卓有勇有谋,颇有急智。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载:“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卓伪欲捕鱼,堰其还道当所渡水为池,使水渟满数十里,默从堰下过其军而决堰。比羌、胡闻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

初心不复

正因为董卓一直都表现的比别人优秀,所以他渐渐的开始膨胀,从一开始那个追寻着理想的少年,逐渐被官场的污浊浸染,被权欲之心蒙蔽了双眼从而堕落,也不再是那个豪爽仗义的健侠,反而变得心胸狭隘。后来中平三年,韩遂杀了边章,北宫伯玉再次叛乱,和汉阳贼寇王国联合,朝廷让董卓和皇甫嵩再次合作讨伐,董卓的意见与皇甫嵩不同,当时陈仓被围,董卓想要救援,皇甫嵩却认为陈仓城防足够防御,只需要以逸待劳就可击败叛军,事实证明皇甫嵩的判断是对的,而豪爽的健侠却因为皇甫嵩大出风头从而记恨皇甫嵩。后来把持朝政时,董卓一度想杀掉皇甫嵩,若非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交好,董卓差点就把皇甫嵩给下狱诛杀了。

从此骄狂的董卓在他疯狂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目无朝廷,拥兵自重,驻守河东以观时变,最终等来了何进招募天下勇士进京诛杀宦官的勤王诏书。何进的这番“骚操作”导致宦官们决死反扑,自己被杀,朝廷中枢群龙无首,一系列巧合之下,让董卓“拾起了掉在地上的最高权力”,开了“董卓乱政,群雄割据”的剧本。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屠龙少年最终变成恶龙的悲伤故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的地位皇贵妃孝献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自古帝王家是最无情的,然而在清朝的时候却是一个出情种的朝代,而且主角都是皇帝。前有雍正与年贵妃,后又乾隆与富察皇后,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顺治帝最爱的妃子孝贤皇后。孝贤皇后原名叫做董鄂妃,是清朝时期的第一位皇贵妃,性格非常的温柔娴熟,是顺治帝一生的最爱。董鄂妃是在1639年出生的,是满洲白棋人

  • 宫女为何要杀朱厚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明朝时期,这是一个奇葩皇帝辈出的时期,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还算正常外,其他的一个个都是奇葩。有成天跟蛐蛐作伴的皇帝朱瞻基、木匠皇帝朱由校、战俘皇帝朱祁镇、怠工皇帝朱栩君等等。若要是给明朝皇帝来个奇葩排名的话,那绝对是朱厚熜莫属了,翻遍整个中国古代史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因为明朝的文官实在太烦了,让人不

  • 良妃在历史上真的获得了康熙皇帝极大的宠爱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良妃是清朝皇帝康熙统治时期的一位妃子,在众多妃子当中,良妃可以说是资历最浅,生子最晚的。但是由于康熙宠爱有加,也是位居康熙五妃之一。不过在《清高宗实录》中有记载着这样一段,说是当年康熙骂胤禩是“系辛者库贱妇所生”。康熙既然宠爱良妃,但为何却还要骂她是“幸者库贱妇&

  • 三国时期刘备国号是汉,为什么不叫汉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现代人一提起三国就知道“魏蜀吴”三国,魏国和吴国都没什么,但是蜀国这个名字其实是有问题的,当初刘备创立国家的时候,国号分明是“汉”,和蜀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后世人在称呼这个国家的时候,都是叫做蜀国,或者蜀汉,却从来都不叫“汉国”&

  • 宋朝是如何走上重文轻武之路?北宋兴衰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北宋各方面的评价都很高,唯独对外总吃败仗这点,有失前几个朝代的风采。汉朝、唐朝的军事实力,和同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也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唯独到了宋朝外患问题变的十分严重。很多人不明白,宋朝究竟是如何走上重文轻武之路的,其实这一切还是要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单纯指责宋朝“重文轻武&

  • 袁涣为何被刘备奉为上宾?曹操也为其流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早三国时期,名士也不少,有一类名士是早就成名了,喜欢品评一些后进学子,一旦这些后进学子中真的出现了大才之士的话,那么这些品评家们就能再上一层。就比如许劭评价曹操,庞德公提携龙凤雏,曾经都是一时美谈。另外还有一类名士就是学问非常大,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没什么成绩。就比如说孔融喜欢评议时政,但从行事方面来看

  • 刘备后期为何会选择弃用马超?只因马超做错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马超是蜀汉五虎将,也是三国最出名的将领之一。马超年少成名,继承父亲马腾军队后,和韩遂组成联军共同抗曹。可惜后来败给了曹操的离间计,最后转投刘备,成为刘备身边的得力助手。刘备建立蜀汉后,马超封骠骑将军,等于是个从一品的官,可见当时马超地位之高。不过在此后刘备却选择弃用马超,逐渐将他放置主力将领以外,这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延续数十年?只因这两人将赵国拉回生死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赵国被秦国坑杀45万大军,也进一步奠定了秦国霸主的地位。不过赵国在损失40多万士兵的情况下,依然没被灭国,此后有延续了数十年的时间。为和赵国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其实这要感谢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苏代和赵胜,正是因为他们才将赵国从死亡的边缘拉回。下面就为大家

  • 初汉三杰第一人是谁?韩信、张良都比不上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初汉三杰是刘邦能顺利建立西汉,功劳最大的三个人。如果将他们三人放一起比较,究竟谁才是初汉三杰第一人呢?要是比功绩恐怕还是韩信功劳最大,毕竟再高深的谋略也需要有人去执行。如果没有韩信,恐怕刘邦还没那么容易击败项羽。不过韩信虽然功高盖世,但下场也是最惨的。实际上论综合能力,张良、韩信都不如萧何,萧何能够

  • 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为什么没有回到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历来和亲都伴随着牺牲,作为沟通两个国家之间的桥梁,和亲公主的命运大多数都是悲惨的,她们远离故国,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甚至文明程度还很低,还有可能要服从父亲死了嫁给儿子这样的习俗。历史上和亲公主并不在少数,文成公主就是其中之一。而当她的丈夫松赞干布死后,她却选择留在吐蕃,再也没有回到唐朝,这是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