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究竟有没有埋没赵云的才华?赵云真的被轻视了吗?

刘备究竟有没有埋没赵云的才华?赵云真的被轻视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51 更新时间:2024/2/3 22:12:44

虽然赵云是蜀汉五虎将之一,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刘备没有重用赵云,难道刘备真的看走眼埋没了赵云的能力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刘备看人的能力整个蜀汉无人能及,这也是刘备最大的有点,凡是由刘备选中的人,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是十分厉害的人物。赵云跟随刘备那么久的时间,刘备自然也不会对赵云看走眼。其实作为主公,他需要做的事,就是把每个人放在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这可不叫轻视。

(一)性格决定命运

赵云一介布衣,出身寒微,所以为人低调干练,工作认真负责,性格谨小慎微,对刘备又忠心不二,誓死追随!

赵云在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在政治上也有卓识远见,再加上他超强的个人能力,临危不惧的勇敢。除了公孙瓒这样的睁眼瞎,稍微有点眼光的老板都会喜欢。

《云别转》里有赵云相貌的描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一个可以靠脸吃饭的人,偏偏选择了靠才能吃饭,又遇到像刘备这样的大老板,对他的欣赏绝不止一点点,所以就一直留在了身边。

赵云和刘备分开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刘备入川,赵云做留营司马(这个官职有学者说相当于司令部司令),兼掌内事。这是因为孙夫人带着一群娘子军,非常地骄横,常常在闺房里都舞刀弄剑,搞得刘备都有点提心吊胆,只有赵云这样的奇才,才能处理好这个麻烦。当然,刘备能把家事托付给赵云,这种信任无人能及。

第二次是刘备伐吴,本来是要带着赵云一起玩儿的,可是赵云提出了相反意见。刘备一怒之下,就让赵云做了后应。实践证明了赵云的正确,刘备的错误。

这次进谏也将赵云的性格表露无疑,只要是对团队有利的,哪怕是对自己不利的,也要仗义执言。这种不计个人得失,才是赵云品性的精髓。

(二)位置决定了作为

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动乱年代,武将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对外发动战争,抵御外辱;对内平定叛乱,维持稳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两者不分彼此,同等重要。但是作为一个将军,都愿意开疆辟土,疆场厮杀,就算马革裹尸,也能青史留名。很少有人愿意做内务,这种工作不但繁琐,而且要平衡各种关系,常常是出力不讨好。但是赵云在这样的岗位上,做得任劳任怨,还游刃有余!

在这样的位置上,本应该默默无闻。因为赵云超强的能力,所以抓住了每一次机会。樊城败逃,赵云的工作应该是安保,他一直跟着刘备跑,跑着跑着,发现老板娘和小老板不见了,赶紧带着人往回找,所以有人向刘备汇报他向北跑了。也正是他的负责,才立下了长坂坡救主这样的大功!

平定荆南四郡,他拿下了桂阳,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留守荆州,联合张飞截江救下了阿斗。二次救主,又是大功一件!

江州分兵,独自拿下了江阳、犍为两郡,对成都形成了合围,让刘璋插翅难飞。

成都既定,封赵云翎军将军,实际就是负责京城的治安。所以才有赵云的《谏分田》,毕竟分田之后的治安肯定更混乱。稳定对一个新政权太重要了,所以《谏分田》赵云最有发言权,他的发言也最有分量。

刘备定汉中,与曹操对峙,赵云首创偃旗息鼓,后来被罗贯中改编成空城计!这样的谋略,岂是一般大将所为?刘备也夸他:子龙一身都是胆!所言非虚。

诸葛亮北伐,赵云、邓芝出斜谷为疑兵,成功地吸引了曹真的大军。诸葛亮攻祁山,顺利地的拿下了陇右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可惜马谡失街亭,北伐失败,赵云也寡不敌众。有人说被曹真劫了营,是赵云军事史上的污点。但是,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有计划地撤退。因为如果是曹真劫营成功,或者是取得了胜利,肯定会有记录。但是在曹真的传记里,赵云的斜谷之败,只字未提!另一方面,因为损失很小,诸葛亮要奖励赵云。虽然被赵云婉拒,以诸葛亮的谨慎,要是没有实质性的功劳,怎会在全线败退的情况下给他奖励?

(三)被埋没的赵云

很多人说赵云被埋没了,在我看来他一直被重用,从未被埋没。赵云做过中护军,有人说这是个小官,要知道费祎就是从中护军迁大司马。这能是小官吗?

蜀国初定,当时的中军应该归刘备直接管辖,赵云和向宠是这支队伍的副指挥。赵云负责选拔人才,向宠负责训练部队。这是一个最容易形成自己势力的岗位,稍有不慎就会出乱臣贼子!非亲信不可为。

赵云一直活跃在蜀汉集团的核心,虽然职务不高,却非常地重要。他跟着寄人篱下的刘备,到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没有埋没他,诸葛亮没有轻视他,刘禅也没有忘记他!

赵云的军事能力不如关张,家世背景不如马超,建功立业不如黄忠,但是他以高洁的人格,低调的为人,忠勇的品性,对国家的忠诚,使他成为了后世忠臣良将的标杆!后世不乏溢美之辞,夸他既有儒家的忠勇,也有道家的超脱。我们在他的身上很难找到缺点,他就像一个全能选手,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和珅被抄家之后,他的钱为何嘉庆用了一年就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作为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大贪官,他所拥有的财富差不多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这可绝不是一个小数字,毕竟和珅只是一个人,但是他能够操控的财富竟然有这么多,最终给自己招来祸患其实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既然和珅有那么多钱,最后这些钱又都被皇帝抄走了,那为什么这些钱嘉庆才用了一年的时间既就没有了呢?

  • 大唐盛世时期,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正是大唐最繁盛的时期,唐玄宗将唐朝带入了一个盛世时期,而经过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一蹶不振,即便还能再有一些小的盛世,却也无法达到唐玄宗时期的水平了。那么,既然当时的唐朝正处在最厉害的时期,为什么安禄山还敢造反?安禄山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胆子,他又是如何造反的呢?安禄山造反的原

  •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为何存在感却很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唐高祖李渊身为大唐开国皇帝,但他的存在感在后人眼里似乎并不高,根本就比不过他的儿子李世民。其实这种现象一般来说还挺少见的,毕竟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应该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存在,好像也只有唐朝是个例外。其实李渊也是一位好皇帝,虽然他统治的时间并不长,但他毕竟是开唐的奠基者。只是李渊夹在隋炀帝和唐太宗中间,

  • 导致唐朝灭亡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并非来自外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而唐朝的灭亡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自唐宣宗以后,唐朝就开始走下坡路,其中也和唐懿宗与唐僖宗的无能有关,唐朝后期各地战乱不断,导致经济衰落,最终在民间爆发起义。黄巢之乱后唐朝政权已经名存实亡,此后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唐朝就此宣告灭亡。导致唐朝走向覆灭最主要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 为什么说赤壁之战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是什么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是三国奠定的基础,经历了赤壁之战,孙刘联手击败并且重创了曹操,使得曹操不得不退回去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再有战事的了,所以,从孙刘的角度来说,尤其是刘备,赤壁之战是一件好事情。然而却有人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赤壁之战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曹操赢得赤壁之战,必将迎

  • 如果诸葛亮多活十年,第六次北伐结果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的死,对于蜀汉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没了诸葛亮,很多人甚至觉得三国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对于后面的事情也不甚关心的。但其实并非如此,这时候的三国其实才刚刚开始而已,只是诸葛亮被神化之后,就成了三国故事的核心人物了。那么如果诸葛亮当时没死,还能再多活十年,下一次第六次的北伐,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如果

  • 李自成攻入京城向崇祯提出了什么条件?崇祯为何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起义以后,采取了兵分四路的作战策略,此后李自成将自己的部队发展成为百万雄师,击败了明朝的主力军。等李自成攻入京城以后,他有向崇祯皇帝提出几个条件,但崇祯并没有答应,此后也正是宣告明朝彻底灭亡。当时李自成究竟是提出了怎样的条件呢?如果崇祯皇帝答应是不是就能保住明朝根基?恐怕也很难,毕竟当时八旗军

  • 孔子篡改历史是怎么回事?孔子改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篡改历史”这样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是被人诟病的,历史发生了就是事实,史书如果能够如实记录在册,这是秉承着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如果有人对史书当中的内容进行了篡改,那就是对后世的不负责任。然而,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竟然有很多人认为他也对历史进行了篡

  • 历史上的令妃是什么样的人?延禧攻略如懿传哪个更接近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一定还记得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当中出现的曾经“火”及一时的历史人物,令妃吧。令妃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但是影视剧的改编和真实的历史一定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所以影视人物都不是百分百的还原历史。但是,影视人物却可以接近历史,接近历史上真实的那个人物,那么相比之下,延禧

  • 魏国为什么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昭掌权以后,率先发动了灭蜀之战,为何魏国的首选目标是蜀汉而不是东吴呢?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当时蜀汉国力是不如东吴的,但蜀汉的地理优势让他很难在短时间内被突围,而且蜀汉兵力也在10万上下,已经不算一个小数字了。其实司马昭会做这样的选择,也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下面就从四个方面为大家简单分析下,当时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