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之死刘邦是喜还是忧?

韩信之死刘邦是喜还是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13 更新时间:2024/1/22 20:56:18

我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曾经无限感慨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一个布衣出身的刘邦,显然是有着他独特魅力的。刘邦的手下人才济济,能人众多,然而成功后的刘邦在政治上主线表现出了冷酷和无情。而当时的韩信则是他最忌惮的第一人。

韩信是萧何举荐给刘邦的栋梁,韩信的仕途之路一直很坎坷,在项氏叔侄那儿得不到重用,投奔刘邦吧,也只做些小官,不是负责接待工作,就是负责后勤工作,这才有了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萧何,是韩信的伯乐,也是杀害韩信的阴谋人之一,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通过萧何的推荐,韩信得到刘邦的重用,任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随帮助刘邦占取关中。楚汉战争时,韩信平定了魏国,又击败代、赵,降服燕国,韩信发挥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百战百胜,纵横天下,无愧于一代战神,历史上的许多战术典故都源于韩信,诸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楚汉之战,刘邦的实力根本不及项羽,在这场以小博大的斗争中,韩信为刘邦的胜出立下汗马之劳。期间,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其实,齐王之封是韩信自己争取来的,当时刘邦被楚军困在荥阳,危难之际,却接到韩信差使者送来的信件,提出要求让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刘邦非常生气,大骂:“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当时张良,陈平劝解刘邦暂且息怒,不如先依了韩信“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刘邦恍然大悟,选择隐忍,给韩信回信,还很豪爽的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最终项羽自刎乌江,天下归于汉。

天子心,海底针,或许,正是韩信的这次邀封,在刘邦的心中留下阴影,不能释怀,这是他心里一直过不去的梗。韩信也为自己悲催的命运埋下祸根。

公元前202年,西汉伊始,未央宫内,莺歌燕舞,把酒言欢,刘邦宴请群臣,庆祝胜利。宝座之上的刘邦却心事重重,看着老部下们尽情放纵,任意所为,甚至无视他这个王的存在。刘邦突然意识到,战争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他已经得到天下了,距离至高无上的集权制度还需要一段距离,可能需要一段更艰辛更复杂的过程。

秦朝以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也承袭了这种制度,但是,西汉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这种郡国并行制又称郡国制。楚汉战争时,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八个异性王,分别是:梁王彭越,楚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韩王信,他们的封地丰厚,领地广袤,且握有重兵,可以说是西汉的国中之国,有“震主之威”,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这正是刘邦所担忧的。为了保障政权,巩固自己的力量,刘邦自然不能放任这些王在外面掣肘,于是,刘邦开始向异姓王发起攻击,消灭诸侯和建设国家同时进行中。

在这些王之中,韩信是功高盖主,举足轻重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自然成为刘邦第一个对付的目标。早在楚汉之战时,韩信的谋士蒯通就曾经劝韩信自立为王“古语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正是时候,将军若坐失良机,日后悔之晚矣。”这些过往,增加了刘邦对韩信的猜忌,恰巧此时,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借机夺去了他的兵权,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灰意冷,无限感伤“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陈豨造反,和韩信勾连。为防止韩信叛乱,公元前196年,当时刘邦出征在外,吕后与陈平,萧何合谋,把韩信诱骗到未央宫,诛杀之。未央宫,夜未央,庭燎之光,可以波澜不惊,也可以杀机重重。

刘邦回来后得知韩信已死,一半欢喜一半忧伤,他问吕后,韩信临终前说了什么,吕后回答:“他说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刘邦随即命令抓获蒯通,蒯通招供说,十年前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了,当时韩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意思是说,汉王待我不薄,用他的坐驾让我乘,用他的锦衣让我穿,用他的饭菜招待我。我听说,坐别人的车就要和他共患难,穿别人的衣服就要分担他的忧虑,别人帮你填饱肚子就要为他的事效死命,我又怎么可以见利忘义呢!

此时此刻,刘邦叹息,原来韩信没有背叛我啊。韩信,这位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的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的军事天才,最后成为皇权统治下的牺牲品,其他的异姓王功臣,也都没有逃脱和韩信一样的命运。刘邦剪除了所有的异姓王,之后王国首脑都是同一家族里的人,在刘邦看来,血缘关系才是最值得信赖,最可靠的关系。

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狼烟滚滚,烽火不休,能够有效地巩固中央集权,更好的管理帝国,是历代帝王乐此不疲,锲而不舍的研究命题。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光绪为什么称呼慈禧为亲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还珠格格》的人一定记得剧中对太后的称呼“老佛爷”,这个称呼其实的确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慈禧就被人称作老佛爷。不过,老佛爷这个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用来称呼什么人的?除了这个,光绪还叫慈禧为“亲爸爸”,这就更奇怪了,爸爸不是男性吗,为何光绪要这样称

  • 元朝时期社会矛盾为何如此尖锐?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元朝,这次首次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统王朝。1279年,元朝大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了南宋,彻底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到了元朝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是没能走上正轨。到了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元末的农民起义。元代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主要体现在&ld

  • 西汉丞相陈平能力如何?陈平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陈平名声不如萧何、张良大,但他也是刘邦身边很重要的谋士。陈平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曾设计离间项羽和群臣之间的关系,导致范增被弃用,最后忧愤病死。没有范增的辅佐,项羽的事实也是大打折扣。实际上陈平能力十分出众,但存在感一直不高,有人喜欢把陈平和吴用放在一起比较,这两人到底是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这次就帮大

  • 明朝的妖狐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狐妖,一直以来都是古代的神话传说当中的形象,在很多人看来,狐妖就是能够惑乱人心,颠倒黑白的妖物,所以古人说起狐妖,可没什么好感。而明朝时期,还发生了一起狐妖案,光听名字就让人感到害怕了,虽然狐妖其实是神话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是明朝的这个狐妖夜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古往今来,常听说世间有灵物可成精,其

  • 嘉靖皇帝是掌控帝王之术的高手,为什么还会被严嵩父子耍的团团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壬寅宫变后,嘉靖皇帝开始逐渐怠慢政事,并且十几年不上朝,不过朝中大权依然牢牢握在嘉靖手中。其实嘉靖皇帝是一位玩弄帝王之术的高手,朝中无论是能臣还是奸臣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看似他长期被严嵩父子耍的团团转,实际上他也知道严嵩背地里的那些勾当,嘉靖帝的处事之道不是常人能猜透的。但嘉靖帝绝对是个聪明人,只是在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连“安”这个字都不想看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是唐朝此前从未发生过的重大危机,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有亡国的危险。唐玄宗被逼禅位后,唐肃宗李亨继位,此后唐肃宗负责平叛,终于是拿回了长安和洛阳两京。实际上当时唐肃宗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却要自己来处理,导致唐肃宗一度连“安”这个字都不想看见。安史之乱也被认

  • 韩馥是如何丢掉冀州的?韩馥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韩馥在演义中并不是一位存在感很高的角色,后人看待韩馥也总感觉他不够聪明、果决,实际上很多人都误解了韩馥。韩馥本是东汉的御史中丞,后来被董卓派去当冀州牧,此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冀州在当时属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只不过同盟决裂后,袁绍为了建立自己新的根据地就把目标

  • 历史上三分损益法是谁发明的有什么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乍一听三分损益法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首先联想到经济,这会不会是哪一位金融大师提出来的有关经济投资方面的言论?但实际上,真正提出三分损益法和三分损益法运用的方面却让人意想不到,那就是音律,是诞生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运用于音律方面的办法。那么究竟三分损益法说的是什么,又是谁发明的呢?根据《吕氏

  • 婉容身为皇后,为什么会喜欢上身边的侍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关于婉容的传言也有很多,她身为清朝,也是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后,必然会有很多人对她关注,不过就算是当时的社会再混乱,婉容也是皇后,可她为什么会喜欢上自己身边的侍卫呢?溥仪是否知道这件事情,他对此又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婉容和侍卫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关系?溥仪三岁时,被隆裕和载沣强行抱上了象

  • 王允设计除掉董卓却功亏一篑,牛辅一死长安再次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牛辅在《三国演义》中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他是董卓的女婿,曾出任中郎将一职。董卓死后牛辅逃至陕地,吕布曾派李肃讨伐牛辅,却被牛辅击败。王允设计除掉董卓后,以为汉室就能恢复正常,没想到董卓旧部再次杀回长安,导致长安彻底沦陷,实际上这也跟牛辅的死有关。可能不少朋友都还不太了解这段背景,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