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甄宓曾经很受宠,为什么后来争不过郭女王?

甄宓曾经很受宠,为什么后来争不过郭女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82 更新时间:2024/1/25 4:55:22

历史上,有关甄宓,或者说甄夫人的传说,一直都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她与曹植的故事了,但是尽管这已经被证明是假的,但是却还是有不少人愿意相信,大概只是因为这很符合他们心中“才子佳人”的悲剧故事吧。不过,甄夫人一开始受曹丕的宠爱也是真的,可是后来却为什么争不过郭女王呢?郭女王明明只比甄夫人小一岁,为何却能够得到曹丕的宠爱?

在帝王身边混的女人,光有美貌是不行的,美虽是一种稀缺资源,但是经受不住岁月的洗礼,色衰爱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原因很简单,帝王最不缺的就是美色,永远都是不变的帝王,流水的女人。所以要想留住男人的心,除了美貌还需智慧,而郭照正是一个这两样东西并存的一个女人,甄宓只是一支花瓶。

甄宓祖父曾做过东汉宰相,世代官宦,真正的名门望族。甄宓三岁时父亲去世,但丝毫不影响她们盈实的家境和锦衣玉食的生活,只是董卓裹挟汉献帝逃跑的时候,一把火烧了雒阳,于是流民四起,盗贼横行。甄家在小甄宓的建议下散尽钱粮,救济灾民,因此甄家的好名声闻名遐迩。没多久,雄霸河北的袁绍慕名前来提亲,于是甄宓嫁于袁次子袁熙为妻。后来袁绍想吞并曹操,于是爆发了著名的官渡之战,结果一把火被曹操烧了个灰飞烟灭。袁绍父子亡命天涯的时候,将女眷全部丢弃,于是曹丕闯入袁府,率先将风华绝代的甄宓拥入怀中。

郭照的祖上也曾阔过,但仅限于小富小贵,与甄家相比略显寒酸。郭照的父亲郭永,官拜东汉末年的南郡太守,因此郭照幼年的生活还算幸福,父亲视其为掌上明珠。然而好景不长,董卓祸乱朝纲,群雄并起而讨之,郭照全家死于战乱,幸活下来的郭照被铜醍侯收为家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铜醍侯为巴结曹家于是把相貌出众的郭照做为礼物送入曹家。曹丕见郭照姿色尚可,所以笑纳到自己府上,但没有马上宠幸她,因为当时曹丕正与甄宓处在热恋期。

为什么甄宓争不过郭照?

一、甄宓是一个合格的妻子,但不是曹丕政治上的左臂右膀。

甄宓秀丽典雅,气质高贵,天香国色,嫁入曹家后,深得曹丕的宠爱,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缠绵悱恻。没多久,甄宓就先后为曹丕生下一双儿女,因此做为女人的甄宓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幸福时光。由于甄宓生长于大户人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所以不仅是一位相夫教子的好妻子,而且还是一个孝顺长辈的好儿媳。甄宓把婆婆汴氏视作亲生母亲一样孝敬,汴氏也将儿媳视同女儿一样对待。美中不足的是,甄宓虽能在曹丕的家里撑起一片天,但是却不能为曹丕在权力的角逐中写一篇文章,这也成了甄宓悲剧命运的根源。

郭照聪明才智,艳压群芳,尽管最初不得曹丕的宠幸,但出人头地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想不让人发现都不行。曹操晚年,头疾经常发作,自感来日无多,于是不得不为嗣子之位而未雨绸缪,因此曹丕兄弟之间因为嗣子之位展开的激烈的争斗。而让曹丕颇感惆怅的是父亲对自己并不感冒,相比之下更喜欢弟弟曹植,甚至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只有十几岁的弟弟曹冲,所以此时曹丕需要的是有人在事业上助他一臂之力,而不需要女人娇弱无力的温柔。因此郭照终于等到了崭露头角的机会。郭照的聪明才智好比一个点子公司,总能想出意想不到的奇谋妙计,所以郭照犹如曹丕苦海之中的一盏明灯,不仅帮曹丕赢得嗣子之位,而且曹丕的漫漫人生路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二、曹丕意想不到的绝情

相比较父亲曹操而言,曹丕的胸怀显得狭隘许多,曹操一辈子爱过无数女人,但是基本做到了雨露均沾,并且从来没有伤害过女人,这也是一种让人折服的品质。而曹丕自从迷上了郭照,两年多都没见甄宓一面,其薄情寡义让人不寒而栗。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最渴望的就是得到男人的爱,女人可以一无所有,但只要有爱,她可以与你浪迹天涯。哀莫大于心死,而甄宓又心存幻想,她不甘心一个人孤寂的生活,于是饱含深情写了一首《塘上行》,希望曹丕回心转意。但是曹丕非但没有感觉到妻子殷切的期盼之情,反而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一脸忧郁的怨妇,于是怒火冲天,迷失心智。而此时的郭照觉得正是除去对手的一个绝好机会,因为甄宓一死,也就没有人可以与她竞争皇后之位了。于是郭照建议曹丕赐死甄宓,而曹丕则毫不犹豫地给甄宓送去了毒药。

女人希望得到男人的爱有错吗?甄宓究竟做错了什么?错不在甄宓,而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错误的人。所以,甄宓并不是争不过郭照,而是毁在了一个负心汉手中,如果曹丕不改初衷,一如既往的爱甄宓,那么甄宓不去争,郭照也没有可乘之机,因此决定甄宓输赢的是曹丕的态度。甄宓在政治上虽比不过精明的郭照,但曹丕爱的是权力,以及能帮他攫取权力的女人,所以注定了甄宓无辜且可悲的命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和胡人是什么关系?胡人对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会把唐朝的衰败,归结于重用胡人,导致爆发安史之乱,如果唐朝没有将胡人内迁是否就能避免走向衰落呢?实际上很多历史学家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起点,而安禄山是胡人又是安史之乱的发起者之一,所以才会把这个锅推给胡人。假如安禄山是汉人可能他也会发动叛变,但胡人内迁的确也带来了一些危害

  • 荀彧为什么不帮汉室拿回政权,而是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荀彧帮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变相将汉室政权交给了曹操。不过荀彧此后又跟曹操摊牌,表明自己汉室忠臣的身份,那他早年为什么还要为曹操做事呢?或许荀彧在当时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汉室地位每况愈下,天下诸侯都想趁势分一杯羹,所以只能扶持曹操抢先入住朝廷。荀彧舍弃袁绍,转投曹操肯定是有他自己的考量。只是没想到曹操

  • 司马懿篡位和曹操有什么区别?为何两者评价天差地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夺了汉室,而曹氏又被司马懿所灭。虽然曹操和司马懿都没有称帝,但他们却为自己的后代铺好了上位之路,所以篡位的罪名才会扣到他们头上。但曹操和司马懿两人的评价却是天差地别,司马懿的名声远逊于曹操,甚至后人对司马懿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为主。而曹操则为乱世枭雄,文才武略都是顶尖的水平,为何他们做了差不多的事

  • 老子西出函谷关写下道德经就不见了,老子究竟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道德经,作为老子的代表作,但是它的内容却并不是“道德”,而是分为“道经”和“德经”,是一本书的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才称为道德经,与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完全是两回事。《道德经》是一部哲学作品,所以读不

  • 唐朝状元为何得不到重视?唐宋状元的待遇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现代高考各省的第一名,会被称为省状元,而状元也是古代科举最高的荣誉和头衔。不过古人要是考取了状元,今后的各种待遇可是高考状元不能相比的。状元等于是由皇帝亲自选取的人才,一夜之间便能从普通百姓变成达官显贵。不过唐朝的状元好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唐朝一共出过144位状元,其中有11位还当上了宰相,但没

  • 宋襄公并没有带领宋国称霸,为何他还是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宋襄公是宋国第二十位国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在位期间,他想带领宋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和楚国对立,但最后却惨败于楚国。既然宋襄公并没有带领宋国称霸,为何他还能位列春秋五霸之一呢?实际上宋襄公有两个优势,一是宋国爵位高贵,有公爵爵位,齐国都只是侯爵要次于宋国,所以占了个便宜;二是宋襄公德高望重

  • 王莽为什么把朝代改叫新朝?王莽真的是穿越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讨论的焦点,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王莽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怀疑,他真的是一个穿越者,毕竟在两千年之前就提出了一系列现代社会才有的制度,还有很多现代才有的工具,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只不过因为“穿越”一直都被看作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关羽王莽的争论一

  • 顺治帝给多尔衮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为何乾隆敢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清朝时期是非常讲究“祖宗成法”的,凡是遇到了大事小事,都很喜欢参照祖宗的制度和做法。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以世祖爷的身份成为后世子孙们效仿的楷模。尽管康熙、雍正、乾隆着三位皇帝在现代影视剧中“曝光率”非常高,但就影响力而言,历史上的顺治

  • 历史中真实的袁绍评价如何?他才是最仁慈的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袁绍原本是汉末最有机会一统的诸侯,最后却惨败给了曹操,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号。袁绍出身名门,有着“四世三公”之称,他手下的人才和兵力都在曹操之上,为什么最后还会惨败呢?其实袁绍正是输在自己的仁慈。在演义中,大家公认刘备是最仁慈的主公,而袁绍总是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 和珅为什么必须死,不是因为贪污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之死,虽然说死的也算是挺惨的,家产全部都被抄没,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家业,最终全部都没有了,而且还是看在儿媳是皇帝的姐妹的份上,才没有更惨。但是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和珅又是必须死的,他的死最简单的一条原因是他贪污,而且是巨贪,富可敌国,但是这却并不是唯一的一条原因,究竟和珅之死还有什么原因呢?嘉庆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