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蒋济怎么死的?蒋济后悔成为曹氏罪人

蒋济怎么死的?蒋济后悔成为曹氏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3 更新时间:2024/1/20 1:19:04

蒋济作为曹魏四朝名臣,晚年却是在一片懊恼中度过。很多人不理解蒋济为何要支持司马懿叛变,实际上蒋济也是看曹爽当政全然不顾百姓疾苦,常年起兵出征却毫无成效,所以才会被司马懿说服。只是司马懿并没有遵守诺言,而是将曹爽灭族,这也让蒋济感到对曹氏十分愧疚。蒋济的死因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据说是自责忧愤而死。不过假如蒋济没有这样做的话,恐怕也很难改变最后的结果。

众所周知,高平陵事件是司马氏取代曹魏的分水岭事件,自此以后,魏国的灭亡已是大势所趋,只剩下早晚而已。在高平陵事件前,虽然司马懿父子一直暗中蓄积力量,但要是没有一个人从中相助,纵然曹爽政治智商低下,也不至于如此轻松得逞。

此人便是太尉蒋济。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蒋济一生历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曹魏君主,对曹家可谓忠心耿耿。蒋济不但是一位忠诚,而且还是一位能臣和直臣,论才能他不必荀攸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直言相谏,备受曹魏历代君王的赏识和赞扬,曹丕称他“兼资文武,志节慷慨”、曹叡则说他是“骨鲠之臣”,数十年间,一直备受器重。

可以说,在曹魏立国数十年间,每逢重大事务,都有蒋济的身影。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征,兵败赤壁,加上军队中疾病流行,兵力大减,孙权趁机率兵围困合肥,志在必得。形势非常紧张,但曹操实在无兵可派,无奈之下,只派将军张喜带上一名将领、一千骑兵,和为数不多的汝南兵士前往营救。

就这点兵力,千里迢迢赶到合肥,估计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无力扭转局势,然而,更倒霉的是就这点兵力,走在半道上,也感染上了疾病。

当时,蒋济正在担任扬州别驾,他知道以当前的情景,援兵估计是指望不上了,便给刺史秘密出了个主意,让他假装已接到张喜救援信,派遣主簿前往迎接张喜,并命三个使者携带信件,赶往合肥,故意将书信落入孙权手中。

孙权打开书信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信中称,张喜率领四万骑兵已抵达雩娄,觉得再僵持下去,恐怕被曹兵里外夹击,遭到灭顶之灾,便匆匆忙忙下令烧了攻城器械后,撤兵退回了。

可以说,蒋济的一封信,使得合肥免遭了一场生灵涂炭。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蒋济过人的洞察力,展示了他非凡的谋略。

其实,这只是蒋济谋略的一个个例罢了。

建安二十四年,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都,以避关羽锋芒。

此时蒋济站出来,劝阻曹操说,“于禁等人被水淹没,其实对国家大计并没有构成损害,别看刘备、孙权外表亲密无间,实则两人貌合神离,关羽取胜,孙权肯定不痛快。我们只要派人跟孙权许诺,愿割划江南给他,估计樊城之围很快就会解除。”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蒋济所料。

蒋济不仅有谋略,还敢直言进谏。曹丕曾给夏侯尚生杀予夺大权,夏侯尚得意洋洋,在蒋济面前炫耀。后来在蒋济劝谏下,曹丕恍然大悟,赶紧收回诏书。

蒋济一生谋略过人,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最后落入司马懿圈套。

及高平陵之变时,曹魏开国老臣多已凋零,蒋济是为数不多的仅存人物之一。

曹爽掌权以来,专权跋扈,加上对蜀国用兵,导致折兵损将,蒋济对他很不满。因此,罢黜曹爽,蒋济持赞成意见,但他的目的是防止曹爽危及朝廷。为了避免两派之间的火拼厮杀,削弱曹魏国力,蒋济出面写信给曹爽,保证只要曹爽交出权力,可以保证他身家性命。

可以说,蒋济与司马懿有着本质不同。

但没想到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自食其言,事后杀害了曹爽一族,使蒋济陷入自责中,难以自拔,为了与司马懿划清界限,他拒绝了司马懿给他的加封。

然而,这一切已经于事无补。后来,随着蒋济的去世,再也无人可以阻止司马氏的篡权步伐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海都之乱是怎样爆发的?海都之乱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海都之乱发生在元朝初年,整整持续了38年才被平定。当时西北宗王海都认为忽必烈已经彻底汉化,所以借恢复蒙古游牧本性的名义,联合其他藩王实行叛乱。当时忽必烈手上的大军依然要强于海都联盟,为何海都之乱还是持续了如此之久呢?实际上还是因为以海都为首的联盟实力范围太广,其中还有钦察汗国和八剌的加入,忽必烈想要

  • 张居正改革为什么得不到支持?万历皇帝需要承担责任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在万历皇帝时期,张居正成为内阁首付,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创立了“万历中兴”的局面。不过张居正为了改革,只能不断打击异己,因为也触动了很多官僚、缙绅的利益。这时本应需要万历皇帝出来主持公道,只是万历皇帝也对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有着不少怨言。虽然当时明朝在经济方面有了十足的改观,

  • 齐王刘襄怎么死的?刘襄铲除吕后党羽为何没能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刘襄是齐悼惠王刘肥长子,刘肥去世后刘襄继承王位。没想到汉惠帝早逝,结果吕后自立为王把持朝政,等吕后驾崩后,吕后的亲信吕产、吕禄等人打算政变。这个消息传到了刘襄耳中,于是刘襄和刘章一起起兵西进,最后击败了诸吕。不过朝中大臣并没有选择里刘襄为敌,最后刘襄只能作罢,最后病死。为何立下功劳的刘襄却得不到百官

  • 赤壁之战谁才是最大赢家?刘备快速积累立足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上,吴蜀联军以弱胜强击退了曹操大军,也为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基础。其实赤壁之战之所以能赢,最大功臣还是在东吴一边,但刘备却在此后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立足的资本,从而快速壮大起来。可以说刘备一方成了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那刘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恐怕这就要感叹刘备敏锐的嗅觉和他的远见了。下面就为

  • 鸿钧老祖和原始天尊到底谁更真实一些贴近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鸿钧老祖和原始天尊其实大家都知道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的,那么有的人问了,难道就真的不存在吗?其实这个也不好说的,今天就来说一个话题,那就是这个鸿钧老祖和原始天尊假如非要说他们谁更加的符合历史的话,那到底谁更加符合一些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需要的别错过一

  • 樊哙晚年差点被诛杀?他的身份引起高祖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樊哙是西汉开国功臣,也是最早一批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人物,所以按理来说他和刘邦的关系应该最好。不过在樊哙晚年,他差一点就被刘邦下令诛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当时刘邦的疑心是一天比一天重,就连初汉三杰也难以逃脱刘邦的怀疑。不过樊哙一没兵权,二没反叛的动机,难道刘邦已经到了如此六亲不认的地步?实际上,樊哙是因

  • 赵构的母亲被金人掳走,真的和金人生了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靖康之耻的确是历史上一段黑暗而且屈辱的历史,明明身为皇室,最终却是这样的下场,而且要不是那段时间赵构在外地,那么宋朝将会面临灭国的危机,会没有继承人,两个皇帝都被掳走,还有文武百官后宫佳丽,都成了金人的战利品。而且有传言说,赵构的母亲被金人掳走之后,还与金人生了孩子,这是真的吗?历史真实情况究竟是怎

  • 曹操顺利迎奉天子,为何袁绍没能抓住此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195年,曹操大破吕布,吕布兵败选择投靠刘备。此后汉献帝决定东归,下诏让各路诸侯救援自己,可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一石二鸟的机会,既能营救天子又能掌控朝政。此后曹操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顺利迎奉汉献帝,也开启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路。为什么当时袁绍就没能抓住此次机会,率先出手营救天子呢?这也让曹操和袁绍

  • 诸葛亮死后为何魏国依然很难灭蜀?诸葛亮并非最大救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不相信诸葛亮死后,蜀汉竟然还能坚持29年之久。实际上诸葛亮也不是神,他一人并不能决定蜀汉的生死,只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能力实在太过逆天,所以导致很多人会感觉蜀汉生死完全是靠诸葛亮个人支撑。虽然蜀国在夷陵之战以后便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但曹魏想要灭蜀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魏国曾向蜀国发动过三次

  • 秦朝灭亡楚国又成新的霸主?楚国终成天下共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虽然秦国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但他们并没能把自己的辉煌给延续下去。秦朝仅仅维持了14年便被灭亡,此后就迎来了楚汉之争。而能够顺利灭秦,还是楚国的功劳最大,实际上当时也已经没有楚国,准确来说是楚人,因为项羽和刘邦都是楚人,所以他们才能顺利成章成为天下共主,虽