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忠贤是奸臣吗?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明朝也灭亡了?

魏忠贤是奸臣吗?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明朝也灭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312 更新时间:2024/2/3 22:06:18

对于魏忠贤,可能很多人觉得,只要杀掉他就好了,明朝将会起死回生,会有一个新的生机,就有机会重新回到往日的风采,但是实际上,魏忠贤的死,甚至还对明朝的灭亡起到了一定的加速作用,如果魏忠贤能够撑明朝十年,那么没有了魏忠贤的命呢,其实只是会对明朝的灭亡有更加速的影响而已。但是魏忠贤不是奸臣吗,为什么他死了明朝反而还灭亡了?

提到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首先想到的绝对是魏忠贤!他以一太监出身,独霸朝政,以致于当时民间传言“只知九千岁,不知皇帝谁”。但他的奸诈与罪恶一直为人所诟病,他掌权之时,大肆地排除异己,有识之士们几乎全被罢免辞退。只要哪位大臣敢与他作对,都会以悲惨落幕,导致朝廷之中风声鹤唳,一时之间他一家势力独大。在很多人的心里,他是著名的奸佞小人,但事实上他在政事上的能力的确毋庸置疑!

在明熹宗临死之际,甚至特意叮嘱下一任皇帝,说魏忠贤是一位忠臣能将,可以成大事,建议重用。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明熹宗在位时,朝中魏忠贤已经是势不可挡了,若再加重用难免会使他的权力膨胀,干出造反之事。但皇帝竟然还在劝朱由检信任他、任用他,可见对他的能力和忠心有多么信任。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在朝中的权力,确实难容和他政见不同的臣子,为了将他们除去,使了许多见不得光的手段与狠毒残忍的方法。但他在政治一事上,确实有远见,有想法。比如,他曾经力排众议,再次用因为辽阳一战而一直在遭受谗言和白眼的熊廷弼,还曾经抛开了私怨,推荐一批曾和他有矛盾的能臣,掌权期间,整个国内的形势还算不错,辽东战局战势良好,对于他这些功绩,是应当肯定的。

崇祯皇帝一上任就治了他十宗罪状,无法抵赖下他选择自缢身亡。但我们也都知道明朝正是在崇祯皇帝手上才灭亡的,为何他一倒台,国家就灭亡了呢?这究竟和他有没有关系?如果他还在,明朝在那个时候还会亡国吗?

先来看灭亡的原因,明朝末年时期,天灾不断,百姓颗粒无收,赋税徭役还压得人们抬不起头来,于是农民起义事件频发,国家内乱严重。而明朝时又富养着一批闲散爷,以至于国库空虚,拿不出钱来补给军队,最终李自成上位,推翻了这个曾经鼎盛的朝代。

其实明熹宗在位时,国家的弊端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只是那时候的军费还算充足。如果崇祯帝在一开始时,没有对魏忠贤下杀手,那么明朝政权很有可能不会那么早结束。明朝时期商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也在那时候出现。魏忠贤虽然陷害忠良,但是他也知道在面临外敌时,军队有多么重要。所以他上台之后的一项政策就是收工商税来充盈国库,为边防和军队的将士进行补给。

在他倒台之后,东林党上来了,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不让崇祯皇帝大力征收工商税,理由是“朝廷焉与民争利”。打仗要钱,从商人那里收不上钱,怎么办?只能从农民的身上盘剥,但当时气候不佳,正好碰上天灾,农民无法糊口,还要向上交重税,所以暴动出现的频率很高,起义也发生得很频繁,使得国家大乱,崇祯帝也没有办法收拾残局。

之后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在一片国破家亡的绝望中,听到身边太监说“若魏忠贤在此,时事必将不会与如此”。悲痛之余他才算是真正的体会到明熹宗死前对他的嘱托是什么意思,但是此时的他也无力回天,只能下令将魏忠贤的遗骨收葬于香山碧云寺,这是对魏忠贤生前在政事上的一种肯定,也是都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做法的一种否定。

魏忠贤生前做了不少坏事,但是他能从大局出发,将国家安定于一时。而东林党人自诩爱国忠义,却盲目激进,看不到摆在眼前的矛盾。不仅反对向工商业者收税,还陆续减免了贸易税、茶叶税等等税赋,国家财政已然亏空,还在那里愚蠢地讲那些道德文章。崇祯帝向他们借钱,也不说什么忠义之勇了,个个都说没钱。事实上,他们只是不想掏自己的腰包来救国!在李自成攻进来之后,就从他们的身上搜刮出了七千万,有的甚至直接投降,成为“大顺”朝臣!

一个王朝的堕落,往往是从顶层开始,这么大的过失绝非是一个人所能造成的,千千万万的贪官污吏才是罪魁祸首!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甄宓曾经很受宠,为什么后来争不过郭女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关甄宓,或者说甄夫人的传说,一直都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她与曹植的故事了,但是尽管这已经被证明是假的,但是却还是有不少人愿意相信,大概只是因为这很符合他们心中“才子佳人”的悲剧故事吧。不过,甄夫人一开始受曹丕的宠爱也是真的,可是后来却为什么争不过郭女王呢?郭女王明明

  • 唐朝和胡人是什么关系?胡人对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会把唐朝的衰败,归结于重用胡人,导致爆发安史之乱,如果唐朝没有将胡人内迁是否就能避免走向衰落呢?实际上很多历史学家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起点,而安禄山是胡人又是安史之乱的发起者之一,所以才会把这个锅推给胡人。假如安禄山是汉人可能他也会发动叛变,但胡人内迁的确也带来了一些危害

  • 荀彧为什么不帮汉室拿回政权,而是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荀彧帮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变相将汉室政权交给了曹操。不过荀彧此后又跟曹操摊牌,表明自己汉室忠臣的身份,那他早年为什么还要为曹操做事呢?或许荀彧在当时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汉室地位每况愈下,天下诸侯都想趁势分一杯羹,所以只能扶持曹操抢先入住朝廷。荀彧舍弃袁绍,转投曹操肯定是有他自己的考量。只是没想到曹操

  • 司马懿篡位和曹操有什么区别?为何两者评价天差地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夺了汉室,而曹氏又被司马懿所灭。虽然曹操和司马懿都没有称帝,但他们却为自己的后代铺好了上位之路,所以篡位的罪名才会扣到他们头上。但曹操和司马懿两人的评价却是天差地别,司马懿的名声远逊于曹操,甚至后人对司马懿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为主。而曹操则为乱世枭雄,文才武略都是顶尖的水平,为何他们做了差不多的事

  • 老子西出函谷关写下道德经就不见了,老子究竟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道德经,作为老子的代表作,但是它的内容却并不是“道德”,而是分为“道经”和“德经”,是一本书的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才称为道德经,与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完全是两回事。《道德经》是一部哲学作品,所以读不

  • 唐朝状元为何得不到重视?唐宋状元的待遇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现代高考各省的第一名,会被称为省状元,而状元也是古代科举最高的荣誉和头衔。不过古人要是考取了状元,今后的各种待遇可是高考状元不能相比的。状元等于是由皇帝亲自选取的人才,一夜之间便能从普通百姓变成达官显贵。不过唐朝的状元好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唐朝一共出过144位状元,其中有11位还当上了宰相,但没

  • 宋襄公并没有带领宋国称霸,为何他还是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宋襄公是宋国第二十位国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在位期间,他想带领宋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和楚国对立,但最后却惨败于楚国。既然宋襄公并没有带领宋国称霸,为何他还能位列春秋五霸之一呢?实际上宋襄公有两个优势,一是宋国爵位高贵,有公爵爵位,齐国都只是侯爵要次于宋国,所以占了个便宜;二是宋襄公德高望重

  • 王莽为什么把朝代改叫新朝?王莽真的是穿越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讨论的焦点,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王莽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怀疑,他真的是一个穿越者,毕竟在两千年之前就提出了一系列现代社会才有的制度,还有很多现代才有的工具,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只不过因为“穿越”一直都被看作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关羽王莽的争论一

  • 顺治帝给多尔衮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为何乾隆敢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清朝时期是非常讲究“祖宗成法”的,凡是遇到了大事小事,都很喜欢参照祖宗的制度和做法。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以世祖爷的身份成为后世子孙们效仿的楷模。尽管康熙、雍正、乾隆着三位皇帝在现代影视剧中“曝光率”非常高,但就影响力而言,历史上的顺治

  • 历史中真实的袁绍评价如何?他才是最仁慈的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袁绍原本是汉末最有机会一统的诸侯,最后却惨败给了曹操,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号。袁绍出身名门,有着“四世三公”之称,他手下的人才和兵力都在曹操之上,为什么最后还会惨败呢?其实袁绍正是输在自己的仁慈。在演义中,大家公认刘备是最仁慈的主公,而袁绍总是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