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强盛的西周为什么在周穆王死后顺速瓦解了?

强盛的西周为什么在周穆王死后顺速瓦解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86 更新时间:2024/1/17 19:36:22

说到周穆王其实对于西周而言那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其实理论上就是周穆王在西周就在,所以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做一个探究,毕竟当时十分强盛的西周在周穆王死了之后就迅速的瓦解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往下看看吧!

传统历史中,一般将周穆王定为西周兴衰的转折点,认为自周穆王以后西周就逐步走向了衰落。可实际上,西周衰落的病根,从周人建国那一刻起,就已经埋下了。

《史记·周本纪》有云:“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这是对西周初天下太平整体局面的总结,也让后人对彼时教化大行的盛世充满了向往。然而,在近现代发掘出来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却记载下了周初历史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西周青铜器:《师旂(qí)鼎》。在大陆考古学界,《师旂鼎》通常定义为西周中期时器。但根据铭文内容,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定应该是西周初周成王时器。

《师旂鼎》铭文大致是讲述了这么一件事:周成王时期,方雷突然反叛,周王室立刻在成周洛邑附近召集军队,准备平叛。

方雷位于今天河南禹州西的方山一带,是皇帝后妃嫘祖父系一族的后代,也算是名门之后了。周初众多方国对周人不服,方雷反叛丝毫都不意外。

可就在周王室招募军队的过程中,师旂手下却集体拒绝出征!师旂亲自前往动员了多次,可属下却坚决不肯听命。无奈之下,师旂只得向周王室执政卿伯懋父报告此事。伯懋父听说后,极为吃惊,立刻决定对师旂手下罚以重金,以观后效。可是,师旂手下的“众仆”,居然连罚金都不愿意缴纳,坚定地以下犯上!师旂没有办法,只得再次报告伯懋父。伯懋父听了,再次作出判罚:“依法就应该驱逐这些不法之徒,现在不要驱逐了,缴足罚款后,就免罪!”

周成王时期,正是《史记》所说的“刑错四十余年不用”的西周全盛时期。可就在这一时期,周王畿内居然就发生了集体拒服兵役的重大事件,而且周王室最终给出的处罚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其中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师旂鼎铭文中的“众仆”,有学者认为应该通于“众附”,即指众附庸国。西周建国初期,虽然已推翻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可整个天下并未顺势认可周人的统治。因此,才有了周公旦的二次东征。即便是二次东征之后,还有众多的异族如淮夷、东夷等等,时不时地对周人政权发起进攻。因此,西周初的头几十年,大小战事频繁;各诸侯国以及附庸国也频繁被征调,参与各项战事。

成周洛邑附近,大多是殷商遗族聚居地,也是周人实现“以商治商”的重要兵源地。在西周初,周王国战略扩张方向就是东南一带,主要是征服淮夷人。因而,成周洛邑附近商人遗族的徭役负担也就显得特别沉重。这次征讨方雷,让“众仆”的承受力达到了极限,再也无法忍受,才会愤起反抗,拒绝再次去当“炮灰”!

照理来说,这种群体性突发事件性质异常恶劣,周王室就应该严惩不怠。可是,师旂所率部队,是整个周王室军队的右军——一军之人拒绝服役,如果强行采取高压政策,说不定就会彻底激化矛盾,将这一万多户人家逼到造反的绝路上,周王室反倒会得不偿失。所以,最后周王室不得不息事宁人,以求尽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西周初,连小小的附庸国之民都敢集体拒绝王室征召,长此以往,周王国内那些更加强大的、独霸一方的诸侯国就更不用说了。

《师旂鼎》铭文证实了在分封制下,周王室逐渐走向衰落的必然:各诸侯国长期自主自立,对中央集权逐渐形成了巨大挑战,使得周王室对于诸侯国的号召力越来越弱。体现在西周史上,就是周王国一有战事,历代周王往往都必须御驾亲征。西周初时,周王御驾亲征是马上夺天下的必然;西周中晚期时,周王还频繁御驾亲征,却是一种无奈——如果能有效调动诸侯,还用得着御驾亲征,亲自到不测之地去冒险吗?

周昭王南征不复,《史记》称他是“王道微衰”,可如果周昭王不亲征汉水,天下诸侯有谁愿意主动代替他?

除了分封制外,西周初建立的宗法制使得周王畿内阶层固化,社会活力越来越弱;籍田制使得周王畿内农业生产效率日趋低下,经济活力不足,人力成本负担越来越高。分封制与宗法制、籍田制一起,构成了西周必然走向衰落的三大根因。

然而,虽然西周必然走向衰落的责任人不在周穆王,可是自从周穆王后,周王室却明显出现了实力上的大滑坡。到了他孙子周懿王时,居然被犬戎逼着迁都,“王室遂衰”!作为文、武两大贤王的后裔,居然被区区犬戎吓成了这副德性,足见周王国已不再是当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盛世。为什么在周穆王之后,周王室会出现这种突发性的大衰退?

关键在于周穆王执政时期所作出一项重大战略转变。

西周初以来,周王室重点拓展方向是在东南,专心对付淮夷人与东夷人。在西北,虽然犬戎骜不驯,但周人始终对犬戎采取绥靖政策。东南方蛮夷都是“要服”,需要提供岁贡,可近在咫尺的犬戎却只是“荒服”,只需每年朝觐天子就行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不光是因为犬戎实力强大,更为重要的是犬戎生活方式与周人存在根本性差异:犬戎大部分属于游牧文明,而周王国则属于农耕社会。因此,周人有能力征服同属农耕文明的东南蛮夷,却没有能力征服属于游牧文明的犬戎。体现在历史上,周王畿的西北边境线也就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点。

可在周穆王执政以后,却对犬戎的桀骜不驯极为不满,坚决要求犬戎每季度提供一次“时享”——也就是说,将犬戎由“荒服”改成“宾服”,以彻底征服犬戎。为此,周穆王不惜御驾亲征,走出泾河流域北上、远征犬戎。然而,犬戎栖息地大多环境恶劣,周人军队根本无法在此长久驻守,也就无法长期扫荡戎人。最终,周穆王仅仅获得“四白狼、四白鹿”而归,根本没有彻底征服犬戎人。但远征犬戎的恶果,却是犬戎与周王室关系恶化,他们彻底成了周王国的敌人。

与犬戎关系恶化后,周王室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面临着异族的威胁:西北方向的犬戎,以及东南方向上的蛮夷。两个战略方向上的敌人轮番上阵侵袭周王国,使得周穆王以后的周王室腹背受敌,周王畿外部战略态势突然恶化,极大地消耗了周王室的实力。周穆王时期,淮夷人在徐偃王率领下,攻击宗周镐京,一度进攻到了黄河边;周懿王时,犬戎攻击到渭河平原,逼迫周懿王迁都;周厉王时,淮夷进攻到洛邑,犬戎不但灭了大骆一族所在的犬丘,还再次入侵泾河流域;周宣王时,犬戎入侵渭河平原,差点到了镐京;……。

最终长期的两线作战,加速了西周的衰落。虽然周厉王、周宣王时期,周王室进行了两次重大变革试图挽回颓势,可依然无力回天。

公元前771年,西申国联合犬戎攻入渭河平原,给了周王室一致命一击,从此西周灭亡!

因此,为何周穆王后,西周为何表现出迅速衰落的趋势?

西周的衰落,是周初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籍田制的弊端导致,不改革则无法逆转。但周穆王决心征伐犬戎,却是战略抉择上的重大失误:从此周王室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这种两线作战的巨大消耗,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其实诸葛亮只能选择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三顾茅庐可以说是三国,乃至整个历史上都十分著名的典故,就算你没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也听说过三顾茅庐。不过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是把诸葛亮的起点抬得很高,刘备三次主动来到诸葛亮家中,才将他请动。但这些并不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诸葛亮也没这个能力,可以让刘备三顾请之。乱世中,诸葛亮想要证明自己,他就必须依靠

  • 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发生过什么?狄仁杰为何先被弃用又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狄仁杰为官以不畏权贵著称,也是拥簇李唐的重要人物。武则天时期,狄仁杰被诬陷谋反,夺职下狱,最后贬成一个小小的县令。但狄仁杰并没有太过沮丧,营州之乱后狄仁杰的罪名被洗白,又重新得到重用,再度拜相。狄仁杰依然没有改变自己为官的方式,照样犯颜直谏,甚至多次催促武则天复立太子李显。很多人也好奇狄仁杰和武则天

  • 商鞅如果不死,秦国会加快统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秦孝公死后没多久,商鞅也死了,因为商鞅触动到了秦国原本权贵们的利益,当秦孝公还在世的时候,他是权力支持变法的,所以也一直都有他给商鞅撑腰,但是当他死后,嬴驷继位,嬴驷对商鞅可就没那么好了,商鞅最终死的也是很惨的。那么,如果当时嬴驷并没有杀掉商鞅,而是选择继续用他,那么秦国统一的进程,会不会被提前了呢

  • 李世民为什么自称老子后代?李世民和老子真的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老子,春秋时期的人物,李世民,唐朝皇帝,这两个人中间相隔的年代其实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了,但是李世民却坚持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人。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思想上自然是无人匹敌,不过在子孙后代上面,还真的是不好说,老子本名李耳,这样说来倒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却也没有确切的证据,为什么李世民就要这样认为

  • 蜀汉农业弱于吴魏,为何诸葛亮还要强行北伐导致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蜀汉虽然在刘备拿下汉中后实力一度达到鼎盛,但和吴魏相比还是处于劣势。而且此后关羽败走麦城,导致荆州失守,刘备伐吴失败蜀军元气大伤,这一系列的事件都让蜀国承受了严重的打击。其实蜀国农业要弱于吴国和魏国,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总是会受限于军粮,如果魏军将目标直指蜀军后勤,恐怕会给诸葛亮带来很大的麻烦。诸

  • 齐国是如何走向衰败的?东方霸主却多次引起众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齐国总共823年历史,在春秋和战国时期都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齐国一共经历过姜姓吕氏和田齐两个时代,虽然经历过一些内战但并没有给齐国造成太大的困扰,不像晋国还被分成了三个诸侯国。齐国在战国中期称王,一度称霸东方,和楚国、秦国列为三强。但齐国国策总是会引起周边各国的众怒,这究竟是为何呢?实际上齐国的衰

  • 武则天杀了儿子,为什么宠爱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历史上仍旧有不少杀了自己孩子的父母,武则天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武则天杀的是她的儿子,她对自己的儿子可以说是心狠手辣,废的废,杀的杀,可能是天底下最不心疼自己儿子的母亲了。但是面对太平公主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她参与的宫廷政事可不少。为什么武则天对儿子和女儿

  • 张良和陈平谁更厉害?张良陈平谋略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是初汉三杰之一,他不仅帮刘邦在鸿门宴上脱身,更是协助刘邦打赢楚汉战争,汉朝的建立张良功不可没。而陈平也算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陈平为刘邦出过不少重要的计谋,但史上对于张良还有陈平的评价却是大相径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刘邦死后陈平在朝中显得更加重要了,而张良在开国以后只能明哲保身,下面就为大

  • 唐朝和亲的公主有哪些?唐朝和亲战略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和亲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政治联姻,中原王朝为了和周边少数民族国家达成友好关系,就会用和亲的方式来体现友好。哪怕是像汉朝、唐朝这样强盛的朝代,也需要靠和亲来维持与周边政权的关系。而唐朝的和亲策略跟其他朝代还有些不同,相信大家也比较好奇唐朝的和亲公主都有谁。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看看唐朝时期的和亲是如

  • 朱升作为开国谋臣是如何明哲保身的?他曾向朱元璋求得免死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朱升是明朝开国谋臣,曾向朱元璋献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计,这才让朱元璋有了立国之本。不过朱元璋称帝以后疑心太重,因此杀了不少功臣,但朱升却活了下来,为何朱升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实际上朱升在和朱元璋的接触中,就已经提前洞察出了朱元璋的刻薄,所以判断他迟早会拿功臣开刀。所以朱升并没有接受朱元璋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