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65 更新时间:2024/1/24 8:41:06

说到清朝时期的事情其实很多的,这其中有一件事情让小编非常的感兴趣的,话说那就是有一位叫刘长佑的名将,他是属于湘军的,当时他就提出了一项灭亡日本的计划,而且看起来如果实施的话也比较可行,但是最后这个计划没有被清政府采纳,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刘长佑确实提出了灭亡日本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也比较详细,在战略上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清政府综合考虑下对其置之不理,原因多重多样,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内部的问题。

晚清时期,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清政府军力不足,所以被迫鼓励地方团练镇压起义军。在这些地方团练中,以湘军的发展速度最快,当然大量的湘军将领也在这次镇压农民起义中发迹,这其中就有提出灭亡日本的刘长佑。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刘长佑因功被任命为了直隶总督,在任期间他也曾经致力于为百姓开垦稻田,但或许是因为战争经验丰富,或许是因为不适合职工作,所以清政府将刘长佑调任了南方边陲,任命为了云贵总督。

公元1879年,清政府藩属国琉球向清政府告急,声称琉球已经被日本吞并,希望清政府可以派兵支持自己复国。消息传来之后,清政府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刘长佑也根据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及解决方法。

他认为日本侵略成性,如果纵容日本侵占琉球,则会助长日本嚣张气焰,将来日本必定会吞并朝鲜。其次,日本侵占琉球违背了国际法,中日双方一旦开战,日本必然得不到国际援助。所以不如乘其羽翼未丰之时,将日本扼杀于萌芽之中。

另外,刘长佑认为自洋务运动以来,清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舰船、大炮,此时正是用武之时。一旦攻下日本,则威慑了企图蚕食中国藩属的西方列强,可以一举解决中国的边境危机。

最后,刘长佑向清政府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

刘长佑的计划中为三路军队;

第一路、命东三省的兵力出黑龙江,到库页岛,准备由北向南攻打日本。

第二路、派遣军队由朝鲜出发,扼制日本西部。

第三路、由定海、宁波出精锐水师登陆长崎,从南端攻取日本。从对国际形式的预判上来讲,刘长佑确实眼光长远且独到。从战略层面上来说,很多人也认为刘长佑的计划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最终清政府并没有采纳刘长佑的战略计划,原因在于清政府处于前所未有的内忧,以及重大的外患之中。

刘长佑是在1881年提出的灭日计划,但是在这一年之前,大清帝国刚刚结束了为期近五年的丁戊奇荒,根本没有从这次大灾难中缓过劲来。再者清政府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也耗费了巨大的财力。

丁戊奇荒爆发于1875年,结束的时候已经是1879年。这场旷日持久的大灾荒爆发于山西,之后横扫了整个华北地区,包括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数省,使得清政府财政彻底枯竭。

有资料记载,这场灾难爆发后的第二年便开始人吃人的惨剧。据《丁丑大荒》碑记载,到了灾荒的第三年,大部分村落都只剩下了十之二三的人口,一个十几口的家庭剩下两三个人都是幸运的。

当时的山西巡抚是曾国荃,他在奏折中提到了灾情的情况是;“赤地千里,饥民五六百万之众,大奇灾,古所未见”。为了应付灾难,清政府在曾国荃的催促下,断断续续的给了山西近1300万两白银,130多万石粮食。

另外为了应付灾情,曾国荃在灾情第一年便向李鸿章讨要了10万两的北洋海军军费用来赈灾。之后曾国荃还逼迫清政府卖出了2000多个官职,将换来的银子直接买了粮食赈灾,当然这也是清政府唯一一次卖官做好事。可是即便如此,在这次灾难中还是有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山西一省赈灾用去了1300万两白银,整个华北地区的赈灾费用更是巨大无比。而且可以想象,能逼得清政府卖官赈济灾民,足以见得清政府财政已经入不敷出。另外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费用,大部分都是自己筹集的。

到了两年后的1881年,虽然刘长佑提出的灭日计划有一定可行性,但清政府压根就没有任何资金,根本没有能力挑起任何战争。再加上当时清政府因为收复新疆的问题和沙俄关系异常紧张,所以当时出兵灭亡日本也就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根本无法付出实际行动。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隆中对成就了蜀汉也害了蜀汉,不懂变通导致蜀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已经是诚意满满。此后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按照这个计谋刘备便有克复中原的可能。此后刘备占据荆州,拿下益州、汉中,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员,其实这对于白手起家的刘备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奇迹。此时隆中对实行的还算顺利,直到关羽败走麦城,荆州失守,这就和之前制定的计划不同了。但蜀汉还

  • 孙权称帝后为什么只追封孙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登机称帝,史称东吴大帝。孙权在当上皇帝之后,跟很多皇帝的做法很类似,那就是各种大肆封赏,对于东吴的奠基者孙坚、孙策以及自己的母亲都进行了追封。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那么,为什么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

  • 西汉外戚专权的原因是什么?汉亡于外戚有没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古时候各个朝代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宦官专权的现象,有些甚至因宦官亡国。不过西汉却是个例外,西汉除了皇帝最厉害的两股势力是外戚和权臣,宦官根本形不成威胁。汉惠帝死后,她的母亲吕雉开启了自己的专权之路,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吕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培养起了一个强大的吕氏外戚集团,此后西汉总是发生

  • 齐明帝萧鸾是个怎样的人?为了上位不惜大义灭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齐明帝萧鸾是南朝齐的第五位皇帝,在位一共4年时间。虽然萧鸾当皇帝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他为了这个皇位可是用尽一切手段,甚至不惜大义灭亲。萧鸾年幼丧父,是被自己的叔父萧道成一手带大,萧道成一直把萧鸾看做是自己的孩子。齐武帝去世后,萧鸾被任命为托孤大臣,辅佐皇太孙萧昭业。此后萧鸾成了真正的掌权者,时机成熟后

  • 三国志中姜维的军事才能如何?已经超过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看过了,这部历史电视剧中的内容其实有很多是杜撰出来的,并不真实。要说三国时期比较真实的历史,还是要从《三国志》中看了。说起蜀国中最具有军事才能的人,相信很多人就会想到诸葛亮了,然而在《三国志》中,姜维的军事才能已经超越了诸葛亮,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 灯下黑是什么意思?古人如何解决灯下黑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从古至今,灯具是我们都离不开的生活用品,它除了可以照亮之外,还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在古代虽然没有电,但是并不缺少精美的灯具。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古灯都有个“灯下黑”的难题,几乎无解。直到明朝时期,一种特殊的灯具横空出世,才巧妙的解决了“灯下黑”的囧境

  • 吕布和貂蝉是假杀董卓是真,那吕布动杀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为了貂蝉才对董卓动了杀心。不过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这个人物,她和王允的计谋都是杜撰出来的,只有吕布杀董卓是真的。那吕布的真正动机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也不难想,吕布虽然被称为“三姓家奴”但他也是为自己的前途考量,吕布并非只是简单的武将,他身边也有很多谋士替他出

  • 清朝灭亡时清政府欠的钱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其实真正要说的话那真的是有太多太多的奇葩事情了,话说这其中有一件事情想必大家都应该是非常的关心的,那就是当时清政府的赔款问题,那么有的人问了,当时的赔款真的挺多的,后来这些赔款都怎么样了呢?最后都还清了没有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对这些感兴趣的老哥一定别错过了哦!满清

  • 姜维为什么比赵云更受诸葛亮重用?难道赵云还比不上一位降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和姜维都是蜀汉非常重要的将领,不过很多人都觉得赵云无论是在刘备时期,还是诸葛亮时期都得不到应有的重用,好像半路加入的姜维都能力压赵云一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姜维和赵云是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诸葛亮设计劝降姜维,就是看中了姜维的潜力,而赵云当时已经不再年轻了。所以两人的定位就完全不同,不存在诸葛

  • 崇祯皇帝该怎么做才能挽回大明基业?他错过了哪些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很多人都叹息崇祯对于明朝来说出现的太晚,就算他有励精图治的决心但朝政根基已经腐朽,他一人很难改变现状。崇祯皇帝毕竟不是神,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虽然他大力铲除阉党,使得朝堂一改往日的风气,但魏忠贤势力的浇灭,却使得文官集团逐渐膨胀。这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又形成了另一个问题。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