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祖李渊在位时间多少年?玄武门之变迫使李渊提前禅位

唐高祖李渊在位时间多少年?玄武门之变迫使李渊提前禅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2 更新时间:2024/2/3 22:12:48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开国皇帝,但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和受到的关注度统统被儿子李世民给比了下去,而且李渊本能当更久的皇帝,却因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所以不得不提前禅位。李渊在位仅有8年时间,退位后又过了9年的退休生活。要不是李世民弑兄夺位,恐怕李渊也不会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李世民会如此激进,李渊需不需要附上一定责任呢?他为什么一定要立李建成为太子?

首先,李渊缺乏一统开国或乱世奋发皇帝拼搏进取的勇气。其缺乏勇气,并不只是说李渊私生活问题,譬如,武德年间,李渊一个人的生孩子基本等于三个成年嫡子的总合,真是高产。严格来说,这对李唐王朝影响很小。但要说的第一个表现是,李渊入主关中之后,再无战功。这点很致命,后来,建立十二卫的时候,虽然选择的大多都是李渊自己的人,少数是李世民、李建成的,但基本等于无。

看看其他开国皇帝或者英主。刘邦,在成为汉王之后打三秦,入彭城,多次与项羽在荥阳一线死磕。虽然有韩信灭西魏,代赵,收服燕国,发兵灭齐。但刘邦作为汉王,一直与项羽正面对决,虽然屡败却屡战。就算称帝之后,不论是白登之围还是收拾黥布,也是自己带兵。曹操,打徐州,打张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打汉中,不论胜败,一直前线领兵。看看宇文泰高欢,一对冤家长期死磕。看看宇文邕,两次出兵打北齐,灭了北齐之后,又打算亲自帅兵打突厥和平定陈朝,可惜天不假年。

甚至连杨广这个被李渊谥号为“炀”的反面典型,不论是年轻的时候挂名的两平江南,北破突厥,还是成为皇帝之后,打吐谷浑和三征高句丽,哪次都没拉下来。

而李渊呢,河东之战,在裴寂惨败之后,李渊本人亲临准前线,在河东城附近督战,又派出宗室李孝基打夏县,就再没有然后了。而是用激将法让李世民出来带兵。作为军事素质还算过硬的皇帝,难道连亲自收拾入侵自己旧地盘的人的勇气都没有?整个武德年间,李渊再也没打过仗。

其次,李渊性格有时会突然急躁激进。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激进急躁,扩大了唐朝统一的复杂程度,客观上增加了李世民的军功。

其实,不论是历史上,还是人们的潜意识里,李渊都是一个保守谨慎的人,这个谨慎与他的经历和年龄息息相关。谨慎保守的性格一直贯穿了李渊的一生。但是,这不代表李渊随时都是小心谨慎的,事实上,李渊顺风起来比他的小心谨慎更可怕。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渊试图放弃隋代建立的双中心政治结构,取消了洛阳的东都地位,并焚毁宫殿。而且还杀了窦建德试图削弱关东地区的力量,让关陇独大。这个举措,引来关东反弹,刘黑闼、徐圆朗趁机而起。刘黑闼大败李绩、罗艺、李神通、秦武通、张士贵等人(这个名单不少人都是当时的名将,甚至顶级名将,此时李渊能打的牌就只剩下李靖和李世民),初步恢复窦夏旧境,又联合突厥,造成新的危机。又一次提高了李世民的功劳。

更麻烦的是,为了镇抚关东地区,李渊又将洛阳提升为和官职品级中央尚书省相同的陕东道大行台,变相地恢复了洛阳的地位,且让李世民来做这个大行台的尚书令,使他拥有与李渊和李建成抗衡的最重要的根据地。素有野心的李世民则开文学馆延揽士人,关东、江南、关陇名士纷纷加盟(一共十九人的十八学士)。虽然之后李渊把陕东道大行台限制在河南,但结局是“秦王左右多是东人”。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中原已基本统一。因此代州总管、定襄郡王李大恩,向李渊上表,言去冬今春突厥境内遭遇恶劣的自然气候,正在闹饥荒,建议趁机主动出击,占据的马邑。于是,李渊组织兵力,向突厥发动了反击战役。平心而论,反击突厥,解除外患,都是没有错的,但在时间上却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时期江南并没有平定,辅公祏这种名义上归顺的人,心也不服;山东地区也不稳定;更有后来刘黑闼、徐圆朗的反叛;以至唐军两次平叛。因此,李渊在武德五、六年间,等于同时进行三线作战。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李渊面对罗艺、杜伏威入朝,刘黑闼、徐圆朗被杀的局面,又开始急躁起来。这次表现在二月撤消了“关中十二军”的建制。估计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压制李世民,不过,在突厥外患严重的时候,这么做不是很聪明。结果,在武德八年初,又恢复了六年被取消的“关中十二军”建制。根据《册府元龟》“以太常卿窦诞为参旗将军,吏部尚书杨恭仁为鼓旗将军,淮安王神通为玄戈将军,右骁卫将军刘弘基为井钺将军,右卫大将军张瑾为羽林将军,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为骑官将军,右监门将军樊世兴为天节将军、右武候将军安修仁为招摇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杨毛为折威将军,左武候将军王长谐为天纪将军,岐州刺史柴绍为平道将军,钱九陇为苑游将军。”此后张瑾武德九年改任天纪将军,天节将军改由罗艺充任。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老李的人,少数如罗艺和窦诞等是李建成的人,比较肯定的秦王党就李神通。可以说,李世民在新建的十二卫中,被进一步架空。可惜,大部分的人都有跟随李世民出征的经历,对李世民的牵制实在有限。果不其然,在玄武门之变前后也什么用没有。参考一下杨广的江都宫变,李渊的军队对李渊的忠诚度甚至不如带领帝国毁灭的杨广。

第三,李渊的性格护短,有时甚至缺乏大局观。比如,李世民的河东之战,背景就是李唐内部斗争武德二年,李渊迟迟未派善战的李世民出征,并且杀了李世民心腹之一刘文静,试图杀鸡儆猴。可他偏偏又没有其他合适的且相信的人选可用。于是,派了自己的铁哥们裴寂,致使突厥支持的刘武周,在武德二年年中,占领了山西中部的太原。随后,在大将宋金刚的率领下,突破雀鼠谷,兵锋直逼河东地区甚至关中。活生生的把癣疥之疾变成膏肓重病。于是,李世民的军功中有了著名的河东之役。但是,对于李渊来说,这场战争仅仅是重新稳固了关中的东门。一进一退,谁吃亏一目了然。

第四,对大臣的信任不足,比如,武德年间,不少人都有“被谋反”的记录,如李孝恭,刘文静,李靖,段伦,杜伏威(甚至包括李建成这个太子,在杨文干事件被李世民借力打力,差点也被谋反。这些人中不少经过调查查无实据没有处罚)。上面这些人,有的是亲戚女婿,有的是王佐之才,连这种人都不宽容。甚至作为太子的李建成都可以怀疑,造成自己把李世民变成他能使用的最后一张牌,结果就是玄武门。

第五,李渊的封赏并不合理。武德年间,很多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的,封赏都很高,有些甚至被赐姓李,被封为郡王。对比一下李绩,自己是名将,也是拿着要地和李密一部分实力投诚,但是,待遇还不如有些封王的胡人。作为“东人”的李绩没意见才是怪事。就能理解为什么旧唐书写他们积极参加李世民的谋划(就算是资治通鉴等也是不肯把李世民的计划透露给李渊,采取看似中立,实际偏向李世民的态度)。

第六,李渊在应对李世民上进退失据。从人性和父亲的角度,体现出李渊也仍然是一个父亲,而不是百分之百冷血的皇帝。站在历史的立场上,李世民上位或许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最幸运的事情之一。但是,站在统治者李渊的立场上,李世民绝对需要被终结。因为,李世民的势力在当时形成政治上的超级怪兽。

李渊一面念及爱子(李世民确实是李渊最喜欢的儿子之一,史料和碑文证据很多),一面当成政敌。一面想打击,一面想依靠。不但造成李世民的势力空前膨胀,成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和雍州牧。甚至还包括李世民逐步建立的在突厥内部中的强大关系网。对于这样的政治势力,不能迅速终结,而进退失据,站在李渊的角度则是大错特错。

这些缺点,造成了李渊的悲剧。他虽然是明君,但他实在也是最憋屈的开国的太上皇。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陈平和张良谁厉害?为什么后世称赞张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与陈平,这两个都是秦汉时期,刘邦手下的谋士,但是现代很明显陈平的知名度不及张良,说起张良人人都称赞,但是说起陈平,却有人还不知道陈平是谁。那么,在当时,根据他们给刘邦出的计谋来看,究竟谁的能力要更厉害一些?为什么后世陈平的名气会那么低,不及张良呢?张良和陈平之间究竟谁要更厉害一些?陈平作为刘邦旗

  • 清朝灭亡之后为什么还有人在守陵?守陵人有工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有一个很特殊的职业,皇陵的守陵人。守陵人一直都在与陵园打交道,这听起来有点可怕,毕竟与“坟墓”相关联的任何职业都是让人感到有些可怕的。不过,其实守陵人的职业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以接受吧。而清朝灭亡至今也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但是为什么却一直都有守陵人在帮助守陵?守陵人的工资

  • 刘备究竟有没有埋没赵云的才华?赵云真的被轻视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赵云是蜀汉五虎将之一,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刘备没有重用赵云,难道刘备真的看走眼埋没了赵云的能力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刘备看人的能力整个蜀汉无人能及,这也是刘备最大的有点,凡是由刘备选中的人,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是十分厉害的人物。赵云跟随刘备那么久的时间,刘备自然也不会对赵云看走眼。其实作为

  • 和珅被抄家之后,他的钱为何嘉庆用了一年就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作为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大贪官,他所拥有的财富差不多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这可绝不是一个小数字,毕竟和珅只是一个人,但是他能够操控的财富竟然有这么多,最终给自己招来祸患其实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既然和珅有那么多钱,最后这些钱又都被皇帝抄走了,那为什么这些钱嘉庆才用了一年的时间既就没有了呢?

  • 大唐盛世时期,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正是大唐最繁盛的时期,唐玄宗将唐朝带入了一个盛世时期,而经过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一蹶不振,即便还能再有一些小的盛世,却也无法达到唐玄宗时期的水平了。那么,既然当时的唐朝正处在最厉害的时期,为什么安禄山还敢造反?安禄山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胆子,他又是如何造反的呢?安禄山造反的原

  •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为何存在感却很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唐高祖李渊身为大唐开国皇帝,但他的存在感在后人眼里似乎并不高,根本就比不过他的儿子李世民。其实这种现象一般来说还挺少见的,毕竟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应该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存在,好像也只有唐朝是个例外。其实李渊也是一位好皇帝,虽然他统治的时间并不长,但他毕竟是开唐的奠基者。只是李渊夹在隋炀帝和唐太宗中间,

  • 导致唐朝灭亡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并非来自外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而唐朝的灭亡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自唐宣宗以后,唐朝就开始走下坡路,其中也和唐懿宗与唐僖宗的无能有关,唐朝后期各地战乱不断,导致经济衰落,最终在民间爆发起义。黄巢之乱后唐朝政权已经名存实亡,此后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唐朝就此宣告灭亡。导致唐朝走向覆灭最主要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 为什么说赤壁之战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是什么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是三国奠定的基础,经历了赤壁之战,孙刘联手击败并且重创了曹操,使得曹操不得不退回去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再有战事的了,所以,从孙刘的角度来说,尤其是刘备,赤壁之战是一件好事情。然而却有人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赤壁之战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曹操赢得赤壁之战,必将迎

  • 如果诸葛亮多活十年,第六次北伐结果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的死,对于蜀汉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没了诸葛亮,很多人甚至觉得三国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对于后面的事情也不甚关心的。但其实并非如此,这时候的三国其实才刚刚开始而已,只是诸葛亮被神化之后,就成了三国故事的核心人物了。那么如果诸葛亮当时没死,还能再多活十年,下一次第六次的北伐,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如果

  • 李自成攻入京城向崇祯提出了什么条件?崇祯为何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起义以后,采取了兵分四路的作战策略,此后李自成将自己的部队发展成为百万雄师,击败了明朝的主力军。等李自成攻入京城以后,他有向崇祯皇帝提出几个条件,但崇祯并没有答应,此后也正是宣告明朝彻底灭亡。当时李自成究竟是提出了怎样的条件呢?如果崇祯皇帝答应是不是就能保住明朝根基?恐怕也很难,毕竟当时八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