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费祎为什么会被刺杀?费祎究竟得罪了谁?

费祎为什么会被刺杀?费祎究竟得罪了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44 更新时间:2024/1/18 19:57:00

费祎是三国时期蜀汉名臣,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钦点费祎,希望刘禅能够重用他。费祎的确是有过人之才,他曾多次出使东吴,独自面对吴国多人刁难依然可以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就连孙权也被费祎所折服。诸葛亮病逝后,费祎主张休养生息,为了蜀汉此后的发展更是废寝忘食,但费祎最后下场却惨遭刺杀。费祎为何会招来杀身之祸呢?

蜀汉国在刘备时期就设立了丞相,后来刘禅继之,但由于继任者威望能力不足,后来这第一执政大臣就成为大将军一职。继承诸葛亮为执政大臣的是蒋琬,蒋琬之后是费祎,这两人能力显然不能和诸葛亮相比,但还是继承了诸葛亮一系列的执政方针,颇有点儿“萧规曹随”的意味。只是这个费祎是非正常死亡,在宴会上被人刺杀而死,成为三国时期唯一被敌方刺杀身亡的执政大臣。

且看费祎是怎样成为执政大臣和如何被人刺杀身亡的。

费祎字文伟,是江夏郡鄳(meng)县(今河南罗山一带)人。费祎小时候成了孤儿,投靠族父伯仁。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刘璋的母亲,由于这层关系,费祎很早就进入蜀郡游学。刘备平定了蜀郡,费祎就留在了益州。

刘备确立太子后,费祎成为太子舍人,又升为庶子。刘禅登位以后,费祎担任黄门侍郎。诸葛亮非常赏识费祎,南征回来,百官在都城数十里外欢迎,而诸葛亮只让费祎和他同乘一辆车,这让众人都对费祎刮目相看。诸葛亮南征刚刚回到成都,就任命费祎担任昭信校尉到吴国出使。

孙权性情好戏谑取笑,调笑起来没有限度,身边的大臣诸葛恪、羊衔等人又是才学渊博、果决善辩,费祎出使碰到的就是这样一种局面。在东吴朝廷,每当他们辩论诘难时,话锋到哪里,费祎都能文辞通顺,语义实在,据理回答,最终也没使他理屈词穷。孙权非常器重他,对费祎说:“您是天下有美德的人,必然能成为蜀国朝廷的干才,恐怕您不会多次来吴国了。”

费祎回到蜀国后,升任侍中。诸葛亮向北驻扎在汉中的时候,请费祎担任参军。由于他奉命出使符合刘禅的旨意,因此频繁出使到吴国。建兴八年,费祎调任中护军,后来又担任司马。魏延杨仪不和,费祎经常给他们调解矛盾。诸葛亮北伐去世,临终让杨仪把大军带回,并让魏延断后。杨仪传达诸葛亮的遗命,派去的人就是费祎。诸葛亮去世后,费祎担任后军师。不久,他接替蒋琬担任尚书令。蒋琬从汉中回到涪县后,费祎升任大将军,总理尚书事务。

延熙七年(244年),魏军临时驻扎在兴势,刘禅授予费祎符节,让他率领部众前往抵御魏军。光禄大夫来敏到费祎的住所话别,请费祎和他一起下围棋。这时羽书交替由飞马报来,人马已经披好铠甲,整备车马的工作已经完毕,而费祎和来敏仍关注着下棋,毫无厌倦的神色。来敏说:“刚才姑且观察试探您罢了!您的确是令人满意的人,一定能惩处贼寇。”费祎大军一到,敌军就后撤,费祎被封为成乡侯。蒋琬辞去益州刺史的职务,费祎又兼任益州刺史。延熙十一年,费祎出征驻扎在汉中。延熙十四年夏天,费祎回到成都,成都望气占卜的人说在都城中没有宰相的位置,因此在冬天又向北屯兵汉寿。延熙十五年刘禅命令费祎开设府署。延熙十六年(253)年初大会群臣,魏国投降过来的人郭循在座。费祎畅饮后大醉,被郭循刺杀身亡。

这件事情在蜀汉国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震惊,倒是在魏国有点儿小题大做的味道。魏国皇帝下诏,介绍了郭循到蜀国的经历,刺杀费祎的场合,说他刺杀费祎是“勇过聂政,功过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因此对他特别的褒奖,将其封为长乐乡侯,儿子继承爵位并升官受赏。正因为如此,裴松之的注释中认为此事有点儿太过,认为郭循无论是想刺杀刘禅还是刺杀费祎,都无关两国的兴衰,与“义”字有点儿相距甚远,甚至连功劳都算不上。

既然如此,郭循为什么要这样做、而魏国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一番折腾呢?从郭循来说,大概就是为了出名,因为有记载说他开始的目标是刘禅,因为不能靠近才选择了费祎。对于刘禅这样的庸主,杀了他对蜀汉国来说,无非是换个皇帝而已,改变不了蜀国的走向,如果能有所改变,怕是只能是向好。但对于郭循来说就不一样了,杀了一国皇帝,就足以史上“留名”了。既然杀不了皇帝,杀一个即将出征的执政大臣,破坏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也能够引起天下的重视。从魏国来说,无非是鼓励敌国内部动乱而已。只可惜,费祎作为执政大臣就这样死了,总感觉有点儿不值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康熙留给雍正800万两,雍正留给乾隆6000万两,那么乾隆留下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曾经一度也是非常强盛的。当年乾隆皇帝将自己的大清王朝称之为天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自从满清入关之后,到了康熙统治时期,清朝就开始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到了雍正和乾隆时期更是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段时期,期间跨越了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时期,史学家将这一时期

  • 夏商周算不算大一统王朝?为何直到秦朝才算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秦朝前面还有夏商周,为什么这些朝代就不算一统的王朝呢?虽然夏商周也被称做是一个朝代,但这些朝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就拿周朝来说,周武王推行的是分封制,等于是把原本集中的权利下放给了其他诸侯国,让大家一起管理,所以周室才会逐渐走衰。直到秦朝才真正统一

  • 若同治帝没有早死的话,慈禧会顺利交权吗?清朝会复兴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同治皇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原名叫做爱新觉罗·载淳,他是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1862年咸丰皇帝驾崩了,同治帝便继承了皇位,而当时的同治帝仅仅只有6岁。同治皇帝即位是清朝时期最为顺利成章的皇帝了,因为咸丰皇帝就两个儿子,同治便是长子。次子则是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所以同治便是合法继承人。同治即位时

  • 汉惠帝病逝吕后为何只干哭不落泪?吕后难道不伤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汉惠帝刘盈是吕后的唯一儿子,刘盈病逝吕后不可能不伤心,至于为什么说吕后只干哭不落泪,这应该是后人为了抹黑吕后才故意加上的,毕竟又有几个人真能看到这一幕呢。不过汉惠帝的死,直接促成了吕后的专权之路。刘盈没有年纪较大的儿子,如果此时有人想篡位那便是刘氏最虚弱的时候,所以吕后才会想办法独揽大权,这样她才能

  • 荀彧在三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并非只是一介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喜欢把荀彧列为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其实以荀彧的职责来看,他并不是一位简单的谋士,而是曹操想要一统北方,把持朝廷的重要人物。荀彧担任尚书令十数年,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此后他选择辅佐曹操也只是以为曹公是他心目中的“明君”。其实荀彧一直很纠结,他并不想背叛汉室,但曹操又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是很强大?依然能痛揍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赵国牺牲约有45万兵力,但战国并没有快速衰亡,反而依然强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到了战国晚期,能和秦国单独正面交战的诸侯国也就剩赵国了。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后,军队实力大增,也是抗秦的绝对主力军。赵国战败以后,此后依然能痛揍邻居燕国。而且要是赵国没留点资本,早就被秦国趁势给灭国了。当时赵国的处境究

  • 四行仓库实际只有414人,为何谢晋元送出800人的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10月份日军就已经兵临上海城下,中国军队“800壮士”在上海的四行仓库英勇抵抗日军几十万大军整整4天,以一场拉锯战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因为这是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发生的第一次重大战役中的一场特殊防御战。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对外公布的是800人防

  • 赵匡胤对北宋有哪些贡献?他或许是宋朝最厉害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或许多数人都认为赵匡胤最大的成就便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基本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实际上赵匡胤对于北宋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宋朝能就此步入正轨,并且在文化、经历等多个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其实都和赵匡胤离不开关系。赵匡胤不同于很多其他的开国皇帝,他曾两次“杯酒释

  • 典韦作为三国第三武将,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典韦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也是曹操最信任的部将之一。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典韦作为排名第三的武将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典韦原本是张邈手下,后来转投曹操,此后在讨伐吕布之战上表现英勇,因此还升了官职。最后典韦是因为保护曹操,而被叛军杀死,一代猛将就这样陨落了。不过也有人觉得以典韦的实力来看

  • 李莲英是如何做到能够让光绪和慈禧都重用的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影视业的发展,清宫剧已经是成为一个经常搬上电视荧幕的系列了。在清朝时期的著名人物也都被演绎出了不一样的性格,但是只有太监这个类型的角色总是没有什么好的形象。尤其是清末时期的臣官大太监李莲英,权诈贪婪,很多人对他都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清朝的灭亡李莲英也要担责任。即使有人觉得他只是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