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鸯和文虎是什么关系?三国最被低估的两兄弟

文鸯和文虎是什么关系?三国最被低估的两兄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204 更新时间:2023/12/18 11:50:09

文鸯和文虎是兄弟关系,文鸯是魏末晋初的名将,曾效力于大将军曹爽。等司马师废除曹芳后,文鸯打算转投东吴,但吴国却发生内讧,文鸯又只能降于司马昭。文鸯一生勇猛果敢,曾大破秃发树机能,还惊死司马师。不过关于司马师这件事,应该还是杜撰成分居多,但文鸯的能力绝对毋庸置疑。而文虎也是一名出色的将领,可以说他们是三国末期最被低估的两兄弟了。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这句俗语用在三国西晋时文鸯文虎两兄弟再合适不过。老二文鸯骁勇善战,人称“小赵子龙”,单骑退雄兵,惊死司马师,大破秃发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二十万人归降西晋,名闻天下。老三文虎名不见经传,无字无号,后人只知是文钦之子,文鸯之弟,一辈子从未单飞过,父在就追随父亲,父死就伴随兄长,反魏投吴再降司马昭,一起被同表为将军,赐关内侯。入晋后,跟随文鸯共破秃发树机能,而后在晋永平元年(291年),因文鸯受诬,被夷三族,一同被害。

文鸯文虎休戚与共,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文虎虽与哥哥文鸯荣辱与共,本应是并列关系,龙兄虎弟,但由于文鸯的大名太响亮,声名赫赫,一生就只活在文鸯的盛名之下,籍籍无名,从而导致两人名为兄弟,实为附属,却变为上下关系,从属关系。

尽人皆知,虎在中国汉字中,不单单作名词,指性凶猛且力大的哺乳动物,老虎;而且作形容词,比喻勇猛威武;甚至作动词,指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或同“唬”,吓唬。文虎,即是人名也是词语。当词语用时,有三种解释,即其一,虎皮有文采,故称虎为文虎;其二,有文饰的虎形器具;其三,灯谜的别称。以古籍中文句﹑诗句或人名﹑地名为谜底的谜语。形容猜谜如射虎难中的故称,又称灯虎。文虎,既然被取名为虎,就一定与老虎相似,勇猛威武,虎虎生威。虽文虎的名字是长辈所取,但长辈给晚辈取名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期望,或是取名者的一种道德向往与追求。在古代,取名选名无非是尊古、述志、祈福消灾和添寿这五种形式。因此,文虎绝非像世人所知晓那样,只是文鸯的附属品,一生碌碌无为,毫无建树。

在文虎的历史传记中,有句话很让人寻味,浮想联翩,即咸宁年间,因姻招西凉,破凉州虏,名威天下。咸宁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个年号,275年正月~280年四月,共6年。

众所周知,咸宁三年(277年),文虎的二哥文鸯曾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对于打败富有谋略的秃发树机能,世人皆将这一丰功伟绩归根结底于文鸯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其实未然,打赢晋朝西北保卫战,不仅有文鸯的功劳,还有文虎的姻招西凉的作用,甚至是破获凉州叛逆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历史在表述文虎的历史传记,把破凉州虏这等丰功伟绩归因于文虎姻招西凉的结果。

姻招,因婚姻或招婿行为而成为亲属关系。按常理,应是文虎娶了西凉胡人部落中的一位首领其中一个女儿为妻而并非文虎被西凉胡人首领招为上门女婿。所谓婚姻,在古代,就是娶妻,经过“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程序娶进门的才为妻。招婿,又称赘婿,俗称倒插门,就是男到女家的一种婚姻形式。要不文虎是被招婿到胡人部落,就不可能后来在永平元年(291年),哥哥文鸯被诸葛诞的外孙东安王司马繇诬陷与权臣杨骏一同谋反,被夷灭三族时一同遇害。正因有文虎这层不一样的关系,才有文鸯打败秃发树机能后,就能引二十万胡人来归降晋朝。

世人皆知文鸯骁勇善战,富有谋略,能单骑退雄兵围攻,能率兵破异族反叛,却不知文虎能屈能伸,能战能和,以一已之力胜过雄兵,以一人之失结亲胡人,能自我牺牲来换起边疆安定。

不见经传,本义是指经传中没有记载。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也指某种理论缺乏文献上的依据。文虎,一生皆被兄长文鸯的盛名与美名所遮盖,名字不见经传,事迹默默无闻。事实并非如此,文鸯率兵大破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这一功勋的背后却是文虎姻招西凉的作用,牺牲自己一人的幸福换来西晋西北部千万人免遭战火之苦,战乱之祸。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广之子李敢?或因此导致霍去病神秘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李敢是西汉著名将领李广的儿子,也曾多次和匈奴交战,并且立下功劳。不过李敢最后不是死于沙场敌方之手,而是被自己人给射死了,凶手还是西汉名将霍去病。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敢呢?根据古书记载,霍去病是因为李敢伤了卫青才动手,不过李敢如果只是伤了卫青应该也罪不至死吧,这中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呢?此事没过多久,霍

  • 隋朝有六个皇帝?除了隋文帝隋炀帝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历史上“二世而亡”的朝代,很多人都会想到秦朝和隋朝。的确,这是两个短命的王朝,但是隋朝虽然短命,可皇帝却不止两个。很多人知道励精图治的隋文帝,但是最后却败在了荒淫残暴的隋炀帝手上,但事实上,隋朝历史上除了这两位最有名的皇帝之外,还有四位皇帝,那他们分别是谁,为什么很少有人

  • 孙权称帝有哪些障碍?为什么比曹丕、刘备晚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登基称帝的时间最晚,比曹丕晚了9年,比刘备晚了8年,孙权想要称帝究竟有哪些障碍呢?其实孙权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缺乏自立的理由。曹丕取代汉室已是大势所趋,而刘备为了继续将汉朝延续下去,所以也能很快称帝,而孙权又有什么称帝的理由呢?当时孙权还是选择屈居于曹丕之下,如果孙权也跟着冒然登基,恐怕曹丕和刘备

  • 鸿门宴最早出处是哪?并非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鸿门宴是发生在项羽和刘邦开战前期非常重要的一起事件,而这篇史传文多被认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实际上,记载鸿门宴一事最早是出自《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是由西汉外交家陆贾著写,陆贾要比司马迁早出生95年,所以鸿门宴并非是由司马迁最先记载的。从情结和人物来看,和鸿门宴大致相同,而且情结更加生动形象。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不重用盛庸?盛庸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盛庸是明朝著名将领,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击败朱棣大军,差点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势。只可惜朱允炆后知后觉,并没有在初期重用盛庸,导致朱棣部队有了喘息之际。此后朱棣攻破京城,他十分欣赏盛庸的能力,所以没有杀他,而是继续重用。不过盛庸却多次被人指出有二心,最后将他逼入绝路,选择自刎。盛庸一生也挺憋屈的,虽然尽职

  • 清朝皇帝为什么生育能力越来越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皇家也是非常讲究子嗣的,虽然子嗣兴旺是好事,但是也可能会导致兄弟几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说,子嗣多了,不管最终是谁坐上皇位,总归是有人继承的,然而如果没有子嗣或者孩子很少,这苦恼恐怕比争夺皇位更让人担忧吧?而清朝末期的几位皇帝,却都是生育能力很差的,存活下来的皇子少之又少,这究竟是

  • 如果没有列强入侵,清朝能否一直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却也是人们说起来最为痛心的一个朝代,不管是这个朝代的建立,还是这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很让人痛心的。清朝末期遭到了列强的入侵,正是因为长期的封闭,导致自己的落后,最终一败涂地。那么,如果当时并没有列强入侵,清朝还是维持之前的样子,那么清朝最终会不会灭亡,又能够维持多久

  • 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夺取长安,魏国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其实对于蜀国来说,不管是谁都会觉得这是很可惜的,而且最大的原因还是在马谡身上,他坚持不听劝告,不仅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还导致了诸葛亮的失败,蜀国的失败。那么,如果抛开一切因素,如果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已经成功攻下了长安,那么魏国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会怎么做?假

  • 宋朝军队战斗力太弱?其实是被故意限制军事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给人的感觉哪方面都好,就是军队战斗力太弱,老是被周边国家欺负。唐朝时期,对于周边国家基本是拥有绝对掌控力,为何一到宋朝情况就急转直下了呢?其实宋朝军事并不弱,但面对各种限制导致宋朝的军队始终没办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虽然赵匡胤选择杯酒释兵权,没有一味的强行抹杀功臣,但也给宋朝此后的军事带来了各种限

  • 赵匡胤看不起文人,为什么还给文人优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的重文轻武是很严重的,文人在宋朝时期地位非常高,甚至连兵权都掌握在文人的手里,但是武将只有外出打仗的时候才能够暂时拥有兵权,战事结束就得上交。这样看来,宋朝的皇帝应该很看重文人才对,但事实上,宋朝皇帝,尤其是宋太祖赵匡胤,对于文人是非常瞧不起的,那既然看不起,又为什么要给文人那么大的权力呢?从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