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有六个皇帝?除了隋文帝隋炀帝还有谁?

隋朝有六个皇帝?除了隋文帝隋炀帝还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07 更新时间:2024/2/3 21:51:34

要说历史上“二世而亡”的朝代,很多人都会想到秦朝和隋朝。的确,这是两个短命的王朝,但是隋朝虽然短命,可皇帝却不止两个。很多人知道励精图治的隋文帝,但是最后却败在了荒淫残暴的隋炀帝手上,但事实上,隋朝历史上除了这两位最有名的皇帝之外,还有四位皇帝,那他们分别是谁,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呢?

隋朝二世而亡是公论,就像很多史学家认为“明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一样,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人认为隋炀帝后隋朝就灭亡了没有皇帝了,其实当时群雄还是拥立了隋朝宗室为帝,打着隋朝的旗帜想号令天下。

丸子为大家讲讲除了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之外的名气甚小另外4位隋朝皇帝。

1.李渊拥立的隋恭帝杨侑

杨侑是隋炀帝的孙子,太子杨昭的第三子。隋炀帝对其还是比较看重的,年仅2岁时就被封王,稍长就留守长安,还曾拜太原太守,留镇京师。

615年,李渊起兵反隋,同年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并非真心辅佐杨侑为帝,只不过当时夺位称帝时机未成熟,况且隋炀帝还在。

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于江都,李渊一看时机已经成熟,看来李渊对杨广还是很敬畏的。于是李渊废黜杨侑为酅国公,不久又派人将其杀死,年仅15岁,杨侑当了177天傀儡皇帝,李渊给其上谥号恭皇帝(杨侑作为傀儡确实很恭敬),不过比其祖父杨广的炀皇帝要好。

2.宇文化及所立的废帝杨浩

杨浩是隋文帝三子杨俊的长子,不过他的命运很不好。早年其父秦王杨俊被王妃崔氏毒死,杨浩因母罪累及己身,被隋文帝剥夺王位的继承权。

等到起伯父杨广继位后,杨浩又被封为秦王,还担任河阳都尉。但是他在杨玄感造反时与讨逆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来往过密,被朝臣弹劾,因此失爵免官。

杨广巡行江都时应该还是带着他的,618年三月江都之变后,宇文化及杀掉蜀王杨秀、齐王杨暕、燕王杨倓等隋朝的宗室和外戚,但是杨浩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密切,不仅保住了自己一条小命,还被拥立为皇帝。

杨浩虚有皇帝之名而已,除了盖盖章签署文件外,一切事情都是宇文化及做主,杨浩甚至还被宇文化及派兵监守着。

618年九月,宇文化及裹挟着杨浩率兵返回长安,不幸被瓦岗军首领李密打败,率军东逃,宇文化及此时觉得杨浩是个累赘,于是毒杀杨浩 ,自立为帝。

杨浩当了近6个月的傀儡皇帝,死后连个皇帝的谥号也没有,真是令人唏嘘。

3.王世充所杀的隋恭帝杨侗

杨侗是隋炀帝太子杨昭的次子,在隋炀帝出巡时他负责留守东都洛阳,他苦苦支撑东都,当时瓦岗军已经占领了兴洛仓,杨侗派去进攻瓦岗寨的军队也被打得七零八落。

618年江都之变发生后,杨侗被元文都等大臣拥立为帝,年号皇泰,他追谥杨广为世祖明皇帝,如果隋朝能延续下去,杨广就是明帝而不是炀帝。

杨侗还是有一定的人格魅力的,继位不久竟然招降了李密,李密为他们抵挡住了宇文化及的进攻。不过此时潜伏在洛阳的王世充看不惯元文都的发达,于是联络手下发动了政变,政变后杨侗被王世充所控制。

王世充还打败了瓦岗李密军,此时威望达到了极致,就派人劝皇帝杨侗给自己加九赐,后来就干脆让人劝他禅位给王世充。619年,杨侗不得已禅位于王世充,降为潞国公被幽禁在含凉殿,不久就被王世充所杀。杨侗在位366天,王世充谥杨侗为“恭皇帝”。

4.东突厥所立的隋王杨政道

杨政道是隋炀帝杨广次子齐王杨暕遗腹子,在江都之变时由于未出生免于一死。619年,宇文化及被夏王窦建德打败后,隋炀帝皇后萧氏和杨政道就落入窦建德手中。

620年,窦建德将萧后及杨政道交于东突厥汗国的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妻子为隋朝义成公主,所以对萧后及杨政道甚是优待,将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人交给杨政道管治,定都定襄,建立“大隋”,史称后隋。

630年,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杨政道和萧后返回唐朝,隋朝算是正式断绝。

隋朝追封的两位皇帝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追封其父杨忠为太祖武元皇帝,杨忠在世时曾追随独孤信征战,立功无数,北周建立后被拜官为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

另外一位追封的皇帝就是隋炀帝的太子杨昭,杨昭与其父相比是一位宽仁的皇太子,不过却英年早逝,年仅23岁,其子隋恭帝杨侑即位,追谥杨昭为世宗孝成皇帝。

如果拿追封的皇帝凑数的话,隋朝有七位皇帝和一位隋王杨政道。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孙权称帝有哪些障碍?为什么比曹丕、刘备晚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登基称帝的时间最晚,比曹丕晚了9年,比刘备晚了8年,孙权想要称帝究竟有哪些障碍呢?其实孙权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缺乏自立的理由。曹丕取代汉室已是大势所趋,而刘备为了继续将汉朝延续下去,所以也能很快称帝,而孙权又有什么称帝的理由呢?当时孙权还是选择屈居于曹丕之下,如果孙权也跟着冒然登基,恐怕曹丕和刘备

  • 鸿门宴最早出处是哪?并非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鸿门宴是发生在项羽和刘邦开战前期非常重要的一起事件,而这篇史传文多被认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实际上,记载鸿门宴一事最早是出自《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是由西汉外交家陆贾著写,陆贾要比司马迁早出生95年,所以鸿门宴并非是由司马迁最先记载的。从情结和人物来看,和鸿门宴大致相同,而且情结更加生动形象。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不重用盛庸?盛庸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盛庸是明朝著名将领,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击败朱棣大军,差点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势。只可惜朱允炆后知后觉,并没有在初期重用盛庸,导致朱棣部队有了喘息之际。此后朱棣攻破京城,他十分欣赏盛庸的能力,所以没有杀他,而是继续重用。不过盛庸却多次被人指出有二心,最后将他逼入绝路,选择自刎。盛庸一生也挺憋屈的,虽然尽职

  • 清朝皇帝为什么生育能力越来越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皇家也是非常讲究子嗣的,虽然子嗣兴旺是好事,但是也可能会导致兄弟几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说,子嗣多了,不管最终是谁坐上皇位,总归是有人继承的,然而如果没有子嗣或者孩子很少,这苦恼恐怕比争夺皇位更让人担忧吧?而清朝末期的几位皇帝,却都是生育能力很差的,存活下来的皇子少之又少,这究竟是

  • 如果没有列强入侵,清朝能否一直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却也是人们说起来最为痛心的一个朝代,不管是这个朝代的建立,还是这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很让人痛心的。清朝末期遭到了列强的入侵,正是因为长期的封闭,导致自己的落后,最终一败涂地。那么,如果当时并没有列强入侵,清朝还是维持之前的样子,那么清朝最终会不会灭亡,又能够维持多久

  • 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夺取长安,魏国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其实对于蜀国来说,不管是谁都会觉得这是很可惜的,而且最大的原因还是在马谡身上,他坚持不听劝告,不仅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还导致了诸葛亮的失败,蜀国的失败。那么,如果抛开一切因素,如果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已经成功攻下了长安,那么魏国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会怎么做?假

  • 宋朝军队战斗力太弱?其实是被故意限制军事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给人的感觉哪方面都好,就是军队战斗力太弱,老是被周边国家欺负。唐朝时期,对于周边国家基本是拥有绝对掌控力,为何一到宋朝情况就急转直下了呢?其实宋朝军事并不弱,但面对各种限制导致宋朝的军队始终没办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虽然赵匡胤选择杯酒释兵权,没有一味的强行抹杀功臣,但也给宋朝此后的军事带来了各种限

  • 赵匡胤看不起文人,为什么还给文人优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的重文轻武是很严重的,文人在宋朝时期地位非常高,甚至连兵权都掌握在文人的手里,但是武将只有外出打仗的时候才能够暂时拥有兵权,战事结束就得上交。这样看来,宋朝的皇帝应该很看重文人才对,但事实上,宋朝皇帝,尤其是宋太祖赵匡胤,对于文人是非常瞧不起的,那既然看不起,又为什么要给文人那么大的权力呢?从某

  • 东吴是如何破解诸葛亮隆中对的?荆州成关键一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一直是刘备和蜀汉在想办法实现的终极目标。等刘备拿下益州、汉中以后,隆中对也基本成型。不过东吴却利用关羽的一次失误,将荆州收回,也就此破解了隆中对,让蜀汉失去了一条重要的臂膀。为何荆州是隆中对的关键之地,刘备却没有对荆州加强防范呢?其实刘备把荆州交给关羽,已经是最保险的处理了,而丢

  • 清朝从咸丰年间开始,皇帝的子嗣为何大幅减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的子女加起来有98位,可以说清朝大部分皇帝从来都没担忧过自己的子嗣问题。不过从咸丰皇帝开始,子女人数出现了大幅下滑的现象。咸丰皇帝总共只有三个孩子,而同治和光绪皇帝都是无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呢?这三位皇帝的在位时间也并不短,子嗣如此骤减还是挺令人意外的。下面就为大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