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襄公并没有带领宋国称霸,为何他还是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并没有带领宋国称霸,为何他还是春秋五霸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12 更新时间:2024/2/3 21:53:02

宋襄公是宋国第二十位国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在位期间,他想带领宋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和楚国对立,但最后却惨败于楚国。既然宋襄公并没有带领宋国称霸,为何他还能位列春秋五霸之一呢?实际上宋襄公有两个优势,一是宋国爵位高贵,有公爵爵位,齐国都只是侯爵要次于宋国,所以占了个便宜;二是宋襄公德高望重,虽然败于楚国,但在位时推广仁义,所以获得了不少人心。

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内乱,几个公子争夺君主之位,王宫内外烽烟四起,公子昭借助宋襄公的帮助才登上侯位。宋襄公自恃有功于齐国,既然齐国的内乱都需要宋国来平息,那么宋国自然要接过齐桓公的霸主之位。于是宋襄公便日思夜想盟主之位,打算有所作为。

宋襄公同父异母的哥哥子鱼看出了宋襄公的心思,于是劝谏道:“以宋国的实力是无力承担霸主地位的,宋国与齐国相比相差甚远。齐国据有泰山渤海之险,有富饶的琅琊即墨,而我宋国则深处中原无险可守;齐国有管仲鲍叔牙等贤才辅佐,而我宋国人才匮乏。”不能不说子鱼是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有重要的影响,处于四战之地,往往成为大国征伐的战场。

宋襄公则认为,虽然宋国从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来讲都远远比不上齐国,但是宋国有一样东西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那就是仁义。

于是宋襄公便学习齐桓公的样子,召集诸侯会盟来确立盟主之位。宋襄公没有那么长远的计划,他也不愿意等待20年之后再登霸主之位。当时宋国在中原只能算二流国家,在齐、楚、晋等大国之中没有什么威望,于是宋襄公第一次会盟专找那些末流小国,向滕、曹、邾、鄫等国发出邀请,相约在曹国会盟。

结果鄫国的国君迟迟未到,宋襄公大怒,连这样弹丸小国都不把宋国放在眼中。为了在诸侯之间扬名立威,宋襄公把鄫国国君给杀了。其他诸侯战战兢兢,曹国国君则中途退场,宋襄公责问曹共公不能尽地主之谊,曹共公根本不理会宋襄公,甩袖走人。宋襄公寄予厚望的会盟就这样不欢而散。在一群小国面前颜面尽失,宋襄公决定讨伐曹国。

子鱼劝谏道:“当年周文王因为崇国国君辱蔑父兄,不敬长老,刑狱不公,分配不均,百姓难以生活才伐崇,围了三个月没有攻克,后来崇因为受到文王的道德感化主动请降。您现在道德修为上有欠缺,却去讨伐别人,怎么可以呢?还是好好反省一下吧!”宋襄公不听子鱼的劝谏,僖公十九年(前641),宋军围攻曹国。久攻不克,于是从曹国撤军,曹共公则派人向宋襄公致歉,给宋襄公一个台阶下。宋曹两国和好如初。

宋襄公本想从小国那里获得一些颜面,结果铩羽而归。齐桓公死后,国际形势大变,齐国国力衰落,楚国是首屈一指的大国和强国,中原霸权开始南移。

桓公死后,以齐国为首的中原同盟便开始瓦解,首先郑国于僖公十八年(前642)倒向楚国的怀抱。更有甚者,僖公十九年(前641),楚国邀请郑国、齐国、鲁国、陈国、蔡国在齐国举行盟会。事实上,齐国、郑国、鲁国等中原大国已经承认楚国的霸主地位了。国力尚弱的宋国夹在各个大国之间想谋取霸主之位谈何容易?

宋襄公谋霸心切,他的大夫公子荡更是异想天开,居然想出一个狐假虎威的奇招:借助楚国的权威召集各个诸侯国,以各个诸侯国的力量制衡楚国的权力。公子荡的理由是:当今只有齐楚是大国,齐国国内政局刚刚稳定,无力向外扩张,楚国虽然国力强大,但是楚王的爵位并不是周王室封赐的,名不正言不顺,况且与中原各国往来不深,各国只是屈从于楚国的强大而已。宋国居间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这真是一个天才的想法!

子鱼仰天长叹:“宋国这样的小国觊觎盟主,战败而不亡国就算是一大幸事了!”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宋襄公约齐孝公楚成王在鹿上(今安徽阜阳南)会盟。齐孝公依靠宋襄公的护送才得以登基,因此对宋襄公尊敬有加,早早就来到鹿上。楚成王数日之后才到鹿上,三国君王设坛盟誓,宋襄公依恃爵位比齐楚两国高,而以盟主自居。

宣读完盟约之后需要各国君王签字才能生效,此时,宋与齐楚两国的矛盾显露无遗。盟约是宋襄公事先起草的,只是当年齐桓公盟约的一个翻版,没有新意。宋襄公先把盟约交给楚成王,成王发现宋襄公已经签名,心中暗暗生气。更生气的是齐孝公,按照爵位,齐孝公要高于楚成王,但是宋襄公却把盟约先交给楚成王,分明目无齐国,因此齐孝公拒绝在盟约上签字。宋襄公自认为鹿上会盟是一大胜利,于是宋襄公准备秋天于盂(今河南睢县西北)大会诸侯,正式确立盟主地位。

而在楚成王眼中,宋襄公只是个贪图虚名的跳梁小丑,并且准备在下次会盟时劫持宋襄公以在诸侯之间树立楚国的威名。僖公二十一年秋天,宋襄公在盂与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会盟,事先约定是一场“衣裳之会”,各国君不带士兵参会。子鱼想带兵埋伏在会场附近保护宋襄公,宋襄公认为此次盟会宋国做东,如果带兵前去会破坏盟会气氛。为了防止子鱼带兵进入会场,宋襄公让子鱼和他一同参加盟会。

令宋襄公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会盟让自己颜面丢尽,楚成王带着数千精兵参会,这些士兵外穿礼服,内穿铠甲。会盟一开始,楚成王便当仁不让,自行登台。宋襄公前去争论,结果楚成王大喝:“问问各位诸侯,此次盟会是为宋国而来,还是为楚国而来?”结果其他诸侯都说为楚国而来。

争论之间,楚王的士兵便上前把宋襄公给绑了,将会场的祭品等物抢掠一空。楚成王在盟会上将宋襄公劫持了,随后带着宋襄公围攻宋国都城,让宋国缴械投降,要不就杀死宋襄公。宋国守军说:“我们已经有了新的国君,你要杀就杀吧。”原来子鱼趁乱逃回国都,加强都城的防御。子鱼认为楚王肯定会以宋襄公作为诱饵,侵夺宋国资财,与其如此,莫不如说宋国已有新君。事实证明子鱼的策略是正确的。

楚军攻城数日毫无进展,成王的大夫成得臣进谏:“大王还是放了宋公吧。”楚成王在盟会上劫持了宋襄公,本想狠狠地宰宋国一刀,结果宋国自称已有新君,宋襄公转眼之间成了个烫手的山芋。楚国与鲁国来往不深,而且鲁国对宋襄公的狂妄也颇有微词。楚成王便请鲁僖公出面释放宋襄公,鲁僖公欣然从命:鲁国一方面赚足了面子并且能够攀上楚国这一强国,另一方面则施恩于宋赢得宋国的尊重。

楚成王请鲁僖公出面组织诸侯国在薄会盟,历数宋襄公的罪过,之后便将其释放。蒙受羞辱的宋襄公回到宋国之后,气积于胸,恶气难出,他认为自己谋霸屡屡受挫都是由于郑国从中作梗,于是兴兵伐郑。郑楚已经结盟,郑国向楚国求援,楚国出兵进攻宋国,宋襄公从郑国撤围。宋楚两军在泓水两岸对峙。

宋襄公已经派兵布阵,而楚军多数尚未渡河,大司马公孙固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正在渡河,应该马上进攻。”襄公说:“不行,我不攻击正在渡河的部队。”等楚军悉数渡河之后,公孙固说:“楚军强大,马上进攻吧。”襄公说:“我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形的军队。”等楚军摆好阵势,奋力掩杀过来,宋军大败而归,襄公大腿中了一箭。

宋国人都将这次失败归罪于襄公。宋襄公理直气壮地说:“君子不伤害已经重伤的士兵,不俘虏满头白发的老兵。古人作战,不在隘口阻击敌人。所以我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子鱼无奈地说:“大王不懂得领兵打仗之道。”

宋襄公本身自己能力不足,宋国也没有实力,却整天妄想去和强国争霸,不去脚踏实地的去发展宋国的内政经济军事,走了一圈歪路,终于活成了春秋历史上的笑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王莽为什么把朝代改叫新朝?王莽真的是穿越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讨论的焦点,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王莽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怀疑,他真的是一个穿越者,毕竟在两千年之前就提出了一系列现代社会才有的制度,还有很多现代才有的工具,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只不过因为“穿越”一直都被看作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关羽王莽的争论一

  • 顺治帝给多尔衮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为何乾隆敢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清朝时期是非常讲究“祖宗成法”的,凡是遇到了大事小事,都很喜欢参照祖宗的制度和做法。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以世祖爷的身份成为后世子孙们效仿的楷模。尽管康熙、雍正、乾隆着三位皇帝在现代影视剧中“曝光率”非常高,但就影响力而言,历史上的顺治

  • 历史中真实的袁绍评价如何?他才是最仁慈的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袁绍原本是汉末最有机会一统的诸侯,最后却惨败给了曹操,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号。袁绍出身名门,有着“四世三公”之称,他手下的人才和兵力都在曹操之上,为什么最后还会惨败呢?其实袁绍正是输在自己的仁慈。在演义中,大家公认刘备是最仁慈的主公,而袁绍总是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 和珅为什么必须死,不是因为贪污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之死,虽然说死的也算是挺惨的,家产全部都被抄没,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家业,最终全部都没有了,而且还是看在儿媳是皇帝的姐妹的份上,才没有更惨。但是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和珅又是必须死的,他的死最简单的一条原因是他贪污,而且是巨贪,富可敌国,但是这却并不是唯一的一条原因,究竟和珅之死还有什么原因呢?嘉庆杀

  • 唐朝有哪些厉害武将?唐朝最勇猛八大将领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甚至很多现代人都十分向往唐朝。唐朝的确在各个方面都发展的十分强大,无论是经济、军事、文化和艺术等领域,都达到了一种空前的成就。很多人喜欢拿唐朝和宋朝相比,两个朝代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军事力量,轮打仗能力宋朝是绝对不及唐朝的。那唐朝究竟有哪些厉害的将领呢?这次就为大家挑选

  • 冯嫽一生有哪些成就?冯嫽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冯嫽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冯嫽跟随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国,此后凭借冯嫽优秀的外交能力,使得汉朝和西域诸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据说当时西域各国民都十分敬佩冯嫽,冯嫽足智多谋而且胆识过人,所以慢慢积累了很高的声誉。或许大家对解忧公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冯嫽的认识就没那么足了,所

  • 盘点朱元璋一生都做过哪些恶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朱元璋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话说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皇帝也是做得风生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定少不了他的故事和传说的,所以这位帝王不简单的,但是他的皇位也来得不容易,前前后后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千辛万苦,帝王之路当然也有黑暗的地方,那么这个朱元璋一生都做过哪些恶事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

  • 强盛的西周为什么在周穆王死后顺速瓦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周穆王其实对于西周而言那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其实理论上就是周穆王在西周就在,所以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做一个探究,毕竟当时十分强盛的西周在周穆王死了之后就迅速的瓦解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往下看看

  • 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其实诸葛亮只能选择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三顾茅庐可以说是三国,乃至整个历史上都十分著名的典故,就算你没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也听说过三顾茅庐。不过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是把诸葛亮的起点抬得很高,刘备三次主动来到诸葛亮家中,才将他请动。但这些并不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诸葛亮也没这个能力,可以让刘备三顾请之。乱世中,诸葛亮想要证明自己,他就必须依靠

  • 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发生过什么?狄仁杰为何先被弃用又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狄仁杰为官以不畏权贵著称,也是拥簇李唐的重要人物。武则天时期,狄仁杰被诬陷谋反,夺职下狱,最后贬成一个小小的县令。但狄仁杰并没有太过沮丧,营州之乱后狄仁杰的罪名被洗白,又重新得到重用,再度拜相。狄仁杰依然没有改变自己为官的方式,照样犯颜直谏,甚至多次催促武则天复立太子李显。很多人也好奇狄仁杰和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